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是由张仁贤老师主编,收录了《不要剥夺学生提问的权利》、《教育有法,机智为上》、《让学生学会尊重》、《让孩子“昂起头走路”》、《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老师,您知道我的选择吗》等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引用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案例,作文之读后感: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全书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了这本书后,引发了我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思考。书中,有很多很有启发的句子,例如,“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等等,这些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启发着我们,指导着我们更好的做好一名合格的育人者。参考书中所说,再对比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感想颇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感到做了很多事情,可效果却没那么明显。反思我的工作:究竟为什么效果不够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不对?看了《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后,我发现,我们更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轻松的教师。张仁贤老师界定,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我很赞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即学会自立。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调皮生就是这样,我在班级的时候,表现的都还不错,可是我一离开,就不自觉了,这可能就是我平时太严所造成的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还是做一名严厉的管理者呢?
其次,要与学生互相尊重。书中的《难忘的八个字》、《掌声里的自信》、《自尊无价》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掌声里的自信》所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周老师关爱残疾学生的良苦用心,其与班干部们共谋了一个假抽奖,主人公固然得到了激励,但多数同学却被蒙在鼓里,这是有失公正;《最自尊无价》讲述对“55分”的呵斥和羞辱使一个知道上进的孩子无地自容,道出了“自尊无价”。对于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观去看待他们。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于鼓励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也才能逐步建立互相尊重。最后,要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在书中,张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同时也指出,不能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张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张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们”。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可是,党和政府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和关怀,作文之读后感:《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50年代,我曾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90年代,我又受到过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同志的接见;特别是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了我,还为我亲笔题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今天,我依然可以无悔地说:教师工作虽然艰苦,但最光荣、最幸福。当看到学生一批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时,我所获得的成就感,所获得的欣慰,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不久前,在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上,我们当年的小班长突然下令:同学们举起双手,让老师检查卫生。当几十名年过半百的学生,像当年一样伸出双手接受老师的检查时,我眼前立刻浮现出45年前的情景。当年那一双双小手如今已经变成了大手。我多么期望我学生的手,永远干干净净。我对他们说,同学们,人的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实际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要加倍努力,美好的明天要靠我们共同创造!教育评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次读霍老的演讲稿都令我感动。它现在已安放于我的案头,每当我倦怠、退缩时,读起它仿佛又获得了新生,浑身又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每当我叩问生命的意义,反思教育的真谛时,霍老的言行常让我感受事业的幸福,领悟教育的崇高。霍老对教育的赤诚,对孩子的真爱,对事业的执着时刻震撼并激励着我。然而,霍老又并不遥远,她伟大与朴实,崇高于平凡。置身于任何一个校园仿佛都看得到他,聆听任何一个成才者的经历仿佛都感受到他。在我眼里,他已不只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凝聚了所有优秀教师典型人格的具体象征。但她又是一个真实的个体,因为每一个成功教育的背后都有她提倡并力行的“爱”的存在。问题大家谈
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处于爱心。爱心构筑真诚,爱心孕育希望,爱心激发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是贫乏的,干枯的,冷漠的,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最终将是夏丐尊先生所说的“无水的鱼塘”。您见过阳光普照,泉水充盈的池塘吗?它的周围鲜花盛开,绿草繁盛......它的上空蜻蜓飞舞,小鸟展翅......它的内部青蛙挥臂,鱼儿畅游......有水的池塘时时生机,处处活力。无水的池塘贫乏的虽时清水,干枯的却是生命。您是怎样理解“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的。
第二篇:读《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有感
读《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有感
我不喜欢什么大篇大理的书籍,而这本书第一眼就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它不是什么大师级别的高谈阔论,也不是什么教育家的有感而发,而是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的教育故事,也有一些记录着发生在最平实的课堂中的教育故事。
这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00多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完这本书后,些许感受记录其下:
一、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机会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你的努力浇灌,在学生身上绽放。学生需要时间来慢慢学会新的知识,学生需要时间来慢慢懂得如何运用,学生也同样需要机会要证明自己。《咱班没有小偷》中一个学生的168元不翼而飞,而教师给予了那位一时做错事的孩子机会,没有说出他的行为,并在他进步的时候鼓励他。
二、用欣赏的眼观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169颗幸运星》、《擦不掉的鼓励》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
《难忘的八个字》中描述的是长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话结巴的小姑娘,受尽了世人不屑的目光,认为没有老师会喜欢自己,面对新老师的耳语测试,极端自卑而又有主见的她,本想故作聪明蒙混过关,却听到了老师真诚的话语:“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到她的心头,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从而使她产生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三、与学生互相尊重
书中的《零分之约》、《最美丽的转身》、《难忘的八个字》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零分之约》里问题少年在被老师宣布成绩的时候没有一点羞耻感。却在一年后,成功考到第一个零分,全班响起祝福的掌声时,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最美丽的转身》中对待叛逆的孩子另一位老师在语言的同等对待和行为上的无微关爱下,从生活的每个细小处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等到了孩子的转变。有一条真理告诉我们:不管物质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世,必定会由量变到质变。有时,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而如果及时弥补却能有比平常更奇妙的效果,就像《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我也需要再继续我的阅读之旅。其实阅读这些小故事是件另人轻松且愉快的事,100多个教育故事并不是100多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100多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
下面是摘自书中的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我与老师的零分约定》
■[美]保罗·斯蒂文弗
我曾经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直到卡尔森小姐来到我们的班级以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一定是教过我的老师都向卡尔森小姐说过我的坏话了,所以第一天上课,她在点到我名字的时候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却不爱学习的斯蒂文弗吗?”
“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3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接着声音高亢起来,坚决而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曾经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一样当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
卡尔森小姐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而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说完,她扬了扬手中的成绩单。
她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当众受到了羞辱。我几乎要成为一头咆哮的小牛,在教室里横冲直撞了。可她的温柔目光像雅典娜女神的召唤一样,一刻也没有从我脸上移开,控制住了我心头的怒火。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哼,下次我就考零分给你看看!”
她伸长了耳朵,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似的,说:“好啊,这个创意很好!咱们不妨做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在班级里你一切自便,我决不干涉;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要服从我的管理,好好学习!”
我吐了吐舌头,因为我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最可爱又最最愚蠢的老师。
“不过,既然是‘考’,咱们还得遵循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就交卷,更不能离场脱逃。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
这还不简单!我的心底发出快乐的鸣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任何问题!”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最后我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原来,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心情沮丧极了,那种期待着一场零分考试就彻底解放自己的想法似乎是一个缥缈的梦,可望而不可即。
试卷结果出来了,又是“C”,而不是“0”!可恶的“C”!我开始诅咒起来。卡尔森小姐走过来,狡黠地提醒道:“咱们可是有约在先的哦,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
我低下头,既羞愧,又暗骂自己不争气。
“现在,我要求你,早一天考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
很快又迎来了第二场考试,结局还是一样,又是“C”!
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冲刺。我发奋学习,竟然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我会做的题越来越多。我的赛车渐渐地蒙上了尘埃,我的赛车手梦也渐渐弥散,取而代之的,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道道试题。
终于,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所有题目我都会做,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错误。
卡尔森小姐把试卷发下来后,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祝福的掌声!我脸红如枣,感到羞愧难当。
“好了,你终于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考到了零分,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了。”卡尔森小姐走过来,抚着我的头温和地说。
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哽咽了许久,我终于脱口而出:“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
“斯蒂文弗,你是好样的,在我心目中,一个凭实力考了零分的学生跟考了‘A’的学生是一样出色的!我为你感到骄傲!”
(摘自《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
第三篇: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感动教师的119的故事》精选了119个能够感动教师心灵世界的经典教育案例,通过爱心、引导、尊重、真诚、激励5个部分让我们看到了众多优秀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将一个个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送上正轨、提升人格的感人事迹。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在对这些教育故事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教学可能,用教育的眼光看待生活,将更好地引导我们探寻教育世界的真谛。
教育存在于感动中;教育存在于细节中;教育存在于故事中;教育存在于生活中。这本书不仅包含了教学活动中生活方面的故事,课堂教学方面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教学理论思考方面的内容。
读了《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完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好感动,我也很佩服霍老师。
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老师,首先,他能在“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年代,去选择小学教育就是很不简,就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一口气干了60年,在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优秀教师,当时有很多单位请他去工作,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依然与孩子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
在课堂教学中,他坚持“精讲多练,合理组织课文,讲一篇带多篇,向课堂教质量”,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他还运用了“破谜语”的方式教他们识字,在学《七步诗》后,学生学会了自己作诗,在组织学生春游时用的孩子还能即兴作诗。当他的班的学生真是一种享受。
他从不放弃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就如他提到的何永山是当年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家长管不了他,在学校只要他在班里,老师就无法上课,外宾来校参观还要把他藏起来,学校万般无奈,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后来霍老师听说了立刻找到校长,把他留在了自己的班里,他先让全班学生都认识他,后和他“约法三章”,不去提他的过去,不揭他的短。霍老师还提到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发现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还要学会等待,慢慢的等待学生的成长。
看完这本书,我有几个想法迫切地想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实践,努力让自己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
作为老师,我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如果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都以与教师唱对台戏为荣,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有真情实感的人。
自我反思一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的确存在着一些应付性的思想,对后进生不太关注,对班级管理过于强调纪律,而忽视情感的作用。所以,作为老师,我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感动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一定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他们。
作为教师,“心中有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开卷有益,多读书,多宽容,多教育,才会有更多地方式方法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坚信: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第四篇: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是由张仁贤老师主编,收录了《不要剥夺学生提问的权利》、《教育有法,机智为上》、《让学生学会尊重》、《让孩子“昂起头走路”》、《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老师,您知道我的选择吗》等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引用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案例,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全书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了这本书后,引发了我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思考。书中,有很多很有启发的句子,例如,“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等等,这些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启发着我们,指导着我们更好的做好一名合格的育人者。参考书中所说,再对比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感想颇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感到做了很多事情,可效果却没那么明显。反思我的工作:究竟为什么效果不够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不对?看了《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后,我发现,我们更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轻松的教师。张仁贤老师界定,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我很赞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即学会自立。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调皮生就是这样,我在班级的时候,表现的都还不错,可是我一离开,就不自觉了,这可能就是我平时太严所造成的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还是做一名严厉的管理者呢?其次,要与学生互相尊重。书中的《难忘的八个字》、《掌声里的自信》、《自尊无价》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读后感《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掌声里的自信》所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周老师关爱残疾学生的良苦用心,其与班干部们共谋了一个假抽奖,主人公固然得到了激励,但多数同学却被蒙在鼓里,这是有失公正;《最自尊无价》讲述对“55分”的呵斥和羞辱使一个知道上进的孩子无地自容,道出了“自尊无价”。对于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观去看待他们。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于鼓励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也才能逐步建立互相尊重。最后,要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在书中,张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同时也指出,不能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张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张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们”。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
第五篇:读《感动教师的119的故事》有感
读《感动教师的119的教育故事》有感
吴立明
《感动教师的119的故事》精选了119个能够感动教师心灵世界的经典教育案例,通过爱心、引导、尊重、真诚、激励5个部分让我们看到了众多优秀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将一个个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送上正轨、提升人格的感人事迹。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在对这些教育故事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教学可能,用教育的眼光看待生活,将更好地引导我们探寻教育世界的真谛。
教育存在于感动中;教育存在于细节中;教育存在于故事中;教育存在于生活中。这本书不仅包含了教学活动中生活方面的故事,课堂教学方面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教学理论思考方面的内容。
生活方面的故事如《扫地》中,李老师面对值日的同学没有认真打扫卫生的教育情景,巧用语法知识,借题发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认识了错误并主动进行了改正。这类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教学活动的可延展性,不仅在课堂上,在与学生交流的每一刻都可能成为教学的过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我们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备课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在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我们才能有一个内在的准备,从而对学生的各方面活动做出更积极有效的引导。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都可以巧设这样的教育情景,只要我们抓得住,用的巧,引导的好,学生在学校中将处处受教育,时时在学习。我们推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可是怎么“教”学生做人呢?这正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善于从生活学习各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我们的工作时间很大一部分都是跟学生们在一起,只要有积极思考,勤于发现,也许某些时刻的一句话,一个微笑就能改变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方面的故事《巧借社会课,化干戈为玉帛》中,班主任老师为了解决两个班级之间互相争斗的问题,巧用社会课上的取长补短、团结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两个闹别扭的班级从此和解,成为了友好班级。这个故事正是我们的书本教育与育人教育融合的一个极好的例子,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们懂得知识的巨大作用,这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故事书中也有很多,如《为学生搭个“台阶”》这篇故事向我们指出了在教学的提问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善于设定情境。教学不是全盘授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是相机诱导,在提问过程中巧设情境,结合学生因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类关于教学活动的思考真是字字玑珠,让我学到了很多极具教育意义的真知灼见,我也懂得了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积极思考,及时反思,三思而后教。都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然而一个让我们无所适从的所谓“另类”学生,又有几个老师敢保证自己能教好?如今社会的发展,世界上存在的大量信息如洪水般涌入到学生们年幼的头脑中,让我们无所适从的学生将变得越来越多,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越来越大。我们要想教这些好性格各异的学生们,唯有积极思考并因材施教。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面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陶行知),《爱或许也是一种负担》这个故事就体现了师生间相互理解、尊重和人格平等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成长。而《一罚一奖总关情》向我们展示了充满爱心的惩罚和奖励同样可以撼动学生的心灵。德育首先是爱的教育,而教师首先得有爱心:不仅要有爱的思想,爱的情感,同时还要有爱的智慧,爱的艺术。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缘由,皆出于爱心。爱心构筑真诚,爱心孕育希望,爱心点亮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是贫乏的、干枯的、冷漠的,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的,将是“无水的池塘”。
看了这本书,也许很多老师仍然不以为意,虽然书中很多老师在处理师生矛盾中的表现都让我们敬佩,但是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充满教学意义的“巧合”?在对书上的故事深入思考中我也发现了书中很多故事的一个特性,这就是机遇性。这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的教育故事往往来自于学生的特别行为和老师们的“灵机一动”。如《老师,你这是暴风骤雨》的故事,讲的是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教学生学习成语,突然有一个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过去斥责他,没想到他居然用刚学会的成语说道:“老师你这是暴风骤雨。”老师于是也用成语与他进行对话,一下子其他同学也加入进来,使整堂课变得生动又精彩。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意外情况吗?没有这种情况难道我们还得主动创造这种情况吗?我们能指望依靠这样的意外情况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吗?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故事《两毛钱》中,方老师为了鼓励一个表现不好的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个两毛钱的拾金不昧情境,结果弄巧成拙让另一个学生捡到了,让她尴尬不已,幸好她即时应变,最后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不少还存在一个特征,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比较特殊。首先是地域特征显著,在文中屡屡见到北京、东方明珠、大连、台湾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的字眼,还有一些甚至来自现代教育发展相对发达的其他国家。在我国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些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与我们边远湘西相比,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能期望我们的学生像故事中的学生一样开放、博学、优秀吗?另外故事发生的学生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学生普遍都处于初中、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同样能发生在身负沉重升学压力、接近成年的高中学子们身上吗?还有一个课程上的特征:这些故事中很大一部分都发生在语文课上。语文课可以感性化、细腻化、人性化,但是我们偏重理性的数学课、化学课和物理课上也会发生类似的故事吗?
然而以上特征带给我们的疑问无法掩盖住一个更为明显的特点:这些故事的发生都离不开爱。没有爱的存在这些生动的故事全部都将失去发生的可能,爱才是这些故事生长的土壤、空气和阳光。不管是幼苗般需要保护的小学生,还是如高粱般挺拔壮实的高中生,都不可能在没有爱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的先决条件就是对学生的爱,来自发达地区的教育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拥有再富足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爱仍然不可或缺!一句发自肺腑的关怀,一份平等待之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