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在独立学习方面,英国学生要高于我国学生。英国的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正规的Project。Project的汉语意思是“计划”、“设计”、“规化”。实际上类似我国的“科研论文”。英国中学生的Project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据,不亚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
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强于我国学生。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英国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在英国,人们普遍推崇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或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能力。英国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在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大家。如果哪个学生为了自己出风头而连累了大家,他就会被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英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体育不但是英国中学的重要课程,而且每天下午四点钟开始,大部分学生又都出现在运动场上。大量的体育锻炼,加上合理的充足营养,使英国学生大都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那种肌肉发达、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型学生到处可见。就连女生对体育也十分热衷。体育好、学习好的学生才备受同学们的推崇。
英国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英国学生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像我国学生那么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前不久留美教育博士刘萍对中美教育作了一个比较并得出“美国初级教育不如中国”、“中国的初级教育基本功扎实”的评价(见“一个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
育”2001年5月28日贴于“教育与学术”)。我认为她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作为一个教育学博士,如果她的观点广为传播,会误导许多人甚至整个教育界。本人在中国(学士和硕士)和北美(博士)都学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学近十年。我想谈谈我的感觉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因时间匆忙,不便展开来写,这里仅讨论几个重点并以实例于以说明。
例
一、尽管西方初级教育(小学和初中)比起中国来学习内容少、节奏缓,可我十多年来在北美的学校和公司里接触到的老外在业务上多数都很优秀,平庸者比例小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普遍敬业精神强。他们的表现一点也无法让我想象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我真的看不出他们在中学只作过1000道数学题和我们曾作过5000道数学题的差异。说什么“西方的先进科技都是靠移民”,未免太过夸张了,太夜郎自大了。这样的评价也只能在中国人的“坊间”流传,根本不可能被西方主流传媒认可。
例
二、文革后公认77,78级学生最优秀。这种优秀不仅表现在学习而且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恰恰这两级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停课闹革命,在“社会大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五花八门的各种知识,根本没上什么课更别说受什么严格的科学教育了。很多人都是靠的高考前恶补几个月考进大学。
例
三、我本人72年(15岁)在四川考高中时正值“修正主义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我们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小学后三年和初中三年的课程全部补齐,而且弄得清清楚楚。
例
四、君不见许多人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一到高中便垮了下来。这样的人考大学一般无望。但那些小学和初中成绩一般,但高中成绩往上冲的人一般都是考大学的料。这些例子这正好说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那就是:
一、人类获取知识的效率是与对该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人类是天然具有好奇心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诱导,刺激和引导这种好奇心。填鸭式和题海式教育是泯灭这种好奇心的天敌(必要的记忆背诵除外)。而且极易导致人对学习的反感心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15岁(左右)以前的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当有限,不宜于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学了也是事倍功半。这段时间应让儿童在宽松的环境中用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加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地感受生活,积累对自然的认识。而15至25岁才是人类理解力和接受力的高峰期,才是强化在校学习的适当阶段。15岁前是感性的量变积累过程,15至25岁才是一个将前面的积累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质变过程。后一个时期的学习效率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一个时期。
我想在这里多费点笔墨说说为什么在学生15岁以前减压的重要性。虽然15岁以前人的大脑发育不成熟,不宜于进行高强度的在校教育,但人从出生到15岁之间却是人认识社会,观察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期间发生的许多外部事件对儿童都是第一次,他们都觉得十分的新奇,会让儿童在脑子里产生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这些蒙蒙胧胧,千奇百怪,带有初级哲学色彩的命题会整天萦绕在儿童的脑子里,产生一种寻找解释的强烈冲动,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厚实的思想积淀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积累过程。说通俗点,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牛顿们才能够从容地躺在大树下沉思“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瓦特们才能够目不转睛地盯着火炉琢磨“壶盖为什么会动?”,爱因斯坦们才能够有闲功夫去冥想“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朝北?”。我们很难想象在“超负荷”,“极限运动量”,学生每日疲于奔命的学习环境中这些本来十分自然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能够经常或普遍发生。这些思想积淀和想象能力在15岁左右并在适当的教育诱导下会释放出强大的学习效能,即形成质变的过程。不仅如此,勤于思考、善于想象也是任何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事实上任何有首创意义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都是对某个哲学命题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的一个重新解释。而人类的文明和科学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命题和对命题的不断解释中向前进步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方式无意识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范围里破坏了这种宽松的环境,强迫学生从小学开始泡在深深的题海中直至高中毕业,捻灭了儿童心智自然发育的这个最重要的过程。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学习反而心力疲惫,学习兴趣减少,把很多的时间都花到谈情说爱打麻将上,完全走了一个反自然规律的路子。我们还能指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站在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我们的初级教育还能说是“挺好的”吗?
我这里还不说高压的初级教育还剥夺和挤压了少年们的情感教育,美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学教育(并非政治课)的空间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的重要负面影响(如展开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这些教育是塑造一个完善人格的基本要素。一个人格不完善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西方教育基本上照顾到了这些自然规律。在初中(15岁)以前基本上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学生学得很放松。既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可以让各种兴趣自由的生长,各种思想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发育。但一过15岁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迅速变得严格起来,而且学习负担和压力都有显著的增加。这种状态将持续增强直到大学毕业。结果到大学毕业时学过的总内容比中国的大学生有多无少。换句话说,在校学习强度与人的理解能力及智力发育保持同步增长。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好好借鉴的。
其实西方这种教育方式与77,78级的教育过程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处。当然77,78级是歪打正着,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那些专修教育学的先生女士们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多和学理工科的人聊聊,不要把你们学教育学(文科)的体会应用到学理工科上去。中国常常有人凭想当然来推论甚至实施一些重大的,基本的教育原则。例如部份中国人把早期教育产业化。但最愚蠢之极的莫过于由重点大学出面来办什么“少年班”之类。培养人不是养鸡。况且人人都知道现在由激素快速催长的洋鸡比起村前院后自然生长的土鸡,味道实在是差太多了。尽管让孩子接受学校以外的数学超前教育非常普遍,但我断然拒绝,因为我深知其结果对
孩子是灾难性的,无异于拔苗助长。我认为让孩子跟着学校的大纲走是最宜于儿童身心和智力发展的选择。
我想,遵从教育自然规律与否才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差异,也是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中最深层次的,最实质性的,最难被人们注意到的要害问题。其实西方教育也没有什么高妙之处,只不过比较顺从客观规律而已。中国教育系统无视这种客观规律,即有主观决策的错误,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人多学校少)。现实一时无法改变,但人们至少可以在主观决策中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有效地减少偏差的程度和确定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不要自我陶醉于“中国的初级教育很棒”的海市蜃楼之中,把歪了中国教育界的舵把子,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误导亿万炎黄子弟。
当然西方教育在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和选用上的一些特点也是西方教育成功的另一些因素。这里限于时间和篇幅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科学是有关自然的学问。用合乎自然规律的方法去学习科学才是最佳的途径。把科学搞成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一门“手艺”,在教育中违反自然规律进行高压强制灌输,用“学手艺”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教育是不会有最好的教育效果的。它可以培养出很多“能工巧匠”来追赶西方科技,但其中必定罕有具有科学首创能力的世界级科学家来让中国在世界科学的前沿独领风骚,而后者恰恰是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我这里只谈教育。这决不意味我认为西方什么都好。
一个“剑桥女孩”眼中的中西教育差异
现年19岁的姜岫云曾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高二那年转入英国罗婷女子中学就读A-level。不久前,这位留英两年的女孩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比较我在中英两国中学的学习经历,我感触最深的是到了国外后我不再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一定是对的,我会很理智、很主动地思考老师传授的知识,真正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甚至对老师说„不‟。”对于中西中学教育差别,姜岫云如是说。
“在国内,提问挺傻的”
姜岫云介绍,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老师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向老师说“不”在英国中学也很常见,一方面是因为那里的老师从来不会批评哪位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学生永远不用担心由于问题很“愚蠢”而受到老师的责备或同学的取笑。另一方面,老师会不断问“你们懂了吗?”直到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学生
们都很主动地发言,谈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甚至推翻老师的观点。“在英国,没有人会认为老师讲的一定就是正确的。但在国内,我就很少主动提问,因为环境如此,提问会让人觉得挺„傻‟的。”姜岫云说。
跟国内教育有很大差异的是,在英国,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负担太重,可以向自己的导师(相当于中国的班主任)和学校提出意见,经过考察,如果确实难以完成,老师需要减免学生作业的负担。而在中国的学校里,按时按量地完成各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的“本职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国内中学教学像钻井,国外教学像铺沙”
“国内扎实的数学基础,令我在国外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姜岫云并不认为国内教学一无是处。她说,不到国外不知道,我们国内在理科方面的教育有多么扎实。国内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理科的内容学得很深很难,主要训练思维严谨,学会寻找必要的条件来得出必然的结论,这种能力令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过于“专业”的教学令中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一种窄而深的状态。中国的教学像钻井,洞很小,钻得深。英国的教学像铺沙子,面很宽,一层一层铺。姜岫云说,就拿数学来讲吧,英国中学的数学课程就有微积分,但只是作为入门学科,不会研究得很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真正的研究需要到大学里分专业深造。英国高中的课程选择也很灵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整个高中年级是不分班的。就拿姜岫云本人来说,按照学校的规定,她这个年级的学生只需选够3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她爱好数学,因此选择了数学、数学(高级课程)、物理和商务研究四门课程。
“课余生活不能丢”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姜岫云的课余生活异常丰富,网球、演讲与戏剧、合唱队、“青年企业家”、社区服务等等。当记者问这么多的课余活动会不会影响正常学习时,小姜的回答是:“课余生活不能丢,劳逸结合效率才高嘛。”
在罗婷女中,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青年企业家”组织,为学生提供原材料进货渠道,让学生自己动手生产产品,然后自己负责销售。姜岫云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姜岫云每天一般有6到8个课时,每个课时35分钟,每门课一周的作业不超过9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通常就是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然后就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姜岫云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今天我要写一篇论文,在上课很疲倦的情况下,我如果出去打一小时的网球,精神上就会很放松,回来后很可能一鼓作气,本来要两小时写完的论文,一小时就搞定了,而且是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写出的论文质量也很高。”可是在国内,学生们主要坐在教室里,一天数个小时下来,精神十分疲惫,这样接受知识的能力肯定有所下降,不如劳逸结合调剂一下。其实,这种学习的模式就是英国中学所倡导的“大学习”概念,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包括各种范围,不局限于文理课程中,交流、组织、艺术、体育等等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姜岫云建议,由于资金、学校规模的大小、办学模式以及高考的限制,国内的学校不可能都有自己的网球场,不可能如英国学校那样为学生提供类似“青年企业家”这样的组织,也不可能给学生提供滑雪这样的课余生活。但是,我们的学校可以组织合唱队,可以组织演讲与戏剧等这类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在可能的范围内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达到“大学习”的效果。
第二篇:预算员和造价员之间区别
预算员和造价员
1、概念不同:预算和造价有着天壤的区别,预算只是造价范围内的一个小科目而已;
2、工作范围不同:预算员强调的主要是预算而非其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而造价则比较广泛(可以从事招、投标、审计等)。
3、备案机制不同:预算员只要领了证、章就基本上不管怎么执业,而造价员则要登记注册,由当地造价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继续教育培训。
4、使用地范围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之间的区别
快易贷指出小额贷款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1、业务范围不同,试点设立的小额贷款组织结构业务单一,只能提供贷款服务,农信社业务范围较广,可以提供存款、贷款、票据、结算、代理等服务。
2、机构性质不同,试点设立的小额贷款组织是商业性的机构,拿自己的钱投资,只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发挥着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及吸收存款业贷款出去,还可以使用由人民银行提供的支农再贷款。
3、贷款对象解读不同,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是农户、小镇居民、个体工商户,为农村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而农信社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
4、贷款的利率不同,小额贷款组织实行市场化利率,灵活确定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区间管理。最大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下浮幅度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5、贷款的发放要求不同,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提供的是信用贷款,不强调担保或是抵押品,有时甚至可以无抵押品,农村信用社为部分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对企业和超出信用额度的农户都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和抵押品。
第四篇:普通商标和证明商标之间的区别
普通商标和证明商标之间的区别
编辑:伊顿法律事务所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而法律上已经把这四种商标明确划分为注册商标的四个基础类型了。
普通商标即指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未受到特别法律保护的绝大多数商标。是与驰名商标相对应的一种商标。是普通公司使用的商标。证明商标即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比如“绿色食品”标志等。
普通商标的基本功能主要在于标示一定商品或服务来源于某个特定的企业,而证明商标则仅仅在于证明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具有特定的品质、符合一定的条件或满足了一定的要求。证明商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册人与使用人分离
普通商标,注册人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许可他人使用。而证明商标,注册人只能允许符合其规定条件的人在他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自己并不能使用,而且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人通常不能是个人。普通商标和证明商标之间的区别: 1.证明商标表明商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特定品质,普通商标表明商品或服务出自某一经营者。
2.证明商标的注册人必须是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且对商品和服务的特定品质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普通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只须是依法登记的经营者。
3.证明商标申请注册时必须按照《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提交管理规则,普通商标只须按《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提交申请。
4.证明商标的注册人不能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该证明商标,普通商标必须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5.证明商标准许他人使用必须依《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手续,发给《准用证》,普通商标许可他人使用必须签订许可合同。
6.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都可以转让。但证明商标的受让人必须是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和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普通商标的受让者包括依法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合伙人。
7.证明商标失效两年内商标局不得核准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注册,普通商标则只需一年商标局就可以核准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注册。
第五篇:ERP和OA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ERP和OA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目前流行着许多的管理软件,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最基本的,就是它们功能不同。协同软件着眼于协同工作、公文处理、知识管理、行政办公等。ERP着眼于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库存、财务等过程及资源控制与计划,SCM着眼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衔接,而CRM侧重关键客户的管理等。更主要的,是它们的目标不同。可以说,ERP、SCM、CRM等系统更着重于企业的具体业务过程运作,而协同软件(爱迪印/IDKin)更着重于企业的管理过程。前者是通过优化业务过程的效率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后者则是通过优化管理过程来提高企业的日常办公与决策效率、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加强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主要对比如下
从管理理念上来说,ERP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和控制能力。讲究的是在满足客户、及时交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成本,通过提高内部运转效率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是以效率为中心的。协同软件是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二者在关注对象上有所区别,与企业级的内部资源计划ERP相比,协同软件更多的是关注事务/业务处理,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也就是说,如果ERP是企业级的全面管理应用,协同软件就是ERP的最前端,它的作用延伸到了ERP以前力所不能及的范围。从应用系统的设计角度看,大部分协同软件业务流程相对比较灵活。而ERP主要业务流程则相对固定。ERP系统是一个“事务处理”系统,强调准确记录企业中人、财、物各项资源的轨迹,无缝集成企业生产、库存、财务等管理模块,提高企业的“自动化”能力,从而极大地降低人力需求及差错,提高效率。而协同软件实现办公流程的自动化,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办公流程的自动化,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ERP和协同软件既有区别又有很紧密的联系,主要在于它们的最终目的都要使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