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

时间:2019-05-15 15: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

第一篇: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

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

丰万华徐振海

[ 内容提要]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演活自己的角色,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之美的同时,也享受语文课堂教学所创造的生活之美。做学生因为学习的得体的协调者和组织者,适时介入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开发语文学习的校本资源,班级资源,构成和优化生态环境系统,做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把给学生施加压力变为给学生增添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演究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不断前进,演活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演活角色

[ 作者简介] 丰万华,安徽省利辛县陈郢中学副校长。

徐振海,安徽省利辛县陈郢中学教导主任。

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从大的方面,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价值观,关注着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着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性发展,不同的学习方法,更关注着学生在发展中的自尊与自信。更详细一点说,我们关注了学生的智力类型,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处境与感受。总之,最后我们将会把关注置于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的伦理层面上来,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主动,差异,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由于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还有变成激发促成合作等泵型角色。新课改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一句话,我们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做语文教学美的的享用者

有一阶段,一提到优秀教师,那一定是把满腔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成了教师默默追求的信条。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走上讲台的是教师的形象,累了老子误了儿子,苦了妻子,累坏了身子是教师的标志。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教师的赤诚的烧烤,需要教师心血与汗水的浸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业的蓬勃。但是教师不是圣人,踏上三尺讲台不只是吃苦,受累的形象,教师更要享受生活,因为他们创造了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他们也应该享受生活之美。

就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而言,更有享用不尽的美。那空中楼阁般的梦幻,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那意蕴悠远的诗韵,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那眩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那庄子的逍遥

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玉的老骥之志,诸葛的锦囊妙计,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执过羊鞭的《兵法》,受过宫刑的《史记》。语教学之美,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晚唱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凛然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寄意寒星荃不察的铮铮铁骨„„这如诗如画的生活美吸引我们,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他们应该在语文教学生活中尽情地享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语文教学不就是音形义字词句篇,读读写写练练吗?他们也只不过是循环于教室——办公室——宿舍(家庭)那单调致极运行轨迹的机器。我们要说那是你还没有真正认识语文教学生活中的美。所谓教师的享受教育,就是要学会思考,不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的创新的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得应该是理想是激情;不带半根草去,带草有何用?带的应该是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那样,就不会把自己看作是凄苦燃烧的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就不会把自己看作是蠕动着躯壳,痛楚的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就会追求快乐的教育,尽情的享受语文教学生活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得体的协调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的生活化教育是生命关怀的教育,强调的是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它表明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关怀下学生的自主判断,自我负责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自我言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意志力,思维力,敏感性与成就感(甚至包括挫折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自我发展极重要的心理因素与精神力量。这当然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知识专制现象的一种反拨,转而重视学生充分的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语文教师协调好各种关系,具有外交家能言善辩的能力,政治家宽广豁达的胸怀,甘做孺子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要有解决国计民生的经济学家实现双赢的策略。

(1)在语文教学中,以诚信为本,真情为叶,智慧为花。协调学生的对话(强调探究的心理指向)。夏正江先生在《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中说:“自由能促进个人生长。当我们否定人们为自己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权利时,我们就是在否定他们生长的权利,只有在自由的参加反省论证审思评价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参与者的理解力和判断力。”①、在这个探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就是指导学生透过口头、书本或文字的对话,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让学生如何知道他们现在所知道的,知道他们想知道的。至于如何将知识与更大的观念(larger ideas)、其他领域及课室外五彩缤纷的世界产生连接,教师可教育学生采用两种策略。一是要求学生做记录。二是鼓励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谈话,讨论等。

(2)与学生互动时必须聚焦(focus——帮助学生产生问题)支持学生探究。语文教师可利用问答来挑战学生的想法,并促进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阶段观察学

生的探究行为,并决定何时予以援助。因此,教师是有技巧的观察者。如过早介入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但是过晚介入则会造成困扰,减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可以使用群体合作的结构来鼓励学生间的互赖,也要鼓励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公开发表,鼓励班级解释澄清,判断探究成果。

(4)体察和认识到学生个体的不同,并有所反应。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学习。要特别注意对各小组甚至各个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以了解学生是否有主导探究的进行或是有学生受到忽略,必须协调一致,确保学生有全力参与的机会,体现课堂教学的平等与和谐。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参与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认为课程只是专家、学者、政府的事,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彼此孤立的领域。

新的课程理论认为,新课程不仅是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系列构成的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它不只是文本课程(大纲、计划、教科书),更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它意味着特定的语文教育环境。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语文教师在构建个体化教学资源和资料体系创造并优化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系统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问题:

(1)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也有很强的知识选择性,即教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开掘。我们常把语文教本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且体现个性化风格特点。当前,重视文选教育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贯传统。因选文整体性,情感性的存在,也因此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存在,选文内容,对学生可能具有的价值与意义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于是知识选择就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知识选择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在价值,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在文本价值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寻求某种联系,以对学生施加某种有意义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的探究欲望统一起来,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提供资料使学生的探究行动得以持续展开。我们以《项链》为例,小说讲述的是玛蒂尔德,因为参加舞会去借朋友的项链,把项链丢失,为此付出了十年辛劳赔还项链。其中故事的复述与形象的评论是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课文既有个人性批判(因为她爱慕虚荣而导致悲剧),又有人性的歌颂(表现了主人公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具有很高的道德教育价值),我们对她可能是一声长长叹息,也可能是一种赞美诗样褒扬。尽管一次偶然引发了人生无常,尽管一次失误而使青春少女提前衰老,但她的道德给人一种高大的形象。这样,语文学习即超越了教材内容的有限空间,变成了人类所特有的获取知识方式的延伸,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关注班级语文教学资源。学生是创生性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之一,他们自身是课程发展的动力。如写作课引导学生审视生活,再现生活,让司空见惯的小事,饱含上丰富的写作艺术价值。面对五彩斑斓的班级生活,教师带头挖掘作文素材,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留心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做生活的思辨者,将自己的生活审美思辨载入文中,予读者以深邃的思考。余秋雨先生说:“文章的苍白,来源于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来源于生命的无聊”,“曾经沧海也是水,除却巫山也成云”像学生的喜怒哀乐、吃穿交往,学习生活等班级了小事也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3)关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开发校内的课程字资源,还应该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引领学生,开发社区社会人文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以及网络媒体资源。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个整体。

三、做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语文教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谊、信任。教师要从人的潜能向人的素质生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的自由的发展。在语文学习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名有效的促进者应该(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6)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7)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8)要能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置屏障,故意将知识意义加以遮蔽和转化,以将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所具备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语文知识的意义和帮助学生成为策略性学习者。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今天,这一点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今天,我们提倡的爱的教育,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尊重生命,关注弱势群体。在目前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后研讨与练习等探索性问题的情境,它们能引发并激起学生的探索和思维的活力。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等,教师抓住人物形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人物形象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并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某种启示。帮助学生就语文大观园中美丽的景点有所体验并准确理解进而进行描述,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审美表达。这样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便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给学生造点压力变为给学生添点动力。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

四、做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努力打造自己教育人生的辉煌。我们教学每一课,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更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这里的教法,有向书本学,向名师学,向学生学,向社会学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发现总结得来的。我们知道,传统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是脱节的,这极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尽快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如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它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也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因为方法的本身是一个策略性问题。例如,我们对于每一课,在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要吃透教材,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知识点,然后查找各种资料参考本地或者外地教师的教学,然后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而后进行课例分析,写好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个性化。因为学校教育总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终不能排斥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是要面临知识的改进和完善知识的教学态度方法,我们知道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人的未完成性与自我主动发展性,教师的知识是作为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并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中介而存在的。例如我们在教学《孔乙己》、《谈生命》、《范进中举》等课时,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结论性的东西,而是要引发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社会生活,进行有价值的思考,促进学生通过文化反思与人性品评扩展自我内心世界,并激发一种人道主义的力量。例如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爱心捐助,北京奥运会的欢呼与思考。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知识和生活,知识和创造力,知识和个性的生动丰富的关联,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敏锐的洞察力,灵动的语言表达智慧和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其支撑性条件,所有这些,都靠我们教师的研究积累。这方面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美国的布鲁纳、罗伯特等,以及我们国家的魏书生、于漪等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因为教师做研究者,要善于反思自己。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是绝好的研究对象,投入研究,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更明确,更扎实,更持久。用教研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上个世纪中页,美国从大学教授到小学教师,掀起教育教学研究的高潮,涌现了像布鲁纳、罗伯特那样的大教育家,并大大推动美国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小威廉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论观》王江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部颁发)

通讯地址:安徽省利辛县刘家集乡陈郢这中学

邮政编码:236724电话;***

第二篇:谈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谈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江绍聪(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英石小学)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正反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

一、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它体现了课程编制者的意图,同时也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规定了方向。以往我国的课程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的目标,教师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结果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而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建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它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可见,在新课程目标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两个转变: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教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展的过程。特别是现在,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竞争已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

(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病。所谓重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强调重视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教师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课程结构教给学生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忽视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鼓励被动的学习方式和采用划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其自身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课改和教材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发展,主体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容易从校外资源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将不断下降,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生产者和被加工产品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要的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融洽、和谐、1

善意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三、教师由单纯的教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

以往我国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和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则,完成了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了课程对地方的学校和学生适应性。国家统一管理核心课程、基本课程设置及其标准;地方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及地域特点设计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以及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则根据当地、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灵活生动地开设选修课、特色课及课外活动。正因为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存在且在包括课程发展在内的教育活动中得以展现,因此“教师即研究者”可见,新基教体制的变化,使教师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材也在发生变化。其权威地位被打破,从教学唯一依据转变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从不容置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仅供参考的知识载体;教材内容从分化、封闭、固定转变为综合、开放、变化;教材形式从统一转变为多样,一方面是正规的教材形式多样,另一方面是其它的知识载体和文化产品也可能被当成教材;教材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情感、能力等的综合体。教材的这些变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筛选、开发为学生所需的教材,使教师由课程教材的盲目信仰者角色转换为自主驾驭的角色。为此,教师应更新观念,寻找失落的课程意识,应视自己为课程实施活动的应用,成为研究者。

(作者电话:***;信箱:jsc3318690@163.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9期,http://)

第三篇: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忆昔求学听课时

曾记得读高中时,全班学生都对生物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所讲的东西有好多不是书上的东西,但却是最精彩吸引人的。如讲蜜蜂,先来一段故事:项羽兵败后,张良估计他必从一座高山下经过,于是事先派人在山壁上用蜂蜜写下一行字:“项羽死于此地。”引来许多蚂蚁吸食。当项羽来到此地一看,蚂蚁居然能写字,而且写的居然是要自己死,于是说“天要我亡,我不得不亡”。于是横剑自尽。此故事一讲,立马把学生的情绪鼓动起来了。又如讲草履虫,他先在黑板上来上一个简笔画,活灵活现,就这一举,一举征服了我们,接着他又用一首自编的打油诗把草履虫的习性、功用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令听者大快朵颐。讲桃花时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桃花始成盛开”的诗句,让我们更加佩服他的博学。从此天天盼他来上课。他如果上课迟到了,同学们急得不行!

而今自己从教时

后来自己步入讲台,回忆生物老师的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方知他是一个整合资源的高手。如今我虽然任教语文,但也要象他一样把课上得扣人心弦,能深深吸引莘莘学子,让他们回味无穷,爱上语文。

本校地处罗宵山脉的边缘地区,条件艰苦,开学伊始,语文老师即领到一本人教版的教材和一本湖南教科所编的基训,仅此而已,余下的就要靠语文老师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太捉襟见肘了吧?无奈,自己挖掘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列举的资源不下21种,若想面面俱到,一应俱全,贪多反而得少,效果不佳。

本着陶行知的“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以及赞可夫的“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的精神,结合本人爱看小说,尤钟情武打小说、历史故事,又爱好琴棋书画,特喜讲故事的特点,试整合出自己教语文的资源。

每节课前必从学生身上挖掘出一个故事的苗头,加以敷衍,且故事都做到情节离奇,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发笑外有深意。故事有武打小说、历史小说的影子,有章回小说的悬念迭起,又植根于文本,不让学生感到老师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有时为准备一个故事,煞费苦心,殚精竭虑,不到抓住学生的心誓不休的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对我上的课心向往之。当我在走廊远远的另一端出现时,学生便喜形于色:又要上语文课了。当我故意慢慢走,甚至车转身欲离开时,学生便怨言迭起,指责有加了。我想学生听故事上瘾了哟!

学生蹒跚学步时

听得多了,学生便不满足于老师的一家之言,急于要自己表现一番了。我于是趁热打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推出“课前五分钟故事秀”的活动,并且作出规定: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合情合理,扣人心弦。学生踊跃参加,纷纷登台亮相。讲者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听者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下面撷取几朵学生讲的故事以飨读者:

一、雷建军讲的“彗琴同学蛮尊师”:当数学老师挟着讲义满面春风地走向讲台,经过雷慧琴的座位边时,她站起来了,可老半天不吱声。原来在为如何称谓蒋老师而大伤脑筋:叫蒋老师吧,大俗气哟;叫蒋老吧倒是尊称,但女老师忌讳这个“老”字,叫“小蒋吧,简直大逆不道”;叫老蒋吧,又不是她的同辈,更不好,一个称呼这么费劲,看数学老师看着她,一着急,脱口而出:“小蒋!”全班为之喷饭。说完她后悔极了,自怨自艾地说:雷慧琴啊,我把你这张臭嘴!哪壶不开提哪壶。最不能叫的就是这个“小蒋”,可你却偏偏叫上了,等下到寝室里,看我不撒泡尿,把你这臭嘴浸到尿里,非浸到嘴唇发乌发青决不放过你!还不知老师是咋想的?拿眼偷觑老师,只见她始则金刚怒目,继之惊诧不已,终于宽大为怀地说:“有事吗?”雷再也不敢说话了,怕言多有失,只把一张纸条交给老师。蒋老师边走向讲台,边摊开纸条看,只见上面写着:①老屎(师)是神圣的,我尊敬老屎,我要做老屎!②你的课讲得太好了,颠三倒四的,使我含笑九泉!呜呼,为之一晕!

二、袁静怡讲的双胞胎姐妹的故事:本人(王冰洁)自我感觉良好,身材高挑,面容姣好,长发飘到后腰,许多男生为之倾倒。这不,果然有一男生把纸条送到。冰洁当然是不屑一顾的,奋力掷向垃圾桶。且慢,纸条上到底写的啥?且到被窝里去品尝。好不容易熬到半夜,打开手电,摊开纸条,不禁怦然心跳:这个女人不是人,疑是仙女下凡尘。我乃翩翩一少年,意欲拜倒石榴裙。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一声“耶”显得超大。同室女生都伸头相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王说:“没什么,姊妹们,发梦呓而已。”王冰莹跟她同床而眠,被她吵醒,老大不高兴,嘀嘀咕咕的说:“你这梦呓发得也大了一点吧?扰人清梦!”王冰洁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在被窝里蹬了她一脚,随即抬来的是更猛烈的蹬脚!

三、调皮鬼陈阳讲的女生写错别字的故事:亲爱的爸妈,你们好!我跟猛男(孟兰)睡一床,肚子越来越大了(胆)。昨晚眼皮跳过不停,我觉得那是胸罩(凶兆),今天果然被肛门夹住了(钢门),这使我脾气不好,有点胸(凶)。

四、曾子杰写的作文“善待胃”的一个片断:“吃早饭,再去上学吧!”妈妈喊道。“不,不吃了,又吃蔬菜,一点都不好吃,我去学校吃零食吧!”小亚如往常一样回答他的老妈。匆忙来到学校,一脚跨进校园商店,进了一些“美味”来稍微打发了一下肚兄弟。上英语课,小亚看着老师,认真听着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兴致勃勃,“咕噜——咕噜”。传来了一阵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班上同学轰然大笑。是谁们的肚子在叫啊?原来啊,是小亚的肚子呀!老师皱着眉头问:“小亚你今天又没吃早餐?”小亚低着头,点点头。“唉,现在的学生一点也不知道生活是多么美好,都不珍惜了!”老师感慨道。“我罚你面壁思过,过——快点。”“砰”一声巨响,寻声望去,原来是小亚不知为何,蜷缩在地上,捂着肚子。这时大家手忙脚乱,好在在老师的指导下,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看着小亚被推进了急症室。

小亚的父母心急火燎地赶来了。等医生出来后,一问才知道是急性胃溃疡,好在送抢及时,才没有性命之虞。“是不是这个男孩经常不吃早餐,而一味地吃一些零食抵饱呢?这可不行,下次不能这样,作为父母的你们要注意督促哟!”好在无大碍,一场**就此平息下来了。

语文资源包罗万象,老师没有精力面面俱到的。我是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其他的形式多多尝试,唯有这个讲故事,雷打不动,每天照讲不误,并能从中有独到的体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信息,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本人与愿已足!

2014.4.8

第四篇: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有生活,才有正确,才有能力,才有精彩;日常生活语文化,班级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才能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化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1、有生活才有正确。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因而,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鸟的天堂》一文,由于大榕树生长在南方,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也就很难想像“独木成林”的奇观,于是我就利用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大榕树的近景、远景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在惊叹的同时,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有生活才有能力。修订版大纲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的办法。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调查技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提高。可见,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使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

3、有生活才有精彩。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

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1、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2、班级生活语文化。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前的2分钟,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对小学生来说,从生龙活虎的课间活动过渡到紧张的学习活动,真是很难。因而老师大多要在讲课前进行组织教学。我尝试着进行这样一种组织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水平又能达到收心的效果。如,配合写事作文的教学,让学生轮流利用一分钟说说新鲜事。这新鲜事来源广泛,生活、广播、电视皆可。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等。这些活动的语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语文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3、社会生活语文化。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无处不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使语文与生活双赢。

第五篇: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内蒙古突泉县溪柳小学——刘强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课改 生活 语文 教学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近年来,我们前石畔小学语文教研组在学习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课改的新路子--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家庭生活学语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不久前,我到一位同学家家访。一进门,发现一家三口正围绕着外面的春雨吟诵古诗呢。孩子摇头晃脑:“远上寒山石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妈妈则应声朗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爸爸也不甘落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今天布置的这一家庭作业,这孩子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真是出乎意料呀。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语文,让他们抓住听广播、看报、看电视、接待客人等机会帮助孩子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在教学《游子吟》后,我布置了一道给父母洗脚的“孝心作业”,学生在亲手触摸父母那布满老茧的手和脚时,内心的震撼肯定不是用文字和讲解所能代替的,它能挖掘出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激发出孩子们把因感恩而产生的孝敬之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纯洁爱心。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相信涓涓细流必定会汇成爱的海洋,进而把爱扩展得更远。在家庭生活学语文,也可以让孩子变的更有爱心。

二、在校园生活中学语文

学校是专门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它在育人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诸如文学社团、校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节等都是很好的阵地,我们都可以赋予其浓郁的“语文味”。这样做,不仅能成功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只有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使社会生活富有“语文味”,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工具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旅游、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上获取某种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入生活,就会产生裂变的效应。在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你有过怎样的发现,你观察过那些有趣的现象?请将这些发现和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雷雨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话,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会下的很多;反之则要下瓢泼大雨。你相信吗?只要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课文的启发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此时在学生的眼中似乎又变得五彩缤纷,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着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寻。此时安排学生写话,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精彩发现。学生的语言回归到生活,所以记录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现象、最真实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努力缩短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五、在生活中的“偶然”中学语文

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语文素养。教师如果

下载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教师在传授语......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心小学 张秀红 李洁 内容摘要: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学到的......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重庆育才中学 孙成霞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新一轮课改,目标即在于实......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导语: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5篇模版)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4月24-26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华语国际交流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活动。会上,我们观摩了马来西亚教育家张发老师优秀课例,聆听了张老师精彩的学术报......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下面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师扮演角色的一些认识。 一、 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