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03:4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第一篇: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角色游戏的内涵和分类,以及进行角色游戏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分析了教师在游戏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或者是应该具备的能力,从而帮助更好地实现角色游戏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引

一、角色游戏的内涵和分类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是对幼儿实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三种,角色游戏主要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扮演角色,角色没有固定的性格,特点,完全由幼儿自己发挥,比如可以是妈妈,警察叔叔,老爷爷等等;结构游戏主要是指利用相关材料进行的创建游戏,比如沙子、积木、橡皮泥等等,主要侧重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而表演游戏主要是幼儿根据老师讲的童话、故事,所进行的角色分配,情节再现的表演。

在角色游戏中,也可以根据游戏特点分成两大类:一是相关主题的角色游戏,比如招待客人,超市买菜,去医院看病,给小朋友过生日,继而让幼儿去丰富主题下的活动,比如过生日时要有生日蛋糕,要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带寿星小帽子,要照相要唱歌等等;第二大类就是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角色游戏,比如包饺子,需要有人调馅,有人擀面皮,有人包饺子,在餐厅吃饭游戏中,有人当顾客,有人当老板,有人做服务员,有人做厨师等等。

二、角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

相比表演游戏,角色游戏更加不具束缚力,完全是由幼儿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发挥和表演,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对社会感知能力的真实表达,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再现。比如表演医生的角色,幼儿平时见到的医生什么样子,可能在游戏中就会表现出什么样子。同时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故事情节怎么发展均由幼儿自己决定,就好比常说的“过家家”的游戏。

角色游戏在带给幼儿快乐的同时也极大地发挥了幼儿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在没有规矩和条条框框下,幼儿可以尽情自我表现,流露最真实情感表达,同时也更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与同伴交际能力。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主要作用

虽然角色游戏是以幼儿为主导地位,甚至强调教师不应多加干预,那是否教师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呢?当然不是,相反,对于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下面就做简要总结:

(1)角色指引

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当出现幼儿对角色理解偏差时的指引,在角色分配完毕后,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角色扮演,但是有些角色幼儿存在着理解偏差,尤其是当幼儿理解中的角色出现较大偏差时,教师就要给予引导工作。另外一方面,就是当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不知道怎么演的时候,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提示。比如在“家家酒”游戏中,幼儿有人扮演爸爸妈妈,可能幼儿只会想到妈妈会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除此之外呢,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提示,帮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妈妈要做饭那菜从哪里来啊,需不需要去菜市场或者超市啊,妈妈有没有哄过小宝宝,喂小宝宝喝奶啊,还有,爸爸下班回来会看电视还是打游戏呢,有没有帮助妈妈做家务呢,如果家里来客人了,都该做些什么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帮助幼儿回忆平时生活中的场景,加深游戏情节的深入。

除了口头上的语言指引,教师也可以实际场景,比如在招待客人表演中,准备好茶壶、茶杯,在妈妈逛菜市场、超市的表演中,可以选择直接带幼儿去超市进行实际模板表演,这样实际场景下表演更能提高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加深幼儿的对生活经验的感知能力,更能体现进行角色游本身的目的和作用。

(2)观察为主,适时干预

我们说角色游戏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作用,但绝不是要教师放任不管,任其自由游戏。教师一定要认真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进行,包括幼儿的言语表达,肢体动作,通过这些行为和语言的表现,要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观察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关系,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幼儿对游戏的态度、游戏持续的时间、幼儿外部与内心的表现等等,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及性格特点,不足或者有待加强的地方。比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一直处于中心人物的地位,注意多,爱指挥别人,但是说话总是不够和气或者礼貌,这时候教师恰当给予指导,小朋友好棒,是不是要做好榜样啊,那对待别的小朋友是不是应该有礼貌啊,说话应该和气一点啊,这样的指引会让幼儿有成就感并且更容易去接收改正;再比如有的幼儿不善表达,或者说心里有话,但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可以带其去超市,“如果你是小售货员,你该怎么收钱啊”或者让其尝试多个角色,从小到大,当个客人,当个小弟弟,然后再可以鼓励去尝试爸爸妈妈,这种言语动作较多的角色。这样循序渐进的鼓励,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更有利于全面的发展。

(3)巧妙融入,丰富游戏

幼儿有一种对大人的依赖心理,比如常见的有的幼儿和小伙伴玩就希望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所以作为幼儿教师,适时地、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来,不仅会带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会让幼儿更加有安全感,玩的更尽兴。比如当幼儿暂时组织不起来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担当游戏的组织者,“今天老师要当一名主持人,咱们要举办一场森林晚会,每个小朋友都要当一个小动物,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就会很快把幼儿组织起来,开始角色游戏。另外,当游戏出现尴尬的中断或者短暂暂停时,教师也可以机制的融入游戏,把游戏串联起来,从而带领幼儿继续进行。比如在角色游戏中超市买东西回家做饭,超市“售票员”在收完钱之后就没有什么语言和活动了,扮演的幼儿可能回不愿意扮演,或者演完就会比较“落寞”,这时候教师可以巧妙的扮演成另一位顾客,说“呀,刚才买东西,妈妈说忘记买盐了,但是我不知道盐在哪里放着”那么“小售货员”可能会非常乐意的带你去找盐。在小中班角色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多参与进来,一起游戏,但是在大班的角色表演游戏中,应该更多的发挥幼儿自主性,但是绝不是绝对的,在这点上,教师自己要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

(4)记好笔记,注意总结

教师在整个角色表演游戏中,要多观察、多聆听、多记录。多观察幼儿的表现情况,多聆听幼儿的言语表达,并把看到的、听到的重要信息及时记录下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的时候也可以用手机、DV将幼儿的表现拍下来,作为视频资料。这种文字、视频资料,方便教师进行前后的对比观察,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改革或者方向的转变,让角色游戏发挥其作用。此外,这种记录也方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尤其是在对幼儿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小结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尤其是大班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角色游戏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综合性较强。同样也是教师和家长从侧面观察幼儿对社会的感知能力的体现,幼儿看到的生活中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就会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中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美好的事物要赞扬,对理解有误的东西要给与纠正和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导作用,展现其自主性、创造性,作为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明确,自己不是控制者、领导者,而应该起到启发和指引的作用,帮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从而到达角色游戏的目的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2]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6.[3]华爱华.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J].幼儿教育.1991,(7):23-24.[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1.[5]张春华.大班幼儿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4).[6]周文婷.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J].教育教学究.2011(30).[7]杨文尧.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0.

第二篇:谈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摘要】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主要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教师的语言指导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而这种七种方式根据语言表达的开放性程度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研究者认为教师在运用语言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应注意防止建议变指令,防止指令变独断,防止询问变质问,防止陈述变独白,小心鼓励变味,注意示范失范。同时教师应把握语言指导开放性的度。

一、问题提出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许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与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若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儿童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3〕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收集教师游戏指导案例,试图全面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总结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n 市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8 个中班的12 名中班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两次完整的角色游戏指导过程的观察,第一次观察为预观察,第二次观察为正式观察并记录。之所以选择中班主要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行为容易出现,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时的记录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访谈对象是这12 名中班教师,研究者将随机访谈与正式访谈相结合,其中正式访谈时研究者按结构式提纲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结合有利于研究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行为及其原因。研究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笔将整个游戏指导过程和访谈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对观察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两者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85),最后用spss11.5 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的主要指导方式 研究者共收集到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522 例,分析其具体表现方式,研究者发现可以将教师的指导行为分为语言指导、动作指导和语言-动作指导。经统计,522 个案例中语言指导为419 次,占总数的80.3%;动作指导为41 次,占总数的7.8%;语言-动作指导为62 次,占总数的11.9%。由此可知,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主要以语言指导为主。(二)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481 例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可进一步归纳为七种类型(见表1),按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和责备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语言指导方式共出现373 次,占总数的77.5%,是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根据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研究者将七类语言指导方式分为三个层次: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则介于两个层次之间。由表1 可知,询问式和建议式指导共出现了289 次,占总数的60%,即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语言为主。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1.防止建议变指令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

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a 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幼儿将挂号单子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a 老师: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 a 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从案例1 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2、防止指令变独断

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材料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出现。指令式语言语气严厉,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语言指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指令而无解释的指导,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释的指导。解释意味着教师运用规则或习俗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既使幼儿了解了游戏规则,又制止了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无解释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说的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令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不可选择性,无论教师是否给予足够的理由,是依据规则还是利用个人权威,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仅仅利用个人权威命令幼儿,那么教师的指导很容易演变为独断行为。

案例2: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娃娃家的厨房没有用围栏围起来,于是介入指导。k 老师:你们家厨房在哪儿呢? “爸爸”:(指了指墙角)k 老师:来,把这个(搭成围墙的大型积木)拿过去。“妈妈”:这个是围墙(隔开理发店和娃娃家)。

k 老师:来,就拿这个过去。快拿过去吧。(教师离开,“爸爸”将大型积木搬过去围厨房。)案例2 中的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权威的集中体现,只有指令而无具体的解释,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不可质疑和不可拒绝性。即使幼儿强调了这些大型积木的用途,教师仍然命令幼儿将围墙拆了去搭建厨房。幼儿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只能照做。这样的指导谈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呢!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用指令式语言指导方式,一般来说,只有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才可适当运用。

3、防止询问变质问

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方案。

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师通过询问暗示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教师通过各种提示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根据幼儿思维参与程度,我们又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确认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其中确认性问题最容易回答,解释性问题则最难回答。如果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以及幼儿当前的游戏状态把握不准确,或是提问指向性不明确,他们的提问可能使幼儿茫然不知所措。当教师反复地追问时,询问就变成了质问。因此教师运用询问式指导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明确性以及提问的语气。

案例3:角色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观察到一个“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东西却来到“小吃店”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因而介入指导。

m老师:你是谁?我问家豪,你是谁?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戏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师: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诧异地看着老师,不说话)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师显然有些生气地说)妈妈还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师:有爸爸这样跑过来的吗?(对于教师的反问,家豪不知是没有明白,还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着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几秒钟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戏区域。

从案例3 可以看出,教师劈头盖脸连续问了七个问题,不免给人以压迫感,而重复式询问也使幼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种紧张情绪使得幼儿即使面对容易回答的简单事实性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

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虽然是一种教师比较认可的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认为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连续地重复询问,对于幼儿不作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幼儿没有听清楚,就是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或者难以回答。教师此时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全面把握幼儿游戏动机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支架,让他心情愉悦地利用支架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如案例3 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戏,也可能对系围裙的经验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家豪的兴趣所在,鼓励和引导他把感兴趣的游戏情节纳入娃娃家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

4、防止陈述变独白

陈述式语言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仅仅是陈述事实,既没有直接的建议,暗示性也不强,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师在陈述中表达的指导意见,因此,陈述式指导容易演变为教师的独白,很难达到教师指导的预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戏中,“妈妈”正在收拾房间,教师发现“微波炉”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导。z 老师:你看,你们家的微波炉放在地上的啊。“妈妈”:(看着教师,没有说话。)z 老师:可以放在哪儿呢?(“妈妈”将“微波炉”从地上拿起来放在桌子上。)案例4 中幼儿对于教师的陈述式语言指导没有明显反应,一方面幼儿可能并不认为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微波炉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炉放在地上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没有理解教师指导的真实意图--希望幼儿将微波炉拿起来放在桌子上。当幼儿确实没能理解教师暗示性的陈述时,教师可以通过建议或询问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案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反思游戏材料的摆放问题是不是游戏指导的重点,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把握当前游戏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宜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5、小心鼓励变味

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赞扬、夸奖等语言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目的是强化当前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幼儿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 个案例中,鼓励式语言指导仅占4.4%。如果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缺少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教师缺乏发现和鼓励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的意识。同时,研究者发现在仅有的几次鼓励式语言指导中,鼓励往往成为说教的附属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饼干屋游戏中,教师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收银员”始终忠于职守,一直坚守在收银机前。为了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介入指导。h老师:哎,你一直在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收银员”:不能出去。

h老师: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这干什么的? “收银员”:收钱。

h老师:那如果你出去了会怎么样呢?(幼儿看着教师不回答)你出去了这里有没有人了?(幼儿摇头)那别人来买饼干怎么办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啊?呆在这儿?(幼儿点头)嗯,你真的不错!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时候出去玩,好吗? 鼓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肺腑的表扬,如果添加了过多的说教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幼儿在获得表扬前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详细回顾自己做出良好行为的原委,那么鼓励便成了压力,失去了积极的意义。邱学青(2003)认为,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

因此,即使是鼓励式指导,也要考虑怎样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6、注意示范失范

当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提供幼儿可供模仿的语言或行为,这就是示范式指导。示范式语言指导的优点在于它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指导方式,当然也是开放程度最低的一种指导方式。然而,示范式语言指导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让幼儿感觉压抑。因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选择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师示范的去做,而且需要做得一模一样。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儿原有经验甚至是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虽然容易达成教师的指导目的,却使幼儿的游戏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师扮成顾客参与到理发店游戏中,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q老师:你问问我“要剪多少”。(幼儿看着教师,不知道要怎么说。)你问问我呀。(幼儿还是一脸茫然)你说“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幼儿仍然踌躇不决)你问我,我就会告诉你。“理发师”: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 q老师:哦,我只想剪一点点哦,可别剪多了哦。谢谢你哦,帮我剪吧。(理发师开始给教师“剪发”。)教师的示范显然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儿一直犹豫不决。在教师连说四遍“你问问我……” 的时候,即使是成人也会感到压抑和反感。这种呆板的语言示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实,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理发师角色的原有经验比较匮乏,可以尝试扮演一名理发师介入到角色游戏中,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示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示范式语言指导时应考虑当前游戏情境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可要求幼儿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二)教师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

上述七种语言指导方式从语言本身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来看有一定的层次性: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语言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语言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开放性程度适中。开放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封闭则意味着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表征了幼儿游戏自由度的范围。从一个角度看,指导语言开放程度的降低意味着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具体和直接,也越来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开放的指导方式越能够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越能够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越是封闭的指导方式则越束缚幼儿的思维和自主性,制约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对语言指导开放程度层次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教师根据具体游戏情境和幼儿个体差异选择、组合、调整指导方式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当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往往会主动采用另一种幼儿更易理解同时也更为封闭的语言进行指导。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水平的提高,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年龄段,教师已开始逐步使用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当她们意识到当前的指导方式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她们会逐步降低指导的开放性,从而在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给幼儿以合适的“支架”,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案例7: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在“理发师”剪完头发后,教师希望“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于是采用语言指导。

l 老师:你剪好了吗?(“理发师”点点头)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发师”帮教师解围裙)啊,这样就拿掉了?剪完了,还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说着,“理发师”已经将教师身上的围裙拿掉了)啊,把这个拿掉吗?我的头发还没有洗啊。“理发师”:到那边洗。(指着洗头发的地方。)上述案例中,教师先是运用较为开放的询问式语言指导,希望以此丰富幼儿理发游戏的情节,但在连续询问三遍后,“理发师”仍然没能理解,于是教师降低了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通过运用陈述式语言表达一个事实,意思是你现在应该给顾客洗头发。这时候理发师终于领悟了教师的意图,于是给予积极回应,由此达到了教师的指导目的。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是一种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指导方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更给予幼儿创造空间。陈述式语言指导则是一种较为封闭的指导方式,教师对于事实的陈述意味着幼儿可以沿着教师提供的思路拓展或延伸游戏情节。因此,开放式指导虽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但是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不易达到指导的目的,教师在选择语言指导方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合适的度。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

〔2〕james e johnson.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m〕.郭静晃,译.2 版.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8-30。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30。

〔4〕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255(3)

第三篇:游戏中教师角色的理解

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开展游戏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布置游戏场地、如何设置游戏情境、如何投放游戏材料,以及如何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有效指导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同时充当以下多种角色。

一、师者———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同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首先,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倩倩和小凯分别从活动室搬了两张椅子放到走廊上,之后倩倩拿了些布绒玩具和一块小纱巾,小凯搬来一扇小屏风,将两人围在里面,设置成一个 “私密小空间”,两个人待在里面玩了大约50分钟,直到停止游戏的音乐响起,他们才匆匆收拾材料,回到活动室。两个幼儿一男一女,平时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此类游戏中,教师能关注幼儿的交往需要,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促进自身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其次,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在一次大班角色游戏 “婚礼”中,我看到美丽又能干的 “新娘”在精心布置好 “新房”后,亲自到 “朋友家”中送 “请柬”,然后披上洁白的“婚纱”和英俊的 “新郎”在 “家”中等待 “客人”前来祝福。当美丽的 “新娘”发现 “家”里招待 “客人”的东西太少时,又急匆匆地跑去购买 “烤串” “薯条”和 “奶茶”。看到 “客人”们吃饱喝足,“新娘”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虽然这次的游戏时间足足用了一小时十分钟,但幼儿依然情绪高涨,展 现出较高的游戏水平。再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参观安吉幼儿园,我们看到各种高低不同的人字梯,长短不同的竹梯、木板,大小不同的旧轮胎、积木和砖头,高矮不同的木桩、板凳以及各种气垫,废旧铁锅、铁铲、钢碗、钢盆、塑料桶、油桶、木勺等生活材料遍布操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游戏需要随时取放,充分发挥了生活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我园利用戏水池的空间创设 “管道工坊”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直径、长短、颜色不同的 PVC管、弯头等,引导幼儿自主拼接水管,将 “自来水”送进 “千家万户”,体验自主游戏的乐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师者———幼儿游戏权利的赋予者

传统的游戏中,教师是导演,幼儿是演员,幼儿的每一次游戏都由教师预设好游戏主题、安排好游戏场地、投放好游戏材料,然后教师组织幼儿根据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分组游戏。“安吉游戏”主张把游戏还给幼儿,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跟谁一起玩、玩什么、怎么玩,让幼儿在游戏中有绝对的自主权,即由幼儿自主确定游戏内容,自主寻找游戏伙伴,自主商议决定游戏方式,自主创造游戏玩法。走进安吉三官幼儿园,我们发现大一班的一个小男孩通过软梯爬到约有八米高的一棵树上,足足待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不肯下来,教师也没有进行劝说,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教师介绍说:“之前他一直不敢爬软梯上树,每次玩挑战区游戏,他都站在树下观看,或者去玩一些危险性较小的游戏。最近他向自己发起挑战,终于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所以他在树上一直待着不肯下来。”安吉教师在这过程

中赋予幼儿真正的游戏权利,让幼儿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师者———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者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第一次观摩 “安吉游戏”,我感到很吃惊:场地上到处是幼儿忙碌的身影,或是搬运材料,或是结伴商议,或是合作游戏,而教师们似乎什么都没有做,每个人手里拿着相机或手机不停地记录着幼儿游戏的轨迹。她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对。观摩中,我发现中班两名幼儿因争抢一个玩具电话而发生争吵,带班的教师第一时间观察到两名幼儿之间发生了矛盾,但她并没有急着介入解决幼儿的矛盾,而是选择站在一旁继续观察和拍照。其中处于弱势的幼儿不敢反抗,默默地哭泣,而强势的幼儿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依旧开心地玩着游戏。等到游戏评价环节,教师回放自己刚才捕捉到的相关游戏镜头,组织幼儿相互评价游戏行为,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师者———幼儿游戏安全的守护者

“安吉游戏”是一种运动性、冒险性、挑战性强的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选择各种高难度、高危险的动作,个个像是受过长期训练、动作娴熟的杂技演员。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运动,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然而,华爱华教授说:“你们今天看到孩子们的游戏水平,是他们在经历一次次尝试之后逐渐达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小男孩爬到两米多高的木桩上不敢往下跳,他示意同伴为他找来一张垫子垫在地板上,当他发现这张垫子太薄没有安全性时,又示意他的同伴换来一张较厚的垫子,之后又发现这张垫子太窄了,担心跳下去落不到垫子上,还是没有勇气往下跳。最后,在他的同伴再次找来一张厚的垫子垫上去的一刹那,“嘭”的一声,这个小男孩勇敢地跳下来了,他成功了!他高兴地绕着木桩跑了无数圈„„当然,在幼儿不断进行各种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和受伤的可能,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又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守护者,不是像保姆一样护着幼儿,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许,而是善于培养幼儿识别危险和规避危险的能力。让幼儿在探索和冒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快乐与满足,我想这才是 “安吉游戏”理念的精髓。借鉴 “安吉游戏”就是学习它的游戏理念,让幼儿充分地进行自主游戏。我园正在进行 “民间生活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我们将结合本园各年段班级主题特色,注重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让幼儿充分体验真游戏的快乐。

第四篇: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

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

浦东新区七色花幼儿园 姜利勤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及时介入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恰如其分的有效指导和帮助,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高,是我们在日常实践中思考的难题,本文就“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介入指导要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

教师介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是支持幼儿实现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的介入指导必须以幼儿的需要为前提,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应不中断幼儿的正常游戏,给幼儿更大的自由表现的机会。【案例一】

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炎炎是厨师,辉辉是服务员,梁梁是顾客。顾客点了一份馄饨和一个荷包蛋,服务员告诉了厨师,一会儿,馄饨端出来了,可是荷包蛋却迟迟没上来,顾客生气了,向老师告状:“老师,我要了荷包蛋,可是他们不给我!”于是厨师和服务员连忙跑到老师这儿来解释说:“我们这里没有荷包蛋的,所以没有给他。”老师说:“那顾客要吃荷包蛋,你们能不能想想什么办法呢?” 接着,老师拿来黄色

…… 和白色的彩泥,对厨师说:“用彩泥能不能为客人做个荷包蛋呢?”当老师第二次来到点心店时,厨师和服务员发生了争执,因为厨师用彩泥做好了荷包蛋,她认为是自己做好的要亲自去拿给顾客吃,而服务员说这应该是他干的事情而不让厨师去送,于是老师说:“你们觉得由谁送荷包蛋更合适呢?”厨师和服务员都说服务员更合适,于是厨师心服口服地让服务员送荷包蛋了。【案例二】

在一次游戏时,轩轩做花点的老板,她想把花包装一下,可是花店里没有包花的纸,于是她来到百宝箱中寻找适合的包装纸,一会儿她举起一张粉色的纸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纸?我能用它包花吗?”老师故意说:“我也不清楚,怎么办呢?”轩轩想了想说:“我去查查资料书。”于是老师表示赞同,并同她一起来到书屋,轩轩很快找到一本书翻起来,突然她大声叫道:“找到了,就是这种纸,老师这是云什么纸,中间的字我不认识。”老师照书念道:“云彩纸。”轩轩继续追问:“什么叫云彩纸?”老师接着说:“云,是一朵云的云,彩,是彩虹的彩,你仔细想想,再看看这种纸,就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了。”轩轩想了片刻,说:“知道了,这种纸上有很多花纹,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像彩虹一样美丽,所以叫云彩纸。”老师说:“是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轩轩说:“我就用这张纸包花吧。”

以上两个案例,都体现了“当幼儿主动求助老师时,教师必须介入指导”,那么,同样的求助案例,老师的介入指导是否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起到了“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推动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呢? 【分析】

在第一个案例中,老师两次介入了孩子的游戏,第一次介入,是孩子主动来寻求帮助时,老师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第二次介入,是当幼儿发生争执,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时,老师及时介入提示,使游戏能顺利地继续开展,所以老师的介入是适时恰当的。第二个案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的行为非常值得肯定,但放在角色游戏的背景中就不是非常适切,角色游戏中老师的介入,是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为目的。很显然,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云彩纸,与角色游戏情节发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老师没有根据幼儿当前游戏的需要进行引导,这样的介入指导不是最合适。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验、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会从中自得其乐,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游戏中最好多观察、少干预,必要的时候介入,指导游戏最关键的是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介入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游戏,指导的结果以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推进游戏,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没有十分的把握时可以试探性介入,不合适的话可以及时退出。

二、介入指导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会认为,角色游戏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有问题也让孩子自己解决,教师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其实不然,角色游戏时,顺应幼儿并不是任其自然,而是要求教师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在介入指导时既要尊重孩子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便取得最佳的效果。【案例一】

娃娃家的“妈妈”和“爸爸”抱着娃娃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们东看看西瞧瞧,两人都选中了一种玩具糖果,可是只有一颗,两人就吵了起来。

“爸爸”说:“这颗糖是我先看到的。” “妈妈”说:“这是我先拿到的。”

两人手里都抢着糖果不肯放手。于是老师走过去说:“其他的糖果也很好吃的,再选一样其他的好吗?”两人不同意,都不撒手。

于是老师问“妈妈”:“妈妈,这颗糖果是买给谁吃的呀?”“给娃娃吃的。”

老师又问“爸爸”:“你这颗糖又是买给谁吃的呢?”“我也是买给娃娃吃的。”

于是老师说:“爸爸和妈妈买糖都是给娃娃吃的呀,那就给娃娃吧!” 在老师的引导下,“爸爸”小心翼翼地把这颗糖放进娃娃的衣服口袋里,和“妈妈”一起抱着娃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分析】

这是一个小班角色游戏的案例,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比较弱,角色意识不强,遇到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沟通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更加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介入指导,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案例中,教师的介入指导不但没有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案例二】

一连数次发现娃娃家的孩子总是忙于外出购物或去观看小舞台的表演,娃娃家内很少有人,就在娃娃家隔壁的医院也是无人问津,孩子显得无所事事。今天,娃娃家内又只留下爸爸一人在家,只见他一会儿抱抱娃娃,一会儿又去烧饭烧菜,于是老师到娃娃家问口敲门:“家里有人吗?”敲门声引起了爸爸的注意,他迅速帮老师开门,并不时地打量老师。看到他好奇的眼光,老师说:“我的小孙女好吗?我好久没来看她了。”爸爸似乎明白了什么,马上让老师坐下来,并倒水准备好吃的东西,忙得不亦乐乎。老师说:“我的小孙女在哪里?”爸爸随手拿起娃娃说:“在这里。”“怎么哭得这样厉害?”“大概饿了。”老师故意亲了亲娃娃说:“娃娃好像发烧了,快去医院。”爸爸瞪大眼睛,火速把在外的妈妈叫了回来,并大声说:“娃娃病了,快点送娃娃看病去。”两人抱着娃娃去了医院,医生也马上忙碌起来,一会儿为娃娃量体温,一会儿给娃娃打针……不一会儿,他俩抱着娃娃回来了,把娃娃交到老师手上说:“娃娃病看好了。”老师说:“娃娃配的药呢?她好像还在发烧。”妈妈说:“那我们再带她去看病。”老师说:“还是打个电话给医生吧。”爸爸拿起电话,大声跟旁边医院的医生打起了电话,两人在电话中讨论着娃娃的病情、该吃什么药?爸爸并与医生商量能不能上门来送药等等,搁下电话不久,医生就把娃娃的药送来了。【分析】

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题情节停滞不前的现象,原因是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趋于低潮,孩子们在游戏主题中无所事事,一般是因为已经完成了他们预想的游戏环节或对单调的游戏情节不再感兴趣了,当观察到这种现象时,就需要老师的介入指导了。案例中老师以娃娃家长辈的角色身份主动介入指导,协调主题之间、角色之间的关系,将新的游戏情节引导到角色之间沟通合作的层次,从而提升幼儿游戏的经验和水平,教师的主导机智在于,把新的要求转化为幼儿游戏的需要,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游戏行为。

总之,教师介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关键在于教师要针对角色游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证明,只有再这样的前提下介入指导游戏,幼儿的游戏才是轻松自如的,才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童趣,才是真正的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第五篇:教师在大班结构游戏中的角色

教师在大班结构游戏中的角色(实录+评析研究+案例问题)

这几日我们都在开展“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有个孩子提出:“我们的古田是不是祖国的一部分?”这使我想到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何不从孩子身边能接触的事物开始。于是在确定结构游戏主题时,搭建“古田的街道”的主题就产生了!

活动实录:

片断一:

玲玲与几个小朋友用长条建构材料在拼接,由于拼接的长条过长,桌子上明显放不下了,拼接出来的长条几次断掉到地上。我判断他们在搭建一个大的东西!

师:你们在搭什么?

一幼儿:我们想搭体育广场。

我发现幼儿搭这么大的体育广场,桌子显然太小了,它已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于是,我提出:“桌子够大吗?不够的话,哪里更大一点?要不要挪个地方?”在我的启发下,幼儿从桌上换到了地上,又从活动室里一头移到了另外一头。他们将建构材料连接起来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足以容下七八个人。孩子们从圈外跳到圈内,又从圈内跳到圈外,嬉闹着:“体育广场搭好啦!” 片断二:

渐渐地,我发现在“体育广场”跳进跳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开始无所事事。于是,我将幼儿组织过来。

师:你们谁去过体育广场?你去干什么?

幼儿:我去过。体育广场有游泳池,我去那里游泳。幼儿:有滑冰场,我去滑冰。

师:体育广场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幼儿:体育广场里有很多椅子,我最喜欢去那里看表演。幼儿:还有乒乓球球桌,可以打乒乓球。

幼儿:体育广场前面有个大大的操场,还有一个会转的圆球。幼儿:还有草坪、旗杆,卖东西的人。

同伴间的交流引起了幼儿对体育广场的回忆。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将谈话的内容搭建到游戏中去,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持,幼儿又能继续开展游戏了。

评析与研究: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学习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以及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自从学习这新<纲要>以来,我摆正了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应所处的位置。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应时刻关注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怎样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等,以便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如以上的事件,我在游戏中时刻关注、观察着幼儿,并对他们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使我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然后决策我的指导行为,保证了幼儿自主活动能顺利进行!

自主游戏活动模式的结构突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那么应如何在游戏进展中扮演这一角色呢?

(一)观察与分析形成联系是支持游戏的手段之一

观察幼儿游戏开始的行为,可以发现幼儿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很快找到游戏材料、伙伴,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进入游戏;有的幼儿到处转悠未有结果;有的幼儿行动迟缓,无所适从……游戏中所产生的困难和矛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以使幼儿顺利开展游戏。同时教师对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要加以分析:游戏中,孩子的建构玩具为什么要搭那么长;为什么孩子不感兴趣了?等。教师通过观察分析才能明确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以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二)时机与方法的适宜组合是支持游戏的手段之二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与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适度介入游戏,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多种,但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如以上片断一,幼儿由于经验不足不懂得要调整场地开展游戏,导致游戏受到阻碍。这时教师及时介入,给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支持幼儿的游戏愿望得以实现,体现了时机与方法的适宜组合。

(三)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是支持游戏的手段之三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自己无法解决。如上片断二,幼儿在搭完体育广场后游戏无法延伸,孩子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经验,或没有意识到可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开展游戏,他们需要支持。这时,我让幼儿之间相互介绍体育广场,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分析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是否需要交流,以何种形式交流应视需要而定,形式方法使灵活多样的。如个别、小组、集体交流、过程交流,结束交流等。我们切忌把幼儿对游戏的自发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好坏的评价判断。

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本品格,也是衡量幼儿自主游戏的起码标尺。共享、观察、帮助是教师指导自主游戏的基本态度和任务,应该贯穿幼儿游戏的全过程。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幼儿游戏的基本过程,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案例问题:教师如何在游戏进展中扮演支持者?

下载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浅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

    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成长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测定......

    中班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五篇)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

    中班语言教案:在角色游戏中(语言)(推荐)

    文档仅供参考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 目 标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 备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