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6: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

作者:希来

摘要:新时代的物理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国际的教育目标接轨。如何在物理课堂上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通过解读2001年《物理课程目标》和201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试验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和身边的资源,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才能到达教育部规定的这一目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主体作用、主导地位、开放性、兴趣、激发。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放在并列的位置,充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应用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首先,老师必须有转变教学方式的意识。从时代背景来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确实已势在必行,即实验课上必须加强“研究性学习”。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原有的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已经很难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已势在必行。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寻求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方式。

2、实验课堂上“研究性学习”切实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学地位。

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是以问题引领课堂,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由学生来完成。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没有固定的探究模式,对他们提出的每一种方案都不妄加评论,而是引导他们用实验来验证。例如:在测量50ml水的质量的实验中,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讨论差不多之后,这时老师强调:“要较精确地测量”,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给学生自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实验的准确性,让他们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时我们会看到学生的做法有了较大的区别,问题之一出在这个实验中先用量筒测50ml水的体积后要把水倒入一个水杯中,再用天平来测它的质量。那么学生从量筒里倒出来的水是否就是50ml的水呢?因为量筒原来是干净的,倒水时量筒的杯壁附着一些水滴了,这样倒出来的水就比50ml少。问题之二是在用来测质量的那个水杯,应该先称量它的质量再把量筒的水倒在它里面,还是称量完水杯和水的总质量,再把水倒丢再来称水杯的质量再相减?这时组内的同学会在互相争论和交流与合作中选出最好的方法,最终达到了老师以问题主导,学生成为提出方案、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学地位。

3、“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实验课堂上的开放性,尽可能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呼应,组与组之间的互补,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这种思维环境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建立在自己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在组内的交流过程中,又接触到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也接触到其他小组对问题的不同感性认识和不同的理性思维,当然,也有老师的思维启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环境,而这样的思维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的思维相加。例如,在八年级“光的折射”的教学中,老师提出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供的有红光和绿光)?之后组内的同学开始分工合作,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大部分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即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再增大。但有一个小组居然先列表在做实验,入射角改变了3次,并且把每次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都填在列好的表中,用红光和绿光分别做了一次。得出了与其它组一样的结论就是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是他们还发现了问题: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红光的折射角比绿光的折射角大。在老师的引导下,其它组的同学也加入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交流之中,最后学生们得出了一个超乎老师想象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对不同颜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这在传统的接受教学中是无法得出的结论,老师也不敢多拓展和延伸,以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激发他们去关心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动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事。

4、“研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增加了班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班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努力地创设课堂活动情景,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物理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的成功体验方面有着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地位和独特功能。例如,九年级物理中的串并联电路中,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你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学生成功联出来之后,我又再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学生的电路里必须有两个灯泡且两灯泡都是亮的,现在学生电路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接法,即有的同学的灯泡是并联,有的是串联的,这时老师不慌下串并联的定义,老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小难度,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路里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在组内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最终都做出来了,这时老师在把并联和串联的定义下出来,学生很快就理解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记忆深刻。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都体验到了成功,激发了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同学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羡慕对方的智慧和聪明,互相尊敬,团结友爱,组内之间和组与组之间更加团结,增强了凝聚力,班上更加和谐,学习兴趣被点燃。一个实验过程很简单的实验,由于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深刻,使课堂变得丰满而精彩,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这里我谈了几种研究性学习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每个实验的教学的过程中都全部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也有它的优势,我认为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都是有必要相互渗透,综合应用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率。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最终的物理教学必将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成果必将无比丰硕!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候营中学 王 灏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要让中学生能自主地进行物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中学生正处于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聪敏而好学,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弄个水落石出,研究性课程一般都具有形象、具体、新奇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同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巧妙借助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紧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 ”等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就布置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几个小课题,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交流之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

三、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开拓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两千年前,阿基米德从澡盆里赤裸裸地跑出门,告知天下他找到了浮力原理。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这在别人认为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题多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狠抓学生习惯性培养。印度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五、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知道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研究学习过程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候营中学王 灏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要让中学生能自主地进行物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中学生正处于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聪敏而好学,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弄个水落石出,研究性课程一般都具有形象、具体、新奇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同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

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

“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

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

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

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巧妙借助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紧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

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

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

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声音的产

生”、“力的作用效果 ”等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小实验,让学生自己

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

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

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

多。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

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就布置了“自行

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几个小课题,让学生能够用学

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交流之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

三、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开拓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两千年前,阿基米

德从澡盆里赤裸裸地跑出门,告知天下他找到了浮力原理。英国物理

学家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这在别人认为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

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

题多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对于

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

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

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

度、质量不同而已。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

创设问题情景,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

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狠抓学生习惯性培养。

印度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

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

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

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

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

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

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

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

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

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

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五、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

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

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

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

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

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

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

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

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

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

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

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

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

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

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

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

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

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

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知道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

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

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研究学习过程是开设研

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第四篇: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最好将电源关闭。

五、各家用电器的辐射量(表格)。

家电种类

辐射强度(单位:毫高斯)

电视机

洗衣机

VCD

复印机

电脑机

150

吸尘器

200

微波炉

200

手 机

200

音 响

空 调

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

a、辐射源的强度

b、受辐射的时间

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六、调查周围人群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深入周围身边的人们,其中多数都是我们的亲人,在一次调查中,点共调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说一点都不知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为此,更加地坚定我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七、组员的感受

我们都认为了解电磁辐射是很紧要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使用家用电器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为然,并不重视,久受电磁辐射的危害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是否国家可以宣传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八、疑难问题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的电磁辐射都是相同?

每一种电器的使用是否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九、参考文献

1、《电磁波传播与研究》

2、《电磁波》 黄宏嘉 著

3、《电磁波传播原理》 候杰昌 著

调 查 问 卷

亲爱的阿姨叔叔:

您们好,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问卷,我们想了解您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谢谢您的合作。

1、您知道电磁辐射吗?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电磁辐射的来源吗?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您有防范过吗?

① 有 ② 没有

4、一般您是怎样防范?

①不与电器接触过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护辐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长久接触电器,您出现过什么症状吗?

① 有 ② 没有

6、以后您会对电磁辐射有严加防范吗?

① 会 ②不会

第五篇: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原理

初三(6)班 刘子楷

研究项目:研究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原理

物理原理:摩擦力,向心力,固定转轴的平衡

摩擦力

物理意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的滑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如果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的力是静摩擦力.具体应用:当我们骑车时,摩擦力无处不在.手握车把时手与车把的摩擦,车胎与路面的摩擦.按住刹车时,车会立刻停下.摩擦力的危害:车胎如果很光滑,那么在水面上很容易打滑.零件各部位锈蚀,则不利于行车速度,刹车不灵,则会发生危险.影响因素:根据f=μN,摩擦力与:①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②物体间摩擦因数有关.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①减少有害摩擦:自行车车胎中有气体,可以减少内圈与外胎的摩擦.在链条上涂润滑油.②增大有益摩擦:车胎上印有花纹与胶行,车把,踏板上有凸凹不平的条纹,可以防止打滑.刹车与轮胎内侧很粗糙,增大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行驶时,由于后轮是主动轮,受静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

向与车前进方向一致,而前轮是从动轮,所以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前轮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的方向向前.向心力

物理意义:物体绕一点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叫向心力.作用情况: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竖直方向的合力为0.遇到一急转弯时,车身偏向弯道内侧.因为自行车转弯时,路面对车支持力的方向不再竖直,而是偏向弯道内侧,它与重力G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车转弯的向心力,此时车胎与地面还有一定的摩擦力,所以能保持倾斜而不倒.实际应用:在国内,由于自行车是靠右行驶的,向左转弯较多,所以车胎左侧比右侧磨损程度重一些.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自行车的飞轮可看作一个固定转轴,上下端有链条带动它转动,物理建模.前后飞轮的圆圈中心在一直线上,由链条带动飞轮转动,由于前后飞轮的半径不同,所以脚踏车的力,与车的牵引力大小不等,形成一个不等臂杠杆的模型.后轮的飞轮与后轮轮胎也构成固定转轴,飞轮的半径为r,车轮半径为R,飞轮由钢丝带动车轮转动.具体应用:根据杠杆平衡的公式F1L1=F2L2,通过改变L1,L2来使F1,F2变大式变小,变速自行车正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改变前后飞轮的半径,使骑车时踩踏板的力变小,从而使骑车更轻松.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1、 3、 5、 7、 9、 温度对水的折射率的影响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 观察分析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物理研究性学习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通过实验,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物理概念、规律;同时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近代物理实验的学习和体会

    作者:韩春色 学号:200910800002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学习体会 关键词:探究,收获,改进 摘要:本学期,根据课程的安排我首次接触了10个近代物理实验,包括量子性质的核磁共......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新授课上的心得体会_数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新授课上的心得体会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何中英(邮编:638300)近几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市上召开学科研讨会,或者上网查询,均可发现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研热......

    初三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三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研究者:初三全体学生 一、课题意义及介绍 1、课题的意义: 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而且都是发......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中,我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桥梁的研究 ; (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 (3)拔河比赛取胜的力学因素 ; (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 (5)体育运动中的力学分析; (6)生活用品中的力学; (7)高一物理......

    初二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光污染 一、什么是光污染 光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 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