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5: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个体学生心理与家庭、学校生活、社会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特定时期(青春期——第二性特征发育及逐渐成熟时期)的普遍性。那么早恋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正确引导呢?

一、学生早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多种传媒技术的广泛传播。书刊、电视、电影等众多媒体渲染爱情或色情的内容,特别是许多不法分子为达到赢利的目的,不择手段,印刷传播黄色书刊,制造或放映黄色录像、影碟等,以迎合青少年猎奇、求刺激的欲望;更有甚者,给青少年提供食宿之便,使一些少年流连忘返,酿成恶果。

(2)网络的吸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备电器。青少年很容易在家中上网查资料、聊天,而且,网吧也成了很多学生的新爱。虽然明文规定不准让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心赚钱的老板们根本还是为青少年大开绿灯。于是“网恋”也应运而生。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好奇的青少年有时经不住诱惑就会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某校一初三学生,父母为了鼓励他能够更积极地准备中考,满足了他买电脑并联网的愿望。起初,他还能在网上查一些学习方面的资料,有次无意中打开了一个聊天室的网站,并为自己申请注册成了会员。进入网站后,他认识了一位名叫“长发飘飘的网友,越聊越觉得离不开对方,慢慢地由网聊转为电话、书信交流,最后终于惊动了双方的家长,虽然进行多方面阻止,但都无济于事,家里上网不行。于是,他们转入网吧或见面聊天,并确立了“情侣”关系,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最终,由于双方加压,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憧憬,选择了离家出走。

(3)无业青年的引诱。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无业青年也把眼光投到那些懵懂的在校学生身上,这些学生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情”,崇拜那些电视剧或电影中的男女生,迷恋这些“浪漫”的情节,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于是,那些社会不良青年便套借一些港台、国外偶像剧中所谓的“浪漫”引诱她们,并俘获了若干无知少女的心。

2.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庭教育的两极分化。一是放纵支持。有些家长以自己子女拿回异性照片为荣耀,认为自己子女漂亮、优秀、有吸引力。更有家长认为自己子女学习不行,能领回个“媳妇”比上学还有出息。当孩子领回异性朋友,家长便奉为上宾或者回避给孩子

制造机会,为孩子做参考、当军师。二是高压政策。这类家长谈爱色变,对子女严加看管,只要听说子女与异性接触,便大打出手,并加以威胁:“不准与之来往,否则打断你的腿!”却不知这样的举动更驱使孩子去体验与异性交往的感觉,甚至变本加厉。

(2)缺乏正确的疏导[3]。家长对青春期教育了解甚少,对子女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并且不知道什么是生长期、青春期心理,以为人长大跟树长高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3)残缺家庭的影响,在破裂家庭中,子女长期夹在父母的冲突中,长期压抑的心理极易产生畸变,于是便热衷于寻找朋友,倾诉心中苦闷,并且极易“结合”酿成苦果。一高中一年级女生父母整天争吵,闹得家中没有安宁日子,于是她开始害怕回家,经常流连于各个网吧,找网友聊天、诉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异性朋友。两人的家庭都有上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摩合,居然背着家人离家出走,却不顾任何后果。上述现象在单亲家庭中也常有发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会对失去的父亲或母亲的爱产生一种期盼。由此,会产生一种恋父(母)情结,会对能够给自己这种感觉的异性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并把这种依赖当作是“爱情”,这种感情极易产生“质变”[5]。

3.学校教育的影响。

(1)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偏袒心理,许多学校虽然“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但是不见实施,“应试教育”还是唱“主角”,各种资料、讲义、考试纷至沓来,学生们没有太多的空隙时间完成自己的事。于是便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中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驱使学生不想进入课堂,加上部分老师的偏爱心理,眼中只有尖子生,对差生不闻不问,是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课堂上,传纸条、发信息、看课外书或者干脆以睡觉的方式打发无聊的45分钟。

(2)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男女同学接触或相约外出本是正常现象,但是传到了老师的耳中,就变成了“洪水猛兽”,轻则班级批评教育,重则勒令检查,扣压“嫌疑”学生信件,并限定日期让其断交等等。更过分的是骂学生“作风不正派”、“思想品德不好”,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向家长告状,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恋迷惑的学生感到压抑、苦闷,使个别认识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为“殉情”而轻生,为“私奔”而出走。

(3)青春期的教育少。虽然很多学校在课程表,都会有青春期教育这类课程。但是,在初、高中里很少有专业老师,且这样敏感的问题,老师有时会羞于启齿,学生更不敢光明正大地翻阅这类书籍。于是,这门课也形同虚设,都被主课给占用或变成自习。

4.学生间不良影响。

(1)学生的从众心理。在一些学校中,会有很多学生看到宿舍或身边的同学有了各自的男女朋友,自己就按捺不住,想成为这类人中的一员,赶快告别孤家寡人,却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早恋者的行为表现也成为了刺激周围同学的不良诱因。

(2)中学生心灵空虚。有少数学生毫无目标,加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需要其他东西来填补。这类学生大多是刚由初中升入高中或其他学校,心理一下子不能接受和适应这样的改变,觉得自己与新环境、新同学、新集体格格不入,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时他(她)如果发现有异性对自己稍加关心,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

(3)同学起哄。这种事情也常有发生,男女同学交往密切了点,便被好事者当作一个天大的“新闻”加以渲染和传播。被起哄的男女生本来就对各自有些许好感,经过同学的胡乱的煽风点火,这种好感愈烧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觉得既然别人也认为他们匹配,那么在一起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4)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有很多学生因为对自己喜欢的异性会特别注意,于是有时就会因为异性无意的举动而产生错觉。异性朝自己多笑一下,多关心一下,就会感觉对方对他(她)有意思,自己的主观意识遮盖了一切,到最后只能自己独自伤心和别人的白眼,无心学习,一蹶不起。

中学生早恋,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不良影响,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同作用的结果。

二、要减少或者消除早恋现象的对策

1.清理文化市场,加大青春期宣传教育的力度。执法机关应加强检查力度,突击、定期检查学校附近的营业场所,看看是否违背规定,偷偷向中学生开放,彻底整治文化市场及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学生有、提供洁净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学校应适时地开一些青春期教育的讲座,为学生排疑解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正确对待这类问题。不能一味沉陷,要以学习为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教育使他们明了,青春期情感的烈马应受到道德和理智之缰的控制。

2.学校要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乐园

(1)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学校要用爱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需求。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逐渐增强,这是他们长大的信号,学校应及时开展各种有益于他(她)们身心发展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打破学生心目中对异性的神秘感,满足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心理需要,减少非正常“早恋”现象的发生。

(2)让学生真正从“重负”之下解脱出来。中学生不时受着学校教师、家长的重压,加之青春期年龄段的正常的烦恼。为此,学校应该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学校的课堂氛围,减少家庭作业布置的量,但要保质。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并及时地联络,不但要在学校中“减负”,而且要从根本上——家庭做起。让其轻松愉快的上课,会学,愿学,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真正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真心喜欢学校。

3.学生要正确对待异性的爱慕。

(1)正确对待异性交往。要正确认识男女生正常的交往,男女生的交往是心理发展的结果。即使“早恋”也要区别对待,使学生懂得这个年龄段的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在初、高中的几年是有志青年珍惜人生的“黄金时代”,决不要虚掷光阴,尤其是“不要把夏秋时才能发生的景象硬拉到春天来描绘”。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纵情教育,让他们在一起尽情倾诉,从交往中帮他们析原因、找危害,但应注意这样的放纵也应有尺度。

(2)晓之以理,束之以规。老师应成为学生生活、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要以平等的态度、朋友和“参谋”的身份,晓以利害、喻以事理,帮助徘徊在“早恋”叉路口的中学生正确处理好关系。让他们明白异性间互相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把对异性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告诉他们“忘却是为了拥有”的道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老师应在通过说服教育后,学生心悦诚服的前提下,班主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制订出自我约束的守则,同学互相帮助、督促。

4.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1)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室。学校根据校情,选配素质高,有一定专长的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向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并针对青春期问题进行一些心理生理问题的讲座。让之了解中学时期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往后的前途。因此,与其过早追求缺乏现实的浪漫爱情,实不如扎扎实实的完成学业。

(2)文化部门为青少年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在保密前提下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

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有机结合。

在班级中,一旦早恋成风,就会使集体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逆反心理的旺盛期。学校、家长越是反对,恋爱态度越坚决;越是禁止,谈得越火热。学校应定期对家长进行子女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培训。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的途径:关心孩子——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让学生平安度过青春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为家长开办一些与这一年龄段青少年交流的讨论会。让家长明白,13—17岁的青少年心理上有了异性交往的需求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封杀,只能诱导,让子女能够与父母交心。

解决青年初期学生早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做耐心的思想说服教育工作。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基础,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之从早恋中解脱出来[6]。

三、小结

统计发现,最容易发生早恋的年龄是13-17岁之间。这一时段的青少年正值身体生长期,心理活跃期,爱情朦胧期,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和好感。学校、社会、家庭应及时针对早恋行为单纯、朦胧、不稳定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以学为主的思想,并用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占领课外阵地。另外,有必要提早在初一级学生中进行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特点等方面知识教育,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引导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的危险期。

第二篇:中学生早恋对策

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对策

全医网http://localhost/2008-4-3 中小学教育网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令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本文试从心理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中学生“早恋”的成因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最大的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发展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中学生的性心理已由“异性疏远期”发展到“异性接近期”,并逐渐向“两性恋爱期”发展。男女同学之间不再象青春初期

(小学阶段、初中低年级阶段)界限分明,相互躲避,大多表现出一种接近异性的心理。他们开始精心修饰自己,重视自己的形象。许多学生在精美笔记本、文具盒贴满青春偶象的照片。他们常用一种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自己也总想以各种方式引起异性的注意。一些容貌俊美、举止优雅,或在文体、学业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更为引起异性的注意。这种男女生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真象歌德所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真至纯。”所以,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两性间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美好的。

但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特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把异性吸引误认为爱情,过早地把那种爱慕之心发展为恋爱,产生“早恋”。他们往往因一句动听的话、一封友好的信、一个爱慕的眼神、一次美好的交往而动情,开始谈情说爱;或者在情感的冲动下,主动以写信、传条子、约会等方式向异性表示“爱情”。

当然,“早恋”心理及行为的发生不只是由其生理因素,还有其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开放,文化娱乐的多样化,大众传播中性、婚恋内容的剧增,同龄人的互相感染式影响,都促进中学生的性心理的早熟和性意识的强化。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性文化”(诸如色情文学、色情影视、色情音乐等)泛滥,诱使一些学生模仿、效尤,导致早恋,甚至误入歧路,违法犯罪。另外,由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滞后,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产生对性的神秘感和畸形的好奇心,这也是

造成中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学生“早恋”心理类型及危害

中学生“早恋”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恋爱,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爱情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它涉及思想、品德、体魄、阅历、学识、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这一切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定型,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中学生“早恋”,是他们在人生乐曲中过早地奏响的一段走调的爱情主题。因而,“早恋”心理实质上是青春期心理障碍的反映,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据调查研究,笔者将“早恋”心理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猎奇型。不少中学生“早恋”是在缺乏理智的控制下,为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而形成。在这“恋爱”过程中,生物性的内容大大胜过社会性因素。同时,不良的社会因素也会起很大的诱发作用,一些学生正是由好奇模仿而陷入“早恋”泥潭的。

(二)幻想型。“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恋爱”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置脑外,以为“恋爱”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有的中学生恋上了某个同学时,在不了解对方人品、性格、兴趣、家庭、志向等基本情况下,就自我陶醉了,并以为终生有托,可结百年之好了。

(三)游戏型。由于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一些“早恋”生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这种人的“恋爱”对象很不稳定,甚至同时和几个人“交朋友”。

(四)逆反型。简单粗暴地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往往会激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反而强化他们对性与婚恋的神秘感

与不健康的好奇心。这种“禁果效应”就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

(五)依赖型。一些中学生内习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一旦出现他们想象中的异性,很有可能发生“早恋”。

综上所述,中学生“早恋”心理是不成熟、不健康的。他们对爱情的真正含义,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等根本问题,缺乏健全的理性的认识。正因为“早恋”学生缺乏健康爱情观,不能正确地把握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并且他们没有能力承担恋爱婚姻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基础,所以一旦有社会风浪的冲击,那种所谓热恋中的海誓山盟便告烟消云散,即便有时一些痴情者表现出的异常“坚定”,甚至以身殉情,那也只能表明他们理智低下意志薄弱,还无法抑制狂热的感情。可见,中学生不成熟的感情维系的爱情是不会巩固的,而且感情本身也会随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中学生还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如果中学时代就把自己的命运拴一一个情况多变的人身上,往往会自食苦果。

中学时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谈情说爱必然会分期待精力,影响学业进步,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生挫折,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和痛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给自己带来终身遗憾。有资料表明,当前表少年性犯罪以及暴力、盗窃犯罪很多正是起因于“早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

三、中学生“早恋”的对策

中学生“早恋”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事实告诉我们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手段,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反之,对中学生“早恋”,不闻不问,不教不管,放任

自流,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指出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把青春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之一明确提出来了。我们应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错误的观念,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只有当他们获得了科学的性知识,才能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有效地抵制他们可能从非正常渠道猁的“伪性科学”,克服畸形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早恋”、“性罪错”等问题。

(二)加强理想教育,开展多种活动。有理想、进取心强的学生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他们不会对异性表现出过分的热心。在较强的理智控制下,一般是不会产生“早恋”的。

中学生只有在正常交往中(包括异性交往),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因而我们并不反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纯洁的友谊。值得警惕的是性情孤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病态心理,不是视与异性交往为“可耻”之事,就是对异性产生非分之心。同样,一个厌倦集体活动的学生,往往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为此,我们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积极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健全人格。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让他们精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情感在爱好中得到升华。

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蚀。这也是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必要措施。

(三)讲究疏导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从理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寻找教育突破口,因势利导,采取最佳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有时候,一个贴切的比喻,几句知心言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几年前,笔者执教的文科班中,有两位班干部出现“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针对他俩非常爱好诗歌这一特点,我受一位老师的启发,在一天放学后悄悄地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在“闲谈”中,赠给他们一首汪国真(当时中学生最喜爱的流行诗人)的诗歌:《无题》“他和她/只是走在一起/便成了一道作文题/同学先做/老师后做/家长最后做/世上多了三篇文章/人间少了一份美丽。”几天后,他们都在周记上都表示要正确区分好友谊和恋爱,趁热打铁,当天,我又分别同他们作了一次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他们走出了“早恋”误区。这首诗便是一把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第三篇:中学生早恋对策

中学生早恋对策

从理论上讲,早恋只不过是中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发育和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一种心理现象,然而,这样的现象 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早恋问题,从而带来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应采用哪种方式方法来解 决这一棘手难题呢?励志少年军校的周老师认为可根据中学 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几方面的实施。

1开展青春期性爱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发育 特征,有步骤、有计划地设置青春期 性教育课程。通过对性知识的组织教 学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消除中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对异性的好奇心,正确认识自我独立意识的半成熟性。对中学生逬行性知识的教育 内容可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有 关性发育知识和性意识知识的教育。

(2)有关性道德的教育。

(3)同性 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的教育。

(4)学校和家庭应加强生理学和心 理学教育,加强恋爱观和恋爱道德、恋爱责任的教育。

2.组织班集体活动

班集体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可以根据中学生精力充沛、情感 丰富的特点,多组织一些有趣而有意 义的班集体活动。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 动,可以陶冶男女同学的情操,树立 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之间的帮 助和友谊,同时,能分散早恋的注意力,减轻男女同学的烦恼,并能使男 女同学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男女 同学喜欢异性的强烈情感。

3指导异性正常交往

对中学生作异性交往的辅导,这方面抓得好,可避免并大大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指导异性正常交往,可 从如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1)尽 量提供异性交往的机会。学校团总支 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举办联 欢会、主题班会、旅游、野炊、登山 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这方面可以满足男女同学交往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正常友谊的发展。(2)教育学生把握交往的分寸,引导学生与异性同学接触时,要做到热情大方,适度而止,不要过分亲昵、过于频繁,不要只倾向于某一异性,独一而交。(3)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辅导课或主题班团 队活动课等,有意识的组织男女学生交往。在活动中教师要明确男女生交往的原则和禁忌。

4.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这方面,学校可和家长取得联系,合力逬行。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明 确认识以下两点:(1)要分清正常交往与早恋的界限,不要把恋爱问题扩大化,不能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把异性同学之间正常、合理的往来看成是在谈情说爱。(2)正确对待早恋,不要把早恋看成是败坏 校风家门的丑事,同时对早恋要作理 解、宽容、耐心的教育,引导他们不要过早产生这一感情。

5进行个别疏导

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这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也是限制不了的。其实,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学校与家庭若能以 此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逬而学会把握、升华自己的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 容与和谐的氛围,相信他们对自己是负责任的。

最后,励志少年军校的周老师指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要忘记与家长保持联系,相互配合,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保守学生的秘密,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来使之接受引导。

第四篇:高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1

高中生早恋原因及对策

一、高中生早恋现象严重

早恋,不仅是一个学校极为敏感的话题,同时也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就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共同的课题。对当今中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发现:18.3℅的学生有早恋的经历;40℅的学生赞成早恋;48.3℅的学生向往拥有书中的爱情;51.7℅的学生认为早恋出现的概率的高低与学校有关;33℅的学生认为对于早恋现象,学校应当加强教育。这一连串的数据表明,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及表现上的差异加以引导和利用,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青春期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在这一年来,有不少学生来找我做过心理咨询,遇到最多是“恋爱问题”。为此我对学生恋爱的原因及其对策做了深入思考。

二、分析几个案例

生A:老师,我喜欢班上一位女生,其实在初中我们就有交流了。当时,很流行交笔友,她与我同校不同班,我写了信,收信人写对方的座位号,当时我也不知道就是她,后来偶然才知道。她人缘很好,跟很多男生一起玩,我很喜欢跟她一起,很开心。

生B:老师,我喜欢一个女生,比我大一级。初中时我们同校,当时学校组织上一级的学生带下一级的学生,刚好她带我。后来她上了高中,我读初三时压力很大,她还经常写信来鼓励我。现在我也考上了这所高中,我们经常还用手机发发信息,不过很少见面,见面也说不了几句话就走开了,我想我喜欢她了,她人缘很好,跟很多男同学玩,我见了很不舒服,不知是不是吃醋?

生C:老师,我谈恋爱了,高一时我与他同班,军训时他很照顾我,很关心我,后来他说喜欢我,我第二天就答应跟他谈恋爱。现在高二,他读历史班,我也跟他选了历史,虽然历史不是我的强项,可惜分班时他进了历史重点班,我进了普通班。现在我在校外租了房子,他亲手帮我布置了房间,说是我们的洞房,要我做他老婆„„(她有点顾忌地看着我,我努力让她放松,使她感觉到我是可依赖的)有时我们会一起住,做了不该做的事„„

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同学的早恋程度是不同的,A学生应该还不属于早恋,只是好感,B学生处于朦胧的早恋状态,C学生不但早恋,还开始了性生活。由此可见,高中生早恋,程度有轻重,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会发现其产生原因不同的,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就应该不同。

原因分析:

(一)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

中学生们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成熟,他们对两性的关系已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对异性充满好奇并逐渐发生兴趣和好感,并会对某一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意,渴望与之交往,要求获得亲密、信赖、愉悦的内心体验。这个时候他们对异性的感觉是非常微妙的。比如A、B学生,只是对对方的一种兴趣和好感,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使其产生愉悦的感觉,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日益成熟,性意识的萌发,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相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

(二)环境影响

外来开放思想观念的影响,影视、网络以及其它媒体夹杂着大量的情爱甚至色情,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韩剧”,这个学年的“研究性课程”有个小组就对此做了调查,发现学生看“韩剧”的时间与恋爱有极大的相关。还有日本卡通书籍对校园中少男少女争风吃醋的渲染,被中学生迷恋的流行歌曲中充斥的每一个“爱”字,无不象催化剂一样在扰乱着中学生的本已躁动的心。

(三)追求刺激

每个生活着都要有目标、有追求,中学生是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时期,特别需要寻求刺激。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定、态度不端、不求上进。对于为什么要到学校、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很少去想,对己、对人、对事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更缺乏远大的理想。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纪律较为散漫,成绩也不理想,内心深处空虚浮躁。他们需要寻找寄托、寻求刺激。这时候,异性的倩影就极容易跃入他们空虚的视线,成为他们填补空虚、平静浮躁的替代品。

(四)缺少关爱,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情感孤独、脆弱,情绪躁动,需要与人交往和沟通,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关爱,而当今许多家庭不和,父母因工作忙,无暇管理、教育孩子,甚至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孩子却要承受本不是自己错的无端的撒气和被“踢皮球”的恶运;因为父母忙于工作,疲于挣钱,孩子缺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感情破裂甚至离异孩子要背负比一般中学生更多的精神压力,原本脆弱的心变得更加敏感。这些学生很需要温暖,往往同学的一句关心、理解的话语都会使他们激动不已,更何况来自异性的理解和关心?这是酿成的“早恋”重要原因。比如案例中的C同学,父亲婚外恋,母亲闹离婚,家里无安宁之日,她害怕踏入家门„„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关心自己,出现早恋就顺理成章了。

三、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及本人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接受思想教育以及其它诸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他们从小确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终生奋斗;让他们明白,中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没有好的开端,以后的人生之路终究比较难走;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性。只有把他们的思想引上健康的道路,调动他们的内心认识,启动他们的心理机制,他们才能辨真假、认善恶、识美丑,自觉地抵制不良倾向和不好行为。

用事实教育他们人生的天地很广阔,未来更美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目标,使其逐渐摆脱个人狭隘的情感空间,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各种有意义的科学知识中去,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融入更加高远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二)加强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发生着急剧而大幅度的变化,他们对于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倍感紧张,又极想弄清其中的奥秘,以顺利地解决随之而来的诸多心理矛盾。这个时候很有必要对他们采取相应的青春期教育与指导。

(三)帮助建立正确友谊观

有的中学生对刚萌发的异性之情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异性交往就是谈恋爱”(如A同学),把正常的异性友情错误地理解为两性爱情,过早地产生了对异性的情爱。这时候非常需要让中学生们明确友谊的意义与爱情的界线,让他们知道人不只有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存在异性的友谊,男女之间可以建立起纯洁、真挚的友情。指导他们遵循“自然”和“适度”两个异性正常交往的原则,把握好异性间交往的“度”(包括广度、深度和适度)。提倡集体和公开的异性交往,淡化“一对一”和隐蔽性的异性交往,预防情感列车脱轨。

(四)多给一点关爱、耐心

早恋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思想尚不成熟,他们正待教育,对于他们的过错不能简单地上纲上线,而应待之以宽容、爱护之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中学生们一旦坠入“爱河”就极容易迷失自我,哪怕有的人稍有认识,但已深陷其中,身不由己,难以自拔。感情问题最微妙最复杂,因而也最难解决,何况我们的主

人公还只是个中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需要极其耐心。

(五)优化环境

许多学生接触不良书籍与影片,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不懂选择,老师可以做相应的指导,提供获取健康知识的网站、书籍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在紧张学习之余,学校及班级应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科技、文学、电脑等方面的比赛,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视野得到拓宽,聪明才智得到发掘、培养和发挥,旺盛的精力得以有益的释放,促进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在集体形式的接触中,让其感受同学间纯洁而美好的友谊,对男女生正常交往起到积极的引导,也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注意力得到转移,追求得到置换,使异性间的交往不再神秘,净化不健康的感情。

针对中学生“早恋”这一敏感而普遍的问题,学校教育决不能被动地听之任之,或以粗暴、简单的方式进行干涉,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研究制定对策,有效利用学校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占领学生头脑“阵地”,让社会、家庭等不健康的诱导因素,在学生心灵中无隙可入,无机可乘。将中学生所谓的“爱情”引导升华为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学校、爱知识中去,使每一个中学生都能拥有一个有意义的、健康、充实的青春。

第五篇: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模版)

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一、学生早恋原因分析

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地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当前,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逐渐趋向低龄化,并且有的学生已不在满足于浪漫的约会和互递情书,而是发展到了“租室而居”的程度。从调查分析来看,有成绩较好的(占少数),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占多数)。学生早恋,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生理因素:性早熟是学生早恋的内部生理原因

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是学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生理前提,生理上的快速变化和渐趋成熟,促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知识的丰富、性意识的觉醒唤起他们朦胧的早恋心理。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开放环境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也在逐渐提前。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学生群体中异性交往的几种主要心态是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1.渴望纯真的友情和爱情。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现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相互往来的异性同学之间,他们大多数既渴望纯真的感情,又希望学业有成。(这属于上面提到的少数人)

2.变态的竞争心理。在校园中有部分学生存在希望有很多男生或女生追逐以表明其漂亮、潇洒的虚荣心理。(多为女生)

3.炫耀心理。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学生过早地或不适当地把谁先找到对象,谁的朋友漂亮等,作为炫耀资本。(多为男生)

4.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打算在校期间谈恋爱,但由于周围同学的“样”,甚至一些“好朋友”的撮合,也开始了行动。

(三)社会因素

1.社会中某些不良刺激是学生“早恋”现象的催化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关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学生思想之中。以描写爱情、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一时间充斥了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不少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使不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生活非常渴望,并希望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的爱情生活。

2.家庭的变故。

通过调查,早恋中的大部分学生往往是父母离异或不和,大人不负责任和生活上的随意影响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是单亲,得不到家里大人的关心、爱护,转而向异性求助,互相安慰,互相关心,这样导致早恋现象产生。

3.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和失误。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采取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子女的交往横加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这样,造成子女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只好在家庭以外的异性朋友那里寻求慰籍。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削减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单调,校园生活枯燥,使学生过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另外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而学生对性问题又急于了解和渴求的,这样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性场面的描述填补

了这一空白。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分析学生早恋原因,找到正确处理学生早恋的对策,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一)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问题,因此男女生在交往中应注意:

第一、交往应自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第二、交往应适度。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因异性交往而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

第三、交往应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交往应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在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二)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教师应告诉学生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三)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教师在学生中的相对权威,学生尊重教师的意见。然而早恋是一处敏感地带,有早恋现象的学生在师长面前也会矢口否认,他们不愿教师总盯着这档事不放,谈多了会误认为教师有意找茬。教师可在双方已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氛围中,询问一些学生情感发展的细节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参加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评价一下那位同学,要尽量说优点,说明你也是很欣赏他的,但必须注意你的话语导向,学生会在你的话语导向下,对自己的早恋问题也会有一些与以前不同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得尊重理解学生,而且要把握好谈话的方式,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当事学生的主动性。

(四)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住,是青春期教育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害怕异性交往有导致早恋增多,有些学校和教师人为地在男女生间高高筑起一条“三八线”。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越禁越多。异性交往既可萌发初恋的情感,导致早恋的发生,亦可以使初恋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究竟朝那一方向发展,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性交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要教育男生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使他们明确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教育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间身体各部分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使人想入

非非。应教育学生在同异性交往中力求广泛忌讳单一,与异性的交往,应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学生情感出现迁移

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这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辩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就易陷入低级趣味之中,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学校应及时地引导他们的意识和兴趣,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上。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能量得到释放。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感得到迁移,及时矫正早恋行为。

(六)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日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在发生前,都会有预兆,都会流露蛛丝马迹。因此,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七)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个体的教育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早恋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善社会大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家长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子女的早恋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确早恋是子女生理发育成熟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和指导好子女与异性的交往。要善于把孩子对性的好奇迁移到健康、有益的方面。为他们开辟新的天地;最后,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学生正确分辩外界的信息,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指导,争取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实效

学生签名:

年月日

下载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学生早恋原因及对策(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学生安全教育讲稿】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打架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中学生主观方......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打架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中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轻则受惊挨训、受痛破财,重则致残致命、家破人亡,是一件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现就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其对策......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徐亚兰邮编:221400摘要: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学文化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处在生理、心理、思想尚未成熟时期的中......

    学生早恋及对策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的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关于“恋爱年龄”国家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人......

    中学生早恋的分析与对策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邓伟光 唐艳兰【关键词】初中生 早恋 分析对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12.0l0 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早恋问题早已是一个普......

    中学生早恋

    发现前的教育 1.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 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和对策 宜君县棋盘中学——陈建平 说到学生辍学,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是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经济方面的原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