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总结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学习心得
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我感受颇多。
人的一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应如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头脑知识不断更新,让自己更加充实,教学更得心应手。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而教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就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行为,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的内涵。
“有效上课”的核心就是上课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知识建构下的课堂应该从教师教的课堂走向学生学的课堂,新的授课模式下要求教师发挥的作用是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引领学生释放出思维的火花,要求老师不断增强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实现由行
到身、心和神的转变。
新的知识建构下的课堂是师生知识共同成长,知识探究、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的地方。让学生有安全感,不怕发表见解,不怕说错问题,学生会享受到充分的话语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激情燃烧自己的思维,释放自己的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这种新授课形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将不断下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地提升,最终达到师生平等的位置。在这种平等关系下学生的学习是放松的,从而容易体会到课堂上的快乐。
教师思维的转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过程思维,要将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导。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成问题过渡到生本联导、生生互导。二是内容思维,将对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问题学习。因为知识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成立的,只有问题学习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地被发现、生成、解决,乃至于拓展。三是方式思维,从个体发现转变为合作发现。四是立体思维,将学生被动地静态学习变为主动地动态的主动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形成联动,形成强大合力,问题很容易地被解决掉。
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教学理念。要树立起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2.知识储备。教师要储备更多的知识,课堂上,作为新课程直接
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教学反思。教师要善于和不断反思,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课前的有效准备。凡是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有效、内容有效、教法有效。
5.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6.课后的有效练习。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选择满足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给知识注入生命,还学生充满灵性的世界,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当教师能够采取灵活的教学技能,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让教学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就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提升做人的品质,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毕生追求!
第二篇: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计划
为了使本校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把新课改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本校特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本次中继教培训。为把本次培训活动落到实处,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
二、培训形式:业余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三、培训科目:《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四、集中培训时间及课时:2012.7(11课时)
五、集中培训内容安排:
1.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第一节行动新理念
2.第一单元第二节行动新原则
第三节行动新任务
3.第一单元第四节行动新模式
4.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5.第二单元 第二节 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6.第二单元 第三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7.第二单元 第四节 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8.第二单元 第五节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9.第三单元 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
第二节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
第三节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
10.第四单元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统行动策略
第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11第四单元 第二节.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第三篇:《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总结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培训总结
(二)班
落冲小学
钱思宁
通过八天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学习,我感受颇多。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学习完这本书后,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
人的一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应如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头脑知识不断更新,让自己更加充实,教学更得心应手。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而教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就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行为,让学生领会化学学习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上课的核心就是上课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这本书很好的解决了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突显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定位?如何转型? 全新的知识建构下的课堂应该从教师教的课堂走向学生学的课堂。因为以教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师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师发挥的作用有点像“蜡烛”,它起到的作用只是通过燃烧自己(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照亮学生(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效果如何)。而在新的授课模式下要求教师起到的作用类似于打火机,他发挥的作用是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引领学生释放出思维的火花。这种授课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从知识的指导者向主持人、服务者、乃至于最终的潜伏者的角色转变。这要求老师不断增强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实现由行到身、心和神的转变。
问题二:课堂是什么地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新的知识建构下的课堂是师生知识共同成长,知识探究、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种新的授课模式下课堂应该是家庭——新形势下民主开放式得家庭,而不是封建社会下独断专行式的家庭。因为家庭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让学生有安全感,不怕发表见解,不怕说错问题,学生会享受到充分的话语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激情燃烧自己的思维,释放自己的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在这种新授课形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将不断下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地提升,最终达到师生平等的位置。在这种平等关系下学生的学习是放松的,从而容易体会到课堂上的快乐。
问题三:在高中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思维的转变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过程思维,要将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导。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成问题过渡到生本联导、生生互导。二是内容思维,将对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问题学习。因为知识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成立的,只有问题学习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地被发现、生成、解决,乃至于拓展。三是方式思维,从个体发现转变为合作发现。四是立体思维,将学生被动地静态学习变为主动地动态的主动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形成联动,形成强大合力,问题很容易地被解决掉。
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教学理念。要树立起教学理念,她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知识储备。教师要储备更多的知识,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教学反思。教师要善于和不断反思,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1.课前的有效准备
凡是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有效、内容有效、教法有效。
2.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3.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选择满足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给知识注入生命,还学生充满灵性的世界,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当教师能够采取灵活的教学技能,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让教学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就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提升做人的品质,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毕生追求!
第四篇:《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
主讲人:李兵
第一课时
第一章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第一节行动新理念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1.师生树立问题意识
2.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
3.问题呈现既是科学,有是艺术,达到悠然提出问题的境界。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1师生树立对话意识
2.师生共同建立团队对话的和谐意识
三.情境刺激多样化
情境创建的意义:
一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文本技能,实现三维目标;
二是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三是更好地锻炼学生课程内容要求以外的技能和能力。
四.指导科学规范化
1.不困不导,先启后导
2.师生相导,生生相导,组间补导。
五.训练目标主体化
1.关注随堂训练
2.关注回归训练
3.关注知识训练
4.关注能力训练
5.关注目标训练
6.关注人格训练
六.评价全面真实
第二课时
第二节 行动新原则
1.师生共学原则
2.抓住耗子是好猫原则
3.全员参与原则
4.工具创新原则
5.人人成功原则
第三节 行动新任务
1.问题提出
2.问题对话
3.问题刺激策略
语言刺激问题、媒体刺激问题、演示刺激问题、情刺激问题景、情感刺激问题。
4.问题指导
5.问题训练
6.问题评价
第三课时
第四节 行动新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解读模式
1.问题发现。
主要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
2.问题生成。
主要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
3.问题解决。
主要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基于知识传递教学建立的模式分级系统模式
教学过程体现逐步六要素: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问题解决课),并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第四课时
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1.结构化预习策略
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3.教学环节创新策略
4.时间优化策略
5.角色转型策略
6.扶他上路策略策略
第五课时
第二节 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1结构化预习策略
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3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
4时间优化策略
5角色转型策略
6扶他上路策略
7教案创新策略
第六课时
第三节 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1结构化预习策略
2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3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
4时间优化策略
5角色转型策略
6合作分享策略
7备课创新策略
8.导读单开发策略
9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9.时间效益最大化策略
10.问题质量优化策略
第七课时
第四节 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导学训练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二、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策略
2.问题导读单开发策略
3.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4.备课新行动策略
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7.优化时间策略
8.角色转型策略
9.合作分享策略
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第八课时
第五节 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五种:从问题展示解决课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策略
2.学生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3.优质完成作业策略
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
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学生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7.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策略
8.角色转换策略
9.分享荣誉策略
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第九课时
第三单元 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 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
一、教师问题
二、策略指导
三、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问题导读单开发策略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四、成功案例
第二节 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
一、教师问题
二、策略指导
三、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问题生成单开发策略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四、成功案例
第三节 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
一、教师问题
二、策略指导
三、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拓展训练单开发策略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四、成功案例
第十课时
第四单元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统行动策略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教师问题
二、策略指导
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具,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6.生成问题质量差,讨论内容简单。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三、行动策略
(一)激发愿景策略
1.召开主题班会,建立我的愿景。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加动力。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
(二)评价机制策略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三)问题生成策略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四)问题策略训练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3.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
4.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第十一课时
第二节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教师问题
二、策略指导
三、行动策略
(一)全纳策略
1.真诚地爱学生。
2.悦纳每位差生。
3.完整视角看待差生。
4.用持续的观点看待每位差生。
(二)研究策略
1.分析成因。
2.建档观察。
3.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三)点燃策略
1.激励理想,唤醒动因,规划愿景。
2.唤醒自信,激发愿望,树立信心。
3.激起情感,呼唤热情,唤起行动。
(四)指导策略
1.课前超前学习,指导有效学法,学会自主学习。
2.课中重点关注,鼓励展示个性,任务分层完成。
3.课后增加交往,定期检查任务,感受成功喜悦。
4.指导有效记忆,创设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
(五)合作策略
1.创设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2.规范合作学习,人人都当代表,课课都有责任。
(六)评价策略
1.低目标,小任务,及时评价。
2.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
3.正心态,重感情,微笑评价。
4.交朋友,立契约,真实评价。
5.重态度,强训练,情境评价。
第五篇: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
李井小学2013年《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校 本 培 训 讲 稿
主讲人:彭启达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
主讲人:彭启达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 “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内容及目的介绍
创建有效教学,不仅主课型要实施有效教学,辅助课型也要实施有效教学。只有保证了辅助课型号的教学质量地,才能保障主课型的教学质量。
辅助课型主要包括“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拓展课”等。问题发现相当于过去的自习课,“问题生成课”既可算作自习课,也可以算作过去“新授课”的一部分;“问题拓展”课相当于过去的“复习课”。
二、辅助课型结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认为“新授课” 要精心设计和准备,“自习课”和“复习课”无关紧要,是教师放松的课,无须精心设计和准备。在这种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随意点,想怎么学习都可以。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视野中,“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拓展课”等辅助课型将都变成结构化课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匹配和选择课型、课时,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要按选择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流程和行动策略来精心备课。
第二课时
第一节
“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
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什么是“问题发现课”。
“问题发现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基本辅助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学会结构化预习。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解决简单的和基本的问题,有质量地完成《问题导学单》,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入《问题评价表》,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作好准备。
二、教师在“问题发现课”的角色。
教师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设有效情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
三、具体的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呈现目标;
5、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
6、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
7、修改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
8、共性问题,小组生成,教师引领;
9、《问题导学单》开发策略;
10、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第三课时
第二节
“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
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问题生成课”介绍及其目的
“问题生成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的第二个基本辅助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生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
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导读单”的效果;
其次,是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
再次,是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时间内完成和提炼《问题生成单》。
三、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
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生成问题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便在“问题综合解决课”得到有效解决。
三、具体的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呈现目标;
5、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
6、个性问题,组内展导,规范指导;
7、小组问题,合作解决,多元评价;
8、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分享延伸;
9、《问题生成单》开发策略;
10、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第四课时
第三节
时间: 地点:
一、“问题拓展课”的内容及其目的
“问题拓展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的第三个基本辅助课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有效复习。基本流程为“展示问题,归纳知识——师生总结一,交流解决——问题训练,合作评价——关键问题,师生展导——归纳重点,生成意义”。
“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
二、教师在“问题拓展课”的作用
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回顾问题、挖掘问题,展示问题;
第二,教师或学生拓展,对课程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进行有效整合; 第三,教师创设多元化的训练情境,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第四,对于关键性问题,教师或学生进行拓展性展示和指导; 第五,教师或学生归纳重点,生成新的意义。
三、具体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创设情景,展示问题,归纳知识;
5、学生拓展,展示问题,总结归纳;
6、问题训练,提升能力,单位效率;
7、关键问题,师生共展,规范指导;
8、问题归纳,生成意义,体验成功;
9、《拓展训练单》开发策略。
第五课时
第四单元 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统行动策略
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内容介绍
这是一种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内涵上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动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具,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第六学时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行动策略
(一)、激发愿景策略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
(二)、评价机制策略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评价差学生,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三)、问题生成策略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四)、问题训练策略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3、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
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第七学时
第二节
“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时间:
地点:李井小学多媒体教室
一、关于差生的介绍
在新课程视野中,“差生”是缺乏学习愿景,不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差生”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归纳起来,“差生”的成因分为四类:一是素质因素类(智力程度差异);二是人格因素类(兴趣、动机、习惯差异);三是环境因素类(学校、家庭、社区影响);四是身体因素类(视力、听力、疾病影响)。“差生”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素质、教师水平,都是有明显差异的。要转化差生,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全纳策略”和研究策略。
二、对待差生的有效策略(1)、全纳策略
1、真诚地爱学生
2、悦纳每位“差生”
3、完整视角看待“差生”
4、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个“差生”。(2)、研究策略
1、分析成因
2、建档观察
3、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第八学时
第二节
“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二)时间: 地点:
一、“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在前一个学时里面我们讲了在新课程视野中差生的习惯和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要转化差生,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点燃’策略”、“指导策略”、“合作策略”及 “评价策略”。(1)、“点燃”策略
A:激励理想,唤醒动因,规划愿景 B:唤醒自信,激发愿景,树立信心 C:激起情感,呼唤热情,唤起行动(2)、指导策略
A:课前超前学习,指导有效学法,学会自主学习。B:课中重点关注,鼓励展示个性,任务分层完成。C:课后增加交往,定期检查任务,感受成功喜悦。指导策略四:指导有效记忆,创设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3)、合作策略
合作策略一:创设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策略二:规范合作学习,人人都当代表,课课都有责任(4)、评价策略
A:低目标,小任务,及时评价。B: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C:正心态,重情感,微笑评价。D:交朋友,立契约,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