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房县沙河乡明德小学:徐庆福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课堂的今天,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只注重了课堂表面的热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能使我们迷失的课堂回归本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方法与同事探讨。
一、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把学生带到菜市场和超市;在学习有关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运算时,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中。这样由抽象到具体,学生既好奇又感兴趣,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故事有情节、有寓景。它生动有趣实在有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数学家高斯的故事之后,列出了从1加到9999和1加到10000两道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感叹这样加要加到何年何月,一个个睁着大眼疑惑地望着我,我提示:配对由加变乘。同学们恍然大悟,完成后,感叹,原来这么简单。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
注意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探究创造之本能,这就需要设计出与社会背景相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联、与学生心理特征相联的富有儿童情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情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许多名人、名师、优秀教育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边教学边摸索、边归纳总结,探究创新整理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值得学校推广、教师借鉴。如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顺序,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摆正了“学”与“教”的关系,减轻了“教”与“学”的负担,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好地把国家课程转化为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克服了教师“难”教学生“苦”学这一对矛盾,它切合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
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不管怎么改变,不能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得的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融合一体,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知识的成功,体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出创新意识,达到数学学习的最佳境界,获得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着一个灵魂”。让我们多学习、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走近孔子,走近陶行知,走近苏霍姆林斯基,走近古今中外的教育名人名家。多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功夫,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把小学数学这门抽象具体实用而又枯燥的学科教好学好。
第二篇: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情境的内客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包家堡小学(114301)
]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摘 要:数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重要学科,是很多学科的基础,而小学数学则是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小学数学学习的程度、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对以后高等数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非常重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学校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正确或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气氛,导致新型的学习方法或模式形式重于内容,本末倒置,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小?W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的学校在教学中采用应试教育的手段进行教学,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教学方式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方法,依靠“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反应。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暂时加强了记忆,并不是真正的深刻理解了,无法学以致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天性,只能被动地去接受,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更别提教学的有效性了。
2.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板书教学,教学内容也仅限于教材,教学方式也是老师以教带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很少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而且会限制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式激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作用。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过程和形式,在教学中设置了各种的情境和游戏,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却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的节奏,不能根据课堂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致使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学生不能有效掌握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了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阶段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创设情境,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多种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后,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教学等,通过一些视频、动画可以很快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再适当的补充讲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指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主动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和鼓励,并为他们答疑解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思考,形成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得到运用,很多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关联点,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人民币时,学生都认识人民币,但有的学生不会使用人民币,针对这一状况,老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不同颜色的纸片代表不同数额的人民币,将铅笔、尺子、课本、文具盒等代表不同金额的商品,学生分组完成“超市买东西”的任务。由于学生对“买东西”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培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4.具象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很多知识没有概念,而数学知识恰恰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能直观地面对,更好地观察,才能加深认识。比如在“认识图形”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通过观察,老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图形有什么特征,生活中或家庭里又有哪些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牢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5.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有效性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习惯等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因材施教开展学习。学习的内容以已掌握的知识为主,但又比所学知识略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过去的知识又是一个复习和巩固的过程,而且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和良好习惯,有必要从小培养。
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也是最可塑的阶段,老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龙国.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实践和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8):92-93.[2]袁华.浅谈小学数学中有效性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1).[3]赵海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5(29):102-102.
第四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中山路小学
肖祖龙
内容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决定的,”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数学课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周密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这些特点,又要想方设法带动学生的兴趣,提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为一体的情境特点,利用多媒体声、色、光的特点,能设计出图案美观,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能够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再者,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步步为营,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不重视问题的提出等偏差。把教学过程活动化,能够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数学实验,丰富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据此,本文就”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做简单阐述。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小学课堂;优势;弊端;有效策略 正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认为:“人的思维是从疑难情境趋向于确定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五步。①、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即学生感兴趣的活动;②、使学生因此产生真实的问题,并成为思维的刺激物;③、让学生占有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④、引导学生论证假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⑤、让学生把设想付诸实验,检查其思维是否有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正遵循这一教学途径,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上《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永德县的板秀芹老师采用动画的形式开头,让学生跟着动画走进学习中。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几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播放图片并伴有音乐)在漂亮的花园里,几只美丽的蝴蝶正在花丛中嬉戏!忽然一只蜻蜓在他们面前飞来飞去,一只蝴蝶生气的说:“谁在跟我们捣乱?”蜻蜓笑嘻嘻的说:“我们是一家人呢,我是来找你们玩的。”蝴蝶更生气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蜻蜓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家族里还有许多许多成员呢。”说完,就带着蝴蝶去找其他的成员了。同学们,你们想去吗?要想去就跟着来,不过,可要闯关哟,有信心吗? 这图文并茂的开场,在不经意中就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大脑里了留下疑问。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顿时而生。这,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意向基础。同时,多媒体也就轻松地将他们带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中。
2、论证假设,解决问题。
经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学生在愉快、轻松地课堂氛围中,自主地融入了问题的探究活动里。接下来就只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了。如刚才提到的《轴对称图形》,学生看过画片,听了老师的旁白,就会不经意想到:“为什么说蝴蝶和蜻蜓是一家,它们的家族成员还有哪些呢?”孩子们的大脑里有了问题,就会急于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所以就会按着老师的要求——闯关。
第一关,板老师把这些物体画成平面图形发给大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自己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合作)。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汇报,同时老师相机点拨,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把图对折,对折后打开再观察,中间有什么??(折痕)用手摸一摸,折痕所在的位置叫什么?(学生给它起名字)数学家又是怎么叫它的?让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引出对称轴。
第二关,老师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蜻蜓和蝴蝶是一家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踊跃回答问题。我们通过折纸发现了数学问题,其实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对称王国的成员呢?再让学生观察几组对称图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对折过程,学生可在演示过程中加深印象。播放舞蹈,抽选学生摆出对称动作。
3、深化理解,内化新知。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个性活泼,对“美”的事物充满好奇。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一个数学问题就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的解决了,但这远远不够。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和巩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复习和巩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整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我们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中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在做巩固课堂练习时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课堂巩固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巩固课堂知识。所以,课堂练习的语言和题目设计要合理、科学,更要独特、新颖。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上完课后,板老师的第三关就是针对这一节课所学知识,设计了相应的习题让学生来做。首先她出示课件“王、中、吕、由、、喜、甲、工、口”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出示“0、2、4、6、8”指名回答谁是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最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对称轴,比直接提问印象深刻,记忆牢靠。至此,紧随着屏幕上课堂导入的动画,蝴蝶和蜻蜓找到了家族成员,闯关结束。整堂课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结束。正响应了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多媒体课件往往利用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或用动态的画面,配上和谐的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就更为牢固。特别是可以利用交互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键盘或鼠标操作,进行交互学习,在这一方面,多媒体课件比传统的幻灯、录相更胜一筹。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使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有的放失的驾驭多媒体, 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多媒体教学要重结果, 不能只重形式
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时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不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是从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界面表现、有无观赏性出发, 导致形式主义。甚至有的过于重视技术, 在界面的画质、配音、动画等效果上堪称精品, 但教学内容与主旨不突出, 导致画蛇添足、喧宾夺主, 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 对教学改革难以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制作的小学数学课件, 如何衡量其质量好坏?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这堂数学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课件的应用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的达到了吗?而不在于课件是PowerPoint制作的, 还是用Authorware制作的, 也不在于课件中运用了多少音频、视频、特效, 相反, 过多的特效加入, 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 而不是展示教师计算机水平的, 一个人可能是计算机高手, 也可能是课件制作高手, 但不一定是教学能手。因此, 一个课件的好坏, 不能单纯以课件制作水平作为衡量标准, 还要看它在教学中的实际效益, 教学的结果重于形式。
(二)多媒体教学要“ 因材施教”, 不能一刀切
首先, 在小学数学中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合用课件教学, 课件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知道, 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合用课件教学。如对于某些侧重于语言表述的知识点, 则应不用或少用课件。不同的知识点, 采用的教学媒体很可能不一样, 甚至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阶段, 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方式。一个学生在任意一节课的过程中, 他们的注意力曲线都有几个峰值和谷值,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不能把学生局限在接受某一种媒体上, 而应是因内容而变化, 因已有的设备和现成的材料而变化等等。因此, 要根据知识特点来决定是否需要课件教学, 使用什么样的课件教学, 即所谓“ 因材施教” , 这里的“ 材”是指具体的知识点。其次, 不是每堂课都需要用课件, 每个人都要去做课件。现在学校提倡课件教学, 但不必每堂课都用课件。一来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课件教学, 二来做课件花费时间太多。暂不说学习制作软件花费的时间, 仅制作一个课件就要花费比平时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校可组织相关教师对某些需要课件教学的课程,做出系列课件, 给本学科教师共享。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应有机结合, 不应各自独立
多媒体教学以它所独有的特点, 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的欢迎, 但它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代替传统教学。首先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还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掌握他们对每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情况, 随时调整讲授速度、方式, 或快或慢,收放自如同时教师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有鼓励、有信任、有批评、有赞许, 它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所带给学生们的影响, 更是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其次, 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选用恰当的媒体表现方式,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纵观教育领域, 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占重要地位, 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辅助手段,只有以传统教学为依托, 坚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并伴随传统教学方式的主流前进,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功效。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信息技术在 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弱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但是,事物的存在是双向的,有利必有弊,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如何控制课堂纪律,避免过热的气氛,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新课程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各位同行交流一下:
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第二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读和第一课时。对读得不顺嘴或与自己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就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第三,还要多读,读给别人听,并请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
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欣赏读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2、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白居易的《望洞庭》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水、有花、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3、运用多媒体提高朗读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提高朗读效果。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结合简笔画画面说出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如画般的美。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
4、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古诗教学中,还应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你一句我一句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教学片段:师: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整首诗吧,由你们分工!生:(叽叽喳喳议论)我们读后两行。师:行,那诗题我们一起读。(师生合作读)师:现在,你们在六人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小组合作练读)师:来,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一下。小组1:齐读„„小组2:男生读两行,女生读两行,诗题齐读。
三、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学生对于桂林山水是很生疏的,他们有的从未见过。指导朗读时,我边用多媒体放出桂林山水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并读出了那种感觉。其次,可以搞一些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它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
2、创设情境,进行比赛。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
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于永正老师训练学生朗读,是很有办法的。
3、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4、表演读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步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学生对于他们俩争论的几句话,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请两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两个人“争论”上了,同学们都学会读了,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自由读。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①选择读法(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练读准备。②尽情展示,相互挑战。根据班情或学情,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还可先组后班进行,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读诵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或拿出饰物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③延伸课外,演讲课文。
6、变换形式,常读常新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