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健康课堂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健康的课堂
毛保胜 武汉新洲二中431403电话:***
【文章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师是课改的主体,要在新课程中渗透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本文从健康课堂的特征,以及如何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健康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转变教观念,以学生为本,构建健康的教学课堂。
【主题词】:转变观念构建健康课堂
健康的课堂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健康课堂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化的课堂,旨在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中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时,学生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什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 政治中讲民主: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而我今天要讲的民主可以说成:学生有参与课堂或对课堂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学生的权利是本身有的,关键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了没有的。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在课堂中玩的权利,说的权利,做的权利。平等的含义显而易见,但这里主要讲的是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地位,民主与平等,师生地位的平等,可以象朋友似的聊天,即平等对话。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相处的十分愉快。三者合一,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健康课堂的特征是: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学习必须在学生主动下进行的知识建构过程,任何他人替代不了,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述与交流的等,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国家建设需要各种特长和各种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不能让他们个性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我们不要拔苗助长,导致学生的压力过重,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过于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知识会逐渐增长,原来不懂的知识就可以在无形中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为什么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想他们之想,需他们所需,求他们之求。
1.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今天主要是讨中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注意这样的心理特点,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实验、游戏和比赛的等,让他们热爱物理。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别,知识量明显增加,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成熟点了,在学校生活也能够适应,所以现在设计教案不能太花哨,更加注意知识点的落实,更多的产生认知的冲突,让他们有异议,有争论。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的自我,大胆。所以教师要和他们进行交谈,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要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接触,摸索。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定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事半功倍。我想不同的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平时要多观察学生,多多的了解他们,这是一个成功老师的起码尺度。
2.给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个性和创造力是肯定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每一种个性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将依据自己的个性建构起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有的思维和情感的方式,表现出的形式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新课程不是提倡创新思维吗?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倡一题多解,一道练习题目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成果难道不让人开心和欣慰吗?这不是一时就可以的,需要老师的耐心和信任,在学生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不能够打击学生,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还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的精神,完成一些难的问题。我们课堂中要有“同中有异”的宗旨,要循循善诱,不断的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三、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民主和谐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同时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思维状态与其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物理,我们老师必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腔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兴奋情绪去激励学生,用自己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用自己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乐于和老师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把教学带入乐思乐学、愉快和谐的境地。反之,如果我们老师上课冷淡,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如果我们老师无激情的上课,学生也必然无心情听课;如果我们老师无真情讲课,学生也必然不仔细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即使面对面,也无法使学生走近知识殿堂。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的渴望和需求,激励的语言、轻松和谐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胜任感,而且能促进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此,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突出其物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采用评价标准个别化,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例如,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勉励,同时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千姿百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鼓励性评价,师生之间达到和谐完美境界。
四、和谐的教材,和谐的师生
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以同等的姿态站在课堂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时新课程的教材也对教师新的要求,课本的绚丽多姿,知识由此生成,并且知识的连惯性更强。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要学会整合教材,是教材与学生达成一种和谐的美,实现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新课程中提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物理,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所以教师的任务理解教材,发现身边的数学,真正做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如讲机械能守恒这一节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与增加的动能大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处理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老师的一言一行控制中。在学生的高度集中中,学习新的知识,不是更加容易接受吗?这样的情景难道不是学生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吗?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开展下面的活动就更加舒畅。
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了,如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允许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起了决定性的内容,要创设这样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尊重教师为基本,以教师尊重学生为宗旨,以教材为版本
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
首先突出民主交往方式,提升健康课堂质量。课堂交往方式,主要指师生的交往方式,也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很显然,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突出平等学习、构建健康课堂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民主气氛下,不断的探讨和交流,加深了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
其次,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最后,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笔者认为,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二、改革课堂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评价要民主公正。因为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见地,对一个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评价结果必然也是不同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评价民主了,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其次,评价要多元化。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1、巧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人情景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尽快入戏,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住一样。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采用设问导入使学生产生兴趣,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给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选取适合内容课堂教学方法
课本的每一章节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讲述物理规律发现形成过程,宜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有的是介绍性质的可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习题课宜用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一一而足,采用符合内容正确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作好总结
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率收场,就会功亏一篑。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善。结尾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而设计,如概括式、悬念式、激发式等。设疑不失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式,设疑使其词虽尽,意无穷。教师应在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前启后地提出新问题,即使新旧知识有机紧密关联,又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这样的结束语,简明扼要,意味深长,启迪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下节学习做好了准备。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健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个性张扬。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 B.A.苏霍姆林斯基
2.《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
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
4.《我的教育心》 李镇西
5.《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第二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
[摘 要]: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学校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知识水平,本文尝试构建互动式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交流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感。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合作交流、情感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直接因素,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下面就谈谈自己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
互动式课堂,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通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点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要构建互动式课堂,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组织:
一、课前准备——成立学习合作小组
课前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由水平接近或相当的组成),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由互补性强的学生组成),使学习合作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互动式学习,这样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起组织、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让他(她)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大家知道,有些学生天性好动,上课只顾自己玩,经常做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操作,若不能有效组织纪律,放任自流,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花费时间与精力来维持纪律,这样一来,不但难以操作,而且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督、管好本组的组员,避免出现上述的情况。这样,老师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最好能够恰当地安排好上机座位,这样有利于交流和辅导组员,为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氛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前提条件,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存在着担心、畏惧的心理,部分学生还因此产生压力,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减缓他们的压力,只有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真正的互动。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学习指法时,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有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早就接触过计算机,已经有一定的指法基础,而有的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有的还会产生自卑和压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先用一些鼓励性强的话语来减缓学生的压力,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指法产生枯燥的感觉,接着我介绍了指法游戏,“大家想不想学好指法来玩这个游戏啊?”,“想!”,“老师等一下要举行指法比赛,看看你们当中谁玩得最棒!”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感觉既新鲜又好奇。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在学生处于和谐的氛围而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可以开始实施互动协作学习了。
三、课堂互动——辅导与交流
这一阶段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互动式课堂构建: 1.人机互动
大多数学生可能认为电脑仅仅是一部机器,这种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想办法让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互动,必须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合作交流的好伙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引入部分,例如通过一些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主角,不断地创设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个别环节上,还可以利用声音或图形、文字加入一些鼓励性或者启发性的信息提示来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让学生感受到上信息技术课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感觉到计算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个学习的好帮手,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例如,我在教学《图形的翻转》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制作课件,使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蓝猫作为主角,创设一个蓝猫在装饰房间时,对一些经过翻转后的画束手无策的情境,并通过计算机向同学们求助,“你们能帮我把这些画摆放好吗?”,学生们都齐声说“愿意”,并很快地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去。又如在教学《曲线的画法》这一内容时,在展示一幅示范画之后,播放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里面的雨滴、流水和水草是通过什么工具来画的吗?”来引出课题;在实践练习的环节,屏幕上出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动手吧!”或着“你做得到!”,在评价阶段出现“你真棒!”、“你是创作小能手!”等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生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成了学生的“好朋友”。
所以,在人机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好帮手,引导他们与计算机交朋友,做到真正的人机互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也得到健康地发展。
2.生生互动
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的情感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学习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确立具体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自觉地朝着目标努力学习。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的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实践、创新的机会。上课期间,我布置了“任务”在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个别较难的“任务”会使学生许多学生仍处于“无助”状况,而过多的提问会使老师难以及时响应,这时,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强了组内的协作,组员之间优势的互补,出谋献策,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从中得以培养和体现,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巡回指导、点拨疑难,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然后组间交流,总结经验、方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我在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画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而且采用限时竞赛的形式,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这时学生先进行讨论交流,整理出思路,有的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进行美工上的指导、操作能力强的进行操作„„在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跃然眼前,之后,每个小组还选出他们之中表述能力较强的一位来进行解说。接着不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生也进行了经验的交流。在这样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学生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集思广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品尝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以及成功感。
3.师生互动
师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以及评价阶段。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给予帮助、指导,那么学生在处于无助的情况下就会慢慢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如果教师在巡视地过程中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响应各组学生的提问,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的方法,点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丰富学习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引导、点拨这种互动方式,我还采用这样的方法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一个老师碰到难题的情境,让同学们帮助老师来攻克难题。例如:在教授《文字的修饰》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说老师要写美化一篇文章,但又不知该如何下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难题,顿时,学生们带着展示自我的热情,你一个建议,我一个补充,他一个点子„„,主动帮助老师,把自己的智慧、才能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这时我在台上进行操作,很快,一篇有鲜明、个性化的修饰的文章就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师生一直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动中一起提高,在互动中一起创新。
有时,我又采用师生配合完成任务、角色对换等等形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师生们可利用最后的时间,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各组的合作意识、组员的参与的积极程度等等,对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进行例如思想品德、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互动式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协作能力、创新精神,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9
第三篇: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顾建秀
“和谐互助,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我校提出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经过学习、反复思考以及上学期学生特点,基础较薄弱,再加上计算能力很差,学好物理难上加难,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先进行分层教学的设想。物理分层教学这种方式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那么如何分层教学,值得我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前期实践时,先把学生分组,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或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授课,发现由于基础参差不齐很难实施,后来想到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所谓分层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个别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使各类学生在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扎实的工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制定分层的课堂教学目标:A层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B、C层目标则面向中、优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分层教学目标-A层目标: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B层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并熟练记忆凸透镜成像特点。C层目标: 在前两层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以上分层目标可看出,首先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力争使目标设计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梯度: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阶梯,保证中等生或学困生能“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阶梯,使优等生“吃得透 ”;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阶梯,满足优生“吃得饱”。
再比如学习《比热容》这一节,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B 层目标:知道比热的概念,能计算有关比热的问题,能利用比热解释相关现象。A 层目标低于基本层,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在《比热容》中 A 层目标:能复述它的概念,知道它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C 层目标高于基本层,相应提高教学难度,重点落脚到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
分层教学,采取的方针是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以上是我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的分层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实践。希望这些浅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用于物理课堂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为了使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在体育课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最终达到“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磁化、变化、感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 磁化 ;变化 ; 感化1“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高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兴趣。
2“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除了上述兴趣化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应该使教学方法儿童化、游戏化。所谓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中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3“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磁化、变化、感化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构建优质高效的体育课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五篇:积极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积极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尖草坪区第一职业中学
牛悦荥
本人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做法大致如下: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