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精要设计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
学科(课题)导学精要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2.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2学习探究:
问题1 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看看“我”和父亲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理由】从阅读学的角度看,把握文本内容固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必不可少的。2011版课标中对于高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说明,从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开始,“整体把握”离不开领悟文章思路。文章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思路,是贯通全文的思维线索。《钓鱼的启示》中“我”的心情变化贯穿全篇,艺术地演绎出耐人寻味的深刻事理。看似一件寻常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但要让学生练习全文概括“我”的心情变化,学生可能概括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采用这种填空式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可以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步“导行”作好铺垫。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使用说明】这个问题的出示时机,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浏览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经历“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层层上升。教师还需注意以父亲的态度为辅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父亲”心里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思路导航】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2、再读课文5——11自然段,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导学精要”设计作品
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提示用简短的话语把
父亲的心里活动写下来。
这条大鲈鱼 固然十分宝贵,可是
问题2.我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理解。
【设计理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
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钓鱼的启示》
教学过程中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个启示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是”是什么,“非”是什么,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高年级学生
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
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
【使用说明】这个问题的出示要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后,找出作者获得的启示并不难,难在对“启示“的理解上,教师可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
么是“非”。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4年前,父亲的严格
教育让我做了道德上的选择,正因为这样,“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了。”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总体说明】问题1,指向目标1,面向全篇,解决教学中“整体把握”环节学生易
出现的盲点问题。问题2,指向目标2,这是课文的重难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五
年级的孩子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启示”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达标检测:
一.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两
个“鱼”的意思一样吗,各指的是什么?
前一个“鱼”字:;
后一个“鱼”指:.2.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我;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我;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我。
二、小练笔
学习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当‘鱼’诱惑我时”为题,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心理活动
写下来。(300——500字)
【设计理由】这个练习设计直接指向目标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以致用,在具体的运用中感悟“启示”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小练笔是让学生学习了文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后,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学以致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含义。
【使用说明】解决问题2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际案例中,你会怎么做?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从而理解“启示”的深刻内涵。
第二篇:导学精要设计心得
每每谈到心得体会,意为说说心里话。可这一次有点不同,我要谈谈这一次的收获和成长。
初次接到设计《导学精要》这个任务时,我有点傻眼。是的,设计教师用书一直被我视为高大上的东西,只有名师名家们才有这个资格,哪能落到我们这种小小草根上。不待我犹豫,便在师父周虹老师的催促下开始了我的设计之旅。
开始我选择了我认为比较好操作的《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小学生学习说明文,无外乎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的好处。于是一切在我的想象中进行着构思和重组。可当我开始动笔时,我发愁了:重点我把握偏了,不应该是说明方法,而是如何判断说明方法。当我多次翻看原有《导学精要》对这篇课文的设计时,我慌了神,仿佛每一个字都在嘲笑我。无奈之下,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说明方法”的很多资料,细细查阅后才发现:其实小学阶段对说明文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是我自己把环境想得太困难。沉思片刻之后,我又开始操刀了,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我在有意的模仿原有《导学精要》的内容,这一次,我力求突破。当然,突破之前,我做了大量“立”工作。首先是翻看了整本《导学精要》,摸索出了设计者的思路—狠抠小点,重点训练;接着我看了一本关于幼儿心理学的书--《发展心理学》,看这个的目的比较单一,就是因为设计范本里出现了心理学理论支撑,我想设计者的终极意图是为了考察设计老师对儿童心理的洞察和对语文知识的把握吧;最后我看了同年级老师的设计作品,虽然仍有差距,但我能感觉到比起我的第一次作品,这次作品没有给我丢太多脸。于是,我的作品就在千辛万苦的磨难中出炉了,当我看着我的打印成品时,想起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来,虽然事后证明我的作品还不是大任,但我苦了心志,劳了筋骨,总算具备了接受大任的外在条件吧!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捉、鱼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我”钓到鱼和放回鱼的心理变化。通过朗读体会“我”对鲈鱼的喜爱,为什么不想放鱼,感受放鱼时的恋恋不舍。
5、通过朗读重点词句并想象,父亲为什么让儿子把鱼放回去。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况我的心理变化。
难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能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明白这条鱼未到捕捞的时间是必须放的。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猜谜):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补充课题:(钓鱼的)。
同时引导学生区别“钓”和“钩”。
4、学生齐读课题。
想知道钓鱼给我们什么启示吗?瞧,有的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书了。先别急,在读书前,谁能给大家的初读课文几个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学生说出: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等)。
二、初读感知
扫清障碍
1、学生结合预习,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同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与同桌交流。
2、检查词语
第一组:
月光皎洁
月光如水
银光闪闪
涟漪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句子理解涟漪。
第二组: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筋疲力尽
熟练操纵
轻轻翕动
溅起水花
这些词的特点是?
第三组:
得意
急切
沮丧
平静
乞求
依依不舍
你发现这些词的特点了吗?
第四组:
道德抉择
道德实践
告诫
诱惑
嘴唇
鱼鳃
鱼饵
鲈鱼
三、初读体会
理清条理
1、师:课题往往能概括全文的内容,请看,你从课题中提取了什么信息。课文讲了什么呢?(生:钓鱼、启示)
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作者为什么不想把鱼放回去呢?
四、品读感悟
体会心理
(一)体会儿子为什么不想放鱼。
1、预设一:
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理解交流:
A、你能说说,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鱼大)B、鱼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好大的鱼啊,从没见过)C、除了鱼大,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板书:漂亮)
D、小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板书:得意)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作者的心情还会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A、指生读,师: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还把作者内心的心情也很好得读出来了,很好!B、是啊,多漂亮的一条鱼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怪不得小作者舍不得放掉呢!
预设二:
(1)为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过了好长时间,说明等的时间长,钓到这条鱼不容易(板书)。从“小心翼翼”中看出„„已经知道有大鱼上钩了,却不能立即拉上来,真是考验我的耐心啊。)
还看出什么?(作者也是钓鱼高手)
师点拨: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钓到这条鱼不容易。(2)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我还必须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与鱼周旋,与鱼斗智斗力。等它没有力气了才拉上来,早一步就有逃脱的可能)
师:看来,这条鱼可真是来之不易啊!所以作者不想放鱼。
预设三: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生谈体会,师板书:无人知道
小结:小作者为什么不想把鱼放回去,是因为(这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是“我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再说当时周围没有人也没有船,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大鲈鱼的。))。
2、体会儿子的心情。
当父亲让小作者把鱼放回去的时候,小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读4-9段,用~~~划出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不解、着急)(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说说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委屈、不舍、难受)
(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但我的眼睛在说话,在无言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比较句子,体会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
(5)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请你通过朗读,读出小作者内心的感受吧!生自由读,指生读,生齐读。
3、体会父亲的心情:
1.面对着儿子苦苦的哀求,父亲却坚持让我把鱼放回去,这是为什么呢?默读4-9自然段,用读书符号划出写父亲态度的句子,并体会人物的心情。
(1)研读父亲的话
预设一:(课件出示父亲的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预设提问:
A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
父亲其实也舍不得放鱼。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盯、好一会儿)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父亲在盯着这条鱼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填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里想:虽然(),但是()。如果(),那么()。
师:是啊,还没到鲈鱼捕捞开放日,就不能捕鱼,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这虽然是个简单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掉,爸爸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可他为了让孩子从小受以严格的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还是决定把鲈鱼放掉了。
爸爸放鱼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得”可以换哪些词?
(引导学生说出:一定、必须、、、、、、)
预设二: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出这种态度?
(课件出示:从父亲、、、、、、余地。)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
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
四、启示
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你怎么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2)“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3.转眼间34年过去了,我还在怨恨父亲当年的狠心吗?读读后面几段说说你的感受。(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
(2)现在,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父亲又是一种怎么的感情呢?(最好让自己学生说出来)
(3)是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实践的时候,就有——勇气,而不是半途而废,就有——力量,而不是畏惧不前。我始终能够,不受诱惑,毅然走正道,克服自己的私欲,公正地对待事情,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最终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4)再次来读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练笔拓展 1、34年后,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年迈的父亲再次来到那座小岛钓鱼,望着晚霞辉映的湖面,感受着晚风的轻抚,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地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
A、晚上,父母不在家,你想看电视,可你的作业还没完成。
B、你吃完了冰淇淋,想把冰淇淋盒扔到垃圾桶里,可附近没有垃圾桶。
C、下课了,你在操场上捡到了5元钱。
第四篇:导学精要设计 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学科小数的初步认识(课题)导学精要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
3.结合元角分初步认识小数,体会小数与人类生活到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学习探究:
问题1.3.25,2.5,11.18与23,5这两类数的区别?
【设计理由】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分类,促进学生感知小数和整数之间的不同之处。
【使用说明】学生通过分类,既复习了整数,又认识了新的一类数,小数。问题2.认识小数3.25各部分的名称和数位。
【设计理由】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数位和整数部分不一样,对比学习。
【使用说明】通过自学,让学生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3.小数怎么读?怎么写?
【设计理由】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
【使用说明】通过小组互学,互读,让学生学会小数的读法,写法。
问题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怎么用来表示价格的。
【设计理由】这里不要求学生尽全尽美地回答,只要学生能提到点自上,就说明他对于小数价格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
【使用说明】通过生活经验,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成几元几角几分。
【总体说明】
达标检测:
1.写出下面各小数。
(1)鸵鸟每小时可以跑五十三点四千米。()
(2)1千克海水约含盐零点零三千克。()
(3)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
2.填空
12.12元是()元()角()分
2.50元是()元()角()分
4.05元是()元()角()分
0.85元是()元()角()分
3.猜猜我是谁
一个数与10.6的整数部分相同,小数部分的数是整数部分的一半,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小数部分是4,这个数是()
【设计理由】习题由易到难,落实基础后,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
【使用说明】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完成。
第五篇: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的开篇文章,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全文共11个自然段,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入高段,初步具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学习目标
1.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
2.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重 点: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感受“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难 点: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知识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板点。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谁交界的地方产卵,产卵期间最容易捕捞,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止捕捞。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走进故事(预时:5分)
1.回顾故事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那个夜晚我们了解到一对父子掉到了一条大鲈鱼,在儿子得意之时,父亲却要放掉鲈鱼,儿子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坚持下依依不舍的放掉鲈鱼,从得意到依依不舍儿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那个月如水的夜晚,(边讲故事,边画鲈鱼,同时板书:钓鱼—得意,放鱼—依依不舍)去感受(出示目标)
2.学习目标
A.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
B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首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三位“钓者”和大胆的质疑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无疑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其次,目标的呈现,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
落实目标1:
二、导学释疑——体会“依依不舍”(预时:20分钟)
1.学、研——走进“依依不舍”
主问题:作者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学习策略:
A.独学:①自由朗读4-9自然段:用“ ”画出表现出作者心理
变化的句段,结合课后练习2完成。②入境默读画出的句段:请用“△”标出句段中的关键词句或者标点,并写自己的理解。
B.群研: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小组达成共识。
2.展?——同桌为一组进行展示
预设:(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句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的争辩着,哭出来声。
句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逐一分析——读出理解——相机板书——再读“依依不舍”——练习对话——归纳写法——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本环节通过自学——对议——群研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词句或标点从朗读要求上层层推进,反复朗读意在用读代教,以读促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以及掌握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含义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提升——理解“不得不舍”(预时: 5分钟)
1.过渡:我们真真切切同作者感受了一番复杂的心理矛盾,体会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2.预设:
句1:“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反复引读)
第一次引读:不管我有多么急切,父亲却平静的对我说:
第二次引读:不管我有多么委屈,父亲无动于衷的对我说:
第三次引读:不管我怎样乞求,父亲不容争辩的对我说:
第四次引读:无论我有多么“依依不舍”父亲毅然决然对我说:
句2:“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而美,又没有人知道的的鲈鱼,对于11岁的作者来说真的是难以抵制的诱惑,我是真的感到“依依不舍”,可是横在我们面前的理由“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 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学生连读两遍),面对这样的理由请你理智的告诉老师,这条鱼该放还是不该放?为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不得不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不得不舍”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感悟 “有舍有得”(预时:10分)
1.过渡:你们都是一群聪明懂事的孩子,能够很快的判断出事情的
对错,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是当年的作者却并不能理解爸爸的做
法,他是经历了34年的成长历程以后才渐渐的明白了爸爸良苦用心,我们一起朗读10—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明白了什么?
2.预设:
句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是啊,当年作者太小,父亲无法用(生读)这样深奥的道理来告诉他,却用放鱼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在“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把钓到在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确,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这样讲到:
第一次引读:中学时代,有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去买钢笔,由于人
多,售货员阿姨忘记收詹姆斯的钱,当詹姆斯沾沾自喜准备离去的时候,眼前浮现出来当年放掉的那条鲈鱼,耳边想起来父亲的警告:(生读)他退回去,把钢笔钱付了,面对售货员阿姨的表扬,他开心的笑了;
第二次引读:成年了,他的设计图纸被对方公司看准,想以高价
购买他的图纸,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他犹豫了,这时当年放走的那条鲈鱼又出现在他眼前,父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生读),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方公司。
3.过渡补充句子:
就这样:第三次引读:(生读:在人生的路途中„„)就是因为当初的放鱼,让作者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才让作者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作者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这就叫“有舍有得”,舍掉了鲈鱼,守住的是(生说)付了钢笔钱,得到的是(生说),抵制金钱的诱惑,得到的是(生说),孩子,此时此刻,你还觉得每次抉择困难之时出现在作者眼前的鲈鱼,还是当年的鲈鱼吗?(就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诱惑),这诱惑可能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诱惑)
3.写话训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这句话的理解。
4.课堂结束语: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请记住“道德„„”相信你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五、作业布置:
基础题:巩固字词,摘抄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提升题:小练笔——请写一个自己生活中遇到在道德故事,注意抓关键词来表达自己内心挣扎。
选作题:
1.搜集原著《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对比读读,体会写作手法。
2.搜集并积累关于道德在名人名言。
温馨提示:基础题和提升题属必做题,选做题可根据自己情况而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得意)
(急切)
(难过)
(伤心)
放(依依不舍—不得不舍)
悟 有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