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板河边草2013年11月
教研简讯
1.张小波
老师代表学校到富安小学参加第二教研片第二次教研
动。她所执教《芝活
麻开门》阅读指导 课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主办2.11月中旬,2013年11月总第 15 期 在李校长的带
领下,黄剑峰、王兴宇、卜正华、丁华 一行五人到东台中
学参加了第三届东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台教育论坛,认真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聆听了包括李春桃 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局长在内的十多位同志的报告,学习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各个学校在教科研
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经验以及市局领导
【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对今后教科研工作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的具体要求。
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
3.本学期,我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校各教研组,根据
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期初教研计划
安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排,天天有听课、周周有调研、月月●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有考评,全面提高 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课堂教学质量,认●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真落实“教学六认 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真”,重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研究,全面落实《东(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台市学校有效教学,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管理三项制度》
重质量监控,强化,注
教学考核,学校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4.我校《农村
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
究》和《小学文明
礼仪教育的实践与
研究》两项课题在 本学期有计划进,并取得初步成 推果。另,在市局领
导的关心下,《课程 文化建设的研究》
获盐城市立项
课题,将在12月份到 盐城市教科院作开 题报告。
上接第四版:
只●野性难驯的马儿,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捷克)夸美纽斯
2013年11月26日——29日,我有幸来到了气势磅礴的钱塘江边、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杭州市,参加“‘千课万人’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浙江 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天气气温骤降,但是我仍然热情高涨;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我的收 获绝对是“沉甸甸”。
当我在《参会指南》中看到俞正强等许许多多专家、名师、学者的名字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为自己能近距离感 受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能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而激动不已。短 暂的四天时间,专家、名师、学者们通过自己精彩的课堂和激情澎湃的讲座,给予我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四天的学习着实让我受受益良多:阮宁宁老师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中,巧用迁移,自主建构——提升学生 的学习能力。一开始,以35×10、52×21、91×18展开复习,两道笔算乘法,学生每人练到后,又黑板呈现讲解。这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的到有效唤醒,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老师简单转换情境,182×12应 声而出。在简单估算之后,教师把笔算解决的要求直接抛给了学生——“这个可没学过呀,它该怎么列竖式计算呢?请你 试一试。”面临这样的问题,学生“迫不得已”,只能自己去尝试。我们的确看到了这个迁移的效果很好。教学设计多一 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课堂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学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袁小萍老师在《年月日》教学过程中,以“学 与到,学与用,学与思”为理念,先学后导,在交流与梳理中形成知识网络,设置预习卡片,任务清晰到位。重视学生交
流,知识点趋向完整;教师顺势引导兼顾完善与释疑;老师巧设问题,在灵活应用中巩固与深化,问题情境与知识落点无
缝对接。利用全班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孩子们在快乐、自主、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
氛生动活泼,凝心聚力当然是情理之中啦!陈敏老师在《体积与容积》中,扎实教学过程,深刻建构概念,精心设置学生的体验过程,凸显概念的本质属性;精心设置关键的问题,引领学生有效思考。我发现,陈老师精心地预设,师生亲密互
动,恰到好处地将“虚无”变成了“直观”,引领学生在观察、实验、对比等数学活动中深刻地建构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俞正强的《折线统计图》,整节课在探究中学习,探究从学生的已有 经验开始,注重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区别对待,在活动中体现“数学味”,他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不按常理出牌。在条形统计图中,学生可以非常清楚地得到: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月份,1月和2月的平均气温相同,每格是一度。学生把 能看到的条形表示数量的多少都表达了,还能看到什么呢?看不到也要去寻找,“逼”着研究哪两个月之间温差比较大,大了几度,硬从这样的观察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出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接着问:“怎么变化的?”从点与点之间相连当 中学生第一次感悟到“只有一个主角”。把责任推给学生是俞老师上课的一个招术,也是“主角”从教师渐渐转变为学生 的起始。学生说:“爸爸的股票”,俞老师就抓住“走势图”,你不出现也得出现!走势图会出现在哪个统计图,为什么 不是条形而是折线呢?条形为什么没有走势?老师此时在条形统计图上点着说,1月份一个主角,2月份一个主角,3月份 一个主角„„12个主角各走1个月;接着,他话锋一转,折线统计图一个主角12个月。这个主角是谁?在条形统计图中,条与条之间不相联结,它刻画的数量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而折线统计图不同,它的点与点之间需要相互联结的,可以用 来描述连续量。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反映出数量多少的同时,也用点与点之间的联结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它在很多
时候比条形统计图更全面、更直观地反映出了数量的变化趋势。此刻的主角是借一个虚像为实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离 散”和“联结”。俞老师作为全体学生平等中的首席,不遗余力地朝着朴实无华而又精致大气的有效生动课堂迈进,让全 体学生真正作为“主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不息,神采飞扬。
俞正强老师的课,让我震惊,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时时吸引学生,也时时吸引着我。他真正是一位聪明绝顶的智慧达人啊!
“以学定教顺天道,循学施教接地气。”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专家、名师、学者们给我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 享用不尽。知行通达,奋发升华。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将放眼校园内外,积极大胆地深刻反思、总结经验,向教
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让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让我的每一位学生不仅收获数学 知识,而且拥有智慧探索的能力,探索中享受数学之瑰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导主任(王兴宇)
●宽恕触及儿童自尊
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前苏联)苏霍姆 林斯基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
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
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 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答山西 铭贤学校徐正之先生
书》 ●教者必以正。
——《孟 子》
《河边草》(教研
版)编委会主任
李道富
副主任
黄剑峰 宋根春孟敏 王兴宇
郑明 丁
华
执行主编王兴宇丁华
林森
本期责任编辑丁华
王芳
版式、美编 郑明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古城南京举行。我有幸受学校推荐,由市教育局组织来到南京进行观摩学习。本次大赛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朗读展示、书法展示、才艺展示、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问答。6700多名来自各地的观摩代表到场参与,更有众多语文教育专家、文艺家担任了大赛的嘉宾和评委。选手们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水平,场上掌声不断。三天的观摩让我收获颇多也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良好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基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参赛的每一位老师对课文精妙之处的准确理解,对发声、朗读技巧的掌握,充分展示了深厚的朗读功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佟雅坤作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教师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流畅,还要读出意思。要想读好,要遵循四点:1.读出意思。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分析教材,注意课文结构,要根据中心段归纳主题,读出中心段、中心句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的作用,而不是平平板板地读每个字、每句话、每一段,要语意连贯,注意句子的组合。2.读出变化。随着文本内容的变化,声音要随之而变,不能整篇课文在同一个语调。3.读出感情。朗读求不仅要读准读清楚,还要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把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感情传达出来,让学生更爱听。4.读出情景。朗读要有画面感,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感情饱满,使之情景再现,如进其景,如见其人。结尾,佟老师还现场为我们朗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可谓入情入境,精彩极了。
二、提高书写水平势在必行
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参赛老师现场书写的四个成语“程门立雪一心求道 春风化雨 孺子可教”间架结构合理、笔顺笔画正确、字距行距适宜„„那些漂亮的粉笔字让我领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实老师点评时也指出,提倡手写,养心养性。教师日常要从笔画、布局、章法等方面多加练习,逐步提高书写水平。教师不仅要写好硬笔字,还要多练习毛笔字,从内涵上丰厚自己,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三、有一艺之长会让教师更出色
如果说朗读和书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那么才艺表演则体现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此环
节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动画配音、配乐朗诵、诗配画、八角鼓说唱、钢琴、扬琴、书法、特色歌舞、小品、音乐童话剧等,形式多种多样。湖南省的选手刘霞辉老师表演的童话剧《鸭妈妈找蛋》,幽默风趣,赢得了满堂喝彩。陕西省王林波老师的简笔画、讲故事《老师的手》更是设计巧妙而又发人深省。湖北的郑磊老师表演的《中国军魂》感情真挚,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参赛的每一位老师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赋予表演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场的观摩教师无不为这些新颖的形式而赞叹不已。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关键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选手们自信大方,教态亲切,心中有方法,目中有学生,言中有激情,在不大的舞台上演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听了参赛教师执教的每一节课后,我深刻的体会到挖掘教材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吃透教材,才能深入到教材内容深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进而才有可能达到“深文浅教”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摩使我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掌握解读文本的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五、多读书,读好书,坚持读,促进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
大赛的现场知识素养问答题目分为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客观题类型多样,涉及面广,从多方面考察教师的知识储备,如中外名著,时事艺术,课程标准,这是对教师素养要求的最严格的一关。许多教师前面的环节表现不错,但恰恰在这个环节一些问题上失分,特别遗憾。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高林生老先生不辞辛苦,利用比赛中午的时间作了关于教师的读书问题作了专题讲座,他指出:“教师的素养中最重要的是读书素养,语文教师应从读书中获得素质。”他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五类书:教科书、专业书、资料书、文化书、资讯书。最后他还说,读书贵在坚持,贵在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亲身观摩这样的大赛,我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多,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应该始终拥有一颗学习的心,谦虚的心,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
张小波(五年级语文)
第二篇:草根式教研心得体会
《“草根式教研”—基层教师的成才之道》心得体会
说到“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我们并不陌生,大家都认为自己又不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只要能把教育中涉及的知识理解好就很不错了,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情,离我们所说的教学工作十分遥远。不过教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要开展的正是扎根于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草根式”研究。
“草根式研究”表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非专业化的,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当中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学推动研究,研究提高教学。也只有来源于实践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它有两个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草根式教研,故名思义,就是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最基本、和孩子学习生活最贴近的一些细小却又有影响力的问题的研究,草根式教研会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应广泛推广的教学研究模式。
听了钱老师的讲座,知道了钱老师的经历,也体会了钱老师的艰辛,使我受益匪浅。例如:他在从教几十年后曾列举了三条难教的理由:一是最容易受批评;二是考试特烦琐,刁钻古怪的题目,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使师生都有防不胜防的恐惧感;三是教学目标最难把握。对此,他发出这样的沧桑之叹:教语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悲叹之中,而是积极寻求突破,喊出了“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的响亮口号。这就是让我们学习的榜样,草根教研就是扎根于学校、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想对策、出思路的教学研讨,有利于收集教师教育教学的点滴智慧,适合解决学生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对工作进行自我剖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素养,促进了教师自身成长。
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白名师的成才之路,发现他们尽管个人条件千差万别,有一点却惊人的一致:他们在起步之初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但他们大多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而对教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坚持不懈的教学研究,使他们超越了基层教师有限的理论视野,逐渐悟得教育教学的真谛,进而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终于在他们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享有知名度。我要向名师们学习,努力朝着名师的方向发展。
在各种教育思潮异彩纷呈,渐欲迷人眼,我们要守住,守住我们自己强大的内心。工作、教学时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之、引导之、辅助之、启发之、提升之,使学生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构建自己灵动、高效的课堂,少灌输、莫代庖,把讲台做成学生展示个人才艺、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
第三篇:教研月反思
反思过程,吸取教训,不断完善
——教研活动月反思
我们学校开学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中下旬举行了教研月活动,历时近半个月时间。我们的活动分两部分,一是由学科的任课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二是组里教师相互交流评课。
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我在备课、听课和评课中,精心准备,用心参与,坦诚交流。下面就是我参与此次活动的反思:
一、活动的收获
1、形成了清晰的课堂教学流程。即“复习反馈——导入新课——效果展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作品点评——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2、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首先体现在学习任务的分配上,大部分老师在分配交流展示任务时,能够做到分层教学,难的任务交给能力强的完成,简单的任务交给基础差的完成,这样既重视了优生的培养,又照顾到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真正把教作用到全体学生身上。
3、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上,90%的教师能够做到把四分之三的时间交给学生,这点我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的教本来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我们提倡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结构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二、存在问题
教师:一缺教学目标,二缺教学激情。缺教学目标不是说我们老师上课没有目标,是说我们有的教师上课不向学生交代学习目标,一节课没有学习新课的导入环节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也还勉强,但是“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来做,我们的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有什么关联”等等,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正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能力的关键性环节,大多数老师都忽视了。说到目标,还要提及一点,就是我们的老师居然把学习内容当成学习目标。第二缺是就是上课缺少激情,主要表现是吝啬表扬,不与点评,语调直平。一节课下来始终是一个声调,对学生的表现不可置否,喜怒无露于色,即使学生有出色的表现,也不抓住时机进行表扬鼓励。
三、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问题设计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生成内容多。
2、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捕获需讲解的信息,点评及时、准确、到位。
3、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人展示的机会,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第四篇:教研月心得体会
教研月心得体会
我们新教师就如才吐绿芽的种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十月,教研月,给我们弱小的生命带来了阳光、浇灌了水分。
非常幸运,才到学校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迎来来了教研月。这对我们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新老师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在听取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的年轻教师的上课中,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小学教学,也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的课堂的魅力。下面就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精心准备,刻苦钻研
为了这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我们学校的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无论是老教师、年轻的教师,甚至临近退休的教师,都认认真真的准备。加班加点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忙到晚上八、九点钟。刻苦钻研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遇到拿不准的就几位老师就一起讨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学习。
二课堂教学,语言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孩子的心。这一次讲课的老师,都显示出了自己特有的语言魅力。或干净利落、或幽默风趣、或娓娓道来、或铿锵有力。在提问、引导、解说中,语调抑扬顿挫。课堂评价贴切、适时、丰富、到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赞赏的语言去激励孩子。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这样的语言和这样的成功。三学生主体,教师指导
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中心,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设疑,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问题的带领下,一步步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老师在课堂中很好的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气氛,注重情趣
在我听的这几节课,每一位老师的风格虽不相同,但都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注重自己的语言魅力、注重调动孩子的情绪。在游戏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这一次教研月活动,让我不再那么干渴,有了生长所需的阳光。目标明确,学以致用的讲练结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都是本次活动我吸收来的。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
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快速从小绿芽成长成一棵大树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
第五篇:草房子之纸月读后感
《草房子》第二章《纸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可怜而又可爱的小姑娘纸月。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草房子之纸月读后感,希望带认真阅读!
【1】草房子之纸月读后感
纸月是一个非常漂亮、懂事的女孩,她有一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她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是跟着外婆长大的。纸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还会背很多古诗词。但她却没有一点点傲气,也从不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有什麽高出的地方,总是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她原来在板仓小学上学,家也住在板仓。但是那里的一些坏孩子经常欺负她,所以外婆把她转到了油麻地小学,跟桑桑一个班。
桑桑对纸月的印象很好,桑桑的妈妈和妹妹柳柳也很喜
欢为纸月。有时天气不好,桑桑的妈妈担心纸月走在路上会有危险,还会留纸月住在桑桑家。柳柳和纸月关系也相处的很 好,她们在一起时会讲故事、说悄悄话。
不知什麽原因,纸月有一段时间经常迟到。桑桑找了一个借口想去看看究竟什麽原因。他一大早来到纸月上学要走的路上等纸月,发现原来是板仓小学的三个坏孩子每天都在这条路上欺负纸月,所以纸月才会迟到。桑桑狠很的教训了他们一顿,学校也对他们进行了处理,以后再也没人欺负纸月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了解了纸月学习刻苦,桑桑勇敢,并且乐于助人,我要向他们学习。
【2】草房子之纸月读后感
这学期我读了许多书如:《草房子》、《女儿的故事》、《西游记》、《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等等。从这些书中有的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有的让我学到了可贵的精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草房子》这本书。
《草房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他写过很多作品,有《根鸟》、《红瓦》、《细米》等,《草房子》这本书写了许多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事,如:将一轮与白雀之间毫无瑕疵的事,不幸的桑桑与厄运相拼时的悲伤与优雅。
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桑桑与父亲来到油麻地,桑桑认识了许多朋友,因没有头发而被人称“秃鹤”的陆鹤,、心地善良的纸月、美丽多姿的白雀,细条高个的细马,家境富裕的杜小康。主人公桑桑是一个调皮、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他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穿着爸爸的大棉袄,弄得满头大汗;把自己家里的蚊帐拿下来剪成鱼网;把家里的碗柜改成鸽子的高级别墅……虽然在前面他很调皮,但在最后一章,他面对困难的坚强让我敬佩不已。
读完这本书,桑桑的调皮让我难忘,桑桑面对病魔不屈服的精神更是让我铭记于心。
【3】草房子之纸月读后感
其实《草房子》是一个童年的梦,这梦有欢喜也有悲伤,这个梦发生在油麻地,发生在一个美丽的乡村,发生在一幢幢草房子里。在这个梦里有一个个可爱的人物:桑桑、纸月、蒋一轮、白雀、秃鹤……
当我终于含泪读完了《草房子》时。才知道这本书写了男孩子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而让我感受最深的人物是杜小康,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因为他经历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折磨——一次水上事故,使他家的情况一落千丈。因此,他放弃了学业,但是他对学习的渴望丝毫没有减退。
想想,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被迫停学,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但这都没有阻挡住杜小康前进的脚步,他的坚强令我佩服。面对困难,他没有一丝胆怯,总想着要东山再起。这些经历都让杜小康变得成熟、稳重,让杜小康学会了自力更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天,我放学回家,经过一座铁道桥,在铁道桥旁的一根限高杆上,有些许泥土。几场雨过后,有一株小苗从那些泥土中冒出来。多么坚强的小苗啊,它能从那一点点泥土中冒出来,尽管它仅仅只活几天,但是那种坚强的意志令我铭记在心。
我用心回味着《草房子》,与它融为一体。《草房子》如歌、如诗、如画,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遐想。当我们回眸,你觉得它还仅仅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草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