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品质

时间:2019-05-12 14: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性品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性品质》。

第一篇: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重庆市渝北区隆仁完全小学校 曹昌华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育专家之所以如此论述,就是因为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热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班主任取得成就的关键。笔者认为,加强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自我修养,使其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前提。

通过以上分析知道了青年教师应具有哪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初步了解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个性缺陷。那么,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弥补缺陷和克服不良个性倾向呢?我认为:

一、青年教师要自己努力,自我完善。青年教师要增强自我修养意识,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

1.主动地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自我教育就是自我学习,特别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心理学等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工作实践积极加以内化,最终建构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良好个性。而内省则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2.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展示良好个性。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个性。教育、教学的艺术和风格是体现教师个性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也是教师内在个性的外化显现,所以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应注重语言生动、行为检点、仪表庄重、服饰得体,以展现自己良好的个性和高雅的气质。

3.注意发扬民主,注重发挥个性影响力。教育民主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折射。它要求教师具有真诚的情怀、博大的胸襟,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教育民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而且有助于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有助于教师自然而有效地发挥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力,最终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个性。

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只要能做到以上三条,就能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个性。

二、领导重视,给青年教师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三、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要对教师普遍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使教师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便于教师有目的地调节心态,扬长抑短。

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教师解决自身及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个体是否具有开拓意识,往往表现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境时,是否敢于承担风险、驾驭情景并进行理性的决策,而开拓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一个人工作中的主动性。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力求稳健,在决策时相对保守,有的人则勇往直前,在决策中表现得很激进,还有的人则会采取适中的方式进行决策。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系统通过与常模群体的比较,能够对受测者的开拓意识进行准确的评估。

语文素养是“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复合素养.其外在表现是规范的语言行为和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国民教育的根本大事.语文素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语言行为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语言素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积极搭建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每学期举行教师专题培训活动,至此我们已经先后开展了有关艺术欣赏,书画评论、师德演讲、读书,文等诸多活动。对今年的教师基本技能比赛活动,我们除了延续以往的板书拼音、文字的基本项目外,还将板书设计列入了评定内容。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专门论述:“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强调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素养对教师的特殊意义。而教师语言的艺术化,是指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快慢适度的节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的学术水平很高,教案写的也很好,但课堂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学语言艺术欠佳,不能以言表意。.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通过立言以达到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而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上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认知结构是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已经知道,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接受到一个刺激后就会产生一个反应(S-R),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没有一个结构作为中介过程。皮亚杰则认为,有机体在接受到一个刺激后并不一定会作出反应。反应或不反应的关键是有机体的认知结构是不是对刺激作出同化。认知结构就是决定机体是否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环节(S-AT-R)。式中的AT就是作为中介的认知结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认知结构是一种机能结构,不是解剖结构。虽然我们不能对它作生理解剖,但它确实在发挥作用。究其成分,是逻辑-数学经验抽象而成的结构。

认知结构从哪里来的呢?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既不是先天地预成在人的头脑中,也不是由外部的客体简单地复印在人脑中的。认知结构产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这一点,教材中有系统阐述,这里再作一点提要。

那么,什么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呢?

人,作为认知的主体在同化的活动中经过多次的重复和概括,就会形成一种动作的格式。格式与格式之间趋向综合和协调,就产生认知结构。因此,在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同化是极重要的机能。同时,顺化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前后相联系的认识过程中,同化保证认知结构的连续性,顺化产生认知结构的创造性;同化保证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化产生认知结构的质变。认知结构形成后,具有两个方向不同的活动:一是向外组织客体,将对象联结起来,形成物理经验,即我们常说的知识结构;一是向内组织动作,将动作协调起来,形成逻辑-数学经验。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活动,就是认知结构的“双向建构”--内化建构和外化建构。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同化和顺化与外向建构和内向建构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以说,外向建构是主体把认知结构运用于外物,使客体纳入主体结构之中,属同化。内向建构体系主体对客体的顺化。当然,我们不能机械地硬套。毕竟,双向建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同化和顺化又是不可分割的机能。

每一个结构都有它的发生过程,都是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来的。所有的结构都是在先前的结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最早的结构可以追溯到生物学基础上去。(即通常所说的无条件反射)一个新结构的形成,总是包涵着先前的结构,旧结构被新结构整合进去,而不是简单地消失。

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而不同的认知结构则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教材中没有化篇幅加以介绍。如果有学员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通常的《儿童心理学》中找到。

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依据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认识。

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出现发展中不平衡矛盾。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青少年学生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言论自由。国家不但提倡有益的东西存在,同时也允许无害的东西存在。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不再简单地用姓“资”还是姓“社”来判断是非,一切用“三个有利于”来做为判断标准。这需要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两千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五十年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中,五颜六色,纷繁复杂。在这种丰富的、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念的矛盾时不时发生冲突。如何探求青少年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培养幼儿个性品质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培养幼儿个性品质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幼儿个性品质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幼儿身心、智能及日后学习生活工作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国外早已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更主要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高于他人,而在于其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表明应该把发展幼儿个性品质作为社会、家庭、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最基本、最重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独立自主、真诚热情、善于观察、富有创新精神及能力、活泼开朗、责任心强、善于与他人交往等,都被人们称为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当前,国内社会及大多数家长、教师、幼儿园依然只重视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而且出现了越来越早的趋势。这势必导致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均衡,并必然影响幼儿日后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者要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影响幼儿个性品质的各方面因素,探究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方法,为幼儿个性的全面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实习目的: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我于是2003年*8月进行了一次在幼儿园的实习。我充分的利用了这几个月,进一步体验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工作这个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怎幺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实习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学前班.一是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和他们

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

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

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

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例如:活动设计——豉励和引导幼儿玩泥、沙、石、水。泥、沙、石、水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幼儿玩这些东西的,比玩价格昂贵的机械玩具,电子玩具对发展各种能力有更积极的意义。

1、玩泥:可教幼儿用粘土捏造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动物、小飞机、小手枪、人物塑像等。这些活动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审美内容和模仿大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2、玩沙:带幼儿到沙滩,在沙堆上打洞,挖开搞建筑,使幼儿认识沙的蔬松性和极好的渗透性,熟知沙的多种用途。

3、玩石:敲击石块的声响,磨制石器,堆砌假山供欣赏,观察屋檐下水滴石穿的现象,认识石块硬,脆和不易在自然条件

下变形的物理性质。

4、玩水枪:枪筒里的水在水枪推杆的压力下喷水,放纸船在水面上漂浮,教幼儿初步认识水的浮力。在水放置的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看水的液态、气态、固态的物理性变化。总之,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幼儿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 1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2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有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3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我认为这次幼儿园实习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工作的概念有了了解,同时对今后要做的工作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时的快乐。

第三篇: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一、人民教师应具备爱生如爱子的高尚品德。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成长有两个影响源,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教师。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父母交往的各种思想感情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也像母亲那样关心、照料他们。此时,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还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他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他的伟大的师德情操。

二、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三、谦虚好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好范文”版权所有

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不自满自足,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十余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含辛茹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为了夜以继日地读书,专门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号称“警枕”,以使在睡着时随时惊醒他。当然,教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教师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信服,对培养学生谦虚好、积极上进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

第四篇:如何培养班风学风和学生个性品质

培养班风学风和个性品质

正确舆论是巩固班级集体的精神力量。它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按一定的是非标准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言论和行为,抵御不良倾向对班集体的侵蚀。正确的舆论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上的舆论,支持正确舆论,对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批评飞纠正。要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夕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向损害集体的言行进行斗争。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班风“模式”,使学生自觉为之努力。良好的班风主要是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相互帮助,勤于劳动,热心服务,积极帮助人,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生动活泼等。4.坚持经常性正面教育

组织坚强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与形势教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宣传结合起来,运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思想,典型事迹等材料,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开展表扬,奖励和评比活动,造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有人学,歪风邪气受谴责,遭抵制的局面,使班级良好的作风得到发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

二、培养学风

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学风是学生的思想作风在对待学习问题上的,表现。良好的学风是指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符合一定学习规范的行为。同时,良好的学风也是良好班风的具体反映,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加强班风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 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1.提倡实事求是飞互相帮助

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一切事物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求学生对待学习不能有

一丝一毫的敷衍,不能抱着一点侥幸的心理去应付听课、应付作业、应付考试。要使学生从实实在在的学习中夕积累知识,一步步提高学习成绩。

要教育学生互帮互学并形成风气。既要防止出现只顾自己学习好,而不理睬学习落后同学的风气,又要防止让同学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的不良风气。

2.提倡勤奋刻苦、知难而进。

勤奋是一切有成就者成功的诀窍之一。马克思强调勤奋是达到光辉顶点的决定性力量夕他告诫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勤能补拙。只有刻苦用功,勤奋不懈,独立思考,不做懒汉,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学习上困难与挫折是常有的。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能灰心、丧志。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信心是最可怕的。在困难面前要知难而进。在班级里少数人勤奋,其他人贪玩是不行的。要鼓励表扬勤奋者和知难而进者,使其形成风气。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否则,少数勤奋者也会被弄得懒散起来。3.提倡虚心求教、勇于探索

学习上既要谦虚。又要敢于探索。谦虚主要是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严格的要求二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优点,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和谦虚相反的是骄傲、自满的态度。傲慢的表现,是退步的开始,失败的征兆。虚心求教才能不断进步。虚心求教表现在不懂的要积极主动地去询问任课教师,也表现在虚心向同学求教。班主任要鼓励表扬这样虚心学习又不断进步的同学、使全班形成好问,共同研究问题的风气。

在虚心求教的同时,还应解放思想,敢于求异,勇于创新,进行创造性学习。要破除迷信,经常探求新办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对书上写的、老师讲的要有根据的质疑,使质疑问难在全班形成风气。这样就会促使全班同学在学习上肯钻研、肯思考、敢创新。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风形成的条件,是使学习风气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可促使学生思维敏捷飞思想活跃、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学习,对学习成功有促进作用。

良好学习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班集体中学习进步的动力,个别不愿学习的同学也会迫于班级学习风气和舆论的压力,而逐渐稳下心来,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了。同时,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激励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能力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使勤奋、谦虚、严谨、进取、创新等积极性格形成,从而克服懒惰、消沉、骄傲、自卑、草率等消极性格,促进学 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习意志、学习情感等,这些个性品质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驱力。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以学习需要为基础,由学习需要而引起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是掌握知识的心理动力,又是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不是自发产生的。它们是经过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培养与教育而逐步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其形成途径是:

第二、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班主任要采用有效办法使每个学生认识当前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自觉性是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了学习自觉性,就能进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强毅力。

第二、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努力扩大知识面。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首先要树立积极探索精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知识面,不断获得新知识。其次,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主动地阅读一些课外书,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断加深和扩大有关学科的知识。再次、做到学有所得,而且越积越多,就会产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所谓越学越有趣,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树立敢于攻关的决心。学习兴趣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的。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事业的热爱飞对工作的迷恋,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热爱学习,才有求知的意向。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树立起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使学生懂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长年累月终能成功。

第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研究表明,光有对知识的社会意义的认识,还不一定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实践活动牛承担了某种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又需要某种知识,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也会感到自己某种知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这样就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小组等,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

第五、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心兴趣。学习每门功课,都需要广阔而有中心的兴趣。广阔而有中心的兴趣是学习实践的产物,其形成标志,首先是兴趣的广度,即兴趣范围的大小。人的心理充分发展是以兴趣的广阔为前提的。其次是兴趣的中心,指在广阔兴趣的基础上有一个中心兴趣。再次是兴趣的稳定性,兴趣必须持久而稳定,才能推动学生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科学知识,取

得事业上的成功。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和毅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依照认识规律,善于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而且必须具备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其培养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扩充知识,提高认识水平。任何一种情感都和认识分不开。在学习时,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和学校对学习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

第二、引导学生丰富正当的生活内容。一个人只有在丰富而又健康的情感的支配和鼓舞下,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高度和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正当的生活内容。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的中学生,就更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第三、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情绪常和情境相随。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如搞好课堂内外的环境卫生,搞好学校的绿化,健全各种学习制度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班风等。

第四,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积极良好的学习心境有助力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效率的提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消极不良的学习心境,会使人消沉、压抑。要引导学生学会驾驶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具有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的情绪,以保证持续、高效的智力活动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根据确定的目的,抉择一定的方法,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人的行动超支配调节作用。意志的自我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的,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愈高尚,目的社会意义愈大,就愈能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目的的实现可能性愈大。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坚持不懈的行动。中小学生都应树雄心、立壮志,为建设祖国、实现四化而奋发学习。

第二、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锻锻意志,光懂得道理和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生活和实践过程中进行艰苦的磨炼。毅力首先表现为自制力。要指导学生和自己的惰性,和爱游荡、爱闲适、爱空谈等不良习性。其次表现求学恒心。恒心就是坚持性。学习是长期艰巨的任务,要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第三、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苦练基本功。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所谓随意动作,是指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后天学习生活实践中掌握的。随意动作经过反复练习就成为“自动化”的动作。基本功训练过程是进行艰苦意志炼锻的过程。基本功向自动化水平发展是意志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要教育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俗语说: “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指的是人的是意志行动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凭“想当然”,都必须严格按规律办事。学习也不例外。只有严格按照学习规律办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意志的能动性。

第五篇: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 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目标。在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关 键 词:

数学素养

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

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在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方面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发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甚至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更重。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小班额的班级中,人均受教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大班有很大增加,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之间能够得到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针对学生个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个别辅导、合作探讨的相应增多,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最终目标。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知识的获得,才能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它们的结合点,全面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数学素养包含数学意识、创新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意识是指能用数学观去解释、观察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 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并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的形成,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定量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将实际问题量化以后,就形成了数学问题;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系列的算法或理论支持。而研究数学的关键就是探究出一种通用的、稳定的解法,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即: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解法——实际问题 数学的每一部分的知识都体现着这一个过程。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将“大、小、超过、不足”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转化为不等号后,得到不等式,实现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探求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运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知识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出现,是人们去探求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动力,而“通法”的形成,又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有深深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学数学是实际生活的需求,才会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避免出现为了数学而学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关键是积累能表示数学关系的典型词语。例如:表示相等关系的等于、是、为、比、相当于;表示四则运算的和、差、倍、分;表示不等关系的大于、小于、超过、不足。让学生能在复杂的关系中迅速捕捉到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 丰富多彩的现象,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

创造能力是指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提炼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并形成忠诚、自信、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入手。

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在基础知识的讲授时,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在例题、习题的讲评中,对问题的变式与推广设疑,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中,形成良好的猜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解题上就是:能提出新颖、简洁、独特的方法;能对问题进行类比、推广、延伸;能将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统一。首先,要对不同的解法质疑,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探求最优解决方案的意识。其次要对条件的必要性质疑,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变式、延伸、推广能力。最后,还要对问题的本质质疑,让学生在“多题归一”中形成归纳、概括能力。(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倘若我们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或可解决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探索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

数学思维品质是指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逻辑推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它思维品质能力如辩正思维能力等,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数学的抽象性,来源于数学中一系列的规定。数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并在次基础上构造算法和逻辑推理体系。例如,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建立了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一系列的算法;在初中引入了字母表示数,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等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在数和式的运算的基础上,形成了方程和不等式及其解法。在几何中更是如次,在五个基本公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系列的定义、定理,并在次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对一些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将观察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灵活的解决问题。

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心。让学生爱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感知真理、接近真理,他们才会科学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

四、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符号系统。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是人类共同使用及其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是数学的基本要求。

代数中的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和式所表示的运算关系、性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和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在研究数和式的性质时,要训练学生从数中观察到的规律总结成文字语言,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最后还要将符号语言运用到数的运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符号语言的广泛代表性,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简洁表达理性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几何中的数学语言是指用符号表示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教学中,在熟记基本符号的基础上,能结合图形,将定义、定理所包含的内容用符号表达出来,建立起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联系。这是用符号表达逻辑推理过程的前提。学生在对三种语言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体会到美,才会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才会努力的去实现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因此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品质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的数学得到全面地发展,并形成 稳定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张永春主编《数学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3.《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杨亚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4.《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爱好数学》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5.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8-26

下载个性品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性品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个性品质特征融入你的个人简历

    将个性品质特征融入你的个人简历.txt﹃根网线''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い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 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 固执的寻找......

    将个性品质特征融入你的个人简历

    有20个令人世人钦佩的重要个性品质特征,它们是你获得面试机会的入场券。你可以使用下面“简况”中列举的词语和短语设计出一个成功的、有益的个人简历。(1)个人简况面试主试人......

    将个性品质特征融入你个人简历(五篇模版)

    有20个令世人钦佩的重要个性品质特征,它们是你获得面试机会的入场券。你可以使用下面"简况"中列举的词语和短语设计出一个成功的、有益的个人简历。(1) 个人简况面试主试人一般......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范文)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

    品质名词

    品质名词(中英对照) A ABC analysis ABC 分析 Abnormality 不正常性 Abscissa 横坐标 Absolute deviation 绝对离差 Absolute dispersion 绝对离势 Absolute error 绝对......

    品质术语

    品质专业术语 AFR Annual Failure Rate 年度返修率 ACC Acceptable 允收-质量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品质允收水准. ASQ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美国......

    品质管理制度大全

    品质管理制度 A 品质检验制度 B 品质控制制度 C 品质保证制度 D 全员参与活动 品质抽样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节省检验成本,有效管制原物料、产成品之品质,特制定本办法......

    品质管理

    领导与管理 计划性、执行性、控制性、调整性 管理者是按照正确方法去完成事情的人 策略性、方向性、引导性 领导者是去做正确事情的人 好的领导者懂得如何 “听"下属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