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德义赴浙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叶德义赴浙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用心做个好教师
作者:语文组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747更新时间:2008-11-27
10月26日——10月7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杭州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活动安排在浙大附中。浙大附中坐落美丽的西子湖畔、宝俶山麓。她是浙江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创建与1947年,校名为私立明远中学。1959年归属浙江大学,易名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后一度易名,1992年恢复校名。学校秉承了浙大“求是”传统,形成了“艰苦创业、科学务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和“求知、求真、求实、求新”的学风。
住宿的地点设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宿舍,四人一间,上下铺,二十来年,没有睡上下铺,此情此景一下子将我拉回到学生时代。此番学习,我们就是认认真真地当好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我们语文三人一组,向程继伍、吴旭辉、李玉兰三位老师跟班学习。每天平均听四节课,涵盖高中三个年段,同时全方位考察了他们日常教学的状态,深入了解了他们学校管理运行常规。我认为以下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一、学校层面
1、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引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航标,更是育人的方向标。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育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并已成为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浙大附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和人文并重,规范和个性共存的思想,精心教书育人,全力以赴拼搏,众志成城奋斗,使浙大附中成为一所现代化的、高标准的重点高中,他们努力促使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基础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和谐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的制度管理。完善的制度管理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通过
完善的制度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依法从教,依法施教。这样,既可以通过制度来约束一些人,同时也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浙大附中的灵魂,是促进学校生存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命脉。从领导层面而言,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求真务实,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就只能浮在表面,不能落到实处,甚至使学校的中心工作易位;从教师层面而言,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求真务实,那么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最终势必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滑坡。所以,作为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都必须具备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这在浙大附中的领导和教师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领导班子真抓实干,教师勤奋耕耘,收获了累累的硕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4.良好的文化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是师生员工的生存载体和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在学校工作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主人翁意识很强,运动会的开展学生是主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二、良好教师素养
附中良好的教师队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首先是良好的敬业精神。我实习的语文组就有两位特级教师,他们一方面教学任务重,都担任两个班级的教学,同时还兼其他职务,还有大量的教研活动。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赢得学生的尊敬,作为特级教师的他们,备课十分认真,而且还做课件。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批改作业十分详细认真,到位到点。另外,他们教学的反馈及时到位。
上课教师更是精炼到家,教学语言十分干练,课堂的容量极大,教师充分利用40分课堂,让学生在课内高效率地学到更多知识和能力。
总之,教学五认真,充分体现了浙大附中“科学务实”校风。
三、自我体会
高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前提。有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把握知识的深度,不断的将学生引入高处。要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熟悉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调整和运用教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活动来学习,从而乐学不倦,学会运用与创新,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2﹑努力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
努力学习,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及学生特点,总结和归纳教学方法,改进指导学生学习形式,并不断的将此形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加以提升,并应用到学生身上。要认真备课工作,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要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中来,从文本中来,以此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在教学中尽可能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去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以无声胜有声。
3.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教学的第一个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当好一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况、情绪波动原因等。灵活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实施和完善。一堂好课的结束,并不是没有疑惑的圆满结局,而是带有新的问题的开始。让学生处在满意但不满足之中,才能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使学生感
第二篇:赴浙大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赴浙大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梦回西子畔,求知浙大园。在贯彻落实集团“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推进机场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感谢组织的安排有幸来到浙江大学,参加创新发展与智慧应用专题研修班。在转瞬即逝的10余天时光中,与大家一道远离尘世喧嚣,感受宁静致远,共同穿越知识殿堂、焕新思维方式、激发使命担当,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做好本职的责任感。
这次研修班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博弈论与企业管理》《国学精髓与管理智慧》《企业经营的创新思维与跨越发展》《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当前宏观形势对企业经营的机遇与挑战》《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及浙商精神探索》等16节课及现场教学,这些课程或与企业创新管理、智慧应用密切相联,或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战略新格局有关,又或与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相关联,实用性非常强,令人耳目一新。授课的每位老师作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既介绍前沿理论又能联系实际,既有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又有细致深入的分析。他们幽默风趣、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的讲解,不仅为我们解决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也使我们的观念得以更新,思路大大拓宽,实在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整个培训中老师们精彩授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思考问题、怎样创新思维。对此,谈几点感受体会:
一是解放了思想,深刻感悟浙江之精神。在浙大学习印象留下最深刻的是浙大校训“求是、创新”的精神,是授课专家学者们口中引以自豪的浙江成就。以前总认为,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经过这次课堂学习中,以及到下沙跨境电商、梦想小镇观摩后才慢慢发现,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模范生”,从全国“面积小省”“资源小省”,成长为全国“经济大省”,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物质成就的背后是浙江独特的精神文化。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是:“灵活大于一切”,从中折射、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和浙江经验,都无时无刻启示、感召着我们:经济要发展,思想必须要解放,体制必须要创新。尤其是在推进“四个机场”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正确使用人才,要努力凝聚全体干部员工的首创精神,才能推动我们自身更大的跨越和更大的发展。
二是启迪了智慧,重塑新的理念和思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鲁柏祥教授在给我们讲《大鲁和小鲁故事》时,曾将自己40年的课堂教学和女儿3个月网上授课,从人数、效果、收益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对比,结果女儿完胜,于是他联系数学原理、哲学理论、儒道佛道理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熵增、希商、术道等新颖的概念,最后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面对同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而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还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和工作方法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效果。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方法差,好事也办砸。过去我们总是埋头具体事务性工作,缺乏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去科学谋划安排,创新意识不强,效果不佳。而这次在浙大,众多教授的精彩授课,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进的知识理念如醍醐灌顶,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特别树立了全新的互联网的思维,学会了用结构化、多维度看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些都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更优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重视了学习,无时无刻须提升自我。浙大项益鸣教授为我们讲《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时曾说:“我每天都在学习,看书、看互联网上的东西,更新知识,储备资料,如果哪天没有这么做,我就感觉我落后了。”周夏飞在给我们讲《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时,说:“作为管理者平时可能没有从事财务工作,但是你也要学会看财务报表,这些都是基本功”,从中可以窥见学习的重要性,更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差距。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领会中央政策决策、与时俱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自己学好了,吃透了,才能够将上级精神政策准确无误地向下传达、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强调:读书学习应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只有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才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才能真正把握人生道理、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而当前这个新时代,唯有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不断更新,不断进取,才能持续提升自我。这些学习的理念使我为之振奋,也对今后我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10余天的课程虽短,但带给我的触动深远的,对今后的潜移默化也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年青的党员干部,我想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秉承 “求是、创新”精神,用学到的理念去反思我们的工作,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机场改革建设发展中去,才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
第三篇:赴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赴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赵凤梅
每年暑假学校给我们全体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8月6日,我有幸到浙江大学参加了以“走向更加专业的教育生涯”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为期三天,聆听了6个专家教授的讲座。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多。
一、以“核心素养”为引子,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
刘微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把他所学的知识全忘掉后,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也就是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问几个为什么,别人说的我不轻易相信,要有自己的想法,解决非两个问题,而简单的问题将由机器人代替,大批人将面临失业。而通过国际上的PISA考试,反映出我们中国学生的3个特点,首先是认知能力高,解决非良构问题弱,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弱,最后是中等人才多,顶尖人才缺乏,这确实反映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状。对我们教师而言,到底怎样改变,能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素养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让我们的孩子保持清醒,始终记住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真正优秀,比如爱读书,能思考。
二、研究与实践能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研究谁在学习:是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学习。在这里,陈玉婷博士教给我们三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1)是CFU策略,对我们教师和学生同样适用,在讲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思考,或两人讨论,然后起来回答。这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最起码,每个人都强打精神,全神贯注的听讲,思考,都在踹踹不安的忍受着陈博士漫不经心的点名。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这样 才能够内化于心,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要求学习伴随着思考,这才能够有效果。而思考,回答才是点燃了大脑的思维的火炬。
(2)康奈尔笔记。是用发明这种笔记法的大学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的最佳选择。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和运用想结合的有效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系的课题就构建了符合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框架。
(3)SEEC模板写作方法,即通过四步进行写作:先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观点,然后用2-3句话解释你的观点,再写出你的证据,必要时注明出处,最后进一步写明该证据如何能够证明你的观点。陈博士为我们做了理论上的引领,并结合教学案例,让我们实践操作了一把,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
三、大数据时代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几位专家不约而同的说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关中学的狄校长用几个鲜明的案例的告诉我们: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也正在面临着新的变革。为适应教育的变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必须树立数据意识、预测意识、个性化意识和自主意识;培养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精确规划能力、个性化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要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第四篇:赴农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赴农大附中学习心得
伍艳红
10月28日我校初中部七八年级老师一行四十多人在陈校长的带领下赴农大附中参观学习。一进校园就感觉特别干净,校园文化从各个角落中透露出来。进到教学楼里,每个教室外墙上班级文化奇花异放,各有特色。和传统的教室相比,农大附中教室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每个班学生分成6--7个为一小组,学生面对面按照小组坐着,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按班级学习小组数被分成了数块,学生上课时可以在前后两块黑板上板演;三是每个班级都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这样学生上课的桌子上不再有“书山”。农大附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探究、训练”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该校教学的最大特色。
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高效课堂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种较为浓重的学习氛围。细细想来,反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带动下的教学细节,给了我些许启示,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271”的含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271”教学模式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时间的划分。“2”即课堂的45分钟,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即是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即是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
(二)小组成员的组成。每小组学生的组成是20%的特优生,70%的优等生,只有10%的学生属于待优生。
(三)是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
(四)十是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做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二、“271”的实施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细节:
(1)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①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设疑并解答。②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③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④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发放纸质小星星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养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3)编好用好导学案
①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的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②导学案的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周末编制好学案并报教研组审核,然后复印,周一全面使用。
③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④每个导学案做到适时检查纠错。
(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又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
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落实,每节课都要清楚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高效课堂“271”模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我要学”向“要我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认识上来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就不难培养,在发展学生智商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情商值,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之间也是有很多,穿插在高唱高效课堂的今天,必须找天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有话俗话说得好,教师教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老师应该摒弃知识简单传授,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全面,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那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随着参与式教学不断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学生摆脱了完全“被灌输”、“被学习”的位置,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但观察我们的课堂会发现,仅仅如此还远未达到真正高效的理想境界。为什么?学生自学了、合作了、探究了,是不是可以简单地以此来认定这就是学生的课堂?事实并非如此。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学、讨论之后的后续手段,往往不太注重对学生自求自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换句话说,学生绞尽脑汁得到的极富个性化的见解并没有对外“发布”的机会,即使教师设置了交流和展示环节,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到原因,教师往往无奈地说:没有那么多富余时间啊!的确,学生的展示、交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甚至还会在错误的方向上兜圈子,费时费力,哪有教师直接公布正确答案来得干脆?可仔细想想,这就又回到“满堂灌”了。因此,课堂要把交流和展示的自学成果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自学的成功。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成功,教师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
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惑。对于这些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仅靠教师想当然地讲授未必能够对症下药。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一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拿到学生集体中来研究解决;如果学生群体也无法解决,教师再去讲解也不晚。有的教师之所以不愿意开展学生的交流和展示活动,就是因为觉得学生的结论中错误太多。其实,课堂中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教师如果能够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会对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产生积极作用。
“271高效课堂”提出的教学主张就是“参与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先学后交”,“交”就是指“交流”。在这里的课堂上,教室里没有讲台,学生进行“圆桌式”分组讨论学序。热情高涨的学生簇拥着讲题的同学,有的学生站在黑板前,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不时地向讲题的
同学发问、质疑,如果哪个学生有了新的解题思路,便会站到黑板前津津乐道地讲解他的新思路,再接受其他同学的发问和质疑„„或许有人说,讲题的学生已经会做了,还要他去讲,不是浪费时间吗?其实不然,“最好的学就是讲”。当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和展示去给其他同学以启示,他自己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第五篇:赴农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赴农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赵双艳
和传统的教室相比,农大附中教室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每个班学生分成6—7人数个小组,学生面对面按照小组坐着,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按班级学习小组数被分成了数块,学生上课时可以在前后两块黑板上板演;三是每个班级都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这样学生上课的桌子上不再有“书山”。农大附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该校教学的最大特色。
9月25日听取了孙校长的学习介绍,很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有实践意义,通过学习,深深地感受到:
一、271高效课堂得益于“六大解放”:
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托是“以人为本”,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机会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演讲、主持、评价。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由发展。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的高效学习,确保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
二、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3、教室功能的转变: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
“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
三、高效课堂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20﹪的知识通过自学完成,70﹪的知识组内或组间合作完成,10﹪的知识由老师指导完成。
2、学生组成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由三个层面的学生组成(一般为六人:A对A,B对B,C对C.),20﹪的学生是特优生。这部分学生智商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味讲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潜能,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学生是待优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帮互学,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3、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课堂的45分钟,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
四、“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这个环节是最具挑战性的,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所以,这一环节抓住学生心理尤为重要。有些学生表面上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实质上却只是略知皮毛,似乎完成导学案成了他们的第一目标。如果真那样的话,那么导学案和普通的试卷又有什么区别?更可悲的是丢掉了“自主学习”的理念。那么怎样将这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地去挑战呢?我觉得,第一是要精备导学案,第二是要试着让学生自己岀份学案,让他们自己引导自己,这样老师适时深入学生,抓住学生心理,课就会走到学生心里去了。
“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课堂是否精彩,与小组间能不能默契合作有很大关系,所以小组的建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要注重培养小组内成员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
五、“271”高效课堂的高效所针对的就是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的要求,我认为有四点:
1、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提到的目标教学不能丢,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达不到高效。
2、学习目标中必须涉及课堂时间的安排,应设计科学的时间分配,切忌模棱两可,要把学习目标进行量化。
3、学习目标的板书必须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其进行。
我觉得目标的关键是“导”,正确的“导”,科学的“导”,突出老师的主导。之前一直认为学习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可有可无,通过学习观摩不再那么认为了,因为目标可以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目标定不好,课就上不好,老师没尺度,学生没力度,教学没深度,发散没广度。那么这节课将是一盘散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一堂无气、无力、无骨头的课。所以对高效课堂而言,目标更为重要,高效课堂尤如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因此,目标就是课堂的“神”,没有科学的学习目标,那么课堂不仅无高效可谈,恐怕还会出现“四面楚歌”的局面。
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探求新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的一个综合过程,在我的教学与管理中应该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以人为本,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执行者,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鼓励与唤醒,鼓励学生进步,唤醒学生的潜能,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代替学生成长。教师既是学生的教练,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