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体会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体会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们参加了区教育局举办了新课标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下面将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罗列。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从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来说,有以下几点:(1)新旧课本内容上,新教材较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专门增设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从内容体系上来看,编排顺序与以往也有较大差别,比如在几何证明中,把学生学会证明书写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内容之后学习。(2)新旧课本在知识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
(二)教师教法的转变: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学法的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总之,本次课程改革与以前的几次课程改革不同,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诸多方面。
第二篇: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县育才实验学校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鄄城实验中学
李志立
2017年9月27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举行了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有幸听了从江苏来的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与评析,受益匪浅。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七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这次新教材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
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2、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二,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三,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应用题新课不要讲过多的内容,一节新课两道题足够。在教学过程中,要两线并行:建模(阅读——分析——找量);练习(学案)。要给学生足够的建模时间,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给学生
独立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盖高楼瘦身,不要越讲,内容越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获很大:首先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了解到课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第三篇: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澄迈县白莲中学蔡亲梅
2010年3月27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举行了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有幸听了从北京来的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与评析,受益匪浅。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七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这次新教材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2、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二,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课本的练习题够用,好的教师要根据原来的练习题变通去猜练习,比如:+=5改为或+=5或-=5。
三,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应用题新课不要讲过多的内容,一节新课两道题足够。在教学过程中,要两线并行:建模(阅读——分析——找量);练习(学案)。要给学生足够的建模时间,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盖高楼瘦身,不要越讲,内容越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获很大:首先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了解到课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一定会不断努-2-
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第四篇:新课程培训体会
谈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会
假期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的都是有实际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培训会上我认真聆听专家报告,记笔记,回去后又及时消化反思,有不少收获,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专家讲解,了解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清晰的思路。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景素材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象: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并在标准中特别强高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新教材变化的启示
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原教材中的对“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呈现次序和课题内容进行了调整,呈现顺序调整达到了分散难点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水的全面了解。而“自然界的水”中课题顺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宏观物质水平
下的水的学习,逐步进入微观水平上了解,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对物质认识的过程和方法。教材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删减了其它学科中学生学会了和知识内容,这些变化来之不易,是经过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才得到的认识。虽然这是课程标准的一贯理念,但真正落实并不容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现并不缺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而这些好的教学理念却很难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中,其中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不能落实是因为存在教学习惯、教学时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说其简单是因为对这些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这就是认识问题。人们说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落实到位,这次的培训让我对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在今后的我会更多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把学到的理念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行动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必将使数学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为此,信息技术必须加强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双赢。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是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数学学科;另一方面,数学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因此,“整合”意味着数学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挑战。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优势 《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以组合的或动态的方式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各种表示方法,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利用“几何画板”作出数轴,在数轴上作两个粗实的箭号,使箭头号始点固定在原点。使用时两个箭号的箭头指向可以通过鼠标往数轴的两个方向左右拉动,当箭号的箭头指向哪个刻度时,同时同步显现刻度读数并且组成有理数加法的算式。这个操作可以是老师操作,更多的应该让学生代表操作。这样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所给的算式是随机的。能较好地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 和 老师的教,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变得看得到摸得着,使高水平、深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获得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从而记忆深刻。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条渠道,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广阔空间。
(1)学生课前组织收集信息。
(2)教会学生整理信息。
(3)信息加工,针对疑点,筛选信息。
(4)引导学生利用信息。
(5)相互交流,扩大信息。
4、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加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建议“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讲“轴对称”时,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 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会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会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 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5.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知识学习与创新精神相结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信息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6、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重要的数学思想更容易更有效地呈现。
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因此,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能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具体形象的环境下有效的理解,较好地把握数学实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数学中的“数形结合” 的重要思想能够得到最完美的呈现。
如在学习数学八年级下《函数》中函数的意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对于这个概念,初学的学生对“变化”、“唯一”和“对应”都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传统的教学大多是通过多举实际例子,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这样,学生对函数的认识是浅薄的和不全面的,效果难于如意。教学时,我用《几何画板》做出函数y=2x(可以是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图象上确定任一点P(x,y),然后拖动点P的位置,同时同步显现出点P的坐标。观察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变化关系。同学们可以发现——随着点P的位置改变,它的横、纵坐标也随着改变,并且纵坐标y始终都是横坐标x的2倍。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本质中蕴涵着运动与变化,并且这种运动与变化通常是有规律的,即在变化过程有着不变实质。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学生对数学知识易于接受和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本质能较好地把握。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
2、《数学新课程标准》
3、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得日益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
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材料、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课本的视野,拓宽数学的范畴,丰富教学的内容,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可以说,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插上了翅膀。
一、有助于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图文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的信息和实现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思维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过渡,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课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启发他们发现对称的性质。接着将其中的蝴蝶图形框定放大,并用动画显示将此图形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到此图形的左右部分是完全重合的,由此学生对什么是对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很容易理解对称轴的概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顺利地学到知识。又如,在讲授《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如果用正方体实物,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可利用计算机上的“几何画板”画一个透明的正方体,并给其六个面着不同的颜色,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感受并认识了正方体和它的各个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结果学生共得出11种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正确判断所给出的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活动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
二、有利于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圆的知识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割圆术”的有关资料。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知道了是刘微独创了割圆术,他计算的圆周率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更简单。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结果,同学们都了解了包括我国古代的赵爽和刘徽的证法在内的至少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学生都有猎奇获新的心理,正确的引导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寻找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途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自豪感。
三、有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考虑如何使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运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顺利收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放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又如,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其“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性上认清概念,加深记忆;还可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等积变形课件,引导他们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使数学思想方法更易于为学生掌握;象“垂线定理”、“圆心角、弧、弦、弦与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方法证明的定理,可用“几何面板”动态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资源丰富、手段灵活、互动性强,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情景,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并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学生利用校园网,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各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教师提供各种边数的正多边形,配上各种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平面镶嵌图案。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复制、粘贴、组合等图形处理方法,设计出各种各样很有创意的图案,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的教与学,就能实现教学质量的腾飞。
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已深入了课堂,在当前多媒体班班通的教学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结合,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名教师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研究如何恰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
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数学 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新的基本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习。
一、将课前导入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枯燥乏味、平淡的开头,可能就会失去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而一个鲜活的、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导入,则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情景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情景及时唤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元、角、分与小数单元中的小数的加减时,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课件。一个个商品鲜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了学生的“馋”劲,有的买零食,有的买玩具,有的买学习用具。每个同学都选好了自己的商品,最后到“收银员阿姨”处结账,先让同学们帮“收银员阿姨”算一算账,请同学们一起监督看谁算错了,让我们帮他一起改正,最后填好购物单。这样的教学,很有吸引力,通过购物让学生理解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激发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思维得到了启发,同
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有效化解难点,突出重点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重点的内容也不够注意,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拼茂的特点。采取多媒体动态演示,可以将小放大,将复杂的内容层次化、呆板的画面活动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和不够重点注意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在传授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CAI教学软件,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都可以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集合形体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完成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和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又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和“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的轻松,教
师教的省力,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三、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 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堂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使数学课变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天地。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媒体来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且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远与近、大与小、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抽象与形象之间互相转换,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通过视频媒体再现了生活中许多利用“24时计时法”的场所,如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营运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产生了了解“24时计时法”的兴趣,并会带着“24时计时法有什么好处”、“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等疑问进行下一步的自主探索。这样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生动、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了疑问,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心理,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图片环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完成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将练习题层次化,加强训练密度,提高数学效率
练习可以分为强化学习、尝试学习、反馈练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大小黑板一起上,擦了板书写练习的情况,这样大大减少了课堂练习容量,降低训练密度,也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不少负担,势必造成教师没有精力去钻研教材,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它大大节省了教师课前准备的时间,板书和擦写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用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出来。而且计算机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老师。如,不论何种程度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就会给予“好极了”、“你真棒”、“请多努力”、“别灰心,再来一次”等鼓励性配音评价,运用各种激励语言启发学生认真动脑。促进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独
立发现问题的愉快体验”。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更具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提供理想的探究问题的环境及实验平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广阔的前景。
本文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授《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Unit 4
Will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 Lesson 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听、说、认读的词语:a piece of..., wish, blow, blow out。句子:Lisa lights the candles.
掌握听、说、读、写的词语:would, a cup of..., tea, glass, a glass of...句子: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Yes, please./No, thanks.I'd like a glass of juice. 语音训练:字母组合fr的读音。2.能力目标
学会谈论有关生日聚会的话题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听、说、认读的词语:a piece of..., wish, blow, blow out。
句子:Lisa lights the candle.
听、说、读、写的词语:would, a cup of..., tea, glass, a glass of...句子: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Yes, please./No, thanks.I'd like a glass of juice.
教学难点: 短语blow out的发音及短语句子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教具准备:一些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2.Let’s sing a song-----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our new lesson
Unit 4 will you come to my party ? lesson 24
First,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 points the TV and shows the phrases.a cup of tea, T reads it Ss follow, then T calls some Ss repeat, The same way teaches other two phrases: a glass of juice, a piece of cake.2.T asks S1 :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 lead s answers : Yes, please / No, thanks.I’d like a glass of juice.T——S ask and answer
group work let’s chant T chant first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juice? Would you like a piece of cake? Yes, please./ No, thanks.I’d like a glass of water.S---S perform.3.T: Today is Lisa’s birthday.Now look there has a birthday cake for her.First Lisa lights the candles(T act)then look the TV what’s she doing ? Oh, she is make a wish, T reads the phrase Ss follow T.Then look the TV what’s she doing ? She is blow out the candles, T reads the phrase Ss follow T, after that look the TV what’s she doing ? she is cut the cake , T reads the phrase Ss follow T.4.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bout Just practice Step 3 Consolidation 1.Now let’s have a group work----make a birthday party
First T perform: light the candles , other sing the birthday song together ,then make a wish, others give birthday gifts for he or she ,after that blow out the candles, cut the cake.S----S practice then perform 2.Ss turn to page 46 Let’s look at the part 4 let’s read and chant read after T two times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repeat it.3.T writes the main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Ss write on the desk using their fingers.Homework: Write the Just write on the exercise books(Words and phrases three times, sentences two times)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程已经实行几年了,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注入了一股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鲜血液。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融入情感和爱心,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开阔了数学视野,拓展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尽管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连获总分第一,但在简单应用题方面的得分率较低。另据调查,初中毕业生中半数不理解利润,看不懂股票走势图,弄不清统计图,不会填银行票据,更不会计算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利息问题。究其原因是在校内外学做家庭理财和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太少了。新课程标准重视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考查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对应用性问题的领悟能力和解决能力。
例如 某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电话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这里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
(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3)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
这类题型旨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注重学生的心理历程,搭起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协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即学会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周围的事物,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问题最终归结为一个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是最成功、最典型的初等模型之一。
新课程带给了学生深广的发展空间,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通过数学建模将数学与应用问题紧紧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想真正的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基本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迈向创新性学习的道路,这对我们平常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课堂上要有“放”有“导”,要“放”得开手,“导”得及时,让学生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扶”得太多;要尽可能提供粗一点的引导性素材,建构他们创新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创新的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必须融入情感和爱心
“没有情,何求爱;没有爱,又何求来情。”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深奥的哲理。情感和爱心是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爱心。现代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也是一样,没有对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心,没有把爱给予学生,学生同样没有对你产生深的感情,对你教学没有亲近感,学生怎么学得好呢?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融入情感和爱。情和爱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至关重要。“教育不能没有情,不能没有爱。没有情和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就没有教育”。所以说情和爱是取得数学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用情感和爱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学习,平时死记硬背,学习数学无兴趣可言。其实,数学并不像他们认为,只要教师,学生,家长都用了情和爱,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独特性和应用性,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就会觉得学数学具有高雅性、趣味性、享受性。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