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科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五年级科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09---2009学年)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教学单元,本试卷对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有题型涉及,全面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试卷具有灵活性、更具有综合性。如;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是内容都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试卷的综合性包括它的知识综合与技能的综合,在试卷的简答题中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检测
二.考试成绩概况:
班
级
实考
人数
总得
点数
总平
均得
点数
卷面平均点数
卷面率%
优A率%
达优率%
达标率%
最高得点数
最低
得点
数
147
169
336
21.3
38.3
72.3
21248
157
532.8
16.7
35.475
346
1417
30.8
6.5
32.6
58.7
6442
1380
32.9
16.7
64.3
546
1485
32.3
10.9
23.9
1279
27.8
8.7
26.1
56.5
年级
275
8829
32.1
13.5
31.2
试卷各大题得分率概况以五(5)为例,如下
三.典型错例分析
⒈填空题:
填空题是得分率较高的题,同学们大多数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也有几个错误。如:第4小题,题目为:冬季空调扇叶应向(
⒉选择题:
选择题是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正确与否,选择题它给学生选择的答案多,而且又伴有许多干扰的因素,增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正确选择的难度,更具有思考性。错误集中在9题中。题目为;在长途运输食物时,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应将冰块放在食物的(
3连线题:
关于动物的伪装和保护,同学们知识掌握较扎实,所以得分率最高。
4、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检测学生分析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与再忆,对知识的综合与辨析能力的检测。12小题是道实验题,题目是;探究实验,风的形成的对比实验,此题要求写出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等。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按要求回答试题,有的写成热传导实验,有的写成热对流实验,还有的无从下笔。错误率最高。13题为:气候变暖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和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答的不完整、造成高分不多的主要原因。
四.存在的问题
客观的从本次试卷来看,测试的难度在加大。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科学小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尤为凸显。同时也看出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度不够,也体现出教师想讲好科学课,没有扎实的科普知识是不行的;学生想学好科学课,没有足够的兴趣是无味的学不会的。
五.努力的方向
努力尽快提高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的储存量。
⒈认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⒉做好每一次的实验,加强实验开出率。注重实验设计环节并让学生从认识器材、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个系统地活动中的参与性,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并能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活动,尽快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科学考试中能看到还有相当一部份的后进生,对于后进学生的提高我们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我今后在平时教学中会对他们多加关注,对他们多引导、多启发、多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2013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春五年级科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考试主要涉及到科学五下4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含了有趣的动物、到 苗圃去、能源与矿产、环境污染与保护,试题能依据教材,紧扣教材,知识面广、全,题活,有一定的难度。从各部分分值的分布来看,第1单元占32分,第2单元占12分,第3单元占24分,第4单元占32分,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以及国家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个分值分配还是比较符合时局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符合期终试题出题知识覆盖及分值分配的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得分率较高的题主要是第一大题看图答题,第二大题观察研究题以及第三大题实验题和第四大题考察题及第七大题简答题。
这些题考得好是因为老师讲解这些题时讲解得透彻,实验题都亲自做了,考察题也让学生亲自考察了,亲临实践了的印象深刻,记忆深刻,故考得好。
2失分率多的题主要是第五大题实验简答题和第六大题试验操作题。
第五大题实验简答题主要涉及的实验目的说不清楚,由于上课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做这一小实验时,没有强调实验的目的,此题失分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第六大题试验操作题“番茄”与“茄子”嫁接能否成活,结出的果实是什么样的?答案不一,失去了一部分分。只能说明部分学生脑筋不灵活。
总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踏实,玩性大。作为我本人来说,试题上的这类知识我都讲到过,只能怨学生没有掌握牢。
三、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总分值100分,全班56人全部参加考试,考试总分为5144分,人平91.9分,优秀人数53人,优秀率94.6%,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100%,综合指数是0.964.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备课,着实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在课堂40分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落实并巩固基础知识,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2、多进入课堂,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个别班级的个别学生多加关注与指导。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科技节目,科技书刊,在课外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最终版)
南片区六年级科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考查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题分为填空、判断、选择、填表、填图、画图和问答七种题型,内容分别涉及到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其中包括简单机械单元的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原理;形状和结构单元的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框架结构和塔的秘密;应该说这次考查涵盖的科学概念多,题型丰富,题目灵活,重点突出、难以适度,突出考察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从考查的情况来分析,一题填空题得分率很高,学生基本概念掌握很好,对杠杆、轮轴、的表现形式、如何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的理解都很到位。出错较多的是3小题: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和()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只要抵住外推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有部分学生填为上和下。5小题: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有学生填成“圆形”。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拱形、球形抗压原理理解不到位。二大题选择题共五道题,突出考察了科学实验能力的考察,学生答题情况非常好。三、四、五 题考察了学生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从考查的情况来分析,生活中学生参与性较高较熟悉的情况中包含的道理的判断题得分高,如“跷跷板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这题出错很少,而“螺丝钉是变形的斜面,”“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这种学生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的原理判断题就有不少人出错。四题填表和五题看图填杠杆的三点,学生答题情况不太好。特别是从木头里取螺丝钉选用的工具和选用原理答得不太好。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中实践较少。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不起来。
五、六题是对杠杆平衡原理的考察,有一定深度,学生答题情况不太好。十分较多的原因是对“三点”用力方向标识不清,弄不清省力还是费力。七题十分也较多,大部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还是可以的,但是组织语言的能力差,表达不清。
二、改进措施
1.搞好常规课教学,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否要看常规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能死记硬背,他们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在实践中感悟原理,而后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记录多讨论。
2.进一步重视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
通过考查发现,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后,不能很好的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做分析。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原理,多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灵活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死教死背。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放到生活去,多观察多判断。概念之间出现混淆现象也说明学生掌握概念还不够牢固,需要通过拓展训练加以强调。总之,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13/11/15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查情况分析。
临近期末,我对六年级五个教学班的科学课进行了书面考查,考查分为填空、判断、选择、填图和问答五种题型,内容分别涉及到各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简单机械单元的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原理;形状和结构单元的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框架结构和塔的秘密;能量单元的电和磁的关系,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生物多样性单元的对生物多样性意义的理解等。应该说这次考查涵盖的科学概念多,涉及的内容广,题型丰富,题目灵活,有一定难度。
从考查的情况来分析,填空题得分率很高,学生基本概念掌握很好,对杠杆、轮轴、能量的表现形式、如何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以及电磁铁的理解都很到位。例如:“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还可以改变材料的。”这一题,虽然有学生把改变材料的形状写成改变材料的结构,但由于学生理解了通过改变材料本身的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抵抗弯曲的能力,故这样的答案也都是正确的。
判断题共十题,是对科学概念掌握是否牢固的一个考查。从考查的情况来分析,较简单的判断题得分高,如“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这题出错很少,而“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费力。”这样较灵活的判断题就有不少人出错。我以为学生只要理解了斜面越长越省力就应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可惜学生并没有考虑到螺纹越密其实隐含着斜面长的道理。
选择题共十五题,其中“楠溪江四桥属于斜拉桥、悬索桥还是拱桥。”这一题不少学生不了解。另外分析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力杠杆仍然有不少学生对此拿不定,方向盘是属于轮轴,也有人误以为是杠杆了。我还发现,考试中有个别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现象,如把滑轮和轮轴混淆,滑轮和杠杆混淆,这也说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掌握还不够深刻,另外也有可能和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变形杠杆的研究有关。在教学中我花了三课时来完成有关杠杆的教学,补充讲解了滑轮是变形杠杆,找到滑轮看作是变
形杠杆的三个点也是这次考试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对动滑轮作为变形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表示疑
惑。
问答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以及对人们善待动物保护动植物的行为了解,这一题得分率高。最后有个反馈性问题“谈谈这学期你最喜欢的一节科学课”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这学期“校内生物大搜索”一课非常有趣,收获很大。“塔的研究、框架结构、桥的制作、杠杆原理”等课也博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二、反思与改进: 1.继续搞好常规课教学,继续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好是因为常规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大都能掌握当节课学习到的科学概念。从这次考查的反馈得知,学生喜欢课外考察课和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去了解。他们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下学期要注意在实验中引导他们多观察多记录。另外,在认真组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观察、考察课,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2.进一步重视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
通过考查发现,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后,不能很好的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做分析。如落实武汉二桥是斜拉桥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放到生活去,多观察多判断。概念之间出现混淆现象也说明学生掌握概念还不够牢固,需要通过拓展训练加以强调。总之,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考试,我认为我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内容:
1.对于今后的教学,一定要踏实上好每节课,把实验一定要做到位。2.对于记录本的指导还要加强,对于错别字也好加强指出和改正。3.要把生活中的实例跟知识点相结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4.让学生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交流。2011-01-05 2010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第一:课前
预设大环节活动设计、材料准备、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科学课由几个活动组成的,主要是抓住活动的设计,反复问自己这个活动真的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活动能帮助我解决教学目标中的哪个问题,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哪方面素养应该有所发展?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可以完善或替代这个活动?如果我让学生做这个活动,在教学的大方向大思想上有无冲突?最后就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出现哪几种状况?虽说学生是不同的,但对于自己教的学生是心理有数的,而不完全了解学生的预设肯定回在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而导致抛出去的球收不回来,一发散就无法收场的场面,课堂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课前的材料的准备上要有结构,说说容易做做难,如果材料太多,一下子呈现,虽然学生的思维广度扩散了,但思维的深度就大打折扣了,而且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真的需要那么多材料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那是越小越好吧!如果材料太少,太简单,那么思维上会不会有定势。几时呈现材料比较合适?以何种方式呈现,根据活动来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课前必须准确了解学生现状这是实现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发展,首先你要明白在你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有哪些前概念,和已有的技能,如果不清楚这些,请问你说学生发展了,哪你的依据在哪儿,学生如果发展,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儿,所以了解学生非常重要。
第二:课中
课中要实现有效性主要还在教师的调控水平和学生的汇报效果上,教师的调控水平那是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上,而学生汇报效果的有效性主要还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质疑习惯,一碰到觉得有疑点就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汇报就有了一定实效,而不是走走过场。关于教师课中指导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要多“跑”把每组都“跑一跑”了解所有的组,及时指导需要帮助的小组,个别指导,对这一小组来说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会让学生的心与教师贴得更近。
第三:课后评价
由于科学课开展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课后的评价就成为有效教学必备的最后一环。在本学期,应用各种手段尝试对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
通常我们可以用测验、作业、实验操作等方式对科学知识、技能进行评价。还可以用访问、小论文、成长记录袋等进行评价。测试的目的主要是看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理解、表述状况,及运用科学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及讨论、探究、创新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重点评价学生“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评价时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调查报告等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是否浓
厚,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当然对此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不恰当的,如用60分和75分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作评价。平时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纵观全局,用准确、简洁的质性描述综合评价,为对学生进行多样评价提供依据。
2011-01-06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分析
三年级春季学期科学期中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参加人数47人,总分2350分,合格率53.3%,优秀率4.2%。本套题有填空题、选择、判断、思维、实验等题型组成,难易程度适中,观本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全面,题型较为典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本套试卷共分五个大题,第一题填空占30,第二题判断占10,第三题选择题20,第四题回答问题占24,第五题实践与探究占16。
2、本试卷的特点: 本试卷命题体现了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80的同学答的比较好,第四、五题80以上的同学答得较好,仍有个别同学对所学课文记的不牢固理解不透。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和考试内容比较熟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但由于科学课题他们是多次接触而且平时没有单元考试,使这次考试存在普遍性的问题。
2、思维广角,比较异同点,科学探究。
四、改进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应用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4、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
6、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查漏补缺,弥补不足。
葛芹芹
2013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