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2: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第一篇: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 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目标。在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关 键 词:

数学素养

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

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在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方面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发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甚至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更重。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小班额的班级中,人均受教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大班有很大增加,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之间能够得到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针对学生个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个别辅导、合作探讨的相应增多,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最终目标。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知识的获得,才能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它们的结合点,全面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数学素养包含数学意识、创新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意识是指能用数学观去解释、观察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 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并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的形成,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定量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将实际问题量化以后,就形成了数学问题;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系列的算法或理论支持。而研究数学的关键就是探究出一种通用的、稳定的解法,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即: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解法——实际问题 数学的每一部分的知识都体现着这一个过程。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将“大、小、超过、不足”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转化为不等号后,得到不等式,实现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探求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运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知识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出现,是人们去探求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动力,而“通法”的形成,又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有深深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学数学是实际生活的需求,才会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避免出现为了数学而学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关键是积累能表示数学关系的典型词语。例如:表示相等关系的等于、是、为、比、相当于;表示四则运算的和、差、倍、分;表示不等关系的大于、小于、超过、不足。让学生能在复杂的关系中迅速捕捉到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 丰富多彩的现象,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

创造能力是指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提炼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并形成忠诚、自信、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入手。

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在基础知识的讲授时,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在例题、习题的讲评中,对问题的变式与推广设疑,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中,形成良好的猜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解题上就是:能提出新颖、简洁、独特的方法;能对问题进行类比、推广、延伸;能将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统一。首先,要对不同的解法质疑,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探求最优解决方案的意识。其次要对条件的必要性质疑,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变式、延伸、推广能力。最后,还要对问题的本质质疑,让学生在“多题归一”中形成归纳、概括能力。(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倘若我们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或可解决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探索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

数学思维品质是指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逻辑推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它思维品质能力如辩正思维能力等,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数学的抽象性,来源于数学中一系列的规定。数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并在次基础上构造算法和逻辑推理体系。例如,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建立了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一系列的算法;在初中引入了字母表示数,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等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在数和式的运算的基础上,形成了方程和不等式及其解法。在几何中更是如次,在五个基本公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系列的定义、定理,并在次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对一些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将观察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灵活的解决问题。

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心。让学生爱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感知真理、接近真理,他们才会科学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

四、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符号系统。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是人类共同使用及其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是数学的基本要求。

代数中的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和式所表示的运算关系、性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和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在研究数和式的性质时,要训练学生从数中观察到的规律总结成文字语言,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最后还要将符号语言运用到数的运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符号语言的广泛代表性,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简洁表达理性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几何中的数学语言是指用符号表示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教学中,在熟记基本符号的基础上,能结合图形,将定义、定理所包含的内容用符号表达出来,建立起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联系。这是用符号表达逻辑推理过程的前提。学生在对三种语言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体会到美,才会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才会努力的去实现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因此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品质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的数学得到全面地发展,并形成 稳定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张永春主编《数学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3.《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杨亚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4.《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爱好数学》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5.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8-26

第二篇: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

[注意]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也纵深推进,这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为现

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社会人才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21世纪敢于创造和进取,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数学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泼利亚指出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在其工作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约占全部学生的百分之三十,而其余的百分之七十则几乎用不到任何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这一高度出发,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学生作业做的好时把“优”特意的写大一点,或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让他们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加以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大楼,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师是学生自己。”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比如:在教学“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一道即可以用分数计算也可以用小数计算的计算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既用分数计算,又用小数计算,该怎么办?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学生们发现象这样的题只可以将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数学单评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必须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 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必须根据观察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1)观察装置图,选择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2)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3)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4)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要依次进行,不遗漏。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就不足为奇了。

1.根据教学目标体系,制订出“双基”与能力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同步发展----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同步进行,教师讲授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调节同步进行,统一 要求与因材施教同步进行。2.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特点:模型----立体模拟,投影----平面模拟,幻灯----静态、局部动态模拟,电视----动态模拟等。

4.化学习结构,使学生领悟和掌握五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自测与小结)学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与素

一、授课教师和实验员过好实验关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要过好实验关,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第二,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力争做到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我们在教师过好实验关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抓好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实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并建立实验教学考核档案,使青年教师顺利通过实验关。二是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演示实验探讨与改进,对成功率低,在实践中可观性差的实验设立专题共同研讨,大家动手设计实验,改进方案,使得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如对甲烷制取采用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中加入适量氧化铁,并用座式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甲烷气体产生平稳,燃烧火焰达2cm以上;对胶体的丁达尔实验自制了特殊的暗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可观度;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协助实验员搞好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

二、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实验教学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

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化学知识。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为达到此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每个演示实验,师生必须目的明确,搞清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操作的要领、实验的现象、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等,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顾此失彼,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不明确目的,就会把实验当魔术,凭兴趣凑热闹,其结果收效甚微或一无所获。

2.严格演示实验操作,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演示中教师必须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药品取用、试剂滴加、仪器放置合理得当,切忌粗枝大叶,草率操作。

3.注意演示实验改进,增强实验直观性

对一些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我是这样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实验的,首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浓盐酸和1mL1∶1盐酸;之后在两个试管中同时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玻璃管上各套一个塑料袋);最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塑料袋膨胀体积即可说明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此方法特点是学生观察明显,对比、定量性好,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三、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1.预习。每次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写好预习笔记即填写好实验预习单。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单做实验便于克服学生看书做实验慢的陋习,使之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2.实验。进实验室做实验先检查预习单,无预习单不能做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肃静,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置好,试管等洗涤干净,以保证实验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实验做完的当天学生必须写好实验报告,统一交授课教师。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1)实验目的;(2)实验主要步骤;(3)实验现象及解释原因和有关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5)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疑是中学语文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品味,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谈谈我的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注意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培养学生思维 的广阔性

所谓知识的广阔性,就是抓住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略重要细节的能力,也就是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但思维的广阔性并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而是抓住问题的带有全局性和本质和重要细节来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归纳和延伸正是培养学生广阔性的好办法。如在讲《孔乙己》中的环境描写时,首先交待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个概念,然后结合《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七根火柴》、《变色龙》等课文,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七大作用烘托气氛、显示心理、揭示性格、便于比衬、提供背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这就把零散的知识序列化了。显然,这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考试都 有帮助。

钱学森说过,只有序列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中,学生思维 的广阔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便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把学过零散的知识,从归纳整理到序列化的知识,终身受用无穷。

二、注意对课文语言的分析的挖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物质钱壳,要想把握文章的内涵,明了文章的风格、特点,必须牢牢抓住文章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声速切入主题,并由此及彼,步步深入地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深层。这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的重要途径,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葫芦僧判断糊涂案》一文中,文中先后出现了贾雨村和门子的十次“笑”,指导学生细心揣摩每次“笑”时人物的心理,帮助学生透过“笑”的表象更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文章的主题。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了掘,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课文用词之巧妙,久而久之,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运用正确的教学哲理,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运用对立统一的的认识原理,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顺向和逆向、聚敛和发散、个别和全面等思维认识的问题。

学生要学会顺向思维,顺向思维不但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有好处,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感情、个性等诸多方面都 有良好的影响,但也要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是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必须在训练求异思维加以培养,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以拓宽思维领域,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如命题作文《考试,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题目的内涵,要弄清楚题目的外延。“考试”,可以实指某门课的一次考试工,这样选材时可以写一次知识或技能的考试,也可以写一次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品质考试,思路开阔了,立意也就容易了。再如引导学生到“开卷有益”、“近墨者黑”等定论写《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等议论文,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学生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应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美丽的思维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关于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于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更新:2009-8-17 阅读:24次 

关键词: 学生;思维能力;尝试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注重习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住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关于喷泉实验的习题,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直接给学生原喷泉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只能检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情况;2对喷泉装置进行改造,去除胶头滴管,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3变换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如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何进行,等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思考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笔者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硫酸的学习是分时段完成的,先熟悉稀硫酸、然后了解浓硫酸。笔者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用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浓硫酸、稀硫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去,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笔者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把他们的答案集中起来就相对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难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3.注重实验设计改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中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并没有“超纲”,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需要花大力气、耗费过多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教学时,笔者注重逆向性思维训练,以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例如对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知识教学的重点,我们往往借助于铜锌原电池来分析得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一份电解质溶液;(2)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3)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我们要借助于这个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原电池。借助于这种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5.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例如对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往往先讲授烃的知识,依次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然后讲授烃的衍生物,依次学习卤代烃、醇、醛、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但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抓住各物质间的联系,把它们连接成网,让学生对它们的转化一目了然,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以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为例,在传授这个内容时,可以借助实验,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完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从得到的绛蓝色溶液得出葡萄糖的新性质;再对溶液进行加热观察现象,通过砖红色沉淀让学生回忆乙醛的性质,然后比较葡萄糖与乙醛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建立起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上面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可能在短时间内效果不甚明显,倘能长期坚持,你的学生一定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可以使思维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下载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射阳湖镇中心小学童春广 摘 要: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体......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合集]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yincai 个性品质,或称为非智力因素,具体表现为人的兴趣、情感、意志创造、精神等。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优秀的品格与钢铁般的意志......

    培养幼儿个性品质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培养幼儿个性品质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幼儿个性品质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幼儿身心、智能及日后学习生活......

    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重庆市渝北区隆仁完全小学校 曹昌华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武进东青中学汤国忠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它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合集五篇)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个性 关 键 词:数学、教学、培养、个性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并......

    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个性

    利用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也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一名新时期......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