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正值澳门回归前夕。老师出示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2月20日澳门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了。这是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区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实施案例
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实施案例
甘谷二中李彦杰
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塞给学生,而应找到能刺激学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皮亚杰
无论教师新教材的讲授或学生新知识的学习都从新课引入开始,许多富
有经验的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中的导课环节,希望用“活”的思想来一
个精彩的“序幕”,让学生一上课就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因为好的开头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集中精力、明确方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迅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使课堂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做到
事半功倍。那么在化学教学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案例来说明几种导课技能。
一、直接导入法
如果教学内容较多或新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间难以找到恰当“生长
点”,为简化导入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常采用直接导入法。此法要求教师导
语简洁明快,直奔主题。教师一般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迅速进
入新知识学习中。但平淡冗长的表述或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思维
疲劳,求知欲下降。
【案例一】 《氯气实验室制法》导课设计
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氯气做了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大家可
知道这瓶氯气在实验室怎么制得?
本课就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学习中我们将从反应原理、装置与操作、气体净化、收集和验满方法、尾气处理等几个方面来系统学习。
【案例二】《乙醇》导课设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人今人,对酒都非常的喜欢。喜怒哀乐时都会想到酒,高兴时饮酒相庆,忧伤时借酒消愁。那么同学们可知道饮用酒的成分是什么?(酒精或乙醇)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导入法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在导课设计中教师可利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演示实验配合以恰当的设问设疑启思、吸引注意、及激发动机。不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体现出化学无穷的魅力。
【案例一】:《化学能与电能》导课设计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在上面不同的位置插上一枚铜片和一个铁钉,然后用导线将它们连接,并接到电流计上,让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发生了偏转)。为什么会有电流的产生?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案例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导课设计
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在一团脱脂棉中包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然后滴上几滴水,结果脱脂棉发烟起火。若再滴几滴酚酞溶液,会显红色。
设疑:水常常用来灭火,现在却可以用来点火,为什么?
目的: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自然得出过氧化钠的一些性质。
(2Na2O2 + 2H2O= 4NaOH +O2↑)
。。。。
三、情境创设法
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或社会自然现象、化学史料、科技成果和热点问题、历史故事,趣味谜语等重甚至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渲染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真正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新理念。
【案例一】:《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导课设计
情景设置:用多媒体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资料《酸雨的危害》。学生看到公里上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火电厂和化工厂上空浓烟滚滚。一些美丽的景区却树木大片死亡、一些伟大的建筑和雕塑遭到毁坏、湖泊变质、鱼虾死亡等景象。
设问:我们美丽的世界到底怎么了?
同学们,为了能够拯救我们的环境和地球,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二氧化硫。
【案例二】《蛋白质》导课设计
情景设置:新闻简报。
某地:100多名出生时健康的婴儿,在喂养期间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显得较大,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在几个月的时间内,10多名“大头娃娃”相继夭折。是什么原因呢?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婴儿每天食用的奶粉。经检验,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12-18%。医生介绍,长期
食用劣质奶粉的婴儿由于缺乏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内脏功能衰竭,免疫力低下,因此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夭折。其实当我们人体发病时,是它的蛋白质对我们起了作用。
既然它对人体这么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蛋白质。
。。。
广大教师在自己各自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认真总结了很多导入方法。如:习题导入、悬疑导入、模型导入、复习回顾,以旧引新导入等。但我认为法无定法,由于所教内容、教育对象均不同,不同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不尽相同。但只要精心提炼,突出启发性;自然巧妙,蕴含趣味性;简单明了,富有针对性。就是一次好的导课。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生物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湖南省慈利县第六中学 刘继发
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本文简单介绍六种在平时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导入 悬念 趣味 激趣 故事 情景
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将要看一本好书,如果它写在第一页的内容简介或者书的开头,写得十分精湛,你肯定会产生一口气想把它读完的愿望。因此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材,简单介绍五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法 生物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减数分裂》一节时,先复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再导入新课。这样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生物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生物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杂交育种》一节的开始,介绍著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只是一个农校教师袁隆平,在他亲眼目睹,人们挨饿的惨景时,毅然向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大课题下了战书,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他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人们的冷潮热讽扑面而来,可他不争不辨,矢志不移地进行着科学实验,文革时期,他的实验不知遭到了多少破坏,他也不知遭受多少打击,可他从不气馁。终于,在党和人们的支持下,他的夙愿成为现实,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农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有多少人在食用?应该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在食用,从而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三、“趣味导入”法”
生物教学中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如在学习《种子植物》一节时,我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效果交好。
四、“激趣”导入法
1、“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能量流动》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假设你是鲁宾逊漂流到一座小岛上,除了有充足的水外,身边只有一只母鸡和15千克玉米,你选择先吃玉米还是先吃母鸡?问题一出,立即有人就说先吃什么,但是问什么,大家都说不出原因。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质疑激趣”导入法 学始于疑,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往往能挑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引发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的境界。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节的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先从复习开始,请同学说出杂合子自交时,纯合子、杂合子的比值是多少?紧接着让学生完成下面题目: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AA和Aa的比例是多少?开始的问题很简单,有一些同学露出不屑的表情,紧接着的问题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马上意识到不会是那么简单,于是大家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总结出了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3、“形象激趣”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受精作用》,可以把受精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过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景”导入法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提起“艺术”这两个字,大家总是想到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等,而实际上艺术是无处比在的,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导入中。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就有不同的感受,而同一堂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产生共鸣,则教师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而创设情景恰好可以解决此问题。创设情感情景、创设趣味情景导入新课,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学目的。如果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和真情实感去感染人熏陶人,让学生产生共鸣,也能使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变得自然真挚。因此在导入一些抽象概念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概念时,就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解释使学生更以理解接受。1
第四篇:简论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简论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界首一中
田路
236500
摘要 :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及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正逐渐地减淡。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新课的导入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因此,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几个新课导入方法。
关键词 :数学 新课导入 技巧与方法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能让抽象的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她就植根在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新课导入技能与方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教师在进行教法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新课导入技能就是数学教学技能之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起始环节,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为重视新课的导入方法。
(一)新课导入原则
新课导入技能,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的特征。一般来说,导入技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在导入一节新课之前,所举例子要尽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比如,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已知本金为P(元)、年利率为r和所存年限为t(年),按连续复利计算利息最终能获得的本利和是多少?这样,按照连续复利的概念,就会得到,这个极限的类型为,由此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第二个重要极限。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这个知识点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2)导入要具有逻辑性、连贯性。数学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因此,新课的导入要从新旧知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迁移、逻辑发展,自然地、连贯地、合乎逻辑地从已有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造成一种“知识从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来开始一种新知识的学习。(3)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由于很多学生,其数学基础性对薄弱,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尽量以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入新知识、新概念,使导入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就会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4)导入要有趣味,有一定的数学美感魅力。数学由于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导入要做到引人注目,饶有风趣,造成悬念,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数学美,也依赖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一)新课导入技能与方法
根据新课导入技能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我们总结出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用数学史导入
数学教材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反复锤炼编写而成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觉得数学课抽象、枯燥,而且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还有可能忽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加数学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数学史来导入新课,就能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如牛顿、莱布尼兹与微积分、函数概念的历史、机会游戏与概率,韩信点兵与线性规划,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罗素悖论等。
再比如,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数学家们在艰苦的探索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所以,很多定理都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微积分学里的三个基本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内容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和乏味。但这三个定理都是由三位数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因此,在讲定理之前,可先介绍三位数学家的生平以及不畏艰难的研究和他们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然后用“几何图解法”给学生展现三个定理的意思和它们在微积分里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使学生自觉学习数学家谦逊、虚怀若谷和善于向别人请教的品质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又比如,在讲解概率论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概率的发展历程:从1663年意大利数学怪杰卡尔丹凭借自己20几年的掷骰子赌博的经验写出了概率论的萌芽之作《游戏机遇的学说》,讨论两个人赌博中断,如何分赌本的问题;到17世纪,法国的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和费马也多次通过书信来往讨论这一问题;再到他们的通信讨论被数学家惠更斯发现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了《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整个概率论形成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概率论学习的兴趣。
2.旧知识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如果从旧知识的复习来推理、引申出新课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前后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进一步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前,可先让学生回忆极限的描述性定义,然后给出几个能很容易作出其图形的函数和这些函数经过四则运算而得到的函数,请学生思考这些函数在自变量变化过程中的极限是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如果作不出函数图形,则求函数的极限就遇到了障碍,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顺理成章的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
再比如,在讲解行列式的性质之前,可先举一个适合用行列式的定义求解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行列式的定义,以及如何用定义求解行列式的方法。然后,再举一个复杂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仅用行列式的定义来求解行列式,对很多复杂的行列式来说会非常困难,很不方便。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将一个复杂的行列式化成特殊的行列式,比如三角型行列式,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有必要掌握化简行列式的方法,即行列式的性质。
又比如,在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例如:求函数的导数。为了利用公式,就需要将函数先化简为,那么函数就可以转化成只含基本初等函数的形式,就可以利用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求导,即。然后,再将例子改为:则此函数无法化简成只含基本初等函数的形式,它是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复合而形成的复合函数,只利用求导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无法求导,因此,需要引入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以前所说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深刻体会到新知识的重要性。
利用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承上启下,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体系,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使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对某些一知半解的旧知识点豁然开朗。
3.对比法导入
对比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属性,并且其中的一个对象还有另外的某个属性,以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有某个属性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两种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新的结论。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可以用相似的思维方式思考,所以用对比法导入新课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对比方法导入新课来传授知识是较为普遍的,比如,在讲解多元函数那一章时,可以通过回忆一元函数的概念,一元函数的极限、微分、积分来对比引入多元函数的概念以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即偏导数、全微分和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这样就将复杂、陌生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所学过的相对简单、熟悉的知识范畴。这样,学生对复杂、陌生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还能建立起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又比如,在讲解逆矩阵的时候,可以先举例让学生求解矩阵方程:已知矩阵、满足,求矩阵。这时,学生很容易与一般方程相对比,即,如果该题为已知,满足,求,那么只需方程两边同除以,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因此,学生很容易像解一般方程一样,对矩阵方程也两边同除以来求解。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矩阵的运算中,没有除法运算,这个思路行不通。然后,引导学生在解矩阵方程求的时候,重点是想办法消去左边的矩阵,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矩阵没有除法运算,可以采用除法的逆运算乘法运算。对比一般方程,要求出,我们也可以让方程两边同乘来求解,因此,在矩阵方程中,让方程两边都左乘,即可求出矩阵。由此,就可以引出矩阵的逆的概念,并且在讲解矩阵的逆的时候,就可以和实数的乘法相联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逆的概念和性质,还能通过区分矩阵的逆和实数的逆的异同点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逆的各个性质。
对比方法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能启发人们提出科学假设,做出科学发现。采用对比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发现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设疑导入
巴浦洛夫研究表明,健康的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能引发求知欲。因此,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如果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就能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地跟随老师,聚精会神的听课,直到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在讲解逆矩阵之前,可先提问:“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矩阵的运算已经讲过加、减、乘三种运算了,那么矩阵有除法运算吗?”或者,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已知矩阵,满足矩阵方程,求矩阵。然后,问他们如何解这个矩阵方程?能否像一般方程一样,两边同除以,得到呢?矩阵有除法运算吗?如果没有怎么达到除法的目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会极大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便会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思维紧跟老师,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又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时候,由于刚学过不定积分,教师可以先提问: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仅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它们的符号,计算方法、结果以及几何意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在讲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时候,要先介绍变上限积分,因此,教师同样可以先设疑,提出:不定积分表示的是被积函数的所有原函数,即定积分的结果是被积函数的某个原函数在,两点的函数值的差,即那么,如果,将定积分的上限换成变量,即,这个积分又表示什么含义呢?由此,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挑起,而且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学生就会将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相联系,寻找其中的关系。
一切客观事物都具有规律性,科学研究首先在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亚力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发现其规律性,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入新课,能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的减淡。而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是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各教学技能中,新课导入技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刻苦专研,吃透教材,挖掘每一节的切入点,提高新课的导入技能,使数学课生动、有趣,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设计
邢侗中学耿淑芳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了解较少,学习地理课也成了孩子们头痛的一件事,教师要设计好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就非常关键。那么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怎样是好的,是成功的呢?通过近20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如我在讲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上课伊始就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吃柑橘、香蕉、菠萝啊?学生们都热烈回答:喜欢。然后我说:好,回家咱们就让爸爸妈妈帮我们种植这些果树,好不好?学生们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就问:老师,咱们这儿不能种这些植物啊!我也装作一愣,回答:是啊,没见过咱们这儿种这些植物,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水果长在哪个区域,为什么?于是导入新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新课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的导入了。
二、导入新课要强调综合性。博古论今,古诗文里有许许多多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有关的诗词。
同学们都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的 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关他的故事同学们信口就来,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在讲述气候一节时,我就引导学生,如果你好好学习地理课有关气候的内容,你比诸葛亮都要聪明。学生们都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进入到学习中,看看到底谁聪明,然后根据课件导入气象卫星拍回的图片,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然后根据读图引导学生看懂气象图,卫星图,分析云层的位置等等,由此导入,然后讲解,学生自然觉得聪明堪比诸葛亮了。
三、导入新课要注意直观性
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导入新课,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