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

时间:2019-05-15 15: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

第一篇: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看到课堂中出现“沉默”现象的,特别是在公开课或是在观摩课的课堂中,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这样的“沉默”似乎更令人担心。记得曾在一堂数学统计课上,讲到这样的一道题:xx某服装店2004年5月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件)120110***516

5根

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观察统计图中的折线,说明衬衫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

师:你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从中知道该商店衬衫的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好。

生2:我还知道星期二该商店衬衫的销量最少。

生3:我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人们都休息,所以有时间上街买东西。

……

师:除此以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什么信息呢?

大家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能够再从中获取什么信息了,此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的沉默。其实,从题目来看,学生从中还是能够获取一些信息的。比如说:该衬衫的质量一定很好、该商店的老板很会经营、该衬衫一定价廉物美,顾客很喜欢……,但学生为什么却跳不出书本,思维不够开阔,想不到其它的呢?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有时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一方面除了我们教师本身的提出的问题有所欠缺,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有些问题时,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这样的场面恐怕是我们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愿看到的。

反思一: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而这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反思二:给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

反思三: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从统计图表的“原始信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时,自然就会打破“沉默”。

反思四: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思维的灵活性。

“沉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到那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不再“沉默”

第二篇: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教育

叙事

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郭 宜 群

蚌 埠 十 中

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背景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表述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如何处理教材才能确保做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和树立价值观、法律意识。适时,“重庆杨武夫妇房屋拆迁”的新闻引发关注,其中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很能佐证课本的知识观点。于是,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一社会材料作为背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故事讲述与故事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和预案设计基本吻合,教学活动展开得很顺利,在讲述到“法律保障公民权利”这一知识要点时,我适时抛出问题“最近,重庆出了个最牛钉子户的新闻,同学们知晓吗?”。正如备课设计时预料的一样,学生对于这一新闻是知晓的,但仅限于知道,缺乏对整个新闻事件全面了解,更缺乏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剖析该新闻事件,说明学生缺乏法律观念与意识,也说明在这一阶段培养与教育学生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我按照教学预设的教程展开教学活动。介绍了新闻事件的的整个背景和过程,在介绍的过程中对预设的两个细节背景: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结出有关认识,完成预设目标,顺利实现了学生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此时,我对最初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满意的。

在我准备转入新课小结教学环节时,我发现有两名学生在交头接耳,我对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有些不满,于是点了其中一名学生姓名并问他:“如果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班级公开讨论”。学生沉默不语,只是将头低下。我觉得已达到批评教育的目标,便让其坐下并准备转入下一教学环节。但另一位同学举起手,在经过容许后,站起来说:“他说,既然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为什么法院还会判决拆除房屋呢?”。因为在我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裁定支持房管局关于搬迁的裁决,要求被拆迁人杨武在本月22日前拆除房屋。如不履行,法院将强制执行。”教学预设出现了意外,我既有些惊讶,惊讶于该位同学的的细致与逻辑思维的缜密,同时也有些紧张,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课堂。“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同学的问题?”很明显,这样的处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外,于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并踊跃举手发言,但也很明显,对于这样一个复

杂的社会问题是超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意见也存在将学生刚刚建立的法制意识和观念搞乱的可能,所以我果断的决定结束讨论。正好课程时间也即将结束,于是我说:“××同学的问题留做课后作业,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讨论,现在,我们布置下节课的预习题纲”。××同学的问题引发的讨论被搁置起来。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同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课后,如何解答学生的疑惑,我反复思虑: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认知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影响其建立正确价值理想观的条件下,使学生的疑惑得到消除。在与同校其他教师商量后一致认为,可以 “曲径通幽”,采用类比法,让学生体验与感悟,自我教育生成认识。

利用休息时间,我将××同学叫到办公室,首先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告诉××同学老师制止他并批评他是为了维护班级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学习、听课的权利。但是由于观察不仔细,了解不深入,对他(××同学)的行为存在误解。老师在了解真实情况后,还是能够理解他(××同学)的行为,这也是保障学生,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生学习、听课的权利。进一步指出,××同学自己是否具有类似的亲身经历呢?

在××同学表示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作为法院的裁决,也只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最后的结局“各方的积极协调,拆迁工作于4月2日完成,历经三年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告一段落”圆满结局恰恰证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法律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经过讲解,××同学认可并接受“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的基本认识。同时,由于我没有漠视××同学的问题,并且给予了特别关注,使××同学感到了特别的尊重,引发了情感共鸣,××同学以后学习特别努力。这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故事反思

此外通过这节课,我还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品课上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初中学生已经具备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要做到鼓励学生说真话,教师要首先做到讲真话,作为思品课教师要不断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知要有坚定的态度,这样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思品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知识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讨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最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在人格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通过平等、亲切的语言所营造的语境,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

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新课程改革提出“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遵循新课程理念,要敢于突破课本教材的的束缚,树立“社会即课堂”的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科技的进步等社会变化与发展的新内容,冷静分析,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要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预案,认识到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的自然情况、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实现“三维”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要做到有所“取”;有所“舍”。要做到既善于用现实社会中的材料来证明观点,同时必须将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观点和知识。指导学生在构建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要主动德、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时刻学习思想品德,以利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持久性。

三、科学而艺术的融合“预设”与“留白”,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但教学实际往往是始料不及的。课堂上的情况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设计(预设)时,就要依据课程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作到有目的的“留白”,同时要随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的变化,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对原设计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参与”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参与”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参与的不妥之处,以促使预设和生成目标的和谐和统一。只有把整个思想品德教学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系统之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产生 “教案”预定意外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正确、科学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动态生成的问题态度要清晰明确,处理方式与方法要灵活机智,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③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具有普遍倾向的问题可以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无法解决,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同时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作业留在课后探究。

第三篇:由“旱情”引起思考

由“旱情”引起思考

(1999年6月21日)

所谓旱情,是指天气出现久晴无雨造成干旱的情况,通常表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要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情况,就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威胁,直至绝收,有的地区因缺水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故旱情重、旱灾等是对农业生产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而言。

目前,时逢春耕打田插秧季节,只要到一些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去,总是听到群众说“旱情严重,插不上秧”。此话的确应引起我们做领导工作尤其是基层负责同志的注意和深思。

如果干旱时间长,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干部组织群众抗旱保苗,抗旱救灾是不可非议、理所应当的。

如果是有水源灌溉因渠道不通畅,或因用水纠纷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田未打上,影响插秧,这当然是我们当干部的事情,应该及早过问,妥善处理。

如果是那个地区条件或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包括“三小”工程来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我们当干部的应该多想办法,发动群众,加以解决。

如果是那些水源无保障本应该当作旱地耕作的高磅田、望天田、老干田,农户习惯上按照水田安排生产,不少年份出现秧等田、插老秧、甚至打成“黄昏田”而降低粮食产量。不难看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观念转变不够,似乎认为田只能种水稻、产大米,没有想到早作准备,抓季节种好玉米或烤烟等经济作物,有了钱同样能换回大米。这就需要我们当干部的上门去帮,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水路不通走旱路,并为其搞好计划、农资和技术等项服务,使这部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过上好日子。

第四篇:由学业压力引起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

因学业压力引起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

摘要:案例中的大学生受高考失利和转专业后不适应的影响出现了焦虑情绪,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测验,合理评估和诊断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与求助者商定恰当的咨询目标。通过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使求助者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并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逐步减轻焦虑情绪,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学业压力 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王某,男,22岁,未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来自南方农村,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市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父母关系融洽,除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外,平时相互间的沟通不多。父亲以在家乡承领建筑装修为业,母亲在小学六年级前主要忙于耕种农田,后来在村里经营小店。家中有兄弟姐妹三人,排行老大,有一弟一妹。父母要求严格,自幼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性格温顺,是家人、邻居眼里的好孩子和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高中时考入本市重点中学,高二时进入尖子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己和家人的期望值都较高,但高考发挥失常,分数只达到第二批本科线,并且是被调剂专业录取,本想复读一年重新再考,但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不愿再给父母增加负担,想早点毕业以分担家庭压力。由于高考的打击,情绪曾经非常低落,感觉自卑,和高中大部分同学失去了联系。大学入学后,学习勤奋努力,基本不参加文娱和体育活动,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居班级第五,同时申请转专业获批准,第二学期转入第一志愿专业。转入新专业后出现适应不良,自称长达半个学期跟不上新专业的教学进度,所以转专业后一直很苦闷,感觉压力很大,非常害怕自此会从尖子生“堕落”成差生。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因害怕成绩不及格而未参加自以为最难的1门课程考试,但其余课程还是出现3门不及格,后在学期初的补考中通过1门,期末考试平均分在全班48人中居倒数第四。

(三)精神状态

面容憔悴,精神不振,情绪低落。谈吐自如,逻辑思维清晰,表情未见僵木。

(四)身体状态

身体消瘦,但无重大疾病史,无精神病家庭史。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均未发现躯体疾病。

(五)社会功能

能按时参加正常课程,但上课、自修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不回避与人交往,但交往过程多被动,同学间人际关系一般,和家人朋友联系较少;日常生活有规律,作息习惯良好,但睡眠质量不高,偶尔出现失眠现象。

(六)心理测验结果

根据求助者情况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测验结果为:SAS测量标准分为62分,显示有中度焦虑;SDS测验标准分为54分,显示有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烦闷压抑,情绪低落,已1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

自高考结束后,除了两三个高中时最好的同学外,我和其他人都失去了联系。暑假时,在这几个同学的再三邀请下,我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了解到原来高中的同学约有七成现在就读于第一批重点本科院校,并且大部分的同学还在校内各种学生社团或组织中担任主要干部。想到高中时,这些同学当中很多人的成绩都是不如自己的,而自己现在所读的却只是一所第二批地方本科院校,而且成绩又非常不理想,在学生干部经历方面也没有任何作为,于是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失败。

我现在对自己的情况真的很烦恼,因为明年小妹就要参加高考了,以她的成绩考个重点大学应该问题不大,万一真的和自己一样倒霉,那至少还是能考上大学的,所以到时家里的经济负担就会更重了,还有就是明年小弟也要升上高中了,这同样会增加家里的开支。想想自己真的很没用,按照我目前的状况下去,我极有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就算真的拿到了这两个证,凭自己所读学校的名气可能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真是这样的话倒不如退学算了,可以趁早出来参加工作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只是转念又想,我的情况虽然现在不大理想,但毕竟现在才大二,要是我平时再花多点时间在学习上的话,或许还是有机会把成绩搞上去的。再说自己现在不及格的课程也不算多,如果毕业前的补考也通过了,那就可以顺利毕业了。毕业后,假如运气好的话,便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以后的日子肯定就比现在退学要过得好。还有,就算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最起码还有资格去参加 2 研究生考试,又或者我大四时就可以去试试了,怎么说那也是一次机会。考上研究生的话,既可以帮助自己扫除高考时留下的阴影,也可以使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所以我退学即等于放弃了所有这些机会,就可能永远无法消除我的失败者形象。

这段时间我一直郁郁寡欢,心情紧张,每天都感觉到压力、矛盾、烦恼,情绪低落,心情烦燥。夜晚虽然还是按时上床,但要很久才能入睡,睡眠质量不行,有时甚至整晚都睡不着。食欲也比以前下降了,胃口不大好,可不感到饿,只是身体虚弱疲惫。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常常走神,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不高。课余时间都在自修室,但常常在发呆,胡思乱想。很希望改变这种状态,却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感觉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期待。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亲友反映

据同班和同宿舍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成天闷闷不乐,显得心事重重,很少说话,在宿舍经常发呆。不爱跟同学打招呼,同学主动和他打招呼时有时也会无动于衷,碰上同学在开玩笑时亦反应冷淡。

(二)咨询师了解和观察到的情况

衣着整洁,神情有点疲惫,性格较内向。谈吐得体,逻辑思维正常,讲话声音清晰,语速略慢。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判断自己的现状,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在谈及高考经历和目前情况时伤心难过,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心理测验结果,求助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情烦燥、紧张、矛盾,主要产生原因是学习遭遇挫折,但结合求助者向来的学习成绩,可推断其智力水平正常。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前来咨询,可知有较强的自知力和求知欲望。初步印象是一般心理问题,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畴。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生物学因素

求助者为男性,22岁,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均未发现躯体疾病。

2、社会性因素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8.(1)家庭方面:父母关系融洽,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求助者高中前的优异成绩使其对求助者有很高的期望值;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忽视对求助者的全面关心。

(2)生活事件方面:高考失利给求助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暑假时高中同学的聚会加剧了求助者的内疚和自责心理;弟妹的升学、求助者的责任感和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以及对问题认识的偏颇性动摇了其继续求学的信心。

(3)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和父母沟通较少,仅和二三个高中同学保持联系,与现在同学的关系一般;专注于学习,基本不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必要的情绪宣泄渠道。

3、心理因素

性格温顺,较内向,缺乏一定的挫折应对技巧和策略;和高中同学对比时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责任意识强,但认知上存在偏颇导致过分的自责。

(二)诊断

1、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由学业压力引起的焦虑情绪。

2、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现结合求助者症状作出分析:

① 反应持续时间:持续一个多月,时间较短。

② 反应的强度: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睡眠不良;人格未出现异常,有较好的自知力和主动求治的愿望;强度不大。

③ 刺激的性质:由同学聚会和弟妹升学激发,产生原因为高考失败和目前学习处境的不理想;与学业关系密切。

④ 反应是否泛化: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情绪反应属于正常心理冲突范围,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内容未泛化。

按照如上分析和心理测验结果,可以确定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五、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

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压抑情绪,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二)长远目标

完善王某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有效处理各种挫折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能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般困难和常见问题。

六、咨询方案

(一)方法

根据求助者情况结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疗法。

(1)求助者由于性格原因和遭受的学习挫折,引起焦虑情绪,焦虑的产生源于其对普遍存在的生活事件未形成良好的认知,于是在观念错误的情况下出现了情绪低落、烦闷压抑等症状。因此,咨询的重点应在于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把认知中的不合理成分提取出来,通过构建新的正确合理的认知模式缓解其焦虑情绪。此外,考虑到求助者目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程度不算严重,同时具有较强的自知力和求助动机,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相对更合适些。

(2)放松疗法可以帮助求助者在心理和生理出现紧张时及时得到调节和控制,能有效调整因紧张刺激而出现紊乱的功能,有利于求助者掌握应对一般困难和生活挫折的技巧和策略,也有利于增加其社会适应力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时间与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共进行5次咨询。

2、咨询费用:免费。

七、咨询过程

具体咨询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咨询1次;心理帮助阶段,咨询3次;结束与巩固阶段,咨询1次。

(一)第一次咨询

1、咨询任务:收集求助者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咨询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和心理测验。

3、咨询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做SAS和SDS量表测验,同时向同学了解其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3)反馈测验结果,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王丽.一例大学生情绪困扰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考试周刊,2008(7):159-160.4、家庭作业:主动与关系较好的同学或朋友联系,倾诉自己的困难和烦恼,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5、本次咨询小结: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验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并在征求求助者同意的基础上向其同学了解相关情况;根据已掌握资料对求助者的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并向求助者说明存在问题;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推动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二)第二次咨询

1、咨询任务:加深咨询关系,深入了解求助者的认知方式,使其意识到不良认知的存在;布置家庭作业。

2、咨询方法:会谈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1)反馈作业完成情况,与求助者分析其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表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七八”,所碰到的困难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并表示其现在的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以减轻求助者的心理压力;(2)与求助者分析讨论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模式,过分看重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也过分沉溺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由此认为无论从各方面看自己都是一个失败者;(3)结合求助者在上一次咨询总结的优点,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加强体育锻炼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转移注意力增强自信心。

4、布置家庭作业:寻找自已的优点,继续加强与家人、同学和朋友的沟通。

5、本次咨询小结:社会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也使他发现到类似自己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咨询师适时引导求助者一步步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运用解释技术使他理解认知模式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通过恰当的询问使他意识到错误认知模式的存在。

(三)第三次咨询

1、咨询任务: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模式。

2、咨询方法:会谈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1)回顾上一次咨询过程,了解求助者作业完成情况;(2)深入分析求助者的认识模式,使其意识到不良认知的存在;(3)帮助求助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4、家庭作业: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坚持每天写日记,回顾每天的所作所为和哪怕是很细微的收获;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体育运动,可以打球、散步和游泳等。

5、本次咨询小结:在承认存在不良认知模式的基础上,咨询师结合求助者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进而通过合理的引导使求助者意识“辩证法”的涵义,使他初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式;围绕求助者的问题,咨询师建议他写日记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做法,可以使求助者 6 继续增强自信,找到充实感和一定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为他开辟了不良情绪宣泄的途径。

(四)第四次咨询

1、咨询任务:缓解由于认知不良而导致的紧张、焦虑;逐渐改善睡眠、食欲、注意力等方面的质量。

2、咨询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疗法。

3、咨询过程:(1)回顾上一次咨询过程,了解求助者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写日记和运动在减轻求助者压力方面的作用,鼓励其继续坚持;(2)向求助者介绍放松疗法,并对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示范和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4、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如果感觉由睡眠不好、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引起焦虑情绪时使用放松训练释放压力,如感觉明显焦虑也坚持每天练习1-2次;记下每次练习放松的感受。

5、咨询小结:既然求助者已经意识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也接受了自己原来的错误认知,而且还初步形成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意识,那接下来对他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咨询师通过指导性技术帮助求助者学会放松技术,使求助者的压力能得到有效的释放。

(五)第五次咨询

1、咨询任务:巩固咨询效果;学习有效应对挫折的技巧;增强自信心;结束咨询。

2、咨询方法:会谈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1)回顾上一次咨询过程,了解求助者作业完成情况,表扬其认真完成的态度;(2)列举一些应对挫折的技艺,如多参加体育运动、适当降低个人期望值、树立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等;(3)肯定其学习和生活能力,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鼓励其形成并坚持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并掌握正确面对日常压力的技巧;(4)总结咨询过程,巩固求助者合理认知模式,培养面临生活挫折时自我释放压力的能力;(5)结束咨询。

4、家庭作业:(1)坚持写日记和体育锻炼的习惯;(2)继续加强和家人、同学和朋友的沟通;(3)出现不良情绪时学会及时放松自己,释放压力。

5、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的焦虑情绪、食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为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咨询师运用解释和指导性技术帮助使求助者了解并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挫折应对技巧;通过肯定求助者的优点,继续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不断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二个月后,期末考试刚结束,求助者主动预约咨询师,并表示“现在感觉好多了”,“这段时间一直坚持锻炼,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失眠、发呆、胃口不好等症状已基本消失”,“跟以前大部分同学也恢复了联系,经常会得到他们的鼓舞”,“期末考试感觉还可以,应该都能及格”。

2、亲友评估

新学期开学后,通过向同学了解发现,求助者“现在开朗多了”,“路上碰到时,他都会主动打招呼”,“在宿舍也会主动和我们聊天”,“听说上个学期参加了学院的书画大赛,好像还获了奖”。

3、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追综,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已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人际关系融洽;个性变开朗了,时间安排比较合理,能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仍有1门课程不及格,但在班级中的排名上升了11位,不及格课程在学期初的补考中也通过了。

4、心理测验

学期初对求助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再测,测量结果为:SAS标准分降为42分,SDS标准分降为40分。数据说明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已经得到明显缓解,咨询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五篇:由天津爆炸事故引起的安全生产反思

由“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安全生产反思

8·12“天津爆炸事故”令世人震惊,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家人对亲人失去的无望,......从这次事故当中我们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安全第一 警钟长鸣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5日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身处社会中的人,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监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是一旦事故发生,这些都形同虚设。

其实,这些都是外围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在人心。首先心里要重视,生命如履薄冰,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德国有个谚语,“如果你的儿子在战争中,你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显然如果事情关系到自己,结果会不一样。如果处于社会生产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清醒并深刻的印刻在脑海里,做事情的时候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或许,很多事故灾难就不会发生。

不要以为灾难事故是偶然、小概率事件,不要等到灾难事故发生到自己的头上才会反思,不要等到生命难以承受的痛楚猝然来临,......面对已经发生的灾难事故,我们要认真反思,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事故不是等发生之后,才去检查。

安全也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而办公室作为一个重要枢纽部门,是单位内外工作沟通、协调、处理的综合部门,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性。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反思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长期稳定,也会出现麻痹思想,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随时反省,检讨自身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导致一些文件没有及时下发和上传,工作效率有所影响。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的针对性不强。有时虽然作了布置安排,但工作一多就转移了视线。车站、各大班组、班组三个管理层次职责不明晰,安全控制力弱化,新体制的优势受到限制。

2、管理持久力不够。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尤其是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还有一些教育、学习、管理流于形式,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1、存在一定程度的好人主义。在安全考核上,虽然经济上的考核力度较大,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制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2、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追查、分析和处理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查究深层次原因,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从而出现力度衰减,甚至出现中间梗塞,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及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2、全员反思,深入查整。结合这次事故,在内部范围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精神,努力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3、理顺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全站干部职工要增强问题意识。

4、强化安全基础,把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安全的根本制度抓好抓实,把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和建立关键环节强力卡控措施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抓实。

5、规范新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结合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抓紧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

6、加强对结合部的规范管理,防止结合部出现失控现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总的来说,办公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事项颇多,我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要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类文件资料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我要从大局出发,为整体利益着想,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并保持融洽的工作气氛。今后,我将继续围绕做好服务为中心,加强沟通,加大管理督办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对照差距,在学习和改进中促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我还要从工作及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文秘写作、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取长补短,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办公室工作,能够提前思考,做到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保证上传下达的快捷实效等。

愿这些让人心痛的事故可以让我们多些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愿安全的这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中,愿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绚烂绽放。

下载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由“沉默”引起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案例:一件小事引起的反思

    一件小事引起的反思 有一天去上课,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内有一个学生在怪声怪气的大喊大叫。前几天在班会上我刚根据学校的要求宣布了班内课下纪律,要求同学们利用课间的......

    由假货引起的思考(合集)

    由假货引起的思考 现在,市场上的假货越来越多了,工商局的工商人员每天都忙着查处假货。为什么假货屡禁不止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产生假冒伪劣商品的根源是,许多在商场上的......

    由拍球引起的思考(小班)

    活动内容: 户外体锻活动活动对象: 洁洁(小女孩) 提供材料: 圈和皮球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凤凰网2011年11月8日) 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昨日,一个“学生被老师罚......

    中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合集)

    闲话中暑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

    由吹毛毛引起的教育随笔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院子里的柳树上结满了毛毛虫般的柳芽儿,风儿一吹,柳絮飘飞,晃晃悠悠地飞进我们的教室。班里那几个调皮的小鬼,又开始不安分起来,用眼睛紧盯着那些快要飘落的“小......

    可贵的沉默案例分析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斌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插图,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寂然无声、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的意思,从人物的语言、神态......

    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同学们看老师写默。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3、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