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

时间:2019-05-15 15:0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

第一篇: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

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

这是几年前的一堂数学课了,可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是三年级时的一节有关长方形的课,课堂上气氛活跃,心情也很舒畅,但在课前归纳总结结束时,我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后,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长方形就是长方形,正方形就是正方形。”

我听后,很不高兴,心里想:我已经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讲得够清楚的了,你还在坚持自己的看法。于是生硬的回答:“等你读初中后就会知道的。”,可是她还是坚持她的观点。

这时我心里莫名的烦燥,我也懒得与她解释,狠狠地瞪了一眼,说:“你又不用心听课,难道老师的话你都不相信吗?坐下去!” 她委屈地坐下了。

下课了,她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出去玩。我想,她心里可能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不满意老师对她的态度。这时,我也于心不忍,想过去和她耐心的解释。可又拉不下面子,于是就出了教室。这件事过去了几年,如今想起来总是觉得过意不去。

近几年来,我参加了国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时时想起之件事来。新课程改革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见解,我从内心感到自己错了,对这位同学充满歉疚。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我个人认为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念要转变 架子要放下

由于长期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总觉得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应该听老师的。因此,就会出现前面粗野面对学生的做法。以前,我们许多老师不管学生提出的见解和问题是否正确,只要是对老师所教的表示怀疑,心里总是疙疙瘩瘩。而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去发现、去探讨、去学习。

由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同时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能简单粗暴。

二、教法要改变 学法要跟上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总是习惯以“教”为中心,认为教师是导演、是演员、是主持人、是主体、是主导。在课堂上一切从“教”出发,让“学”屈从于“教”,配合“教”。把学生的思路拉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上来,老师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答案,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为学生应以老师的满意为追求目标,而不是老师让学生学得满意。

长此以往,学生慢慢习惯了一切围着老师转,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尽可能迎合老师的心愿,满足老师的需要,好奇心逐渐麻木,学习主动性逐渐减溺,学习能力慢慢退化,个性逐渐消失。试想,长此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何谈起?新课程方案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最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

能力。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教法要改变,学生的学法要跟上。

三、角色要转换 活动要参与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再不是高高在上,而应走下神圣的讲台,转换自己的角色共同参与学生的探讨活动中,当然教师也是活动的促进者与指导者。

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一个使学生敢说心里话的氛围。学生心中有了想法,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真话,讲实话。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使学生能真正参与、敢于说出不同见解的氛围,当学生说错或说偏时,教师也不要急,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挖苦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时,要仔细认真地分析,也许其中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有可能真正调动起来。

同时,通过那一堂数学课和新课程的学习,我也悟出了一个真理:“教”即是“学”,“学”即是“教”。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教学相长。每一个学生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而作为教师其实就是一个挖掘者,我们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挖掘方案,更不能粗暴的对待。

第二篇:一堂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教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把本节教学反思如下。

教材问题:现有两根木条 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板,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同时教材还有一个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跟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教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代替木条进行探究,很快发现14cm的木条太长,6cm的木条太短,9cm的木条可以与木条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木条c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接下来回忆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内容实际有两部分,一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本学期第七章《三角形》中作为重要结论学习,学生有较多的经验;二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本章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得到的。

然后学生探索解题。设木条c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课本给出两个不等式x<10+3,x>10-3。最后,类比方程组的概念,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现在让我们重点分析学生的探索解题过程。备课时教者的问题有:学生能否列出和课本相同的不等式?如果得不到我们如何引导?如果得到的是其他的不等式我们如何处理?列出了不等式,是否也能说出列不等式的理由?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量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学思维要多一步,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转化而来。或是把“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转化为“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差。”更简单一些说,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最长也要小于已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思维较灵活。

3.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任意

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思维品质的不同,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对学生各种解法,笔者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与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 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 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 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 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第三篇: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诠释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思的意义,说明了观察、动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管见,献芹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至为欣悦。

一、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智慧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经验总结的起点。“镜子中的数学”这节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镜面对称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巧拼蜻蜓

学生在拼出一只完整的蜻蜓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猜测、常识的过程。在拼蜻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是充满信心的,拿到蜻蜓便开始拼,神情分明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到镜子上来。这个活动的价值有两点:(1)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印象:通常情况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形状如果不允许翻转,那么,一个不是另一个的镜像,而这个概念是不容易获得的;(2)为下面的镜面对称指示思考方向,可以用轴对称的经验学习镜面对称,事实上,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向空间的推广,在平面上表示没有区别。

三、照镜子

照镜子是让学生有目的地感受“我”和镜子中的“我”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着发现“我”和镜子中的“我”的不同点。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互助影响和帮助下,初步认识镜子中的“我”与“我”自己是相反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建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为下面的模拟照镜子活动打下基础。

四、模拟照镜子

这个活动很精彩。抓住了镜面对成教学的要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经验又没有上升到理性,这种模拟表演恰好是对刚才照镜子的印象的呼出。这个环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我设计这个环节是用了心的:将这个活动分成3个递进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从整体上解决“我”和“我”的像刚好相反的特点,因为学生有照镜子的经验和人控制自己肢体的本能,这种身体的镜像表演不难做好。第二层次两个同学照镜子让学生感受到了空间中的对称关系与平面上的轴对称关系的相同特点:对称点到对称平面或者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层次活动加了一面小旗这个道具,并且让学生重点关注小旗照镜子,关注小旗和像的对称关系。这个难度明显增大,因为前者是自己的肢体动作,而小旗不是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更多地注意和观察想象,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

总之,教学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建设小学 陈昕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上了无数节课。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40分钟,上下来的效果却往往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要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我认为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呼呼大睡了。那么,要怎样让课堂活跃起来,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下四点很重要。

一、教师的语言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

2、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3、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

4、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5、趣味性: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二、提出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

学生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四、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综上所述,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其实是有方法可寻的。只要我们经常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有希望。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悟化,升华,形成自己有独特见解的一套理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真正上好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每一堂数学课。

一、教师的语言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

2、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3、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

4、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5、趣味性: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二、提出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

学生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四、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综上所述,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其实是有方法可寻的。只要我们经常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有希望。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悟化,升华,形成自己有独特见解的一套理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真正上好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每一堂数学课。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上课,是教师每天工作的核心。课上得好,学习目标达成度就高,学生学得轻松,我们老师自然就开心,充满成就感。要让我们每一天都享受这样一份快乐,我们就要把“上好每一堂课”落到实处。以七年级上4.1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课为例,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而且与生俱来有一种“我能行”的表现欲望。思想不够成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兴奋地表现自己。

二、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备好一节课首先要备起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上4.1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前,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训练,对运用具体数字去表示一个量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造成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数这个新的讯息时,会有一定的冲击。但其实我们可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

再次要备重难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难点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要注重分析,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也就是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是什么。同时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对刚入初一的学生进入代数王国是一次飞跃,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采用课堂提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设置诱人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节课的课堂引入部分,我安排了一个“牙签游戏” 学生按照要求各自操作,最后老师猜出了中堆牙签的数目。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奇之功”赞不绝口时,我可以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再顺势用听唱儿歌,寓教于乐的形式,自然而贴切的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到亲切,课堂气氛自然地也轻松、活跃。同时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之美。

接下来采用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用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载体。针对本节课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跨度的,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通过对多个问题的观察、探索、实践,掌握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去发现多种关系,活动说明: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表格呈现数据,把问题由具体引到抽象,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很有好处,并且能进一步体现数学的简洁美,让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对代数式进行描述,更激发学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

反馈部分:

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内容。

2回顾已学过的数学规律和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把它们表示出来,要求每人至少说出两例,并在组内交流。

探索部分:问题串5:课前游戏揭秘。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最后给予知识补充完善,对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完成作业本作业的同时再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做此题是采用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彼此摩擦出思维火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导演”的教师,应重视优化课堂,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这是一堂好课真正应做到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对他们的影响都可谓十分深远,上好课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下载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黎川一中初二数学备课组 朱建忠 几年前就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要给孩子上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经过多次揣摩,多次模仿与实践,我感悟到:这其实就是......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要认真吃透教材,结合自己 以及学生学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两点体会。 一、情境引入,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

    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这节课和平常不一样,特别有意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班的同学们都来到电教馆。我的心怦怦地跳得非常快——十分激动呀!因为......

    难忘的一堂数学课

    难忘的一堂数学课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数学课课,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数学老师崔老师......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经验交流: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马庙小学:邓建国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思维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上数学课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人们常说:“上一......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王海波上课,我们教师人人都会。但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一条就是课程功能......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在新课......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