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周刊2010年第7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吴学元
(澧县第三中学,湖南澧县
425500)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呢?现实经验告诉我们: 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
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及解题 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 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
„„最后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手足无措。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 技水平呢?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呢?通 过多年的探索,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人 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
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 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 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引起
“质”的飞跃;提升难
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 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 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的“懂”“悟”既不是
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
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 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对于频 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 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显然那种津津乐道于 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教师的教 学只能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会取得成功。成功的高三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 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我们需要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
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追 根究底,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 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 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 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
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 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能大胆地承认,学生 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而且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 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
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 学生的机会,使学生具备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使 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 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
“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
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 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 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给学生创造
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精于讲述,即对知 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
“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
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 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 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 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既要 明确又要践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创设使学 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 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 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 准备。只有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 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 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
“大纲
”“考纲
”要求的考查
训练,因还学生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
“地毯式轰炸
”的漫
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 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 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由此高三语文教学才能步入 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
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 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 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 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 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 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
“学习”变为
“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
位下,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 和服务员。
第二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小结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小结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
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第三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下面谈一下今年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课本梳理。引导学生对必修一至必修五等课本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尤其是文言文,有指导材料,有老师点拨,有学生整理、感悟。帮助了学生对课本素材进行有效复习、思考、整理和吸收。对课本专题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材料积累。但是,在指导过程中没有能指导学生及时回顾复习,强化记忆,学生在第二学期基本上忘记了了先前复习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复习往往事倍功半,在二轮复习是师生往往觉得无事可做,分数难以保持。
二、加强早读晚读的指导与落实。早晚有系统指导材料,有具体落实检查措施,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又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充分发挥自主性。
三、专题素材积累。
(一)时事评论。利用午间新闻,要求同学边看边有选择地做记录,并且指导同学每周在读书笔记上写至少一篇时事评论,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观察、思考、动笔的好习惯,教学反思《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学生在训练中接触了很多新鲜的时事及评论文章,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内容的选择和写作上老师并没有给以具体切实有力的指导,致使学生在记录整理上随意性较强,显得粗浅,写得水平仅让停留在较低水平。
(二)利用早晚读材料对个专题素材进行积累,特别是美文阅读。每次的材料上都精选一篇美文,让学生阅读评鉴。
(三)美文荐读。要求学生每周选自己喜欢的一篇作文,抄录在纸上,并向同学介绍自己选文的优点,学生浏览其他的文章并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作点评。但是往往坚持力度不够,选文随意性较强,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老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可以加强背诵和模仿训练,不断重复、跟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四、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五、是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六、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踏实努力,在给学生的指导上要具体到位有力,尤其要重视检查落实,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高三教学工作小结
高三教学工作小结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多样的责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高三师尤应如此,连续第二年带高三,让我对此体会尤深.教师应当做一个“教练”:高三一年拼搏决定学生一生大的方向,所以这个“教练”应是非常有压力的,高三教学工作小结。做一个好教练应该明白自己要教什么,清楚哪些是重点,了解学生有哪些不足,知道未来的方向在休息。把自己经历的最深感受讲给学生听:如何积累经验,特别告诉学生“失败最能催人成长“,范文《高三教学工作小结》。告诉学生一颗坚强的心,坚定的行动,明确了目标皆重要。
教师应当做一个“父亲”:父亲是港湾,是依靠,让学生明白“严”只为其将来,遇到困难,心路迷茫时去寻求父爱的庇佑,让父亲变成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教师应当成为一个“朋友”,将心比心,无以利,唯有义,散发个人魅力而扩大语文的影响。当然不能只是软弱无措的宽慰者,不能是错误毛并坏习惯的包容者,诤言指出才真正体现一种帮助的真诚。
总之,尝试扮演多种角色,皆为承担各样的责任,真正达到各种责任的极臻处很难,但一直能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必将是件幸事。
我希望我能以此为荣。
第五篇:高三教学工作小结
高三教学工作小结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我把我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就认真研究全国《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精心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卷,对整个高中教学内容拉网式梳理,明确重点和难点。根据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科重点和主干知识的原则。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我总结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我把高三备考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及备考重点不同,具体操作是:
第一阶段基础专题训练
第二阶段一模前综合练习加重点得分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难点专题强化训练
第四阶段套题训练,专题讲座,综合练习,规律技能总结。
二、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的主干知识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使他们明白语文课本和考题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搞题海战。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联想、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每一篇课现代文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
我们的学生由于基础不是很好,自学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同时,注意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本学期利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以树立学生的高考信心。
3、备课及课堂上严格按照教学五环节要求办事。
三、实施分层教学,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
1、备课从实际出发兼顾各种类型的学生
高三文科三个班学生的水平相差很大,进入高三开始全面的复习,对部分同学来说也许是个机会,这时不能放弃那些想学但又有恐惧心理的学生,针对实际,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鼓励他们超大纲、超进度自主学习。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学法指导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2、课后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
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结合考卷中的问题随时加一些新的任务来引导他们拓宽、加深或者弥补知识点。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教条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集中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帮助其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重点的调整。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使学生及时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研究《考纲》,分段过关。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几年的变动,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复习。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产生畏难情绪,增加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考点训练的同时,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储备于脑,以便随时提取运用。再次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练习,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才能化知识为能力。
(二)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高考命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备课组老师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尽可能减少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劳动。为提高复习实效,把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
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精选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等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至于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把它确立为重点。总结归纳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降低失分率。要尽可能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三)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纸质复习资料和网上资源泛滥的情况,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首选的训练题。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每个知识点一练一测,一个专题一次次模拟,适度训练。
同时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与同组的老师及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交流探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1、商讨学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
2、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3、针对各班学情和学生现状分析和学生学习情绪波动、研讨各阶段学法、研讨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认识,真正做到备课既备内容又备学生,即备教法又备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认真讨论分析评价每一份模考卷的命题。
5、加强与其他及外地学校的交流,促进自身的进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总之,成功属于过去,经验属于未来。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反思过去我也发现教学工作中确实仍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为个人也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