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素质
所谓“自律素质”就是学生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与习惯,笔者在五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目的,树立班风。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开学之初班主任就要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争做文明班级。为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班集体当做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都有权力
和责任为集体争荣誉。为了实现目标,班委的组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民主选举、组建班委。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有很大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培养,让他们在班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这也是学生自律素质的重点体现。
1.布置竞选。班集体产生了,你将怎样为班集体服务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你是班长、组长,你将怎么做?
外向型的同学积极踊跃,兴致很浓,内向型的同学,想参加却缺乏胆量。在课余我鼓励所有学生参与竞选,并找个别同学谈话鼓励他们大胆发挥个人特长,为同学服务。
2.竞选演讲、民主选举。利用班队课时间,让竞选学生上台演讲,然后由学生民主选举,当场选出班委会成员,并由班委即兴演讲《当选之后》,以此树立班委的形象。
3.对班委成员提出要求和目标。要求:①树立为班集体服务的精神。②注意文明礼貌,关心同学。③学习上,以刻苦的精神影响、感染同学。④纪律上,要求同学做到的,班干部一定先做到。
目标:愿意管事→敢于管事→善于管事。
三、优化环境、形成氛围。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我在环境布置中重点体现自主性和人文性。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条幅是学生自己写的,班中还设立了“艺苑窗”(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如:剪纸、书法、绘画等等),“精品屋”(重点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智慧树”(将本班41名学生的照片贴在“苹果”上,挂在树上,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三好学生积分表”(给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加分,班内:5分、10分、15分,校内:10分、20分、30分,区内:20分、40分、60分等),“四大行星看谁转得快”(每周四小队的口算比赛),“图书角”,“红领巾角”“卫生角”等等。另外,每月一期的板报由各小队轮流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这样,在教室里,学生随处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与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这样一个人文化的环境中,学生的自律素质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不断的强化,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扬州市八里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注重团队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团队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姓 名:曹延鹏
单 位: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注重团队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我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
1.研究的目的
每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将生活和工作在某一个特定的团队中,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团队,不把团队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团队努力工作,不为团队排忧解难,就不能说这个人有什么责任,更谈不上爱国。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你的表现与这个集体息息相关。在每一次的学校评比中,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春游、秋游、中小队等群体活动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时,大家在欢呼雀跃、欢心鼓舞时才会真正的感受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才是最大的,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责任感也随之加强了。本课题通过对团队精神的激励和培养达到加强教育的实效。
2.研究方法 2.1引导法
教师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归属感的培养,教育每个学生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献计献策,多做奉献,对掌握技术困难生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应组织见习生为小组比赛出谋划策,加油鼓励。这样凝聚多方面的力量,使团队成员以强烈的比赛动机去参加比赛。
2.2比赛法
比赛规则本身就是起到对游戏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制定比赛规则时,可以考虑以团队精神出发,无论是技评比赛,还是达标活动,在评价中应避免单纯评价个人技术和体能,要多加入一些既评价个人又强调团队在比赛中作用的成份。
2.3激励法
团队成员都会维护集体,热爱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不要对后进生的团队进行挖苦、讽刺。在小组比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进步的幅度,比比赛的风格,比组织纪律性,比拼搏精神。实践证明,对小组比赛中进行多项内容的评价更有教育意义。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2.4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高涨则
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3.结果与分析
3.1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个体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组成学练小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1.1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给一些“学困生”的投机取巧创造了“良机”。可想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将是大相径庭。而合作学练小组的教学方法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在长跑练习
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长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而采用团队竞赛合作学练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可仿照现在最流行的越野挑战赛的模式,事先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分好小组,在操场上布置好翻、爬、跑、负重等一系列任务。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是在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于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1.2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单一,大多数只是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地进行单个技术的教学,缺乏实战的技术组合,这对正处成长时期的、具有好胜心心理的青少年儿童来说,这样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动力,没有合作,竞争往往也会失去方向,导致恶性循环。社会的飞速发展,优胜劣汰是必然的道理。
有欲才有望,要想获得胜利就的与人竞争,要想获得胜利也必需与人合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而且两者互相包含。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间会发生竞争;两个小组为了达到共同一个目标时,发生竞争,而小组里的成员为了获得胜利,就必需合作。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时,要使学生正确的对待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当学生面对失败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所在,并对自己的不足加以努力。当学生胜利的时候,更要让学生知道,胜者不骄,应该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引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方法后,我们时常把体育竞赛引入课堂,一方面,迎合了学生学习的好胜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反复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他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模仿、反复练习、创造优秀动作来表达自己对胜利的渴望。通过体育竞赛,我们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克服了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体育基本知识,同时,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也产生了影响,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比赛学生认识了自
我找到了自信,并能寻找到让自己静心学习的动力。如我们在短跑(50米)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要学生一次又一次在跑道上不停的跑,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在一二次后,消极起来。此时教师引用团队竞赛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任务,每一名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其能力得到锻炼,投入了更多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习的效果得到加强。
3.1.3团队竞赛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
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体育环境中,创造性地完成体育任务。其目的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体育习惯和自身良好个性品质。在大课堂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备课的重点落在如何组织参差不齐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在团队中,始终贯彻在实现小组目标的同时要体现自我价值,这是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关键。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想出2~3种能够让自己快速奔跑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在短短几分钟里都能积极地思考、计划、献计献策,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然后再让每个小组进行演示,教师再进行汇总,挑出5~6个好的方法,让全班进行练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团队合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的练习形式,是培
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关心团体,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
3.2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发展提供前提。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会辐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合作的目标,让他们为了团队的利益通过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搬运粮食”比赛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成四个小组。先让学生明确比赛任务,每一小组前面有相同数量的粮食要求每队每次一人只能拿一份粮食返回,依次进行,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任务(粮食每一份有重有轻、有远有近)。然后给每一组几分钟的时间交流,三次比赛下来各有胜负。问其原因:有的小组在交流中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各尽所能,针对不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的小组在失败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有的小组因
为人数比搬运的“粮食”少而让跑的快的同学多跑一次。通过比赛使学生对比赛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自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团队的胜利才是最后的胜利。
3.3交流互评,是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团队精神,认识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的保障。
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比赛或汇报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该组对动作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难题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时若同意小组意见的可举手赞成,若有不同观点的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之处,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时,一个小组在表演,其它小组作为评委,对各小组动作进行评分,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同时,通过比赛让学生了解了团队以及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次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要想别人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自己首先要做到自我评价,也就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知自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学
生如何的对自己做评价,判断自己具有何等学习能力,能学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水平。比如,在一些篮球赛的时候,并未具体指明谁参加比赛。这个时候,觉的自己水平高的人就会主动要求参加比赛,而其他认为自己还不是很行的学生,都会自己退让的,去为他们喝彩。这就是他们自己适时适当的做出了自我评价。
上面所说的自我评价,并不是说自我贬低的意思,而是要扬长避短,给自己树立自信心,人各有长短的,不可能说有那一个人是完美的。学生只有在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达到某一个目标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标。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步学会某种动作技能,不能要求他们一步登天,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帮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形式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团队精神,并对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较明显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成为素质教育中健康合格的人。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不仅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排解焦虑的心理、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意识的培养;促进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建议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努力的寻找发现学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的人才。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形式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团队精神,并对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较明显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成为素质教育中健康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胡梅清.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2006,(3):82.[2]罗兴根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EB/OL].http://blog.sina.com.cn/u/450ca06f010009i6,2003.[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1-147.[4]吴娅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EB/OL].http://218.108.57.75/teachedublog/user1/1760/archives/2007/2007110122357.html,2007-1-10.[5]覃立.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策略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12):8.[6]杨静.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2):34-35.[7]邓平.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44-145.[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 [9]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10]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课程教材教法[J],2004.4 [11]刘一民.论体育团队精神[J].体育科学,2003,(3).[12]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81.[13]中小学通用教材体育编写组:《中学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8.
第三篇: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思南县第八中学 周 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即是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情味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培养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朗读录音反复朗读,通过体会语气、语调,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意义。世上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没有训练的量,也就谈不上训练的质;光有训练的量,也就就谈不上训练的质;光有训练的量,而没有训练的质,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及感观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所以说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培养语感,不仅要注意对字、词、句的揣摩推敲,还要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体会、揣摩。
培养语感,一定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生反复朗读吟诵,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让生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反复读读,说说,想想,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
如在第四册21课《清澈的湖水中》有一段是描写湖水景色的,讲解过程中,我做了以下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清澈的湖水怎么样?请你读读写湖水美的句子!自己练读认为哪句美就练哪句。在任务布置完后,学生便饶有兴趣地大声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接着我又问:“请你把找到的美的句子读读。”学生先是同桌之间互读,小组读、个人读、在读中,学生又展开了互评的活动。然后我又说:“老师也来读读,大家闭眼想象景色之美。”生听完之后,纷纷举手说他们想象中的湖水之美。最后,我又问:“请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吧!”生在背诵过程不仅感受到了湖水之美,更能感受到语言之美。不难看出,学生在反复地读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入境融情,培养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感情,常常不是浅白直露的,而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语文所蕴含的情味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想培养语感,我们必须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象引导,展开想象,进人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感情。学生在读作品、理解作品后,通过教师动情的朗读,闭上眼睛,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学生会对人物的是非有所评价,会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随着人物的悲喜而或悲或喜,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如在学完《凡卡》一课学生说感受时,他们对凡卡的命运非常同情,有些学生甚至想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他穿,也有的学生气愤得想去亲自教训一下那些老板和学徒。从而产生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恨。就这样,让生在 人境融情的状态下,反复诵读,生的心灵与文体撞击,在撞击中触动,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语言的情味感,培养了语感。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③要触动个体心灵,并产生独特的感受,朗读才有味道。
三、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物。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含,就必须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靠的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也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具有形象感,也就是在读书时脑海里能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可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形态、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形象产生真切的感觉。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幻灯、图片、接触美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在脑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引导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心理学研究,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
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呀,静是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天津特级教师靳家彦在讲读中,为引导进人情境,特做以下设计,生读完后问:“水静吗?”“想象一下,现在你所在地在这个教室就是一艘小船,你的脚下是水,开始读”,读完后又问生:“坐在船上,你感觉到水的流动了吗?”生说:“没有。”师问:“静吗?”生答“静”,“好,再读”。当生读到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文章时,他们便会浮想联,语感也能被诱发出来。
感知后再读课文,学生就能凭借作品语言跨越广裹空间去神游自然美景,穿越时间隧道去聆听狂风暴雨,作品的语言就不再是死的语言,而是学生心目中的美好画卷。④
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抓住语感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生去品评体会。让生有所语,有所感受,有所遵循,逐步实现“驾驶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四篇:职校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校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唐海职教中心徐晓红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组织纪律性;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富有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富有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承受挫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具有学习能力,保持进取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开拓、创新等等。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部分,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小而言之,它关乎学生的个体发展,大而言之,关乎国家富裕,民族振兴的大业。
首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之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宽厚的基础和最坚实的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2200多万名毕业生。因此这些即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劳动的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其次,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加大了就业压力。从目前劳动和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就 1
业竞争日益激烈,过去那种“一技定终身”的职业模式和“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学习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等职业因素。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谈得上学生个体发展,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具备这些素质,才是对学生一生负责。再次,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志,它所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输入到社会、企业,就会受到欢迎,就会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资本而创造出经济效益,就会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才能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呢?
从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智育领域的问题,而应把它放到“人格质量”的大的德育范畴中去探讨去发掘。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仅就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等心理成分的综合,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而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难免偏颇,在升入职校之前,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平时多搞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教学影像资料,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
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在各种活动中主题班会尤具特色,例如:“知我专业,爱我专业”,“进取竞争,挑战未来”、“成才之路在你脚下”、“平凡劳动不平凡”,“创新与创业”、“本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各行各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社会调查汇报”、小品“招聘”和“柜台前”等等主题班会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教育主题鲜明,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与记忆,时代感和针对性强。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纪律的养成教育。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遵守职业纪律是职业素质的一项最根本的要求。职业纪律与学校纪律之间有许多共性处,很难想象一个行为不端,习惯不好的人将来上岗后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道德总是由习惯养成的,学生只有平常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才能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因此严肃校纪,班规,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职校班主任常抓不懈的工作。
职校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行为习惯,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在职校三年学习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过细地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诸如站、立、行、服饰、发型,礼貌用语、停车、上课、考试、集合、卫生习惯、值日等等都要抓。要依据培养目标,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新生入学应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本专业职业道德行
为规范。利用班会、黑板报等时间、空间进行宣传、讨论,使学生懂得“职高生标准是什么”,“本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该怎么做”从而对“合格职高生”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
在学生具备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应结合本班的状况和专业要求制定出本班班规,并量化管理,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纪可依。同时确定一个合理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例如:课前三分钟、广播操做到快、静、齐,保持教室清洁卫生等等。凡是要求做到某一行为习惯的都必须反反复复进行训练,持之以恒,才能奏效。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如考试作弊、讲脏话、打架等,通过有意识的谈话、座谈,借助于主题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分析、是非判断,提高认识。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毅力,进步慢,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反复无常,甚至半途而废放弃一切努力,此时班主任要有耐心,要做细致工作,与其谈心交流,帮助他重新认识,鼓励他树立信念并持之以恒。纪律教育必须在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有条理地坚持开展,才能使每位同学都训练有素,做到独处一隅时或班主任的眼睛看不到时,也能自律。这样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纪律要求,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教给学生什么是职业道德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履行职业责任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职业责任是人们在岗位上履行的对社会、对集体的道德义务,一个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必然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必然是工作马虎、敷衍塞责的“缺德人”。班级是个小社会,班干部是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服务者。班级的纪律、卫生乃至各项活动都属于班干部的管理范围,班级中每一个成员又都是班干部的服务对象。班主任在培养小干部的过程中不乏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除了指导他们工作,培养他们工作能力外,还应着力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懂得当干部不是高人一等,而是为同学服务。要求班干部在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后要在其位谋其事;各司其职,切不做“挂名干部”,要定期召开班委会汇报、检查、总结、布置工作。班主任对他们的工作要及时给予指导。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要尽量使每位同学在班上都有一个岗位,都承担一定责任,为班级同学服务。例如班级公物保管分摊到人,班级卫生打扫包干到人。基础较好的班级,班干部产生可采用轮流式、招聘式、组阁式、竞选式等,使更多的同学,甚至全体同学都能进入小干部角色,为班级服务,得到锻炼。期末由全班同学评选
出最佳班委、最佳值日班长、最佳值日生;最佳保管员、最佳墙报小组、最佳„„学生在担任小干部过程中,体验着为同学服务这个角色的“甜,酸、苦、辣”,体验着工作负责、取得成绩的喜悦和由于工作疏忽、失职给集体带来损失的自谴自责的内疚,从而使自我责任心强化,为今后职业责任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实践活动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校内实习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认真严格的要求,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发挥集体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
形成团队精神,提高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即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等因素都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在与人交往中养成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集体性强的活动,如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
总之,时代呼唤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是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南昌市湾里二中曲凤霞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语文教学也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纵观现今的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人们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
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至于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养成素质教育,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必须在三年内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其结果造成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不能适应。对教师的教法能适应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较好;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被动,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导致成绩差。造成有的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结束后,既不敢当众发言,也不敢当众写作,竟连一篇短短的通知也写不好。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教学途径。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就是在教学中重新认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强弱。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采取多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学得轻松愉快,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关键。
其次,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知识要更新,教学基本功要加强。教师要打开心窗,与传媒接轨,捕捉信息,容纳新的教育理念,关注科学前沿,追逐科学前沿,随时调整自己的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变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目的性、社会性。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初中教育是基 1
础教育。它的任务是除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外,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质,应培养过目成诵、入耳不忘,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语文人才,这是其一。
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宗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历史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富有爱心,具有健康的人格,这是其二。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时,就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树立大语文观点,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家庭和社会,与祖国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为人处世、奋发图强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在教学课文《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针对文中父母的态度与“我”的心理矛盾,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例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并且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对课文进行改写,将作文写作训练与学习处理复杂状况的方法结合一起;在教学课文《散步》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听取录音带,着重体会文章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对父爱或母爱感受最深的一件小事,学生积极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人文情感。
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伯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缩短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时,我利用幻灯片将课文的一些画面展示出来,并将制作幻灯片的笔和白片带到课堂,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夏夜景色,学生兴趣特别浓厚,课文教学也相当顺利。
二、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只有一种范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综合的素质,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接受的知识是死板的,而运用知识是灵活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积累,着眼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是要以本为本,同时还要注重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
系学生的实际。
如讲授新闻时,先让学生在课外找一张报纸阅读,从报纸中选取新闻学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再让学生关注学校的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新闻,最后让每人办一张“手抄报”,进行评比和展览。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全面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又如,在讲写景散文时,我将文章中描写的景物与实际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在学习《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让学生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感受和自身刚刚渡过的暑假进行对比,再对课文进行改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再如,指导同学写议论文时,要求学生把摆事实、讲道理作为论证的重点。我以《小事不小》为题,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列举许多人们忽视的小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玩电子游戏机、上网、看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籍、赌博、乱丢乱扔垃圾等。指出如这些小事如不注意,会产生学习成绩下降、人格畸变、环境污染等等严重后果,酿成大祸。这样的作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议论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法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管、卡、压的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得厌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潜力得不到挖掘,智力得不到开发。学生厌学,教师只好采取强制手段,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被抑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每一节课的开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开端要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导入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孟郊的《游子吟》,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开头,并用“三春晖”比喻母亲,形容母爱的伟大、温馨,同时引述鲁迅的“怜子如何不丈夫”指出父爱同样也有其温柔、详和的一面。还可采取让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的形式导入教学。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围绕“难忘的童年”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学生在讲述时都不约而同的回忆起童年时美好的时光与快乐的往事,迅速的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与文章开头描写的美景不谋而合,我适时的将演讲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这种导入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牵移能力,一举两得。
其次,教师讲课感情要亲切,语言要平和,要对学生进行情感薰陶,以情教文。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是受教师情感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要挖掘文章的情趣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融入文章特有的氛围,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只有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此外,是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久而生厌,因而可一课一法,一节一法,视课文的目的和重点而定,如导读法、分析法、图表法、探究法、质疑法等。
如讲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就可用导读法、朗读法和图表法,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个画面去诱导学生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于春天的美好,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时用画笔将文章中描绘的美景画出来,在班上进行展示,将抽象的文字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
又如讲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可用质疑法,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在讲述《谈骨气》一文时,可用导读法,提问:越王勾践在被虏时苟且偷生是有骨气的表现吗?骨气到底指的是什么?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理解骨气的真正含义。
学习《孔乙已》一文时,采用探究法,给孔乙已前面加上定语,如迂腐不堪、被人取笑、可悲可怜„„等等,通过这些定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认识当时的社会,认识孔乙已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四、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确定之后,还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只有努力做到新颖、奇特、巧妙、先进。
新颖是指教学手段新颖。听、说、读、写不能老一套,要多动脑,多想一些教学上的新招。如我讲《木兰诗》一文时,结合热播的电视剧《木兰从军》,让学生将课文与电视剧进行对照,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在上《论语十则》一文时,我采用选取小老师上课的形式,从班上选取1—2个同学做小老师,让他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给自己的同学上课,在上完课文后再进行最佳小老师与最佳配角的评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奇特就是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同的体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手段。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利用VCD机播放动画片,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小话剧,进行表演,通过亲身参与演出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在上《狼》一文时,我先播放VCD片《小红帽》,让学生形象的认识片中狼的贪婪与愚蠢,然后指导学生译出全文,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狼的特点,要求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像狼一样的人他的本
质会是怎样?进行发散,写出读后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质。
巧妙就是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动手又动脑,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成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篇名作,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哪次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这次?指出人们颂扬母爱较多,其实父爱同样伟大。然后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修改,更换文章的背景、详写与略写,让学生比较评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先进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要学会使用电脑制作课件,要有一两手绝招。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绝招”,当然,这个绝招,还包括课堂教学上的随机应变,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等。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抱住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放,不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不充分利用先进的传媒与外界沟通,掌握最新的流行时尚与信息,就要落伍。古人云:“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要充分利用今天传媒发达的优势,要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使用电脑进行课件制作,要尽可能的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在上网时看到浙江一同行制作的课件,觉得非常新颖,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稍加修改,便全盘选用,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刻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