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卷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和()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处理好();要重视(),处理好();要重视(),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和()。
6、教学活动是师生(、()、()的过程。学生是()。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调动学生的(),引发学生的(),鼓励学生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和()。教师要发挥()作用,处理好()与()的关系,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会和运用(),获得基本的()。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和改进()。评价不仅要关注(),更要关注()。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抽象出(),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 1
想象出物体的()和()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依据语言的描述()等。
1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
15、()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演绎()。
16、()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17、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与()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激发学生的(),鼓励学生大(),创造性的使用(),积极开发利用各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关注学生的()
18、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而且要把(),(、)、()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21、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与()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期的评价应当以()为主,第二学期采用()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期可以采用()相结合的方式。
24、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要注意()与(),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5、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
二、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结构。
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0、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1、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1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学科之间 C、分析思考 D、合作交流
1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14、()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 B课标 C、教材 D、教具
15、教材编写应以()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
16、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1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18、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
A、整体提高 B、整体进步 C、整体认识 D、整体发展
19、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0、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
21、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22、几何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 B、片面 C、能力 D、智力
2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
24、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好奇
25、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26、教学过程促进了()本身的成长。A、学生 B、教育 C、教学 D教师 三:简答题(自选2题回答)
1、数学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总目标是什么?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地环境和条件,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
4、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六: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第二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
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这样的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实践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生活也以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而且,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再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小华一个人正在家做作业,邻居梁伯伯到他家收水费,看了看小华家的水表后说:‘这个月你家用了7吨水,每吨水1.2,等你爸爸回家后,请他把水费交给我。’小华很想用自己的零用钱替家里交水费,可是他算不出应该交多少钱呀!同学们,你能帮小华算出来吗?你是怎么算的呢?”这个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题材,一下子就让学生把生活的情趣与数学计算的理趣统一起来,使干巴巴的数学计算题焕发出蓬勃的活力,结果经过分组讨论,学生共得出了三种计算的方法:
1、1.2×7=1.2+1.2+1.2+1.2+1.2+1.2+1.2=8.4(元);
2、要算1.2×7,先算有多少元,1元×7=7元,再算有多少角,2角×7=14角,把14角改成用元作单位,14角÷10=1.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7+2×7÷10=8.4(元);
3、先把1.2元看成12角,12角×784(角),再把84角写成8.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2×7÷10=8.4元。这三种算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观察第三种算法,经过分析、综合,学生能得出小学乘法的计算规则。接着我布置的是让学生课后到粤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翁城蔬菜批发市场去做市场调查。通过亲身购买、个别询问等形式,了解五至十种蔬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4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整理成表,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觉得学数学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二、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
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对此,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作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200米,对2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沿着操场再走2圈套,又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三年级的“克”和“千克”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市场调查、了解,看看在什么地方、哪些商品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什么地方、哪些商品又用“斤”、“两”作单位,所调查的物品,“1克”、“1千克”大概有多少,这样,学生有了第一手的原始生活数据,所以,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理解得非常深刻。课末,我出示体重称,并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几个问题:“你的身体有多重?你能自己称出来吗?你和你的同桌谁重?重多少?”同学们一下乐了,像炸开了窝的马蜂一样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举手要求自己上来自己称自己的体重。整节课就像一出戏一样达到了高潮而收尾。
再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玩耍等各用去的时间,并且要自我评价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而且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三、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
应用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炼和概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
新的活力。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在教学第七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一游我们韶关市几个著名风景区,大家说好吗?”接着我像个导游一样,带领全班学生游览了一遍本市的风景名胜(幻灯片加语言介绍),然后出示了三条“信息”:“金鸡岭门票30元,南华寺门票10元,丹霞山门票比金鸡岭和南华寺门票的总和多10元”,再让学生根据这三条“信息”提出问题组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这样,课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学生们现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参加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再例如,教学第11册的“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这种题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理解也较我为困难。教学时,翁城刚好有一间服装店举行做事大酬宾活动,考虑到学校是镇的中心小学,学生有一定的新产品买卖经验,因此,我先布置学生去服装店看一看,记一记,然后课堂汇报交流:你看了什么衣服?现在卖多少元?实际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尝试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服装店兴行优惠大酬宾活动,一件皮上衣300元,比原价降低了1/6,原价是多少元?”最后师生共同选择一道大家认为编得最好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然后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解答。这样活生生的教学内容,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去捕捉身边的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个人潜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三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基础上,创设 “ 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 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 “ 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 用好 ” 教材,而不能 “ 教好 ” 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四、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第四篇: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卷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卷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卷
一、填空题:
1.(-2)0=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DNA分子上.一个DNA分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2cm.这个数量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cm.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是1260deg;,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4.下列4个事件:①异号两数相加,和为负数;②异号两数相减,差为正数;③异号两数相乘,积为正数;④异号两数相除,商为负数。这4个事件中,必然事件是________,随机事件是____________.(将事件的序号填上即可)5.如图,CEperp;AB于点E,BDperp;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分ang;BAC,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6.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7.如图,AB∥CD,CE平分ang;ACD,ang;ACE=25deg;,则ang;BEC=.8.已知,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k=.9.若,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ABC中ang;A=30deg;,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C点恰好落在BE上,此时ang;CDB=82deg;,则原三角形的ang;B =__ _度.二、选择题
11、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A、B、(-2x2y)3=-6x6y3 C、3ab2bull;(-2a)=-6a2b2 D、(-5xy)2÷5x2y=5y
12、下列调查方式中适合的是()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环保部门调查长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13、一只小狗在如图的方砖上走来走去,最终停在阴影方砖上的概率是()A.B.C.D.14、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按排几天精加工,几天粗加工?设安排 天精加工,天粗加工.为解决这个问题,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B.C.D.15、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ng;BAC的平分线,DEperp;AB于E,DFperp;AC于F.给出下列结论:①DA平分ang;EDF;②AE=AF,DE=DF;③AD上任意一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16、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ang;B=ang;C,则在下列条件:①AB=AC;②AD=AE;③BE=CD.其中能判定△ABE≌△ACD的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三、解答题17、18、
19、解方程组 20、因式分解:
四、解答题
21、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月功能费 基本话费 长途话费 短信费
金额/元 5 50(1)请将表格补充完整;(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2、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AE=CE,AB与CF有什么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23、暑假期间,小明到父亲经营的小超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天小明随父亲从银行换回来58张,共计200元的零钞用于顾客付款时找零.细心的小时清理了一下,发现其中面值为1元的有20张,面值为10元的有7张,剩下的均为2元和5元的钞票.你能否用所学的数学方法算出2元和5元的钞票的各有多少张吗?
24、如右图所示,方格纸中有A、B、C、D、E五个格点(图中的每一个方格均表示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以其中的任意3个点为顶点,画出所有的三角形,数一下,共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其中有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请选取一对非直角全等三角形,说明全等的理由.五、操作与探究
25、星期天,小明和七名同学共8人去郊游,途中,他用20元钱去买饮料,商店只有可乐和奶茶,已知可乐2元一杯,奶茶3元一杯,如果20元钱刚好用完.(1)有几种购买方式?每种方式可乐和奶茶各多少杯?(2)每人至少一杯饮料且奶茶至少二杯时,有几种购买方式?
26、已知ang;AOB=900,在ang;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易证:CD=CE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
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验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检测题
更多初一数学试题,请关注
第五篇: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部已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工程,于2001年新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同时部分出版社根据该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新教材,2001年秋季在国家级实验区展开试验,2002年秋季启动省级实验区工作。那么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的数学大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进行比较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目标——大众化
什么是数学?传统的提法: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而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两者的差别在于,传统的"数学"侧重的是"精英数学"、"数学家研究的数学",而新课标的"数学"强调的是"大众数学"。因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各行各业对数学应用的要求又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大众"即"人人",因此在"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教育目标就是让(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二、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三、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四、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活动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师按事先准备的教案表演"教案剧"、唱"独角戏",教师是主角,只有个别学生当配角,绝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思考与作答,不能"越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无条件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观点结论。而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要"活动化":"活"-灵活性、"动"-动态生成性,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出学生活动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
六、学生评价——全面化
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可以将考试、作业、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日常观察、面谈、课后访谈、提问、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形式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总之,本次课程改革与以前的七次课程改革不同,不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