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5 15:3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篇:《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0~52页)

1.例5及“做一做”第1题。

编写意图

(1)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得出“12角=()元()角。”

(2)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个1元的硬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每个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的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

(3)再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可点名说一说想的过程。

2.例6及“做一做”第2题。

编写意图

(1)通过展示市场上商品的标价,教学生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

(2)让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

教学建议

(1)课件(或用吹塑纸做成教具)动态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再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然后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4~6人)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该组讨论的结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果,电脑就在该单价下面显示出几元几角的钱数,并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当学生说0.50元就是5角时,就在0.50元下面写出“5角”。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学生完成后可用课件进行对正。

(5)布置商品价格调查活动。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第2天上课后在班上交流: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式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3.例7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气球,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

教学建议

(1)营造一个让学生来购买各种气球的环境:教师准备好例7中提供的3种形态各异的气球(或其他形状的),并按市场商品标价的方法标出每种气球的单价。

(2)先让学生说说每种气球的单价,然后进行模拟的购气球活动。活动中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活动规则: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

学生上台购气球,如果所购两个气球形状不同,则有3种不同购法:①0.50元、1.20元的各一个;②0.50元、0.80元的各一个;③1.20元、0.80元的各一个。如果所购两个气球形状相同,则有3种不同的购法。

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种购法,算出所需钱数的过程老师都请同学帮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老师算出每一种购法的总钱数,并说出是怎么列式、怎么计算的。

(3)如果算得的钱数是10角以上的,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

(4)“做一做”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每种物品的单价,所列算式要整齐、美观,计算要正确。

4.例8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和例7的教学一样,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模拟购物的环境。教师应采用一切手段展示例8图中的模拟商店内容。

(2)根据商店中展示的6种物品单价,创设让学生购物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计算:①学生用手中的模拟钱币去购物,如用10元钱去购一个皮球,应找回多少钱?②如果手中只有20元钱,要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③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减法计算问题,使学生养成从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

(3)“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可直接写在书上。在“应找”这一栏应写上算式和结果。

5.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2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元、角之间的换算练习。教学时,应让学生看清题目,按要求在空格处填空,学生独立做完后,可点名让中等水平的学生说说换算的过程。

第3、4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价的练习。这两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完成,第3题让同桌的互说互评,第4题可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出要付的人民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请一人当小老师进行评价。或让一生将付的人民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全班对正。

第5、6题是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练习。第5题的答案有多个。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这题的答案:①7角+3角;②6角+4角;③8角+2角。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中条件有序地进行思考。第6题的练习也应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或在全班对正。

第7~11题是综合练习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正确地完成好。除第8题布置学生课外调查外,其余的均在课内完成。教师应切实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适时查缺补漏,同时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练习的需要,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发展智力的趣味题。如:用1元、2元、5元的钱币,如何凑

出8元钱?你有几种凑法?

第11题的第(3)题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须估算出结果就行。

第二篇: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第2~3页安排了一幅游乐园的主题图。图中主要提供了四个情境: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的学生,以及准备去玩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玩沙包(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创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的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意识。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有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对于一步计算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由于后面的例题中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开始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使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呈现游乐园一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自己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例1,可以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

首先让学生观察例1的图。在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播放电视录像),教师以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看“木偶戏”的精彩场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充分发表通过观察画面得到的数学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方法,要注意让学生广开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特别要让学生明确两种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同时明确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做适当点拨。对于不同的解答方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3.例2的教学。

例2是面包房买卖面包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列式为54-8-22或为54-(8+22)。第二种解法的综合算式,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并明确“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

教学例2时可以采用与例1相似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也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调两种列式方法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

4.例3的教学。

例3是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仍然以第2~3页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教材采用与例1,例2相同的编排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做一做”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见下页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5.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巩固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明确题目要求。列式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而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第5*题,是一个有关过生日的实际问题。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找到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办法。

6.关于练习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和第2题,分别设计了低年级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第3题,设计的是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购买门票的情境。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第4题,仍然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5题,是一道思考题,可以用多种方法。算式是:3×3×3-2=25(个);3×3×2+7=25(个);3×3+3×3+7=25(个)„„

第三篇:《加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加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第15~21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例1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每个例题后安排了一个“做一做”和练习。

教学本节内容,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本节开始安排了四张动物图片,分别代表四类动物物种。其中,东北虎属于哺乳类,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青蛙属于两栖类。下面出现四类动物种数的统计表。

教学这部分内容(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3)出示“中国部分

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2.例1。

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1:98+25,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以竖式和横式的形式出现。

例1基本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所以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100。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怎么办?”开展讨论。

鉴于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同时为例2的教学做好铺垫。除用竖式计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注意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

3.例2。

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学习例2,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中已经学过估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做一做”安排了四道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加法题,包括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认识。同时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的错误。

4.关于练习四、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有两个练习,分别安排在例1和例2之后。

练习四主要是巩固例1,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用连线的方式巩固计算,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与花心上的和连起来。第2、3题是应用问题。第3题通过提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练习五是巩固例2和加法的综合训练,采用列竖式计算、填表、连线和解答应用问题的形式开展练习。以连续进位的加法为主,适当安排了一些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第7题,是改错题,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笔算加法中容易犯的错误,如写竖

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加进上来的1等。练习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找错误;教师也可就自己班学生常出的错误编成习题开展练习;也可结合改错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计算中常出的错误有哪些。

第8题,是要求将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

第9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第10*题,是选作题。答案是888+88+8+8+8=1000。

第21页思考题可以这样想:

和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1=5,不可能向千位进1,所以,○里应填9。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里应填0。

答案是:

第四篇:《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2~26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

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例1(见下页图)。

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3.例3。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

教学本例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方法。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安排了一个练习,以不同形式对连续退位的减法进行综合练习。

第2题和第3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第2题可以用连减法,也可以先把卖出的加起来,再用减法求还剩多少。第3题有两个问题:“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是加减两步计算)“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是一步计算的加法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再独立进行计算。

第5题,“找朋友”,拿着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朋友。教师可将题目作成卡片,发给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都在一条路上,它们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两侧时,计算时要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在学校同侧时,计算时用减法。教学这道题也可以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同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可以这样想:

①被减数十位上的数是9,减数十位上的数一定是9,否则被减数就不需要从百位上退1。

②19-9的差是一位数,所以可以判断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了1,那么差的十位上的数是18-9=9。

③被减数的个位从十位退1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7,17减一个一位数差仍是一位数,有两种可能:17-8=9 17-9=8 所以答案是

可以这样想:

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的差是1,那么这个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1000,而三位数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数999。

第五篇:《数数数的组成》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数数数的组成》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1~33页)

1.教科书第31页牧羊图。

编写意图

(l)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2)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学建议

(l)可将图中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绿色的草原上,小精灵聪聪和三位小朋友在玩耍,这时跑来了两群羊(从不同方向跑来,每群10只),小精灵问:“来了多少只羊?”小朋友数了数,一共20只。继而又来了8群羊,每群10只。小精灵又问:“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

(2)让每个学生随着小精灵的问题思考、估测、表达、交流。学生的回答也许比画面上的答案多得多,可问学生你是怎样估出来的。

(3)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为了验证自己估得对不对,应一只一只来数,下面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顺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学。

2.例1。

编写意图

(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如教材中的花生、小棒、方木块,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教材中的两幅图展示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的过程,如,有一个一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

(4)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数用的素材。除教材提供的3种素材外,还可就地取材,选取一些容易找到又能在活动中体现数学本质的物品。较理想的素材还是塑料小棒。因为它:①容易买到,且价格低廉,色彩丰富;②操作方便,容易看出数数的全过程;③容易使学生从“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数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数数,另一个评判,然后交换进行。合作过程中可

以互相帮助和提示。学生数数时,可能出现口中数的数与实物的实际数量不相符的情况,教师应及时指导。

(3)展示数数的过程。请使用小棒数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数数的过程(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也可做成课件展示)。教师可作如下引导:①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②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通过让学生自己数数和观看同伴数数两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整十数的顺序。

为了突破学生数数难点,每数到“几十九”时,教师可提问:“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4)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①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个一是十。

②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学生数数中的难点是,不清楚整十数的顺序。体现在当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的数数活动:①利用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②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八十九数到一百。

(2)例2下面的“做一做”是为突破难点和例3的教学做准备的数数活动,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小棒数数,突破难点,对于数数不困难的学生则可抽象数数。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拿出三十五根小棒。检查学生拿对了没有。

(2)接着让学生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当数到三十九时,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四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在3捆的基础上添上1捆是几捆,弄清39的后面一个整十数应是四十。

(3)以上过程可继续下去,当学生数出四十二根小棒后,可接着数到五十一根。

(4)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5)“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着重检查两个环节:①56根小棒拿对了没有;②当学生数到五十九时,下一个数是否是六十。

4.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35根?”(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5个单根)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并轻声述说: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3)教师摆出表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同桌互相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还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如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

(4)让学生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时,除完成填空,还应口头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如左边一题,让学生说4个十和6个一组成46,右边一题让学生说2个十和4个一是24。

下载《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的计算》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时、分、秒》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

    《时、分、秒》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大全)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2~22页) 教材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主题图的教学。教材在第67页安排了一幅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见上页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科书第16~18页)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索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感兴趣的搭......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专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

    《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1.例1(平移)的教学。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

    分数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