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心理学-最终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4、※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5、※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6、※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7、※记忆—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9、※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
12、※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3、※群体—又称为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14、※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15、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动机所引起的。
16、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17、个性—就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定势—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
二、简答题
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日渐增强;[2]间接性学习动机占主体;[3]学习动机的多元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2.学习动机是由那些成分构成的? 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它主要包括:①对知识价值的认识;②对学习的直接兴趣;③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④对学习成绩的归因。
3.直观教学包括那些?直观教学有以下三种;(1)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教学上的演示实物和观察标本等属于直观教学范畴。优点是所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真实具体,有利于准确的理解知识;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易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缺点是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许多事物是难以用实物直观获得感知认识的,另外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难以区别的。(2)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各种图片、图表和照片等。优点是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得到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的客观事物的具体知识;也可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缺点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模象与它标志的实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3)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形象。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缺点是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面鲜明、具体和完整、稳定。
4.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5.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2)有关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影响着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不到解决常常是因为知识经验不足;
(3)定势,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他给解决当前问题带来一定倾向性;
(4)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在其它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初次看到某物品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它用途;(5)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解决问题的情感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解决问题是从思维开始的,但是只有当人具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时才可能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6)个性差异,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谦虚勤奋,富于创造性等,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目的效率。7.注意有那些品质?
注意品质是指衡量一个人注意好坏的指标,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被意识到和所把握的客体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和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这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8.气质有哪些类型? 气质类型划分为:(1)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和人交往.兴趣广泛.有朝气.情感丰富.接受新事物快;但是注意不集中.易转移.兴趣易变.具有外倾性;(2)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勇敢.好大报不平,有魄力.自信心强.暴躁.独断专行.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3)粘液质: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没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难以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4)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绪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9.怎样提高班级体的凝聚力?
(1)首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根据管理者心理学的研究,群体凝聚力的大小首先与领导者的行为有密切联系。领导者之间团结,领导者以身作则,处事公平、关心下部下等,有助于集体内聚力的提高。(2)其次,在班级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团结和谐,对班集体的凝聚力至关重要,如果大家关系密切,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则会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集体。
(3)再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活动是集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好动,长期没有活动的平静枯燥的生活他们是难以忍受的。10.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动机的强烈性;为了满足归属的需要,为了增加阅历和经验,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表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2)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选择评价交往对象和事物,敢于在交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并期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思想情感的交流。
(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大学生交往内容不仅仅限于意趣和情感方面,而是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
1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状态良好;(3)意志坚强;(4)自我意识正确;(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7)能够适应环境;(8)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角色改变和环境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教育;(3)大学生的变化与性心理健康教育;(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5)大学生应付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1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过去的知识经验2 变式与比较3 形成知识体系4 运用知识
14.什么是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排除疑难,寻找通向目标方法的过程。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问题情境;2 有关的知识经验;3 定势;4 功能固着;5 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6 个性差异;7 酝酿效益原型启发。15.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建立1 主动进行交往 2 学会进行印象控制 3 帮助别人 4 移情
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
维护1 避免争论 2 避免职责、否定对方 3 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 4 掌握批评艺术: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开始 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用暗示的方式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方式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给别人保留面子
16.怎样判断学生上课是否注意听课?(1)适应性动作:一个人在观察某一事物时,表现出全身贯注,举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表现出双目紧闭,侧耳倾听。(2)多余动作停止:人在高度注意时无关动作暂时停止,身体某部位处于静止状态。(3)呼吸运动的变化:高度注意时,呼吸变得格外轻微或缓慢,甚至达到“屏息”的程度。(4)还有其他外部表现:心跳加快、攒紧拳头、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咬紧牙关等。17.心理现象包括那些?(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心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心理过程的性质和表现形态的不同,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整个精神面貌上的差异。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
1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那些?(1)客观性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2)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3)教育性原则。就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19.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冯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20.能力有那些种类?
(1)按能力的倾向性划分,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按能力的创造性划分,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4)此外,还从能力同活动的关系来划分能力的种类。一般在什么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能力,就称作什么能力。21.性格有哪些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22.品德包括哪些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践行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实践某种道德观念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23.集体规范的作用和功能?
第一,规范是集体的支撑。集体
规范是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集体协调一致的工具。集体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它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集体成员的行为、情绪和态度的统一,而集体规范正是这三者得以统一的支撑。第二,规范是集体行为的导向。集体行为是有集体目标决定的。但是,要使集体成员的行为为实现目标服务,则必须用集体的规范来约束其成员。如果 没有集体的行为规范,就不可能使集体成员的行为趋向于集体目标。第三,规范有利于提高集体活动效率。如果集体规范制定得合理,符合集体的实际情况,则有利于集体活动效率的提高。
24.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价值?
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主要是从品
德结构的四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入手:
一、进一步提高大学的道德认识。
二、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25.大学生记忆能力应该如何培养?(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3)加强对实际材料的理解;(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5)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6)合理用脑。
三、论述题
1.论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高等教育心理学揭示了高校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这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确定、选择和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也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时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解决教育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同时通过学习和研究也一定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经验总结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就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尤其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进行自我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各种能力、水平和素质。高等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威信的教师等等。
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要途径和方法有:(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及时看到学习的结果,可以认识到自已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激发起进一步的学习动机。(2)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有许多人的理想暂时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产生新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早日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还要把近期的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3)正确运用奖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作用其所长。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打分数、评等级,还要加上有针对性的评语,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4)适当开展竞赛。竟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竞赛有消极作用,所以从方式上要有所选择。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立即解决,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意义教育、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讲课的艺术和水平、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的活动、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把学生的其它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等方法,来培养学习兴趣。(7)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也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已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树立信心,归出力量。
3.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一)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1)强度规律。相对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教师在讲课时要利用强度因素来突出某些重点要素。
(2)对比规律。第一,在直观教具上要用差异规律突出重点;第二,在教材和板书设计上重点部分要用粗笔。(3)活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合体的体态语,要尽量使感知的对象活起来。(4)组合规律。教学中教师板书的排列要得体,讲课时语速快慢要适中。
(二)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1)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教学上的演示实物和观察标本等属于直观教学范畴。优点是所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真实具体,有利于准确的理解知识;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易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缺点是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许多事物是难以用实物直观获得感知认识的,另外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难以区别的。(2)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各种图片、图表和照片等。优点是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得到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的客观事物的具体知识;也可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缺点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模象与它标志的实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3)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形象。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缺点是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面鲜明、具体和完整、稳定。
4.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记忆能力?(怎样合理地组织复习和提高大学生的记忆力)(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人们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的任务上来,并采取各种办法实现它。并且,实验证明,记忆的目标的长期性决定着记忆效果的持久性。(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一般来讲,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越多。指导学生记忆的数量要适当。(3)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效果较好。所以要指导大学生在记忆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类和编码。这样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法,如形象记忆、谐音记忆、逻辑记忆、口诀记忆法等。(5)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要使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尝试记忆相结合;复习的形势要多样化。5.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如果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难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兴趣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之一,只有对于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就会深入地钻研和思考,才会发现创造的秘密;求知欲越强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成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而是积极地寻找答案,作出新的解释。
(二)创设有利于创造性行为发展的环境。
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是: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二要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三要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四要避免对学生做出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五要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三)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国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又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
(四)教给学生创造方法。
(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6.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1)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形成努力钻研的风气。也要致力于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好的环境去陶冶学生的性情。在班级建设上,要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事实上,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体育和劳动技术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性格。(3)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人正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各种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所以,通过组织调查、实习参观等培养学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性格特征。(4)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5)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每个人都在自已塑造着自已的性格,大学生随着自大我意的发展,已能自觉地分析自已的性格,主动克服自已性格中的各种缺点,所经教育者要多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已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出塑造自已良好性格的方法和途径。7.怎样克服学生上课分散注意的现象?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在教学环境上要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大的环境,如教学楼所在的位置,应远离闹市区,设置在安静的地方。小的环境如教师的布置,教师的穿着等。2)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上课能否注意听讲,受讲课的内容的影响。如果课程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就能注意听讲,反之则不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不认真听讲有两类:一是觉得内容太难,二是觉得内容太简单。所以教师讲课时要难易适中。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采取讲、演结合,讲、练结合等灵活方法。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注意的前提条件。所以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增强学习的目的性。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关系,还要培养学生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间接兴趣与强烈欲望。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特别要有自制力,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界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与分心作斗争。
三、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只靠无意注意是难以获得系统得知识的。而只使用有意注意又很容易疲劳。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交替使用。附加题:
1.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中等
动机强度。
2.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
程。
第二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学研究对象:人和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以人为主。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特性。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
个性心理特征(人与人心理的差异):性格、气质、能力。
3.4.5.6.7.8.9.心理学任务: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是什么)、解释(知其所以然)、预测(在什么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目的),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独特性体现方面:教育任务上,在培养对象上,在社会职能上,在作用地位上,在培养方式上。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冯特(W.Wundt)(心理学之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工作。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最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冯特的弟子)。行为主义的诞生:1913年,美国,华生(J.Watson),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华生主张把心理看作一个黑箱,不管黑箱里
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行为作出观察就可以。
10.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后期)代表人物:美国,斯金纳。
11.条件反射发现者:巴斯洛。
12.精神分析学说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弗洛伊德(S.Freud)。
13.精神分析学派研究内容:注重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标志: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的出版。
15.心理发展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16.心理发展的内容:认知过程发展,社会性发展。
17.认知发展学派代表:皮亚杰。
18.心理发展的实质(真正原因):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19.构成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
20.人一生发展历程的5个时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婴儿期(从出生到二三岁阶段),儿童期(从二三岁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包括儿童早期和儿童中晚期),青少年期(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成年期(二十一二岁到生命终结)。
21.青少年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
2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23.(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24.(佩里)认知发展理论分为:二元论阶段,相对论阶段,约定性阶段。
25.个体最核心的人格构成:性格。
26.性格: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受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与道德性。
气质: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
27.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如李逵,孙悟空;多血质容易适应新环境,结
交新朋友,活泼热情,善于合作,如王熙凤,猪八戒;黏液质缄默而沉静,态度持重,如唐僧;抑郁质反应缓慢如林黛玉。
28.大学生气质教育包括:①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掌握气质的理论及大学生气质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②大学生应了解自身的气质特点,加强自我塑造。另外还要求:[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
29.大学生性格类型差异表现:①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②独立型多于顺从型。③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④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
30.青少年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31.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32.智商(IQ):智力商数的简称,表示智力的高低,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STEM指出;韦可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
33.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划分):
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意动。
认知要素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性加工与同时性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
情感要素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
意动要素表现在: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
34.知觉风格的学生特点:
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绪中,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来决定。
场依存型: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绪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易受暗示,喜欢讨论问题或进
行合作学习,接受知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谨慎,不愿冒险。
35.学习风格的情感/意动要素内容:
1)内控性和外控性(控制源):
内归因学习者与外归因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内归因学习者外归因学习者
把学习成败归为个体内部因素把学习成败归为个体外部因素
学习兴趣高学习兴趣低
学习自信心高/责任心强学习自信心低,责任心差
学习勤奋努力学习马虎随便
学习目标适中/富有挑战性学习目标过低或过高
学习成绩提高快学习成绩提高慢
2)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情感要素是引起正常/过敏性焦虑的原因:过敏性焦虑不是客观环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
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36.学习者分为(焦虑水平):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低焦虑者。
37.男性取得成就的传统区域: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女性成就的传统区域:艺术/教育等领域。
38.教师的角色期望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39.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育效能感。
4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41.专家型教师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业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42.广义的学习概念理解:①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②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③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
应性的行为变化;④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4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44.(冯忠良)学习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5.(奥苏伯尔)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据学习进行方式)。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4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1956年)、情感领域(1964年)和动作领域(1972年)。
认知目标包括:知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性格化。
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
47.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③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的。
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上),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49.大学生学习过程三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50.(学习)联结理论共同特点:1)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51.联结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经典实验:用猫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如迷笼实验。
52.联结理论基本观点: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②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③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
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
53.情境与反应的联结三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54.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四个子过程影响: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合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容形象);再造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的行为得以表现)。
55.(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观点:①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②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③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
结构的学习;④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56.有意义学习的实质:通过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理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57.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看,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
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8.学习迁移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的性质)或者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迁移的层次),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的先后顺序),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迁移的内容)。
59.迁移现象最早,最系统的研究:形式训练说。
60.(形式训练说注重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教学的重点: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
61.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提出者:贾德(C.H.Judd);经典实验:1908年,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62.促进概括化最有效方法:变式。
6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6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①学习动机的多样性②学习动机的发展性③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④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⑤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65.在20世纪30年代,(默里)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之后,麦克里兰德及其
助手改编了这种投射技术。
48.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
66.“成就动机”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67.(阿特金森)广义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68.(阿特金森)决定追求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的因素:动机(M)(一种想要达到目标或回避目标的动力因素),期望(P)(对成功或失败
概率的主观估计,也叫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与任务难度有关),诱因(I)(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诱因价值)。
Ts=Ms×Ps×Is:Ts(追求成功的倾向),Ms(追求成功的动机),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Is(成功后的诱因价值)。
69.(韦纳)原因的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70.(韦纳)期望原理: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
71.(现代认知心理学,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7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①定义不同(怎样做,是什么)②测量方式不同(间接,直接)③表征形式不同(产生式、产生式系统,命
题、命题网络、表象)④意识控制角度不同(激活速度快,慢)⑤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习得速度慢、遗忘速度慢,快、快)。
程序性知识表征形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即一个“如果-那么”规则。
陈述性知识主要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命题是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基本表征形式。
73.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②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
靠保障③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
74.策略性知识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重复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75.元认知调控包括:计划,评估,监督。
76.(奥苏贝尔)学习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77.(奥苏贝尔,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意义获得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78.问题的成分: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是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
79.(现代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启发式。
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
启发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
80.(据结果)判定创造性标准:新颖性,适用性。
81.有效问题解决者特征:①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②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③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④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⑤能以深层
次方式表征问题⑥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⑦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82.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法有:①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②发展元认知③增强自我监控学习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⑤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⑥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⑦问题的难度要适当⑧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83.头脑风暴法(智力激励):1939年,奥斯本,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84.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①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让与会者畅所欲言。②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完善最佳方案。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使与会者在自由与安全的气氛中交换各种设想。
85.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品德的发展与道德都受到社会发展及社会现实的制约,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②品德是在后天的教育、榜样示范、社会舆论等形式的影响和感染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③个人品德在受到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的同时对社会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86.品德与道德的区别:研究的范畴不同,影响因素不同,性质不同。
87.构成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8.(皮亚杰,对偶实验、两难故事观察实验)儿童品德发展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公正阶段
(11~12岁)。
89.(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
人的定向,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90.班杜拉(实验研究:如抗拒诱惑实验、模仿学习实验等)提出了关于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方式改善的证据。
91.群体特征:群体必须是一群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有一定的目标,群体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92.群体(按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93.大学生班集体特点: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一般特征: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
结构,遵守集体规范。)
94.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5.大学生人际关系(按交往对象)分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96.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因素: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要与性格的互补,个性品质,外表。
97.大学生认知偏差包括: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
98.自我认识偏差的主要表现: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99.大学生心理问题: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
100.三种心理咨询形式:直接心理咨询和间接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通信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心理咨询。
101.三种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技术:自由联想,移情,梦的分析。
1.2.3.4.5.6.7.8.9.心理学: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构造主义(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分解成基本的心理元素。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始于1912年的德国。该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和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装置,这些装置是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处理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系统变化: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青少年期: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气质: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
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10.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11.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2.控制源: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13.社会心理角色: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14.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
15.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6.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7.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人类一般学习相比,这种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
18.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9.学习定势(学习心向):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20.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局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1.成就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22.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3.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4.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25.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6.知识表征: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27.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28.符号学习(代表性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9.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30.命题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31.变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2.精加工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
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33.组织策略:发现部分之间的类别、层次或其它关系,使之带有某种结构,以便加强与提高对材料的记忆。
34.重复策略:通过反复读写所学的材料使信息在记忆中保持的策略。
35.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6.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37.品德(道德品质或德行):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
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或倾向。
38.群体:人们依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39.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
40.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41.社会助长作用: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42.社会致弱作用: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
43.从众行为: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4.晕轮效应: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
45.刻板印象: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46.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
47.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48.心理咨询: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
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第三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大特征
1、面向全体公民的大众化特征。
2、面向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特征。
3、面向教育过程的终身化特征。
4、面向教育领域同行的竞争话特征。
5、面向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特征。
6、面向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特征。
7、面向教育管理机构的分权化特征。
8、面向教育运行方式的产业化特征。
9、面向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特征。
10、面向教育手段和方式的远程化特征。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批判功能。
4、文化创造功能。
三、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多少。分为“以教师为中心型”和“以学生为中心型”。
根据教师擅长的教学方式,分为“归纳性”和“演绎型”。归纳型教师献给学生呈现实例。让学生自己从实例中去归纳出概念和原理。演绎型的教师先给学生明确的概念和原理,然后再用具体的实例而来说明。
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又叫认知风格。根据人对外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较差学科或综合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
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介
1、学科孕育阶段。詹姆斯将心理学引进教育领域。霍尔,卡特尔,杜威
2、学科创建阶段。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3、学科发展阶段。发展心理学,心里测量学
六、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2、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3、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3、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七、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
2、有助于提高高翔教师的教学改革。
3、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
4、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
5、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
八、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九、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描述性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个案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2、实验性的研究方法: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十、教师如何调适心里冲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首先,教师应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全面认识,对各种角色长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2、其次,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扮演自己合适的角色,包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任务要求和学生集体的情况来表现自己角色的不同侧面。
3、最后,教师应学会处理内心冲突的艺术。
十一、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4、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科学家或思想家。
7、终身学习者。
8、心里健康维护者。
十二、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专业知识。
2、组织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
4、组织教学的能力。
5、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
十三、教师的情感特征
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2、对学生满怀期望。
十四、教师的意志品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
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
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十五、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1、成熟的自我意识。
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4、富有创新精神。
5、良好的性格。
十六、高校教师的威信
1、强制性影响力。
2、自然性影响力。
十七、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十八、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1、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2、德瑞福斯的教师成长五阶段理论:新手阶段 优秀新手阶段 胜任阶段 熟练阶段 专家阶段
二十、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
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十一、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系统的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观摩。
3、微型教学实践。
4、教学决策训练。二
十二、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1、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一开始上课就呈现教学内容的大纲,尽量以明确的步骤或阶段呈现教学内容,不断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2、明确解释:使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或类比,举多个例子说明一个知识点,提供不同水平的解释,保证优等生和差生都能理解学习内容,一次讲解一个主题。
3、用你的热情感染学生:想学生说明课程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本身的价值,不要使用“考试会考到的”或“这是必须学习的内容”等理由,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调整自己的语速和音量。
二十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内容
1、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问题 学习特点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2、人际交往问题:交往技巧 交往原则 交往心理品质
3、自我意识问题:自卑问题 自我认识
4、不良意志问题:自觉性差 坚持性差 果断性差 自制力差
5、情绪困扰问题:焦虑 抑郁 恐惧 易怒 孤独 嫉妒
6、人格方面问题:悲观 羞涩 敏感 拖拉 猜疑
7、恋爱方面问题:对爱情的困惑
二十四、大学生的认知特征
1、智力发展大道最佳水平
2、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4、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十五、大学生学习动机分类
1、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正确的、低级的、错误的2、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4、内驱力的性质: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二十六、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里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二十七、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2、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性自我
3、躯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
4、本我、自我和超我二十八、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3、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从众的心理
4、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
5、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二十九、学习的概念
狭义的学习是指局限于知识,技能领域,如学生上课听讲、做作业,青年工人参加技术培训等。
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三
十、学习的分类
1、按学习的内容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2、按学习的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3、按学习的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学习
4、按学习的目标分类: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5、按学习的方式分类:奥苏泊尔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三
十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广博性
2、专精性
3、自主性
4、能动性
5、创新性
三
十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认知学习观:学习的是指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提倡发现学习法
三
十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富豪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简历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三
十三、意义学习的实质同化说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
十四、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奥苏泊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策略:给学生有标题的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有摘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学习前给予思考题
三
十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基本观点
1、学习结果应是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化知识
2、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3、学习是一种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动
4、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开始的,而是从对感觉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三
十六、记忆是人脑读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禁言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动作记忆 情绪记忆
2、按目的性分: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3、按时间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4、按知识性质分:情境记忆 语义记忆
三
十七、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指知记过的内容既不能会议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展很快,以后就逐渐变慢。影响遗忘的因素:
1、知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学习程度
3、知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记忆的线索
遗忘的本质:
1、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消退。
2、干扰说: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是遗忘的主要原因。
三
十八、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1、组织有效的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
三
十九、知识迁移的类型
1、普遍嫌疑和特殊迁移
2、顺向迁移和你像迁移 3正迁移和负迁移
4、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5、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6、两类知识的迁移:一种程序性知识向另一种程序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可向陈述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一种陈述性知识亦可向另一种陈述性知识迁移。
四
十、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先前活动对后续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四
十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情境因素:刺激模式 问题的信息量 问题的具体性
2、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问题表征 知识 生活经验 定势 功能固着
(2)情绪与动机因素:情绪 动机
(3)人格因素:智力水平人格特点
四
十一、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1、认知因素:知识 思维
2、动机因素
3、人格因素:智力 好奇 冒险 自信
四
十二、高创造性者有那些人格特点
1、推孟: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 自信而有进取心 谨慎 好胜心强
2、索里: 观念的灵活性思想开放个人独立性不受习俗限制和约束 行呗角色的相反化高创造力的男性有女性化的气质,高创造力的女性有男性化的气质;对暧昧不明实物的容忍即肯接受不甚明确和复杂的东西;对错误的容忍,即不怕犯错误而且容忍自己和他人犯错误。
3、蕫奇: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情感丰富富有幽默感;勇敢甘愿冒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独立型强;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一丝不苟
四
十三、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四
十四、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行为发展规律的划分规律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
7、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四
十五、品行不良的矫正途径
1、形成正确的是非认知,增强是非感
2、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3、消除疑惧与独立情绪
4、增加与不良诱因做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别差异
6、奖励和惩罚的运用
四
十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 躯体缺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 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
2、认知因素:自我评价偏差 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信念
3、环境因素: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四
十七、大学生的心理层次
1、心理冲突
2、心理障碍
3、心理疾病
四
十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适应心理问题
2、情绪心理问题:忧郁 焦虑 嫉妒
3、自我认知问题:自卑 自负 虚荣
4、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不适 社交不良 心灵封闭
5、恋爱心理问题:爱情的困惑 失恋的困扰
6、性心理问题
7、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独生子女 贫困生 毕业生
四
十九、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神经衰弱症 相思病 性变态
五
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用积极心态对待外界事物,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3、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正确看待压力
5、合理宣泄情绪
6、对青春期和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
五
十一、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宝华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五
十二、健全人格的特点
1、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2、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环境能力
3、有心理行为和谐一致的能力
4、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5、有探求新知和创新的能力
6、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
十三、健全人格的模式
1、此时此地型
2、成熟者型
3、自我实现型
4、机能充分发挥型
5、创发者型 五
十四、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
五
十五、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
五
十六、XYZ三种家庭教养模式
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和情感上的关系相互依赖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顺从,属于集体主义模式
Y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物质和情感上是相互独立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独立,属于个人主义模式。
Z型:将上述两种模式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物质上的独立,在情感上的相互依赖。
五
十七、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五
十八、广义的教学过程的环节:
1、陈述目标
2、分析任务: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
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5、师生的相互作用过程
6、教学评价
五
十九、有效教学是是节约教师和学生的投入量和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量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特征:
1、善于利用教学专用时间 善于利用嘘声专心学习的时间
2、教学富于技巧:教学活动组织化 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
六
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而非自下而上的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的具体模式:合作学习发现学习个别化教学
六
十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六
十、教学反思的重心:
1、课堂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2、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是否科学、灵活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重视课中反思,积极调控教学
1、写好反思记录,加强经验积累
3、潜心研究学生,尝试调整反思
4、认识参加听课,注意扬长避短。六
十二、智力:个体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六
十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社交智力 自然智力
戈尔曼的观点: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 控制冲动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六
十四、从众: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第四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1.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25.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在婴儿期之后的发展中。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认识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标志。11.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26.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2.心理学的任务;概括地说,心理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监控组成。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
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课题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19.哥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却存在差异(2)性别差异。从智力发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的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27.智力三元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3.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12.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处,他们有更多得更处时间,愿意协作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别差异。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活动(2)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33.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乐的时刻(3)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论,他们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选择)13.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协助论和成分亚理论(1)智力的情境亚理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实践对能力特别4.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年期界定为十一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等。(4)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体所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承认早期或青年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极的自我意象,获得自我同一伴(5)涵,即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具有制约作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么。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用。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人物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解5.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或情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阶段。适当性(6)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人在完成新颖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14.整个青少年时期又可分为:(1)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任务、处理新的情况和自动对信息进行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加工时,行为表现不同,则智力高低不统、计算机辅导教学等。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2)青少年中期密。同。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最重要34.(布卢姆)设计了一种掌握学习测。(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20.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的部分,他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的程序。6.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阶段;(3)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粘液质、抑郁质 结构。35.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心理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十一二岁),相当与大学阶段。21.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28.斯腾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含义:学习风格是标)。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15.成人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人早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29.智力的测量:(1)现代西方心理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16.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2)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和。希望发生的事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36.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7.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0----2岁)(2)前运算阶段(2-----6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知龄分数与他的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风格,又称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岁)(3)具体运算阶段(6---11岁)(4)(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8.高等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以上)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育者。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2)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17.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将大学22.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对待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力),采用年方式。
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高等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37.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加二元论阶段。出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来的比较稳定大的心理特征。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1)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23.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30.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2)有助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2)相对性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3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断事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特征。这种据哟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收一与创造能力的划分。模仿能力指个体通教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理/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3)约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过观察外部行为活动而做出相同反应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学的能力/提高其评价和反思能力(3)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成的。的能力。创造能力指个体产生出以前不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24.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曾有过的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2)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倾型的大学生感情表露于外,自由奔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意志来决定。(2)场依存型(含义)较色,增强其角色意识/获得各种能力,“这对于我是正确的”。放,当机立断,不据小节,独立性强,分。认知能力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掌握必18.大学生的思维发展:(1)在形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存续和提取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思维能力等。操作能力指人们运用自己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康/正确认识心里健康问题/掌握一定的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在形式逻辑思维活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实际行的身体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动中,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认识是孤动,顾虑多、易困惑,适应环境困难,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能力,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9.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所谓辩证逻辑交际面狭窄。大学生中外倾型性格的人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性,易受暗示,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占多数,符合青年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倾等(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受知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立统一的反应。它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向(2)独立性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人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的衰退或消失。相互区别,而且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联信念,善于独立思考,有困难或紧急情具备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谨慎,10.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且反况下能沉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我们平常所说不愿冒险。过程发展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映他们的绝对运动(2)在常规性思维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38.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而顺从性的大学生易受暗示,往往屈从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于权势,按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困难具备的能力。39.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相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或紧急情况下表现的惊慌失措。32.能力的水平差异(1)学科差异。信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有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则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40.正常焦虑: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因此,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41.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有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42.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这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3.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4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45.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
46.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47.广义的学习概念,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解释:(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48.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是比较著名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的,他的分类应该说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组织的。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类。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须是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知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目标分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73.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50.奥苏伯尔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的学习,他的学习分类非常引人注意和61.学习的迁移(简称迁移)是一种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高的概念或命受到重视。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时产生的。
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6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74.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经验之间的关系吧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和有意义学习。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生的。5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用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75.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63.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美国著名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5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同,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相似而有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又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竞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争性和高层次上(4)学习组织的主体的学习)发生的迁移。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性 64.根据迁移先后顺序:顺向迁移和决。5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76.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77.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之一。65.根据迁移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54.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迁移。特殊前一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状态。而实现的 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7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55.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响。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56.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方法。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具体化。79.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过滤是两66.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学说现象造性:(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帮助大主要定律。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57.观察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概括67.概括化概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了这四个过程的基本成分:(注意过程)是由贾德提出的。贾德在1908年所做展自我管理的技巧(2)激发创造性动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机 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理论的经典实验。(3)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学生进行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68.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态 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4)创设创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69.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造性环境: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58.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布习的关键。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70.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是对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8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方法是发现法。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5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71.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非人为性的联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的特征和倾向。6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从客观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8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主要有这样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72.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几个方面:研究的范畴不同。影响因素(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不同。性质不同。
82.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8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84.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85.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86.群体的种类:(1)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87.大学生班集体除了具有:
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
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
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4、遵守集体规范。以上这四种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哪个不是大学生班集体特征)1.强制性;
2、同一性;
3、独立性;
4、开放性。
88.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制约)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制约)作用。
89.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
90.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1.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92.时空接近性:远亲不如近邻;态度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9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9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第五篇:《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 校:姓 名:日 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2014年12月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11月22、23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授课的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识,毫不吝啬的展示出自己优秀的成果,令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也让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收货颇丰。
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提高其评价、反思。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其次,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进者,才能逐渐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等;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通过学习,它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养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归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各种心理现象,积极的,消极的,正常的、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