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初探(高慧)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作者:高慧
单位:邻水县延胜小学
地址:邻水县延胜小学
联系电话:***
爱因思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超乎寻常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巧用导语揭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几种常见揭题方法。
1、小故事揭题法。
一般小学生都爱好听故事,所以小故事揭题往往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调动起来。如:我在教学《寓言》时,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在上课前先讲给学生听,学生都听得入神。然后,我把话锋一转,把学生带入本堂课的内容之中,这样,既起到概括介绍内容作用,又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去。
2、创设情景揭题法。
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 1
《日月潭》时,我是这样巧用导语的。台湾的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迷人,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瓜果遍地,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游一游这名扬天下的旅游胜地,好吗?我这样创设一个景色迷人的情景,是为了紧扣教材的内容,有机的点燃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学生原来分散的注意力有机的集中起来。又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课一开始是让学生做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自然地引入情境——“请小朋友们趴下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雪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接着让学生抬头看着画面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落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大喊到:“下雪啦!下雪啦!”教师顺势利导:“下雪啦!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棉袄,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课题。
3、设置疑问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学生就竭力去想,想到时很高兴,想不到时,一种探求心理,使得他们急欲知道答案,当课文内容揭示问题的答案时,恍然大悟,议论纷纷,争相表现,学习兴趣很浓,在他们浓厚的兴趣保持未散的过程中,教师极易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画风》时,我是这样进行激趣的:同学们都很爱画画吗?我们画过太阳、月亮、小河、流水、动物、植物„„可是有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风!大家能画吗?现在我们就和课本里的小朋友一起来画画,好吗? 我设计这样的激趣,就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画画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愉快的转移到课文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第十册课本《种子的力》,可以根据课文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我们班上哪个力量大?你又知道世
界上什么力最大?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极易回答,对于第二个问题就各持一面,相争不下,这时,教师可适时引出课题。
二、制造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它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境。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一种急于追寻下去的心理,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学习,定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优秀的钢琴曲,之后,问学生:“这首曲子优美吗?”在得到学生极肯定的回答后,我又问:“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又是谁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吗?”连续两个问题,设置了重重悬念,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了《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雷锋精神永远是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楷模,让学生的精神振奋,促使学生持振奋的精神学习课文。在教学《找春天》时,我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给学生于美的享受,让学生从歌曲中得到启迪,促使他们睁开好奇的双眼,寻找课文中春天的美丽。
四、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猜谜语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蜘蛛》中的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又如:第九册课本《落花生》一课,可提出这样的谜语:“爸爸麻脸,妈妈红脸,养个孩子白脸。”(打一食物)。再如:在教学《雷雨》时,我出这样的三个谜: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晴天穿白袍,下雨穿灰袍,不到地里来,只在天上跑。白花不是花,花园不种它。夏秋看不见,春冬天上撒。让学生猜,允许讨论,交流,制造浓浓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向课文迁移。
五、运用实物演示或借助图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当出示实物,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同时,文与画也是相通的,借助图画进行教学,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而且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体验美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让材料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高慧《画风》教学案例
《画风》教学设计
杭锦旗龙子心小学高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书写“艺”“涛”等4个生字,会认“宋”、“艺”、“赵”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独立体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了解三个小朋友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013.4.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动动小脑筋,看谁先猜出来。(师说谜面)
2、师:风在生活中时时陪伴着我们,但它却看不见,也摸不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朋友却能让我们看到了风。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相机板书问题)过渡:听听,你们是一群多么会学习的孩子呀!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认真读书、善于思考,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6页,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
(1)通过读课文,你们能解答哪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书中三个孩子的姓名。)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认读人名,强调“陈”是前鼻音。
师:老师给他们找了新朋友,你们还能认识吗?(多媒体出示词语,同桌互读,开火车认读,齐读。强调“显”的读音)
过渡:这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和三位小朋友成了好朋友,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来读读课文,再了解一下这三个新朋友。
3、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过渡:现在,你们能解答哪个问题?(指名说)还有哪些孩子能解答这个问题?(预设①:还有一部分孩子回答不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预设②:都有这么多孩子能解答了!那就拿起笔,把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解答课前质疑“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划出相关句子。
(1)指名回答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①师引导:可以这样说:谁是怎么画风的。)②句子前面不是有个“她”字吗?换成名字试试看。)
(2)师:我们从画中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只是画了旗子飘了起来就让人感受到风来了,看来这个“飘”字非常的重要。(师相机板书:旗子飘)
师:另外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
(3)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句子,总结。师相机板书: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
师:三个小朋友真是聪明,他们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的?
生:因为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
师:他们除了动脑筋认真思考,平时还注意——(生)仔细观察,所以他们才发现:只要有风吹来,旗子就会飘起来;只要有风吹来,——(生)风车就会转起来;只要有风吹来,小树就会弯弯的;只要有风吹来,雨丝就会斜斜的。
师: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向这三个小朋友一样,开动脑筋去解决困难。
过渡: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通过朗读,我们就更能感受到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智慧与快乐了。
2、指导朗读(老师读旁白、谁读XX....)
(1)指名三个孩子分角色读,师读旁白。
提出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们谁读得好,好在哪儿?用笔做上记号。你也可以给他们的朗读提建议,希望他们怎么读。
(2)师适时指导朗读
预设:
有感情(哪一句读的有感情,读出了XX的什么语气,你能读一读吗?)
没感情(哪一句读的没感情,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能读一读吗?)
声音小:大声点儿,同学们才能听到你精彩的朗读。声音洪亮:你们应该向他学习。。。。
(3)师:带着你的理解,自由读对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汇报
四、拓展写练
1、诗配画
师:大家朗读的这么精彩,可真了不起!三位小朋友画了这么有创意的画,如果我们能给这些画配上一首诗,那该多好啊!老师先给赵小艺的画配了一句诗,大家读读看。(多媒体出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1)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试着给其它几幅画配上小诗,好吗?先给赵小艺的另一幅画来配一句诗。
(2)任意挑选一幅配上小诗,说给你的同桌听。
2、拓展思维,写话训练
师:孩子们,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画呢?写到小诗里。(指名说)(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老师真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多画风的办法,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优美的小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过渡:风婆婆来了,她带来了要求我们在这节课就应该写会的字,仔细观察田字格,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五、指导写字
1、生观察,指名说
2、师范写,生练写
师:你们想让老师示范写哪个字?(根据学生要求,范写两个字。)
3、展示
六、总结
瞧,咱们今天不仅学会了画风的方法,体会到了画风的快乐,还写出了这么优美的小诗。看来,只要我们凡事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即使会遇上一些看上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到最后,我们也能像赵小艺一样自信地说:我能!附:板书设计
画风
赵小艺旗子飘
风车转怎么画?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2013.4.17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杨文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古鄯中心学校: 杨文慧 2013.7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3.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学生情趣会变得高涨起来,情境化教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理解和感悟。
总之,口语交际课的评价,首先是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从浅层面的学生兴趣、表达欲望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及交际礼节上来认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再从学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维方式等来评判学生的收获。其二,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互想心灵的沟通。其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写作练习,把说过的话,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记下来,以说助写、以写助说,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古鄯中心学校: 杨文慧 2013.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
(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整体看,本班属于优等生出色,潜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潜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古鄯中心学校: 杨文慧 2013.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三(2)班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小摄影师》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高尔基拒绝接受记者,却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留给那个男孩,说明他关心爱护下一代,他不愧是世界文学巨匠,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秋天的雨》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古鄯中心学校: 杨文慧 2013.7 这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又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的背景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1)注意新课导入的新颖;(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活起来。人教版的课文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佳作,其语境描述得美妙,语言应用精巧,思维表达深刻,都是引导学生的重要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文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全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教学《给予树》一文,让他们在品评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要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感受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内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教训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把语文教学融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课外书;设采蜜本搜集好词佳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注重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如举行笔下生花竞赛、书法竞赛、讲故事比赛、编写儿歌。此外,注意利用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技巧(高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技巧
高慧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然而,很多学生都有“作文难”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注意的时间较长,如果有机会参与到活动当中,他们会更乐意。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情景,降低难度,激发写作欲望。在教学我最拿手的一道菜时,我事先通知学生带来材料,在课堂是当堂做菜。他们兴趣极浓,各自展示着手艺,一些同学在旁边帮忙,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活跃,之后同样把这快乐的事情写下了。他们很乐意写,生怕哪个环节忘记了,所以写得十分具体,还用上了一些好的词语。
(二)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手抄报、禁毒报、班报、读书日等活动,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学校的黑板报上面,让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的成果,以此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参与意识,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这样以来所有的同学都想去写了。另外,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募捐活动、参观活动等,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有了足够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方便多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好不容易写了一点还受到老师的批评,说这说那,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还打击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我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赞扬的话语,把写得好的作文在班级中念一念,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感觉;对于那些写得不好的作文可抓住当中好的词语、句子展开点评,培养差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时也要讲究艺术,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修改意见,切忌说打击学生的话;对写得好的表示赞赏、肯定。每学期举行作文竞赛,评选优秀的作文给予奖励或帮助他们投稿,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看、听、说、读、写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感官总动员,能看、听、说、读、写相结合。
(一)、看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二)听
所谓听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上作文课时认真的听;平时多听别人介绍一些好的写作文方法和建议;多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如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中央二套的全球资讯榜等,这些电视节目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还要教他们动笔记录,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说
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最主要的是语言,从婴儿的呀呀学语开始看到他们的成长,所以,人的语言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建构适合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系统,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条件,为习作打下基础、奠好基石。
(四)读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去阅读课外书籍,把间接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表达素材。如:同样是表达成为孙悟空使盲人复明的意思,大多数学生平淡直叙:“如果我是孙悟空,我要治好盲人的眼睛,让他们看到精彩的世界。”有一个小考生是这样写的:“如果我是孙悟空,我要飞到天上摘下一些闪亮的星星,把它们变成明亮的眼睛给天下的盲人装上,让他们走出黑暗,恢复视力。”很明显,后者精彩很多,这肯定与他饱览群书有关。
(五)写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因为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做笔记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写作文打下基础。另外,多写想象作文,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文潮奔涌:睹物想象——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展开想象;听录音想象——听音乐、鸟鸣、水声、人流声等展开想象;续写文章——给课文编续集;假设想象——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畅想、写作。只有大量阅读,做好记录,写作文时才能有好的语感,用上好的词句。可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功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
三、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教师可以采用规范命题和学生自由命题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从而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只有抓住小学生的心理,找到他们喜欢的教育教学方式,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他们良好兴趣,才能让他们从怕写到愿意写、会写。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五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高子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
府谷县第一小学 高子慧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教学有了许多自己的思考。我们要根据小这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走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把我们的小学计算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误区 策略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离开了教学,无论是智育、体育、美育还是劳动技术教育,都无法很好地得到贯彻,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所以自学校产生之日起,教育学者就一直十分重视教学问题的研究。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我们要遵循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规律,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1、计算教学的意义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之一。
(1)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是有非负有理数(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也是他们继续学习数学和其它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
(2)计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对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3)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够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与记忆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计算是一项“细活”。通过计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养成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2、计算教学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计算工具已日益普及,繁杂的大数目计算及四则混合运算完全可以由计算工具来替代。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在保证小学生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前提下,对那些实用价值不大,对进一步学习也无直接帮助的内容进行删减,并适当降低计算的要求。
(1)教学内容的范围
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珠算只学加减法;分数四则运算,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2)教学要求
把原来对计算教学要求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调整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会”,是指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比较熟练”,是指通过训练口算、笔算能够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表内乘除法要求熟练地进行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万以内数的加减、乘数和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要求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以及有关的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会正确地计算。至于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则要求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
计算能力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的。要鼓励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简便算法,能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
1、误区一:算法多样化变为形式化。
算法多样化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集体的智慧和结晶,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多样化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常常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二要看算法是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第二,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本身肯定是追求最优化的,但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势必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2、误区二: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当前,不少教师对口算与笔算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理解不透。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首先,口算与笔算的解题策略不同。口算20+38时的过程描述:20+30=50,50+8=58。而笔算法则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1。可以看出,口算的解题策略为:十就是十,百就是百,保持相对应的数字和数位本身的意义。而在笔算中,只是将数字作为最小单位进行计算。表达进位的“1”也是相同的,而不管它进在十位上,还是百位上。因此,口算被称为以规则为基础的运算。其次,二者运算的心理机制不同。口算依赖于记忆,而记忆的容量有限,常用于较小数或相对较整的大数计算,而在处理复杂的较大数运算时就有一定困难。笔算则是一种程序化的运算,大大减少了大脑的记忆负荷。再次,口算过程中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解题策略。而如果采用笔算,则是统一的竖式计算解题模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以上比较表明,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我认为要关注以下两点:第一,口算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第二,口算教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口算兴趣。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又要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要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摆脱计算的枯燥,首先就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计算,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然而,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所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生活实际,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借助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用不同的形式,要突出“精、简、趣”三个字来引入新课。
2、设计有趣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新颖的计算组织形式,都会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和吸引力。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口算练习可采用开火车、抢答、夺冠军等多种练习形式。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浓厚兴趣,计算练习形式要多样,如用竞赛为主题,设计必答题、抢答题、轮流答题、小组闯关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量要少,但次数要多,同样的计算习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就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这种充满趣味的氛围下练习做题,计算兴趣就会很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减少在计算过程中的出错率。在十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应单独辅导一下,成绩的变化会很大的。分析其原因,不是孩子的基础没有掌握好,而是平时的习惯不好。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各年级段的计算教学要密切联系。
小学各年级段的数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每个年级的知识层次呈螺旋上升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在平时的计算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各个年级阶段的联系。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起,要靠日积月累形成体系,不要搞突击。因此在一所学校的各年级数学教师应加强沟通,使各个年级的计算教学融为一体,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的事,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思考、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我们的小学生计算能力肯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主编:刘坚、孔企平、张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2、《教育学》教师资格认定及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辅导教材,主编:阮成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数学,主编:许月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4月;
4、《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美)麦克唐纳、(美)赫什曼著;车蕾、龚锐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