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时间:2019-05-15 14:0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第一篇: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宜春五中王隆裕

【内容摘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严重地阻碍着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原因;疏导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或接受新技能培训时,如果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准备(求知欲),则其接收的效率将会高出被动接收效率的一至两倍。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还会产生压抑、厌倦、对抗、恐惧等情绪进入心理的误区,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许多教师意识到采用导向、养学、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的必要性,努力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它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也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语文教学的模式普遍采用背课文、做题目战术,大运动量训练,加上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要记的内容多,课外阅读要多,又要经常写作文等,伴随学生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语文产生偏执、畏难,虽然迫于高考压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未间断,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而语文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由于某些学生智力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大量的琐碎的字词识记,漫长的所谓精彩语段的背诵,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频繁的训练测试,绞尽脑汁仍无从下手的作文,铺天盖地,考

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伤感、畏惧和焦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怕上语文课,厌朗读”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理自然产生。

2.主观意识的惰性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维的惰性,对教师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语文阅读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答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还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心理情绪总是随“分数”起伏,不是认真分析失误的根源,只简单认为是自己发挥不好、粗心,掩盖了自己平时主观上努力不够、方法欠佳、思维懒散等不良思维品质,或者是垂头丧气,十天半月都回不过神来,意志消沉,思维懒惰。

3.急于求成在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的情况下急于答题,不管该答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答?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忽视对语文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

4.教学方法呆板。

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没有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和运用。我们往往遇到,学生初读文章时尚能被吸引,但教师不厌其详地分析,新鲜感却没有了。经过肢解的教学内容的枯燥、琐碎,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的呆板、单调,企图用教师的“思维捷径”去代替学生感受和探索的教学语言的平淡、乏味,以及强制完成的大量练习的机械和繁琐,都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反而会将已经形成的兴趣驱散,甚至变为一种负担。

5.思维定势

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思考和解答语文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格式、惯性。该答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答?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消极、紧张、压抑、厌学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不间断的调查:为什么有大量的初中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八年级、九年级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初中生语文学习方法欠缺的原因。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将随着学习的状况而上下波动,许多心理问题源于学习的失败、挫折。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造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么大的差异,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障碍,即产生认知障碍;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语文教师发展到对语文学科淡漠,从而出现情绪障碍。

2.学生方面

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语文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语文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障碍;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语文学习障碍。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习了六、七年语文,但仍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语文而言,初中语文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语文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由于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课外阅读量少,而产生语文学习障碍;社会和家庭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语文学习障碍。

3.师生沟通方面

教材是师生沟通的中介,由于教材过深过浅,或教学进度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语文教学,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障碍;师生缺少沟通,产生不了互动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有兴趣,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语文达15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语文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语文基础内容概括起来。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语文学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的。由于师生双方缺少沟通,很容易在语文学习中产生障碍。

三、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注意点

1、“晓之以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即向他们介绍我国许多专家、学者重视语文学习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仅学习社会科学需要深厚的语文基础,就是学习自然科学同样需要深厚的语文基础。语文以其精髓开启了学生的心窍,培养创造精神,达到动情、激思、砺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的目的。

2、灵活运用多变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保证他们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当学生学习带有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时,他们就会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感,从而将他们对一节课的局部兴趣转化为对整个语文课堂的持久兴趣。根据课文内容和体裁的不同,灵活机智地将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之中,变无形为有形,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无色为有色,使平板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人情入境,生情生意,获得深刻的感悟认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联想和想像的空间,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

起。这样,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陶冶情操,由厌学变为好学,进而乐学

3、根据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学好语文的金钥匙。

(1)字词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法,采用分散学习,突出重点难点的方法。通过比较、猜谜、表演等方法,在具俸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掌握字形

(2)阅读学习。改革低质量、低效率的传统阅读观念和传统阅读教学陋习,强化阅读的效率意识,强化自主、创新、探究阅读的意识,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发挥学生的心灵自由和主体创造必以课内阅读为轴心,开辟课外校外阅读课堂,变漫无目的阅读为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的优读;变“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阅读为整体感知的意会性阅读;变囫囵吞枣的被动阅读为创造性的探究式阅读;变走马观花,只重情节,没有记忆的无效阅读为重视诵记、重视积累的有效阅读,(3)写作学习。首先在生活中培养作文的感受能力。妙笔生花、文辞隽永的文章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重视阅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因为阅读是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间接源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优美词句和段落,反复吟诵,鼓励学生做知识卡片,写读文,反对模仿,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再次,追求新颖。改变命题形式,以往作文是老师统一命题,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写出的文章大多是“文不附体”,言不由衷。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采用学生自由命题。反对千人一面,于部一控,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要求命题新,立意新,选材新,描写手法新,重视联想和想像。学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求索和创新的精神。

4、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做到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错,所忘,所会,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把握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语文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分析∕窦银强.《教坛聚焦》,2010年第17期。

2、初中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朱素娟.《都市家教》,2009年第8期。

3、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排除对策∕刘西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4、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申建军.《考试周刊》,2008年第31期。

5、论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姚秀梅.《文教资料》,2011年第2期。

第二篇:试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成惊涛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表现出来的兴趣不一:或积极性高涨,除课堂作文能及时完成外,还连篇累牍的交上自己的课外习作,要求老师给予批阅;或表现平平,完全停留在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上;或态度冷淡,学不学作文无所谓,写好写差一个样;或讳疾忌医,一遇作文课如见妖魔鬼怪,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诸如此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屡见不鲜。试图从中小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好恶表现方面探索原因,并就作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的对策略陈管见。

一、是否具有优质的作文起步教学,是儿童稚嫩、敏感、

纤弱心河里能否激起喜爱作文浪花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质量上的问题,不少教师对学生造句的辅导,不是通俗地解释某词的意思,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训练,达到比较熟练运用的目的,而是在学生一知半解之时,就举出少得可怜的例句,替刚刚启动思维的学生套上一个箍,把知识局限在一个小圈圈内。当着根据一定的意思缀段或缀文时,教师所举例句上有的,学生有可能熟练运用,很快成段成文。而例句上无,缀段或缀文中所需要的,学生就会彷徨而不知所措。如无反复,就会加重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感到“作文”难,从作文起步阶段就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从一岁到七、八岁,变得头脑迟钝的。”因此,起步作文这一步抓不好,对学生以后的作文学习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二、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作文情趣的源泉,

而生硬平淡的作文教学,则是阻碍学生作文进步的丘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在逐步变化。尤其是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分化,而且兴趣广泛又不稳定。他们表现出有时特别喜爱作文学科,或者某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有时又特别喜爱另一门学科或另外一些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数理化成绩冒尖,但语文成绩不佳,尤其是作文水平低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那么,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化,除了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变化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呢?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强弱、教学是否生动有趣、组织教学的新颖程度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这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辅导的责任更为重大。其一,应采用多侧面的训练,拓宽学生学习写作的内涵,例如在记叙文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训练、记事训练、写景训练、状物训练等。在写人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片断训练——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人完篇训练——用综合方法写人、通过具体事件写人、把题材归类后从几个不同方面写人、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用对比方法写人等。在记事训练中也可以分出记事片断训练——场面描写、事件片断描写;记事完篇训练——单一事件描写、复杂事件描写等。在写景训练中又可以分出写景片断训练——抓住景物特征写环境的一角、按观察的方位或层次描写全景、固定观察点与景物的变化、移动观察点按移动的空间顺序写景、即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等;写景完篇训练——实景描写、虚景描写等。在状物训练中又可以进行静物的描写训练、动物的描写训练和借物抒情的训练。多侧面训练,可以避免写作教学过程的枯燥和空泛,使教学内容充实全面,使学生学来有其味难尽的感觉。其

二、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写作水平。诸如到野外春游,当场进行写景训练;课内进行限时口头作文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进行作文构思或评讲辩论;布置对一个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布置记当天的某一堂课;布置观察当天的哪一件事,并进行描写;布置学生间相互进行肖像、个性、表现的描述;指定学校或野外的专一景物,要求即景抒情;指定教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他学生当场进行描写;布置对专一动物进行观察描写等。笔者曾运用以上这些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常常达到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而乐不可支的境地。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因此而长盛不衰。

三、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充分利用教材,强化课外

阅读,以培养想象力为助动力,才有可能获取作文教学的累累

硕果

学生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师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思想、生活、思维、语言的综合反映。为什么有些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关键在教师身上。首先,作文教学必须局限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要写学生所熟悉且有较深理解的东西。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味同嚼蜡,无物可写。吕叔湘曾说过,命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这个命题又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功程度。题目出得不好,主要表现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无物可写时,只好抄书抄报。写作文无非是让学生把脑子里的东西组织起来,表达出来,如果出题强人所难,学生就会勉为其难。因此,写作教学中必须非常注意体察学生的生活,对他们所真正熟悉或者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的东西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掌握写作教学的主动权。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美感和吸引力,并通过强化课外阅读,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众所周知,一般的说来,教材就是范文,顾名思义,范文即典范之文。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总是津津乐道,分析来、分析去,学生最后仍然无动于衷,或者毫无收获,而在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则考虑甚少。另外,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课上对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提倡、不组织,原因是怕影响课堂学习,这些同志把课外阅读与课堂语文、写作教学的关系对立起来了,忘记了教材学习、课外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宝贵源泉。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第三、以培养想象力作为助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干巴巴,枯燥乏味,这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想象力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艺术;同样,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因为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是观察,所以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留心周围的事物,处处做有心人,生活积累得多了,想象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其次,要明确,什么事情,都要亲自经历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要求写强盗的人先去做强盗,写特务的人先去叛国出卖情报,这是愚蠢和离奇的,也是做不到的。

但是,不管写什么,既可以从观察中了解,又可以从书本上得到启迪。因此,广泛的阅读和实际观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大脑部位打上几口“深井”,让学生的想象力源源不断地从“井口”喷射出来。

综上所述,学生对作文好恶的主要原因在教师身上。而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漫漫的作文教学长征中,要想寻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良方,还得靠教师苦练作文教学基本功,真正发挥“保姆”和“向导”的作用。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试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它存在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群中,不过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对校纪校规等规章制度的抵触情绪和行为,想摆脱其束缚,常常明知故犯;有些学生对正面教育或对自己讨厌的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行为往往与教师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教师说东,他偏向西;有些学生对传统观念持怀疑的态度,加以全盘否定,一概拒绝接受;还有些学生表现为对不良倾向的认同,把破坏纪律当作勇敢,把打架斗殴视作英雄行为,等等。逆反心理一旦产生,会导致初中生拒绝正当的教育要求,违反校规校纪,产生过激行为,破坏集体舆论,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逆反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是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年龄阶层,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初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属于“经验型”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得到迅速发展;虽然已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喜欢独立寻找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不迷信权威,喜欢怀疑和争论,对权威的见解不轻信盲从,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加上社会阅历较浅,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常常明知自己的论据不足,但为了维护自尊,往往固执己见,坚持错误思想,把教育者的教诲、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加以对抗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情绪体验强烈,且情绪变化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动草率。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

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喜欢探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一般,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碰的东西,就越是想碰。即所谓的“禁果逆反”。成人越是禁止少年做某事,结果适得其反,少年做某事的愿望越强烈。某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被列为少年禁看,少年越是想方设法去看。好奇心驱使他们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偷吃“禁果”。

在需要的不同层次中,少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已十分强烈,而这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挫折感。而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认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成人平等以待,遇事民主协商,充分信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是审视成人、考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情况下,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焦虑、敌对的情绪,心理上疏远成人、拒绝成人,心灵的大门紧闭,反抗行为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日益增加。

2.家庭的影响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无视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如填报升学志愿和分文理班时不和子女商量,擅自做主。而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事事想独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因此,对于家长的粗暴干涉十分反感、恼怒,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校的影响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渴望自由、独立、民主。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由此,现有的程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此外,老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要求过于频繁而又不严格执行,教师的言行不一等等,均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4.同伴的影响

同伴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同伴在初中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少年同伴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少年同伴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倾向,就影响了一些少年,使其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5.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代少年生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初中生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逆反心理会危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成为个人报复心理和反社会行为的温床,当然也有可能孕育着开拓创新、求新求异的意识和行为。所以,成人要辩证看待,科学疏导,指导

初中生建立辩证的思维模式,克服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1.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指导初中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就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发生。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各科教学中应引导初中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逐渐形成辩证的思维观,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分析、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也能客观、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抵制或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2.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的特点,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切忌太高,不切实际,否则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家长要客观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了解其能力、智力的发展情况,有什么兴趣爱好、特长等等,确立适度的期望水平,确立与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相适应的期望,引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可有效预防并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

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针对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家长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以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发扬民主,遇事与之民主协商,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重视,正确的要采纳,不能讥笑或压制他们发表意见。充分给予自主,孩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仅仅提提建议,做做参谋。这种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是预防和消除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3.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教育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他们能感同身受,有时代特色。教育方法要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手,以理服人。可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要热情待人,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他们,发扬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教育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每一件事情。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说的自己要首先做到。遇事尽量冷处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正确引导少年文化的发展

学校一方面要支持初中生同伴之间的正当交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积极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另一方面要对少年同伴交往作正确的引导,要通过在学校、班级中营造民主、宽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围,引导少年建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好的群体文化。教师应关心、了解少年的文化倾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对其中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不良思潮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能正确、辩证地认识自己的同伴文化。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顺应少年文化的特点,满足其合理需求,如可通过创造个性化班级、班级布置富有个性化的方式,来满足他们追求个性的需求。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或消除少年的逆反情绪和行为。

5.净化社会环境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同时加强社会文化的管理、加强社会法治的建设,减少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他们的侵害,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消极情绪,从而有效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6.开展心理教育

学校要定期对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自觉抵制逆反心理的产生。通过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认识层面上有效阻止其逆反心理的产生。综上所述,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科学疏导,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消除的。

第四篇: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表达运用,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追求。然而,当前职专写作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倦怠、焦虑、兴趣淡薄等心理障碍,成为职专写作教学的“瓶颈”。审视这些心理障碍,探讨切实可行的疏导途径,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关键词:写作心理障碍审视疏导途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能活动,是主体对生活的一种能动再现过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然而,在写作实践中,有不少职专生存在着畏难、倦怠、焦虑、兴趣淡薄等心理障碍,这不仅湮没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写作潜能,而且严重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审视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有四大“诱因”值得关注:其一,长期以来教师、家长偏重作文进而过分夸大写作难度、辛苦程度,无形中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写作畏惧心理潜滋暗长。其二,部分教师呆板、封闭的教学方式熄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加之职专生残存的自卑心理的作崇,窒息了学生的智慧,阻碍了正常的写作进程,写作倦怠心理蔓延膨胀。其三,职专生阅读面的狭窄导致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词汇贪乏,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运用和技巧生疏,以至文思枯竭,下笔凝滞,写作焦虑心理与日俱增。其四,不少教师过于注重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表达等写作知识技巧,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信心、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职专生写作兴趣淡薄,写作心理障碍根深蒂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正视职专生的写作心理障碍及其产生根源,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疏导。

一、命题原则方法别出心裁。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心理学告诉我们:求新、求异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好的命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之以愉悦的情感进入写作。反之,“大、深、旧、疏”的命题,不仅因直接违背学生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写作的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因无话可说而退避三舍,视若畏途。为此,作文命题一要把握“两个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把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新事物引入写作,把题目出在学生身边,出在学生生活的横断面上,使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亲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贴近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题目设计应富有生活情趣,以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为素材较适宜,因为熟悉的生活易于表达,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从而写出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二要改变命题方式,鼓励学生自拟文题。自拟题目,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掘主题的能力,真正使他们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为而作。这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里说的提倡学生自己命题,并不是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把学生自己命题理解为自由命题,而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在文体上、内容上规定出大体的范围,在这个大体范围内把命题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二、生活经历阅历日积月累。职专生写作中产生的惰性心理,从根本上说是观察懒惰和思维懒惰造成的。为此,教师一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阅历。良理益友、同学情谊、校园**、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甚至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篇篇放光彩。二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释放生活阅历。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喜欢质疑的作文环境。教师举出一种现象,让学生调动生活阅历,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其生活阅历,使他们的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三、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稳扎稳打。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写文章,写作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职专生写作中存在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障碍,其实质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所致。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和锻炼语言尤为重要。一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讲解课文时不要老停留在“文章写的是什么”的程度上,而应对“文章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紧抓不放,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揣摩、咀嚼、领会、品茗课文中的词语、优美句子,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二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体的文章。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著,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要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书评、读书心得报告会,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摘抄和妙语精粹展览,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兴趣信心培养持之以恒。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作文的动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要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点星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多给学生以肯定性的评价和激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适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写作成功的愉悦,增强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二要强化耕耘意识,淡化分数结果。平时作文批改适当放宽标准,不求全责备,不吝啬分数。在下评语时,指出作文优美要不惜笔墨,指出缺点要少而精,并尽可能说得委婉些,切忌把学生作文说得千疮百孔,一无是处,挫伤其写作的积极性。三要创造条件,搭设学生表现写作才能的平台。对学生习作中比较成功的文章可以通过范文朗读、张贴等形式给以肯定,或者通过推荐文社、报刊发表等形式,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地写作。

五、动机意志培育常抓不懈。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他就会勤奋学习,这种理智的动机激励他不断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心底迸发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使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这种人可以称为主动写作者。反之,一个为老师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的人的动力源是极其有限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悲观,产生畏惧心理,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使写作水平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人称为被动写作者。“解铃还须系铃人”。对被动写作者,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一要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认识写作能力在人的智能机制中的重要位置,注入写作动力,让学生在作文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一角的星空,

找到照耀自己的星座。二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供成功者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胸怀大志,最终成就事业的典型,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性格的力量,借助意志的作用支持他们认真写作。三要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讲述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的成长经验,让学生明白,成名的作家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并不神秘,更不是超人。他们也经历过迷惘和困惑。写作不值得畏惧,因为它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相信自己,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写出满意的文章来。四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卞壳,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心态,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让一个个令人生畏的难题变得饶有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的情绪,为他们克服困难注入一支强心剂。此外,创新作文方式,灵活作文时间,也不失为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作文时间不宜限制太死,少量在课内限时完成,多数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外完成。这样能让学生充裕构思,从容修改,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因势利导,趋弊为利,就能有效消除职专生对写作的畏惧心、恐惧感和写作中的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与心理障碍,达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地,使学生的思想在活跃、舒畅、欢乐的心理支配下自由运转,产生巨大的创作热情,进入写作时的最佳心境。主要参考书目:

1、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2、杨青松主编《语文教学艺术新论》

3、余文森著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4、周庆元著的《语文教学设计论》

5、《心理学原理与运用》(经济科学出版社),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目录

引 言...........................................................3

一、目前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4

(一)文言文发展变迁................................4

(二)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4

(四)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5

二、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心理障碍分析.................................6

(一)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6

(二)学生主观认知的原因............................6

(三)教育教学的原因................................7

三、相应的文言文教学对策.........................................7

(一)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感......................7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8

(三)开发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8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四)加强诵读训练,使文言文教学回归本性............8

结 论............................................................9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语言文化也与时具进了,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文化记载的文言文离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产生厌学情绪,这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的原因,更是学生自身心里发育和主观认识的原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自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我们应该分析其原因,应用相应的教学对策,促进农村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

关 键 词: 农村 初中生 文言文 心里障碍 教学对策 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

及教学对策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和浅显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在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不够理想,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寻求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推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

一、目前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

(一)文言文发展变迁

文言,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时期口语和书面语分离的产物。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发展,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现象逐渐合二为一,具有高度概括力、深邃力的文言文逐渐脱离了人民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浅显易懂的现代文。

(二)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科技成果都以文言文的形式保存下来,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汲取民族的智慧,吸收民族语言的精华,培养对民族的感情。同时也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培养道德新风尚的需要,也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需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一般来说,小学占10%左右,初中约占20%左右,高中约占30%—40%。现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篇目增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的语文教材,七年级每册是六篇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但八年级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却增加为每册两单元文言文,占到了整册的三分之一。同时又有60篇古诗词背诵要求。这应该说是教育界的一明智之举。体现了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四)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情景:上课时,学生表现得非常安静,但却两眼茫茫然,一脸厌烦状。当你兴致盎然、如痴如醉地讲解文言文时,学生突然来一句 “老师,学文言文有什么用?难道我们在交流的时候用文言文说话吗 ?”一提起考试,学生就喊头疼,文言文好难啊,离我们太远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与时俱进呢?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同时文言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注1)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不够理想,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存在以下现象:

(1)对初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目标认识模糊师生对教学文言文的目标及学习意义认识不清,所以教学中只重视讲读课文,不重视阅读课文的教学指导。

(2)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教师只一味让学生背课文和译文,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注解,而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文言文诵记,而诵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3)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自然压抑。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二、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我们的教育重视文言文教学,而我们的学生却恐惧文言文学习,教育课标和教学实践之间的隔阂,我们怎么来填补?我试从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开始分析。

(一)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

五四以后,白话文形成了一统天下局面。当时胡适不但是五四时期首先大力提倡白话文的人,而且他也坚决主张要用白话来完全取代文言,认为文言文是死的语言,没有生命的语言,不应该再用。白话则是有生命的语言,今天的活人写文章,当然必须用有生命的语言即白话来写(注2);解放后,不但取消了繁体字,有一段时期也不再学文言文了;外语的地位在如今的中国已是举足轻重,随之而来的是语文在学习中逐步沦陷为“主科中的副科”,同学们很现实,他们说学好外语,是一种形势的需要,是升学的需要,是找工作的需要,应聘工作需要过英语四六级,而且中国有三亿多人在学英语。这种现象出现的结果是,国人相轻,以他国为荣。

其实白话文的历史趋势并不代表文言文时代的完全终结。五四时期对文言文的态度我们今天看来有些矫枉过正,但当时一些权威人士的观点足以影响几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加强,外语热成为当今时代的产物。我们的文言文在白话文和外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处境极为尴尬。

(二)学生主观认知的原因

出于初中生的年龄及智力发育的考虑,从远离他们的角度讲文言文功用他们似懂非懂,他们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持,以致学而无味,学得很累,厌学严重。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更愿意学外语;他们知道文言文时代不会再来,所以仅仅把文言文学习当成对付考试的必需罢了。现在的线装书几乎没有年轻人看了,看得多的反而是一些不知所谓的现代哩语,没几个年轻人愿意看或者说看得懂古文。遥远的历史、复杂的风俗礼仪已经让学生感到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再加上繁多的字词意义、颠来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倒去的句式,更让学生如理乱麻。因此,很多学生一上文言课便搬出译本――要了解历史。

(三)教育教学的原因

(1)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文言文教育教学的偏颇。

尤其当教学以应试、升学为宗旨时,语文教学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死记硬背,渐渐地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文言知识上,尤其是难词难句的意义和用法和语法知识的分析和记忆上,这些纯粹的知识如果不和语言环境及很强的史实背景相结合,那是相当枯燥的。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很难投入,教师往往把作者激情甚至心血凝聚而成的作品肢解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项目,学生的冷漠感就更为强烈。冷漠是影响文言文教学展开的另一心理障碍。

(2)文言文教学手段的匮乏。

当今科技日益发展,更多传媒手段影响着一代青少年,然而现在的农村中学,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古老教学设备上,即使有的学校配上了多媒体教室,但由于教育资源等开发不足,文言文教学很少能使上这些设备,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学校,特别是我们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普遍落后。以致文言文教学不能生动有趣,不能吸引学生。

三、相应的文言文教学对策

(一)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感

我们汉语,别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上面承载的文化资源有的至今仍很新鲜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举个最简单的汉字的例子,它还凝结着先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智慧,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汉字,那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比如“时”字,甲骨文是太阳加上脚步的象形,后来又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加上“寸”,合起来就是太阳行走的刻度。我们至今仍是以太阳运行为时间参照。当今计算机二进制能在几千前的《易经》中找到思想源头,未来的纳米技术早在庄子文章中就有相似的理论阐述。如果能从文言文中获得这些信息,清晰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努力建设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立于世界之林还远吗?我们必须多读、多了解文言文,其价值才会被一点点认识、发掘、利用,为将来的人类造。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在恐惧、不反感才是我们教学教学取得成功的的第一步,即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文言文不太难,而且还有很多乐趣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注3)如果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本着整体感知文言作品内容的目的去读,学生的反应就活跃得多。可以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一些简短而含义丰富的文言文,如华夏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的故事;战国的合纵连横,秦末的刀光剑影,三国的群雄逐鹿;魏晋的名士风度,盛唐的雍容华贵等。学习文言作品,不仅是学字句的意义,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了民族昨天的辉煌和耻辱,更让我们懂得怎样以史为鉴。

(三)开发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加大教育投入,开发出更好具有吸引力的文言文教育资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文言文教学手段多样化、时代化、趣味化。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集图象、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为一体,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四)加强诵读训练,使文言文教学回归本性。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韵律节奏方而看,文言文立足于汉语方块字的基础,形成了一种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偏于对仗、注重平仄、节奏整饬、讲究协韵的韵律形式。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偶句和散句的搭配串联,形成了一种节奏整齐、韵律统一的行文之美。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读课文,认为读课文会耽误授课时间。其实不熟悉文章,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认识从何而来?不反复诵读文章,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呢?因此,要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加强课堂诵读训练。诵读乃至记忆,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还要尽可能让诵读方法多样化,如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默读、吟诵、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等,也可以开展比赛,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哪些字要加重读,哪些字要舒缓悠扬,哪些地方要低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语感势必会增强。

结 论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好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80。

2张宝明《“文白不争”引发的历史悲情—一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两副而孔》《学术界》(双月刊)2005,(2)。

3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语文教学之友》2001,(6)。

4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1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分析

5邓小花《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

下载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及疏导(5篇材料)

    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及疏导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观在不断提升,年轻夫妻的离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就是贫困山区也不例外:年轻小伙出去打工,带来一个姑娘做......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状况的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

    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学生的心理......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教案[全文5篇]

    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 ——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1、教学生加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2、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积极营造一......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范文大全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景东县银生中学刘汉永摘要:本文列举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六种典型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成因,从初中化学教......

    初中生暑假语文学习计划

    初中生暑假语文学习计划 作为初三的学生,应该也能算的上是准高中生了吧,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为了保持住自己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不荒废时间,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涉及到......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疏导(王伟)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疏导 王 伟 (和寨九年制学校 甘肃凉州 733000) 摘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情感的失控给教育工作、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认识、分析初中......

    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程良林)

    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教案) 大冶实验中学程良林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目的: 1.了解初中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矫治与预防措施。 2.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