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周工作总结
构建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周工作总结
为践行生本理念,实现课堂高效,我校第二届构建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周从11月25日开始,历时三周,经过各教研组初赛、全校决赛后,已经顺利结束,这十课堂的竞赛,虽有评奖等级,但没有胜负之分,只有业务提升,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次课堂竞赛活动沿袭了我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业绩是教师的发言权”的优良传统。提升了我校教育质量,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现总结如下。
一、比赛结果
一等奖
1、文科组: xx2、理科组: xx
二等奖
1、文科组: xx2、理科组:xx
优秀奖: xx
二、比赛评价
(一)总体评价
1.教师角色转变快,领悟了生本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中,老师的话语少了,见到多的是学生在读、在议、在说、在讲,老师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2.善于巧妙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每堂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综合学科,每科有每科的特色,每课有每课的精彩。
3.重视把握课堂生成,高潮迭起。课前的学习研讨、积累沉淀,提高了教师把握课堂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在预设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成了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充分贯彻,以此展现孩子思维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例,善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效应成果显著。
4.注重资源有效开发,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拓宽教学现场。掀起学生探究的高潮,开启学生发散思维,充分体现“生活即教学”的课程理念;显而易见,课堂演译的不仅仅是课内的精彩,而且也折射出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和课程理念。
5.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各科老师都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学习形式上,既有自主思考,也有合作交流;既有个体的智慧,也有集体的思想。
(二)具体评价
1.文科组:①语文:两节课教师均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课堂设计较为合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②英语: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拓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③地理:教学理念新,教师准备充分,案例教学效果好。采用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较为积极。④政治:教师个人素质高,基本功扎实,师生互动效果好。
2.理科组:①数学:两节课的课题导入均较好,简洁自然;题目的选择典型,对理论的剖析总结到位,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效果较好。师生互动较好。②物理:思路清晰,引导有方。教态自然,课堂生动有趣,注重多种物理方法的渗透。③美术课:具备较为扎实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语言简洁,富有实效。④生物:做了较为充分的参赛准备,注意落实知识点,教学过程注重及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态自然亲切,温和和谐。知识落实更好。
(三)不足与建议:
1、领悟生本教育理念,更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优化教学资源,注重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师生关系处理不当。部分教师讲得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穿新鞋走老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重要的不是我们累着了自己,重要的是我们剥夺了孩子们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2、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包括教态、语气语调、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部分教师语速太快,学法指导缺乏系统性。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注意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但是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总结能力等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方面还值得探究。
3、个别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不重视与学生的细节交流,对学生评价不及时,不恰当。例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精彩,思维开阔,但教师没有及时予以评价,或评价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以鼓励和自信。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
4、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都有待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调动,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尖子生”,少数教师害怕问题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在教学中往往忽略问题学生的存在,一味追求完美的课堂。
5、课前的准备应更充分,课堂的情境设置、合作探究,教师的示范性、主导性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个别老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要进一步加强。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研组开展活动不够积极,教研组长安排不到位,预赛较为草率,使得本次活动主题不够明确。
2.参赛老师的面不广。10堂课没有一位高级教师参加,没有一位4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
3.由于自习或其他原因,个别老师听课不积极。甚至有个别老师在整个赛课过程中没有听一节课。
4.个别参赛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发的措施、手段不得力,留有的时间、空间不够。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老师抢先摘下来塞给学生,学生没有获得知识的过程。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5.评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评课理论水平,作为教学领导小组成员,除了要加强对本科目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素养。除了要对本科目的教育教学起带头示范作用,还要对这个其他科目的基本教学模式、理念有起码的了解。能够使自己的听评课做到“实践理论化,理论实践化”,从而避免就是一句简单的评价或是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数。
每年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伴随着老师们成长的足迹前行,感悟的不仅是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维与智慧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而是那点点滴滴的感动。活动的平台,涌现出我们教师的一种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课堂的精彩,流淌出开中人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
第二篇:构建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周工作总结
为践行生本理念,实现课堂高效,我校第二届构建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周从11月25日开始,历时三周,经过各教研组初赛、全校决赛后,已经顺利结束,这十课堂的竞赛,虽有评奖等级,但没有胜负之分,只有业务提升,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次课堂竞赛活动沿袭了我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业绩是教师的发言权”的优良传统。提升了我校教育质量,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现总结如下。
一、比赛结果 一等奖
1、文科组: xx
2、理科组: xx 二等奖
1、文科组: xx
2、理科组:xx 优秀奖: xx
二、比赛评价
(一)总体评价
1.教师角色转变快,领悟了生本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中,老师的话语少了,见到多的是学生在读、在议、在说、在讲,老师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2.善于巧妙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每堂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综合学科,每科有每科的特色,每课有每课的精彩。3.重视把握课堂生成,高潮迭起。课前的学习研讨、积累沉淀,提高了教师把握课堂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在预设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成了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充分贯彻,以此展现孩子思维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例,善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效应成果显著。
5.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各科老师都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学习形式上,既有自主思考,也有合作交流;既有个体的智慧,也有集体的思想。(二)具体评价
1.文科组:①语文:两节课教师均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课堂设计较为合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②英语: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拓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③地理:教学理念新,教师准备充分,案例教学效果好。采用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较为积极。④政治:教师个人素质高,基本功扎实,师生互动效果好。
2.理科组:①数学:两节课的课题导入均较好,简洁自然;题目的选择典型,对理论的剖析总结到位,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效果较好。师生互动较好。②物理:思路清晰,引导有方。教态自然,课堂生动有趣,注重多种物理方法的渗透。③美术课:具备较为扎实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语言简洁,富有实效。④生物:做了较为充分的参赛准备,注意落实知识点,教学过程注重及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态自然亲切,温和和谐。知识落实更好。
(三)不足与建议:
2、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包括教态、语气语调、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部分教师语速太快,学法指导缺乏系统性。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注意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但是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总结能力等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方面还值得探究。
3、个别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不重视与学生的细节交流,对学生评价不及时,不恰当。例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精彩,思维开阔,但教师没有及时予以评价,或评价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以鼓励和自信。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
4、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都有待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调动,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尖子生”,少数教师害怕问题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在教学中往往忽略问题学生的存在,一味追求完美的课堂。
5、课前的准备应更充分,课堂的情境设置、合作探究,教师的示范性、主导性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个别老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要进一步加强。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研组开展活动不够积极,教研组长安排不到位,预赛较为草率,使得本次活动主题不够明确。
2.参赛老师的面不广。10堂课没有一位高级教师参加,没有一位4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3.由于自习或其他原因,个别老师听课不积极。甚至有个别老师在整个赛课过程中没有听一节课。
4.个别参赛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发的措施、手段不得力,留有的时间、空间不够。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老师抢先摘下来塞给学生,学生没有获得知识的过程。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5.评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评课理论水平,作为教学领导小组成员,除了要加强对本科目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素养。除了要对本科目的教育教学起带头示范作用,还要对这个其他科目的基本教学模式、理念有起码的了解。能够使自己的听评课做到“实践理论化,理论实践化”,从而避免就是一句简单的评价或是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数。每年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伴随着老师们成长的足迹前行,感悟的不仅是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维与智慧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而是那点点滴滴的感动。活动的平台,涌现出我们教师的一种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课堂的精彩,流淌出开中人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
第三篇:构建有效课堂
构建生物课有效课堂的策略
土城中学
柯 鹏
前言:
真正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巧妙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从老师抓起,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然后再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用其全身器官、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果说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 “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等构建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做到构建有效课堂,则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师先行,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
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备课,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常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以备好课、教好课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一)、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主要是指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的教学基本上就能顺利完成了。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新的理念,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师需要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容量、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确定学期的总要求、章节或课题编排、各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课外自习或作业的时数。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
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四)、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他教过许多遍,每次走上讲台前,他还是会研读一下教案的。这是一个习惯,是一种责任。
(五)、课后备课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下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其思维也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别人的暗示。所谓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课堂教学暗示常用方法有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姿态暗示、手势暗示行为暗示等。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经常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与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暗示,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愿望学、有环境条件诱导学;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可以使学生间更加和谐,从而使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现场,而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情境,引导他们生命力成长壮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开放的对话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灵接触,才能做到实话实说,才能拉近师生之间彼此的距离,才能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而开放生成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方法可以选择下列方式:
(一)、善于利用课堂 ①设计预留时间。
②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③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二)、突出课堂的互动性
教学应在合作、互动、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点引导、点拨、激励。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在青春期的学生表现欲是在增长并压抑的时候,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但同时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压抑,所以老师的激励会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升。
2、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模仿型向创造型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激发学习热情。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生活内涵得到丰富。生活视野得到开阔。能够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命,尊重生命。领悟生物和生命的意义,并使生活意志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懂得人不仅是为活着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更有质量,有价值和意义。生物课在课堂中应向学生呈现浓缩的生物、生命和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遨游,向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色彩。
四、结语
无论教学改革改到哪里,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和谐发展。当然,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只有局部没有整体。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
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第四篇: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后的课堂,学生自信大方、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变化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听到不少抱怨,说改变教学方式后,四五个课时学不完一篇课文。难道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更加低效耗时吗?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和认识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转
变教与学方式后,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交给积极发言的“小老师”,自己只在旁边欣赏或观望。导致课堂表面热闹,有效学习却不多。我认为,在从某种角度讲,正是老师课堂上的完全放手和“不作为”,导致了课堂的低效耗时。转变后的课堂,仍然需要教师适时的有效介入。
与传统的课堂不同,转变后的课堂立足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因此,课堂上充满了生成性的学习契机。对教师而言,备课从传统的备教学环节的设计转向更多的备教材和备学生,特别是备教材。教师应花更多时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熟知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才能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敏锐地捕捉契机,引领学生研读重点难点、对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挖掘和训练。所以,深入、扎实、全面地领会教材是教师课前必须下足的功夫。
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在学生主体的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呢?也就是说,退在一旁关注学生汇报交流的教师,什么时候该走出来,发挥教师的解惑和引领作用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首先,当学生的自学汇报交流中出现错误或不准确信息时,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关注并纠正,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学,都绝不允许有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后,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获取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课堂上难免会有错误出现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对于这些错误信息,教师必须有准确、敏锐的识别能力,及时纠正。纠正错误,是教师必须发挥作用之时。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引导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从“字词积累”、“背景资料”、“结构脉络”、“品读赏析”、“延伸拓展”几个方面进行。其中“品读赏析”部分是学生汇报交流的重点,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也在学生交流这个环节中进行。如果学生预习、自学的功课不到位,或理解把握教材不准确,交流中未能涉及重点难点,教师也必须走出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和攻克重难点。帮助学生聚焦重难点的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发挥的作用。
其次,当学生的汇报涉及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却未能讲解透彻时,此时学生的状态处于“似懂非懂”,教师要抓住契机,“挺身而出”,再次充当学生研读文本的“引领者”,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全体学生通过讨论,深入领会教材。以笔者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例,本文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课堂上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有人提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给了李大钊力量。学生抓住了重点句但理解并不深入透彻。这时候笔者介入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信心?”“李大钊相信什么?”让学生在议论纷纷中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从而攻克难点。在学生“愤”“悱”状态中点拨启发,也是教师必须发挥作用之时。
还有,当学生的交流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也要敏锐地把握训练的契机,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有学生在“字词积累”环节中为大家谈“残暴”和“粗暴”两词的区别。学生的答案来自词典或参考书,虽然准确却印象不深。这时候,笔者引导全体学生找到文章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分别读一读,再联系刚才学生的发言,体会它们用法的区别。再如,当学生交流谈到李大钊在妻子劝他离开北京时的那段话中,反问的语气、以及“多少次了”、“哪能”、“轻易”等词对于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学生的对文字的感受很准确,笔者则适时指导全体学生根据这个学生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也使对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敏感、智慧地捕捉训练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之时。
此外,当学生的汇报有精彩之处时,教师要及时、热情、准确的评价。与课堂上空泛、浮夸的欣赏相比,这种切实、准确的评价不仅最有激励作用,也更有带动和影响更多学生的作用。笔者个人体会,及时、准确、指向明确的评价对于培养整个班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非常重要。笔者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特别善于通过新旧知识联系、课内外联系、文本与生活
第五篇:浅谈构建有效课堂
浅谈构建有效课堂
——听摆一摆,想一想有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当前的许多课粗看去很活泼,很生动,但课堂表面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今天听了沈老师的课,觉得她真正的做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摆一摆,想一想”既要摆,又要想。所以,几次摆棋,从随意摆棋写数→怎样摆不遗漏又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摆验证猜想→不摆棋直接写数,都要求学生边想边摆。任务难度不断提升,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新的发现让学生看到数学蕴藏的无穷魅力,发现和创造的愉悦体验也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参与到下一个数学活动中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沈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同桌合作、独立尝试、自己体验、小组竞赛等形式交替进行,大家充分经历了摆棋写数的过程(从摆错、有遗漏到能正确地摆;从无序地摆到有序地摆;从摆棋写数到不摆能直接写数),在多次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寻找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彼此互相启发,发现方法。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对学生自己“发现有序摆棋的方法”和“观察表格找规律”等环节,沈老师汇报时均采取了课件同步演示的方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突出了方法和重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易于理解掌握,规律方法随机出现,更加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开放的课堂,广阔的空间。
对于“怎样摆不遗漏又快”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课堂上既要提供活动的时空,更要提供展示各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多样的方法存在。如摆棋的方法可以是从十位一颗一颗往上位移,也可以是从个位一颗一颗往十位移,还可以是一组一组成对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开放的原则,学生可以横看、竖看、斜看,提出自己的发现。课尾,还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10、11颗棋子能表示几个这样的数呢”,使得课内的学习进一步向课外拓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总之,这些环节的设计力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允许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