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新 课 改

时间:2019-05-15 15: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 进 新 课 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 进 新 课 改》。

第一篇:走 进 新 课 改

走 进 新 课 改

—― 新课程改革理念引领下的我校高中化学教学探索

彭泽职教中心刘锐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于2004年9月率先走进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此举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引导创新与实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创了崭新的学习局面。高中新课程的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同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理念和机制,赋予学校和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2008年我校高一年级全面进入高中新课改,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均感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为此,学校立即组织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动员了一批骨干教师开展高中新课程研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全体高一教师参加新课改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即: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作为化学教师必须确立以下教学理念:

一、结合化学课程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化学课堂上,结合“化学史话”、“活动与探究”、“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环保教育,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创新和实践。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发生积极的变化,潜能得到开发、学习得到增长,在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全体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而不是全部学生按照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局限在学校内的一时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常常希望发现真实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思考、探索得到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耳闻目睹的种种事物产生迫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会提出许多“为什么”和“怎么样”。教师如果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注意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必定有助于他们创新才能的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创新和实践的暗示性,它能感染、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对教育发展要有前瞻能力,能迅敏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准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活动与探究”等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变革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

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发生如下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学生在课堂上既不是一个待灌的容器,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既学习掌握知识,又能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1世纪的社会发展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学习者的整个一生。新课改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即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以下九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 / 数理智力、视觉 / 空间系统智力、音乐 / 节奏智力、身体 / 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表现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和 存 在 智力,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必须明白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学什么都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同一要求。教师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硬是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然,这是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现代人才培养的旧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和途径。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感——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真正成为合理的教学过程。然而,旧的教学模式,只重认知过程,轻视甚至忽略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逐渐丧失,常常感到 “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教师“教”为重学生“学”,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有超越教师的意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最活跃的师生之间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逐渐积累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即课本的定论,往往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提高了对新课改意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以下教学运作方式。

一、加强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不断深化,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观念不断冲击和更新着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和检讨旧有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较高的理论水平统领教学实践,才能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贯彻实施新课改的理念和操作;同时化学教师还要以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过硬的实验、设计、创新技能为保证,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为依托,以精湛的教学艺术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

二、组内多教研,组外多交流。

新课改是新事物,没有经验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学校规定组内教师之间加强互相听课、互相切磋,相互吸收彼此的精华;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要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争取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为课改添砖加瓦;在市教研室策划下每月一次校际公开课并形成制度,这种校际交流的频繁开展能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使全市的学科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三、请进来, 派出去,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新课改离不开学习, 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拓展新课改的空间,利用学校开放日;市、区级公开课;督导、视导等教学教研活动,邀请各路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认真听取他们对新课改的真知灼见和实际操作的宝贵经验。同时积极参与校、区、市乃至省级的各种教科研活动。如:展示课、经验交流会等机会多方取经,虚心求教并力求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运用于本校的教学实际中以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如下一些感触和认识。

一、对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这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新课改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把握好深广度:即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充进去,这样做会使教材走样,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是未能正确体现新课改的意义实现新课改的理念。

3.变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了活动与探究的分量,提醒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机会对相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化学新课改实践中的几点疑惑

1.课程结构较为凌乱松散。由于新教材体系新颖,创编者的理念与一线教师的认可度存在一定距离,感觉知识点、线、面之间的连接不够清晰,教学中对“度”和“量”的把握有些难度。

2.教辅材料不及时不配套。有些所谓新教辅材料观念陈旧老套甚至有误导嫌疑。教辅材料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时操作上的难度,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3.教学课时与教学计划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系统大环境造成的,还是“度”的把握有偏差。大考、小考、月考、统考、调研考、层层检查,按新课标课时计划显然不够。

4.尖子生的困惑。尖子生的钻研精神强,他们在对必修教材中蜻蜓点水式的知识点的理解上往往有如隔靴捎痒的感觉,想探个究竟,把每个问题都弄个水落石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宝贵的学习精力。

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前面的道路不会平坦,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的一项大变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有教育机制,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上的变革,因此课改之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特别是高中课改,由于和高考的密切关系而显得尤为敏感,课改要改掉的不仅是50多年来积重难返的老课程体系,更有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接受教育是为“出人头地”,教育是为应试的观念。因此,课改的蓝图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必定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挑战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面对未来,面对世界,将我国基

础教育的课改之路走到底。

第二篇:走进新课改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拼得好吗?” “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

“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

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

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4、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上面的教学中,我把数学与美术整合在了一起,不但让学生在摆角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角,而且能设计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画面,感知了角,更感受了美,数学能力和美术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篇:走进新课改 品味新理念

走进新课改

品味新理念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南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王大伟

2009年8月

走进新课改

品味新理念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南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王大伟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召开了暑假“走进新课改”教育学习活动,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教育教学面临的新的变化,并且对新课改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必须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江苏南通每年的高考质量居全国之首,正是这一思想的良好体现。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它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二、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究竟该教学生一些什么?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应该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应该是: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新课程,品味教育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或为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因而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新课改,我们广大教师都认识到,如今教师的角色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么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走进新课改教师演讲稿

文章标题:走进新课改教师演讲稿

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

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走进新课改教师演讲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走进新课改教师演讲稿。

第五篇:《走进新课改》的读书笔记

《走进新课改》的读书笔记

读了《走进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后对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融合的印象深刻,特对此的一些想法与我的做法书写如下:

《走进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指出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习气氛变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方式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从而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虽然我们在不断完善、探索,整理。但若想尽早改变现在教育模式中呆板、枯燥,事倍功半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去积极探索、开发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

2、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3、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5、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最主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下载走 进 新 课 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 进 新 课 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杜郎口 感悟新课改

    走进杜郎口 感悟新课改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西北部聊城市茌平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羞居倒数第一,几年前是被划入撤并行列的薄弱学校,升学人数是个位......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许延洁 联系方式 ***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许延洁 内容摘要: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

    走进“小学数学教学大赛”,感悟小学数学新课改

    走进“小学数学教学大赛”,感悟小学数学新课改 武功县五七〇二小学 齐玲玲 沐浴着新课改之风,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的研讨学习,接受了又一次的小学数......

    浅谈走进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师

    内容摘要: 本文着从八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论述了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尝试,领会到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

    走进新课改 教学更精彩(xiexiebang推荐)

    走进新课改教学更精彩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空前的改革,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角色必须与新课程一起更新,一起发展......

    2014年-《走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课改》(大全五篇)

    走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课改 湖北省阳新县三溪中学 (435234) 樊亚兵 摘要:生物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等极具重要的......

    走进新课改下的汉汉语文教学

    走进新课改下的汉汉语文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

    走进新课改,圆我教师梦征文[大全5篇]

    沐浴课改春风,迎接一路花香 邓州市城区十一小 卢冰心 课改,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回忆我的成长历程,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理念,就如和煦的春风,让我在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