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1: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

第一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的角色应该向多元化发展.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师角色 教学活动

经过多年来对新课标北师大教材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当听完孟晓、王丽敏、梁立波等老师的课;当听完新课标北师大教材的资深专家许文娟老师的公开课之后;尤其是王会宁教研员来我校指导调研,同时给我们提出的建议,使我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师是数学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转变原来的教学思想,遵循新课标教育教学观念,由原来居高临下的权威讲授者转向与学生平等合作的交流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充当演讲者的角色,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激励者与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最后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获取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能力。

二、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还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其他同学小组一起交流,最后讨论得出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与补充,一定要提供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和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创造的一座思想桥梁。而且数学中的归纳、总结、猜想、证明这一系列思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普遍,不仅如此,猜想的结果必须符合实际,至于猜想的结果正确与否应该另当别论。

四、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疑问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质疑和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精神产生的必由之路,甚至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去寻找问题。并且适时适度的让学生自己操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创新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学习新的知识。例如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从参观小明的简易书房谈起,截一个几何体从切西瓜引入,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从摄像和拍照开始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觉数学真好玩!

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并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七、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全面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会随着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教师们应该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找到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最后,感谢田静老师在我教学方面的指导;感谢王会宁教研员来我校调研工作,并且对我课堂做出真诚的评价和建议;感谢吕新萍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感谢数学组所有老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复.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2]马复.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3]葛建华.初中数学[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7.[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5]王先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上海:基础教育,2011,1.[6]李剑.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6.(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第二篇:谈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谈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江绍聪(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英石小学)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正反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

一、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它体现了课程编制者的意图,同时也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规定了方向。以往我国的课程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的目标,教师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结果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而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建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它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可见,在新课程目标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两个转变: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教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展的过程。特别是现在,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竞争已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

(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病。所谓重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强调重视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教师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课程结构教给学生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忽视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鼓励被动的学习方式和采用划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其自身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课改和教材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发展,主体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容易从校外资源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将不断下降,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生产者和被加工产品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要的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融洽、和谐、1

善意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三、教师由单纯的教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

以往我国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和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则,完成了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了课程对地方的学校和学生适应性。国家统一管理核心课程、基本课程设置及其标准;地方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及地域特点设计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以及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则根据当地、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灵活生动地开设选修课、特色课及课外活动。正因为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存在且在包括课程发展在内的教育活动中得以展现,因此“教师即研究者”可见,新基教体制的变化,使教师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材也在发生变化。其权威地位被打破,从教学唯一依据转变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从不容置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仅供参考的知识载体;教材内容从分化、封闭、固定转变为综合、开放、变化;教材形式从统一转变为多样,一方面是正规的教材形式多样,另一方面是其它的知识载体和文化产品也可能被当成教材;教材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情感、能力等的综合体。教材的这些变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筛选、开发为学生所需的教材,使教师由课程教材的盲目信仰者角色转换为自主驾驭的角色。为此,教师应更新观念,寻找失落的课程意识,应视自己为课程实施活动的应用,成为研究者。

(作者电话:***;信箱:jsc3318690@163.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9期,http://)

第三篇: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

内容提要: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化、终身化、开放化和个性化等典型特点出发,重点讨论了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变化:①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的转变;②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的转变;③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的转变;④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的转变;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的转变;⑥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的转变。论文的目的是提请教师注意到自己所承担的新角色,以使得信息时代的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关键词:整合 协助者 预定者传授者和培养者评价者凝聚者和提高者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进入了关键时期。这次科学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不同于以往和任何一次,如果说以往历次的技术与教育的整合采取的都是叠加的方式,那么,这次整合则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传统教师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所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于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论述,不仅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师理念,就是与“启发式”教育理论下的教师作用也已有了很大的区别。首先,教师的地位不再是“主”——既不是“填鸭式”的“主讲”,也不是“启发式”的“主导”,相反,学生是主人,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指针的。第二,教师的作用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为主,教师教了多少知识不再是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指标,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才更重要。第三,教师被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被要求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全新的标准其实更是所有学生和民族未来的要求。中国的教育若想担负民族振兴的重任,就必须重视这些,以及比这些要求更多的对教师的新高要求。

一、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转变 教师的新角色首先表现为,他由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主持人和投资人,即教师由一个教的“主导”转达化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 1

习资源的供给者。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他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是没有疑义的„„这丝毫也不至于贬损教师和教师的职能,反而将会使教师的工作做得更加高级。”郭思乐的论断完全符合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需求,也提示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进行的转变。

克莱恩讲过:“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他们失去力量。”“主导”使得学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们不得不跟着教师一起走,因而把能够失去的东西都失去了,得到大家都有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他们自己并不需要。而当教师的地位由“主讲”上升为“主导”,再升华为“主持人”,这一步步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进步而非倒退的原因,正是教师一步步的把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唐晓杰博士在他的著作《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中对教师的新角色有了更为完善的解释,他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唐晓杰博士对教师职能的具体转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教师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教导者。请注意,唐博士强调的是“导”,教师仍然是“导”者之一,但不再是“主导”,其理论基础是教学的权力和中心是在学生方面。唐晓杰博士在谈到“终身学习时代的学校”时,对教师提出了14条明确的指标,其中两条是 “教师把自己看做是促进者、监测者和榜样而不是知识的分配者”和“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意义地使用广泛的信息资源”。这两条,前一条强调的是教师的“主持人”作用,后一条则强调了教师的“投资人”作用。

二、教师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转变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处理的民主性,学生不再被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他们可以也必须更多的利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的角色更倾向于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当然也必须随之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师提供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等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和检验观点,得出结论,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汇集和传递知识。何克抗教授在《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归纳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教师的角色特点: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

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重视教师的“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角色的目的,是要明确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活动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学习活动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协助者”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上,这使得教师的协助作用区别于人类其它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和物质性的工具和媒介。

三、教师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转变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因而,教师的恰当角色就绝对不能是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确定者”——教师什么都确定了,“以学生为本”就不可能是真实的。那能不能不要教师呢?不行,教师仍然要继续成为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原因是,学习活动的开始、持续和阶段性总结、反馈必须是以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面目出现。而在网络氛围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与其在一般状态下相比更显得不同,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经任何限制、任何筛选,那么,学生学起来一方面会因无主题、无头绪而无法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会因为缺少辨别而迷惑无所得,甚至反受其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以自主、协作、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淡化了,由与学生朝夕相伴、严密的监管(熟知)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转化为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教师只是提出原始的学习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学到些什么、忽略了什么、丢弃了什么,教师不必再按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了——甚至,教师不能确定学生在某一个研究活动中想得到什么,学生的研究目的由学生自己确定。另一方面,学习的程序不再由教师确定并固定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学习的步骤,他们可以增加自己所需的必要步骤,也可以省略某些他不需要的步骤,当然,他也可以改变某些步骤的执行方法,以适应他自己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中,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不过是其中的几个起步

类型,未来,开放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发展性学习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就更加倾向于学习目标的预定者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并且进行宏观的指导。

作为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教师尤其要重视以下三方面问题:①目标和程序的动态性。初始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目标,使目标始终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

②目标和程序的层次性。一个学生所需的学习目标和程序与其他人可能是有区别的,教师不能搞“一刀切”。

③目标和程序的相对性。对一个学生个体的评价可以自成阶段,自成体系,而不必僵死的与固定标准求统一,这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转变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事实表明,世界不仅进入了学习的时代,而且是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教师职业的活力所在,学习方法、思维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传授与培养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工作。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提出要突破学校教育的狭隘眼界,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并且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提出“学习化社会”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呢?桑新民教授在他的《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创造——我的教育观 》一文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提出“学习化社会”的实践基础有两个:一个基础是“知识爆炸”——“‘爆炸’的知识全部涌向教育,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那种仅靠学校所提供的知识就够终身享用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过时了。”另一个基础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在家庭、社会中生活,他们从社会交往和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的信息量与日俱增。” “学习” 的需求在客观上促使了教师角色和作用的转变。

“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这两个观念的提出,大大转变了教育的职能,是教育大变革中的一部分,教师角色、作用的转变只不过是水到渠不得不成一个过程,一个结果。

五、教师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

凡是学习就要经过检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而凡是教育也必须采用检测的手段作用反馈和评价的基础。既然这样,教师在检测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就必须进

行深入的认识。信息时代,教师将由传统的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评价不同于反馈的根本点是,反馈是检测成绩的提供和分析,而评价则是对人发展需求进行的估量和建议。评价者,既不单纯是“考试者”,也不单纯是“试卷讲改人”和“裁判者”,而是建立在“主持人”、“投资人”、基础之上的“协助者”,他帮助学生总结过去,并进而预定新的发展目标、发展程序和发展策略——评价者的角色和作用,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根本特点之一。

传统教育也有评价,但信息时代的教育评价有不同于传统的特点。传统的评价更注重于阶段性和下结论,而信息时代的评价则更注重于发展性育人和个性化育人。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自己高效率的即时性评价能力。所谓即时性评价就是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他的学习和教育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评价,其目的不是诊断性评价的预测,也不是总结性评价的成绩归纳,而是为了及时调整学生的发展状况。

其次,教师要具备操控开放性评价的能力。所谓开放性评价,就是教育评价不再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而是凭借网络把评价工作推向社会,使得各个层面的评价者都有发言权,展开公开、公正的评价。评价的人越多,也就越全面,评价对象的本质也就显露得越清晰。网络是开放的,网络时代的教育评价也应当是开放的。

第三,教师要具备双向发展的互动性评价能力。所谓互动性评价,就是师生相互进行评价。在互动性评价中,教学相长促进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人的主动性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告诉老师你应该教我什么,应该怎样教我,教师由此改善了教育内容,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发展成了双边受益的事情。

六、教师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转变

传统的教师当然同时也是德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教师的德育工作任务不仅不会放松,相反还会加强。开放的网络融合了世界上的一切人,但同时也可能隔离了世界上的一切人,而网络角色的隐密性同时也可能使得人会更加放纵自己的欲望,所以,信息时代的德育既要强化,又要在完成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更多的把德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健全方面。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更强的协作性,而同时,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也会更加强烈。协作可以使得学习个体和集体双重受益,但协作的基础是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个大课题。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更多的关注情感教育。学生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轻易就自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情感的淡漠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让人感到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孤僻,越来越没有责任感?而是因为人们在用高科技加强了自身的生存能力的同时,对情感的需求和对情感的认识都降低了。所以,信息时代的情感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恩格斯讲过,情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论著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人类在未来若不能同时用情感和法律维护自己的生存质量,那么,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将不是发展,而是退步,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从最低标准上来讲,情感教育要力求使得学生的情感丰富、真纯、崇高,学习集体有安全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然,教师也更应当是网络学习秩序和网络道德的促进者和维护者。关于这一点的论述已经比较多,我们就不再详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唐晓杰著:《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4.桑新民:《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创造——我的教育观》。

5.李伟明主编:《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第四篇: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布置预习,为课堂上的深入引导早做准备。

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让学生抢先进入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预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更高效、更深入的引导早做准备。具体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已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借助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究理解。如在学习五年级品社课《林海雪原》一节时,可让学生提前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活特色,这样,上课时就变的轻松自如了。

二、明确目标,为师生的课堂互动导航。

教师给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至少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要准确,要能反映出教学目的的总要求,并为最终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二是目标要明确、清晰、直观,让学生充分理解探究学习的任务,这样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学习目标,理解学习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构建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品社课《雪域高原》时,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学习目标:青藏铁路给西藏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为最终突破教学难点做了最好的铺垫。

三、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个别学生来独立回答;对教开放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进行,有时候,一个人的普通思想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于一些重点明显的问题,教师

还可以将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可以对他们的思维水平起到更好的开发作用。例如学习《黄土高坡》一节时,可分成农作物组、衣饰组、食物组、艺术特色组等,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

四、创设情境,让教师的引导在无声中高效进行。

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制约因素,避免大幅度长时间的说理讲解,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创设贴合课文主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获得感同身受的深刻理解。课堂教学情境的塑造手段可以是形象化的语言,情境模拟,也可以是多媒体音像技术的辅助,其功能仅在于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如学习《雪域高原》一节时,可播放韩红的歌曲《天路》。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天堑变通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身处情境之中的学生,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无需教师多言,他们也能随着情境的推移,自觉靠近学习目标,自觉领悟学习要点,自觉探索问题的关键,让教师的引导在无声中高效进行。

五、鼓励展示,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独特作用。

高效的课堂,教师只有全方位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才能及时给学生以大胆尝试的勇气,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时给予及时清晰的点拨和指引,在学生萎缩不前时给予鼓励和勇气,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给予提醒和暗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老师应适当表扬鼓励。如“你真棒!”、“你是最勇敢的”等。可见,只有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语言的特殊功能,才能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

趣,也才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中大胆尝试,积极尝试,不断超越自我。

第五篇: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的作用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的作用

摘 要: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互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本文主要讲述地理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 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135-01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其中有的涉及读图和绘图技能训练,有的需要动手操作或制作地理模型,有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有的涉及开放性讨论,同时是让学生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地理数据。这些“活动”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隐含着许多潜在教育和教学功能。作为地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教材设置的“活动”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能探究新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地理观。教材通过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活动”内容的教学跟其他的知识一样,存在着商榷的问题,即怎样进行“活动”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类型

1.地图活动

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识图用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1.1读图活动

我们知道,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大量的结合相关地图进行教学。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地图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须知,地理教学中,是否能够准确地对地图进行解读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读图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地图类型,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不同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1.2填图绘图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一些基本的地理图表要求学生进行绘制或填写重点等。

1.3拼图活动

根据老师选定的底图,让学生自行绘制并制作成相关的拼图类工具,这类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熟悉地图。

2.讨论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辩论等。

3.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应注意当前教学内容与本地区资源的紧密结合,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教学。

4.结合学生的生活状态

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重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通过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串联,设计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

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世界各地地理问题发生的随机性较强,而地理教材毕竟有其局限性,无法将之全部收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网路信息技术,适当的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实时信息对课文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的利用各种辅助软件,制作能够突出课文重点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二、地理教学中活动设计的途径

1.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活动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活动建议”,为现代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活动条件,然而,《课程标准》中的活动虽然较为具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弊端。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完全照搬“活动建议”中的内容,而应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剖析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进行活动再创造,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活动。

2.借鉴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借鉴并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其他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与分析,取其精华,加以改进,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活动。

3.利用相关资源,注意活动的可行性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考虑到活动所需的场所、时间、设备以及流程等,对活动实施的种种细节进行细致的考虑,通过对其具体可行性的考量决定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设计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实效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教学活动。此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的反映及问题,以及具体活动中学生分组等相关事宜。

4.重视先进技术与经验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先进技术与教学经验的应用,但是,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与时效性。

三、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注意活动目标的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中明确,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重视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而不能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舍本逐末,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2.重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互动设计时,教师必须结合当前教学情况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活动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考量,时刻注意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水品、年龄特征与爱好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达到知识的交流与互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演示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向学生演示诸如大陆漂移、天体运动等教学内容,通过Flash等软件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形象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4.组织竞赛活动

通过适当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不但能够营造更为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记忆能力,进而更好的达成地理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互动中,运用互动设计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的学习互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

下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角色(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

    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如何演活自己的角色丰万华徐振海 [ 内容提要]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演活自己的角色,在创......

    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角色游戏的内涵和分类,以及进行角色游戏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分析了教师在游戏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或者......

    学校与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及其作用[最终定稿]

    学校与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魏善庄中心学校西芦垡小学 赵彬彬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心得体会《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笔记摘抄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

    浅谈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的作用(5篇可选)

    浅谈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的作用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新科教兴国战略以后,我国所有学校对英语教学中选择教材和英语教学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本阶段的教育教学实验中......

    教学实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实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

    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常规改革

    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常规改革 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