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爱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师爱
读《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百里中心小学贾晴
厚德载物,厚学养德。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讲过“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犯罪都可能在他手中行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而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必须读书。从小的方面来说,作为一名教学新手,不管是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还是教学方面,自己的经验都还相当欠缺,这就需要借鉴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滋润我们自己的心田。本阶段,我精读的书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其中对我启发较深的是有关师生交往的这一章,下面我就自己关于师生交往的体会简单谈一谈。“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全部的奥秘就在于爱儿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到把自己的整个心灵交给孩子们。使师爱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例如,教学中学生犯了一个错误,教师所要做地是帮他分析错误的所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这就是师爱的体现。
和学生的交往中需要师爱,那么师爱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爱是一种自觉的爱。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记住将爱学生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自觉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期望,以激起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学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学生地一种爱。假如教师因为爱学生而放弃对学生的要求,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一味姑息,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所以教师爱学生应当严中有慈,爱而不宠,严慈相济。
3、教师之爱应当是一视同仁的爱。教师对学生得爱应当是公正、无私、无偏的。通常在我们的教学中,漂亮、聪明的学生容易较多得到教师的爱,而笨拙、长得丑又不爱学习的学生则较少得到教师的爱,以至有一部分学生处于被遗忘的位置。没有一个学生是绝对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并以无私的爱关怀他们,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之爱是具有教育艺术的爱。“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全面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给能力较差的学生以较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轻易放弃对学生得教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搭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搭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暑期家访心得体会
作为职校教师,面对被义务教育所忽视的群体,家访,似乎离我们的工作渐行渐远,但这个假期,学校开展了教育进万家,教师家访活动,让我们教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父母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感触颇深。
起初的工作,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的,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被社会所忽视,甚至歧视?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却收获了作为教师的自豪感,使命感及社会的认可。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们近距离的了解了我们的学生,走进了他们的家庭,感受了他们成长与生活的地方,接触了陪伴他们成长的家人,让我们深刻的知道,对学生进行教育,掌握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家长结成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14数钳班的付艳丽和孙悦家住卑家店小辛庄,是住得最远的学生,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小辛庄,所以这次要家访难度很大,无奈之下,李桂芝老师的父亲和一个邻居作为向导,带领李桂芝和付会老师才完成了这次家访任务,到了学生家里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是一个很闭塞的村庄,附近没有繁华的地方,没有商场。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交车,学生平常回家都是打车。学生住宿,每周回家要花进100块钱的打车钱,上学实属不易。我们和家长聊到这的时候,对学生的坚持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技能,经来找份稳定的工作,搬出这个闭塞的村庄,带着父母去住楼房,听完我们的话孩子和她们的父母都信心百倍。或许,我们的学生没有出色的成绩,但是他们也在默默地坚守者自己的信念,或许他们曾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备受冷落,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时,发现他们身上有着难能可贵的品格:那就是乐观,积极和永不放弃。
14焊接班的学生家庭问题最多,我想这也是导致学生状况百出的直接原因。
王伟同学的父母做生意,常年在外奔波,没时间照顾他,督促他,在和他父母的长谈中,他们拿出了王伟小时候的照片,很英俊的小伙
子,他父母的脸上也泛起了开心的笑容,可是谈起他的行为习惯时,他的父母显得有些无奈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赶紧列举了王伟在校的几方面优点,他父母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我儿子还有这么多优点呢?”王伟同学也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向父母告状,而是表扬了他,王伟同学消除了对老师的敌意,所以那次谈话很温馨,很亲切。的确,面对这样生活中缺少温暖和关爱的孩子,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
Xxx,父亲是青龙人,入赘到姥姥家,现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经济条件一目了眼,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家里的摆设简陋,父母没有正式的工作,Xxx同学从小就受人欺负,可以说他的校园生活里太缺少阳光了。所以一度导致该生厌学、畏惧和别人交往。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初中也是藏在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次我们去他家,他的家人说不上感激涕零,但也是“受宠若惊”,在我们表示了以后会多关系他、多帮助她之后,感觉他和他的家人眼睛都湿润了。
同样受欺负的孩子还有习少斌,这个孩子说话不清楚,智力发展的比同龄孩子慢,我们了解到他的父亲也不是个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形容呢?说白了就是挺傻的。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给予的期望,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不敢懈怠。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
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还有的是单亲家庭,这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更大,所以导致学生性格上
有些偏激,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常言道: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对于教师而言,“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而在这次家访中我们所付出的和学生所感受的师爱,将能帮助我们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暑期过去了,家访也告一段落,“这老师真不错,很负责任”,“职教中心的老师很不错,很关心学生,假期还来看学生”,这样赞美的话语犹在耳畔,我们也再次感受了作为教师的荣耀与自豪。
家访,作为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还需要坚持下去,这将鞭策我们认真的负责的对待我们的工作,做好良心工作。
第三篇:真诚——沟通教师学生心灵的桥梁
真诚——沟通教师学生心灵的桥梁
有人说:“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一条沟,他们是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他们是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他们是将军与士兵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真的有一道“沟”吗?它真的不可逾越吗?不,即使教师和孩子之间有一道沟、一道河流,只要架设起一座桥梁从此岸到彼岸就能连为一体。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同样需要筑起一座桥梁,而真诚是这一神奇的桥梁。
一、用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心灵相融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在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是对少数挚友开放,而教师要实施教育,恰恰需要了解、熟悉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之门。因此,努力成为学生的挚友十分重要。
记得去年刚开学,我接过现在这个四年级时,我是多么的沮丧!首先我知道这个班论学习成绩是很差,但我并不是那种只看重学习成绩的老师,我想他们在其他方面也许是优秀的。但是,事与愿违,一进教室上课,我就有种感受:不论纪律还是卫生,学习更使人头疼。最突出的问题是:上课叫起来不说话;作业潦草质量差;一进教室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邪味。一段时间以来,我一进教室就板起脸,学生一见我就害怕。
“老师,你原来教过的学生都很聪明吧?”“老师,你嫌我们农村孩子土气,是吗?”“老师,你能上课和我们笑笑吗?”午饭时间,我凑到餐厅和孩子们一块吃饭时,他们围住了我,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
出来。顿时,我惊异了:是我小看了他们,是我对他们太苛刻了,是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我变得有些激动,怎么能对他们存有偏见呢?
事后,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少了否定、少了埋怨,多了宽容、多了肯定。
后来,我很快地了解了每一个同学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在学生有了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时,我总是十分兴奋地表扬鼓励;而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引导改正。我积极地参与学生活动,与他们交友谈心,学生更喜欢和我在一起。课上,大家抢着举手发言,学习气氛活跃了;课下,大家争着和我交谈,心灵大门敞开了。我深深体会到,是真诚和爱心架起了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其实每个学生的心都有一把“锁”,教师惟有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各异的钥匙,近距离架设起一道通向学生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们。
二、真诚对待学生,给他们无私的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过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是爱比喻成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他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也不能专门针对少数同学的爱,而是“爱满桃李的”爱。
就在这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因在家里挨了父母的训,心中不快,在学校把另一个班的教室门踢破了。我达到汇报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我没有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去狠批他一顿,而是请他坐下来,耐心地向他了解情况,帮助他解开心结并举例来说明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最终,他心服了,并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按照学校财产管理制度自己请木工修好被他踢坏了的门。此后,他更加信任我了,我也时常拍拍他的肩,表达我对他的关爱之心。
人需要忠言,但是再忠诚的言语也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告诫给别人,正如学生们所说,师生之间应是真诚的,有人情味的,真诚,沟通心灵的桥梁。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健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关爱、体谅,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学校教育的真谛!
山西省阳城县白桑完小原仓库
第四篇:用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用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心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用真情感化学生的心灵,用行动得到学生的信任,用真理改造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师生 关爱 赞美 真诚 行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表现积极的肯定。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光飞逝,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可谓酸、甜、苦、咸兼而有之。我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创造与超越的热情与日俱增,人性、人情和人道的爱心日长日旺。下面就后进生的心理教育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后进生往往在学业和行为上出现暂时的后退,他们的心中往往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后进生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先天的不足加之后天的不被赏识只会越发加剧后进生身上的缺陷。其实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伤害,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往往形成种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像与老师搞对立,不听管教,或者采取远离集体,回避教育的表现等。凡此种种,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后进生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全部的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后进生那颗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理沟通的桥梁,让后进生感受到明媚的春光,渐渐走出他们封闭的自我,走近自己的老师。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特别是在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长年外出打工的今天,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或许比和他们的父母相处的时间还长,他们有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是几姐妹住在一起,更有的只有自己一人在家。如果仅仅是生活上遇到烦恼,他们还可以自己解决,可是在学习上或思想上的难题,爷爷奶奶、姐姐很难帮得上忙,今天的学生是孤独的,他们都希望教师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可以和他们平等地交往,不管是高兴的、痛苦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可以和自己的教师像老朋友一样地分享,有什么心事也可以向教师倾诉。
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教师为主导,是师生关系的实施者,所以教师在师生情感的沟通过程中,应有主动性,平时和蔼的一个眼神、温柔的一个手势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好,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尤其当学生遇到困难,遇到失败时,教师的关心,“相信自己、你能行”的简单话语,往往就可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逆境中坦然走出。
二、付出行动,收获信任
后进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爱和信任严重缺失,常会有自卑感无形中总觉得低人一等。后进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要对其转化需要从根本上查找学生落后的原因,坚持以爱为主的教育策略,唤醒后进生的斗志。当学生学习吃力时我们不应是给予大声的斥责,也不应是把鄙视的眼神撒向他们。我们应该俯下身子,用自己的行动让后进学生感受到优秀学生所得到的来自教师的爱,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他们注入无穷的力量。用真诚的语言去感化他们,用欣赏的眼神去鼓励他们,用灿烂的微笑去面对他。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爱心,是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爱心,去唤醒沉迷的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让老师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让渴望理解又害怕理解的学生敞开心扉,找回他们的自信。用行动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三、情感沟通,以理服人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淘气的学生,他们也经常自责,他们的内心常常是焦虑的,甚至有的孩子内心是孤独的。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鼓励下认真地写了一次作业,或者严格地要求了自己几天,以此期待着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教师的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常常打击了学生的上进心,而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赏识。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是以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不能单纯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如果课上学生不能很投入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就不能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如,平时多一点关心、鼓励,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多一点关注,多给他们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课下多与学生拉拉家常,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教师心目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后进生接触多了,自然会了解他们,后进生也愿意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转化工作,自然顺畅的多。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导者,对学生来说应该成为谆谆教导的师长,态度严肃郑重的长辈,感情深厚、关系融洽的朋友。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多讲道理,以理服人。但事实上有的教师却不是这样。因学生是熟人子弟,家长一再当面恳求:严加管理,及时联系,必要时给以体罚,也无怨言。
于是,当学生违纪时,教师往往忽视思想教育,随口就说:“我一定告诉你爸爸,让家里收拾你!”这样一来二去,使学生的反感逐渐加深,产生抵触情绪,给你来个平时不照面,谈话不发言,采取逃而避之的态度。可见,告状不可取,道理还要讲,坚持以理服人才是上策。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说,与学生沟通,要以理相待。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多一份关爱与期待,我们就会架起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就会让学生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教师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对学生的教育,尽所能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正如泰戈尔所唱:“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垂着绿荫的。”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付出你的爱,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学生,要常常推开学生那扇尘封已久的心门,让他们如向日葵那样尽情地享受和煦的阳光,尽情地绽放生命的绚烂!
(责编 张景贤)
第五篇:普通话沟通心灵的桥梁
普通话沟通的桥梁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言语。也许我们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然而,我们未必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团结,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再思考一下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我要说:完全有必要。其主要原因有二;
?
一、推广普通话,让我们的民族紧密融合?? ? 泱泱中华傲然立于世界之林,一般、因为有着他国无可比拟之文化,诗词歌赋、碑刻楹联,正是这些貌似平常的东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民族一步步强盛。而语言浩如烟海的文化之重要的一页,牢牢地凝固着中华精魂,它从侧面维护了政局的和谐稳定、经济的正常秩序以及社会的繁荣昌盛。试想,如果没有共同语,每个民族都按着自己的语言进行社会活动,那么,如此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将如何紧密融合?语言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影响着社会的融合。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普通话的推广!尊敬的读者,只有统一的语言,才有统一的民族,不是吗?
二、? 推广普通话,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管是从初级中学走进大学校园,还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岗位,我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语言表达。如果一个人在他所工作领域,满口方言俚语,那么可以想象,他与别人沟通交流将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和被动;为了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去,他会努力的去摒弃自己的语言方式,努力向普通话靠拢,尽快地是自己能够 准确流畅、标准优雅地运用普通话的能力,那么,对于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参与,将是一件游刃有余的事情。他拥有了普通话表达的能力和素质,激发对方进一步和彼此交流的兴趣。由此可见,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能否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于社会的参与,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