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射阳湖镇中心小学童春广
摘 要: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有利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除了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l,启发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老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伤惶;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定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
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其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促进交往,培养正确的社群心理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体育教学中同学间的频繁接触与交往,相互的帮助与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克服娇纵、迁就、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形成接纳、宽容、互助、利他等良好的社群心理。
体育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学生。因为一个团结健康的集体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其动作表现,并动辄处之以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集体也会对其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公众场合对每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交往的环境。例如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孤僻的和性格开朗的,技术掌握较好的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共同练习,或合作游戏,使他们形成行为上相互依赖的小群体,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相互体谅、平等待人、友好相处。
3.体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生的征途中,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教育者既要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要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经受起挫折的考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必然伴随着成功和挫折的体验,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承受力。
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立一些挫折环境,使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体验挫折。如山羊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较高的山羊上练习。当然学生反复出现技术困难后,教师还应用较低的山羊进行练习。对于技术水平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同学,教师有时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不公正”的批评。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不平等的比赛,有意识造成挫折环境。
其次,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挫折反应进行启发诱导。不良的挫折反应的反复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挫折后的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屈从和压抑行为等,尤其是后进生的挫折反应更要及时予以引导。如平时检查后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于是颓废沮丧,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提出新的行为目标或者帮助他们找到考试结果以外的长处,使他们冷静地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力。
4.巧设良机,提高个性表现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想象,“一个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要求无区别”,“学生一个凋”的课堂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个性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所有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和充分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例如足球教学比赛中,过去往往是几个技术好的在前面尽显风采,其余的则在球门口看家护门。输球看家的责任,赢球前锋的功劳。为了给所有学生表现机会,可在球场四周设多个球门,每个学生既是前锋又是后卫,都有机会进球建功,也都为看家守
门承担职责,所有同学都会积极主动地表现个人能力。
另外,在技术动作规范和要求上,也要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练习内容和方式,形成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篮球比赛中尽量设立高低不同的篮圈,跳马也可设立不同高度器械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以使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分析,引导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创造性地、合理地、有效地发展其个性,帮助学生对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思想予以改正和克服。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夏正盛.学校课程标准读本[M].武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赵立.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唐晓明.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4.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首都体育学报2000(1):1-11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车小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
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m弯道跑,学生兴趣不大,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的教材了。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2.1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
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对运动中摔倒的学生拉他一把,说声“摔倒的是躯体,不倒的是胜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说什么,他一定会振奋精神地继续跑下去。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有很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2.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
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2.3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对于动作较好的学生,要不断提出要求。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
第三篇: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个性挥洒课堂
—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摘要: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也是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个性发展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促使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体育课堂个性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关注的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了解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更新体育教育传统观念,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求达到高度统一,对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体育教育历经几次改革,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在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但仍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违背了健康和快乐的体育理念,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注重教师讲解、示范,轻视学生练习。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踏入另一个误区—重主导,轻主体,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少、学生练得少,大部分时间学生是在机械地练习,长期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消退下去。
2、注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轻视教学效果。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走进了体育课堂,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相应产生,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并没有发生深层次的改变,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根本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3、注重技能传授,轻视课的导入。
在体育教学中,有课的导入、展开、结束三部分组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技能的传授,直接带领学生进行主要内容练习,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快、慢、好、坏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忽视了课的引入,使内容单一化,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
4、注重达标成绩,轻视教学重点。
有些学校将达标成绩和运动会的名次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单纯标准,而教学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育素质的综合发展,是从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为了达标放弃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双基水平下降,体育素质畸形发展,深化体育改革的步伐受阻。
二、加强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对策
学校教育的引导对学生良好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体育运动本身就
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应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过去的体育教学就是规定一节课一个内容,待老师讲解与示范之后布臵练习任务,而一个班级有好几十位学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大家都在等待练习同一个项目,一两个轮次下来,下课铃就响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也达不到学生身心锻炼的目的。因此更新教学观念迫在眉睫。新教学观念下,教师在体育课上不采用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让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兴趣、擅长的项目;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不讲解也不示范,让学生用自己的练习方法练习,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项目,同时讲出练习方法,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交流的习惯,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运动态势去改变体育境遇中的困惑和窘迫,将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
2、科学的教案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体育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对教案的形式、内容各方面应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不同的体育教师应注重其差异性,对教案的详简也应做不同的要求。首先,科学的教案是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个性差异来重组和改造、增减课程内容,“活化”教材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体育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其次,科学的教案要以学生为主导设计,多从学生方面着想,多考虑一些引导性问题,要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再次,科学教案要注重动态化和弹性化,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才能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能够充分的张扬和获取。但这并
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留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3、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新思路有利于为体育锻炼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色彩。
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有多元化的教育新思路。比如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过于简单,甚至学生还没明白这节课学习目的,就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种做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多元化的教育就要运用精练的语言,明确授课目标,或以小故事,或创设某一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到好奇和新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思维也会随着老师动起来。当然,这还要求老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情绪渲染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有意义、有意思,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这节课也就成功了。
4、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大部分的学生早已厌倦了传统的体育课堂,“现在上的体育课没啥意思,老是绕着老师的圈子转”,“太枯燥了,就死死地练习老师布臵的任务”,“为什么那么早就只练习中考项目,没有其他的项目玩呢”……。在这样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在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学生根本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学生个性发展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活动中的情节千变万化,学生充当的角色也经常变化,因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场合,是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很好手段。体育每个项目都能培养出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从体育项目的练习形式、内在的含义、方法等方面去培养。比如:篮球、足球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灵活多变的个性;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个性……几乎每个体育项目都能培养出一种个性。学生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达到自身锻炼、获得体育技能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过程中的一切障碍,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不畏惧障碍、坚忍不拔的个性。
5、师生间和谐互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热情积极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准确精练的语言,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老师,无论是语言,或是眼神,总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这样形成良好的学生氛围,上课自然就轻松了。其次,师生和谐还表现为融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上。老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看到老师身体力行,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学习,活动也会积极起来的。比如,老师在分组对抗中,或者担当一名啦啦队员,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参与到相对较弱的一组中,充当一名临时队员,平衡弱队的实力。这种做法,对鼓励那些自信心不强,积极性不强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中这种方式可以说被大家经常用到。小组对抗赛、接力赛、个人对抗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向上的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各种比赛中,老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使比赛在和谐的气氛进行,让学生们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6、关注不同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加强不同个性的教育。
学生的气质类型不同,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个性也不同,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体育个性,属于哪类型的个性。比如:喜欢打篮球的,可能属于趋向团队合作的类型;喜欢武术的,可能属于趋向稳重、柔和的类型……,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课上确定学生的体育个性。而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个性进行不同体育个性的加强教育,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加活跃,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地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发展个性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思想,根据不同个性的行为,不同个性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不同的体育个性进行加强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地展示个性,向着自己的体育个性
发展。
总之,体育课中厌学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我们绝不能回避,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该从其原因的分析中去寻求改进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既得到锻炼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信心。同时在教学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不要随意批评、指责、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只要有很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从而增强信心,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有利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最终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刘汝金 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J]体育教学,2002,1(16):71—73。
2、张翠红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3、程传银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7(21):46—494、韩焕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改革[J]。辽宁警专学报,2003,(05)。
5、史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J]。太原大学学报,2004,(04)。
6、钱杰21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3(1)。
7、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第四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逐步形容全民体育,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本文研究的内容,即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目的在于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张扬的科目,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觉得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境况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全民身体素质的大气候格格不入。随着我国教育制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体育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体育教育应乘此东风迎头赶上,决不能滞后,如何尽快扭转学校体育的近况,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切不可小觑。第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抛开应试教育之枷锁,还体育活泼、有趣的本来面目。若如此,学生之幸甚,体育之幸甚,中国之幸甚。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则愈来愈显得重要,学校体育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就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又说:“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毛泽东的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明确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去教书育人。可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如果说中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作业而作出的举措更为确切,即使一片欢呼地来到操场,而当体育老师有板有眼地开始本节课过程时,大部分同学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大多数同学以文化分数为重,藐视体育成绩,因为中考中体育成绩只占10分,微不足道,况且按惯例,只要文化成绩好,届时学校领导、老师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你的体育成绩满分的。这就滋养了他们爱到操场上体育课,而又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活动量、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这一陋习;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活动,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动时,也是扭扭怩怩,达不到运动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从未吃过苦,受过累,不必说“劳其筋骨”,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体育运动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教者应正确引导,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看体育而非看分数,使他们尽快转换观念,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中来。
二、把握心理特征对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发展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往往做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同时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一定技巧,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严格地要求他们,给予必要的批评与监督,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价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向成熟期顺利过渡,使之产生永不枯竭的体育兴趣。
三、正确处理生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期开始,学生初步显现出暴发力,精力旺盛,似有使不完的力气(尤其是男生)。此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可进行速度、灵巧、弹跳方面的训练。要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负担不宜过重,保证充足的睡眼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讲授,特别要指导女学生的经期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以确保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持久性。
四、多媒体对学生兴趣的激活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由于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换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错的动作演示,亦或录下学生练习的动作进行评讲,或者教师将时事及体育新闻直观搬上讲台,使学生了解得更多、更新、更快,从而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热情,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形成爱好体育的习惯。
五、提高教师素质,启动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多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专长,也有短处。本人在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多种多样,所涉及内容之广往往超出你现有的能力范围。使你往往招架不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我素质,才不至于“江郎才尽”。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喜爱。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步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本人有一习惯,每天早晨到校,必在操场一隅演练一套拳术,尤其热衷于《满江红》拳,随着录音机里的“满江红”歌词,演练完这一套拳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很多学生缠着我学这一套拳术,我索性便开设了武术这门课,改练教材中的“少年拳”为“满江红”拳,于是乎,无数少男少女,醉心于武术。当然,我也乘此之机,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使学生在积极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县招商引资洽谈会期间,我校受开发区管委邀请,承办洽谈会开幕式,集体武术便是压轴戏,四十人的方阵,统一的服装,整齐的动作,把岳飞那气贯长虹的爱国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从此武术热在我校掀起,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结果。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调动主体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开放的、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品德、心理、性格,形成一个美好的人生,从而构建一个永不衰落的民族。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第五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觉得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弄清楚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乐提出了以下9条原则为判断人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②自发而又依赖人③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④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⑤注意基本哲学和道德的理论⑥对于最平常的事物都能经常保持兴趣⑦能与人建立浓厚的友谊⑧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观念和幽默感⑨能承受欢乐和忧伤的考验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促进健康发展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切手段的措施的采用必须首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这一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时不能采用消极的方法即不能因心理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的损伤如不能采用穿小鞋证人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能用冷落讥讽等粗鲁言行来激将以激发其斗志等 自觉与强制性结合原则 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学生身体力行的练习来实现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依靠学生的自觉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学本身它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需要一定的纪律作约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坚持自觉自愿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侧重点不同例如通过长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各种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协作的心理品质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其存在的不足运用不同的方法及项目进行重点培养 持之以恒长期培养的原则 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绝不是一次训练或一次课所能完成的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作为每次课的任务之一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从有关研究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体育基本知识贫乏锻炼方法单一体育兴趣不大对体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体育对体质的影响对于体育对心理的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体育仅仅是生
物学意义上的运动这一传统观念弄清楚体育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心理素质服务 2加强教改调整模式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单凭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必须家里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精心培养加大比重 传统体育鉴赏的内容包括有篮球排球田径体操足球武术等上述教学内容注重的是技术教学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与方法渗透到体育技术教学当中去把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