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丽红语文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八里堡小学高丽红
“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教师通过语言赋予了静态的挂图无限的生机,生命的灵魂,把学生带入一个似梦似真的世界。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句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产生了朦胧之美。
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这一环节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东、西、南、北”的具体内涵,体会小鱼在莲叶丛中嬉戏的快乐,从而为感情朗读做铺垫。
让学生成为生字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必须让学生从刚接触汉字开始就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教师板演范写必不可少。
第二篇:高丽大学
日前,韩国再爆学术丑闻,位于首尔的高丽大学校长李弼商被控抄袭学生论文。继前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这一丑闻再度惊动韩国学界和社会。
上任一周面临“下课”
韩国媒体27日报道,新任高丽大学校长李弼商正处于学术丑闻漩涡中。
李弼商在1988年至2005年期间发表的三篇论文中,被控有一半以上内容抄袭自己学生的文章。
李弼商当天在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自己的抄袭行为“不合适”,但他辩解说,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这是“常见的行为”。
就在一星期前,李弼商在同一个新闻发布厅刚刚完成他的校长就职典礼。这位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知名学者,在履行完一周的校长职责后,很可能就要面临“下课”。
抄了硕士抄博士
李弼商的抄袭丑闻最早由韩国《国民日报》披露,随后成为舆论焦点。报道说,李弼商先是抄袭了两名学生的作品。他在1988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有很多句子、文章结构甚至结论都与那两名学生的论文相似,雷同比例高达50%。李弼商的抄袭还挺讲究“时效”。他带的两名学生1988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并拿到硕士学位,而李弼商也于同年在学校刊物上发表了他抄袭来的“大作”。
2005年,李弼商故伎重演,几乎完全照搬了一名博士生的论文,并把抄来的作品发表在一本财经刊物上。但李弼商辩称,那些文章中的“观点”是他最早提出的。
新闻背景
韩国学术界面临诚信危机
李弼商的抄袭丑闻是继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曝光以来,韩国又一轰动全国的学术丑闻。一连串丑闻使韩国学术界面临诚信危机。前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一时风光无比,甚至被视为“韩国英雄”。但时隔一年,他的论文被揭穿存在严重造假。今年9月,时任教育人力资源部长官金秉准涉嫌1987年在国民大学担任教授期间抄袭学生论文而被迫辞职。(新华社)
第三篇:演讲稿(高丽娜)
激情燃烧得正旺
(六塔区域站 高丽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激情燃烧得正旺》。
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段喜中书记提出在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阳光、真诚、简单、责任、激情”的干部文化。激情,是种工作态度,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力量源泉。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我县正处在不进则退、负重爬坡的非常时期,正处在奋勇前进、发展态势良好的关键阶段,要保持好的势头,需要克服懈怠、畏难情绪,需要有一支充满激情的干部队伍来推动发展。满腔激情,就要求我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满腔激情,就要求我们瞄准先进,扎实若干。
当前,“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清丰举行。全县上下为之欢呼、为之雀跃。身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更是思绪万千。它不仅触动了我的工作和学习,更加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激励我们奋勇前进、拼搏进取的手段和动力,它要求我们怀揣梦想、激情燃烧在在岗位上。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农技推广员,岗位很平凡,但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激情,就连这最平凡的岗位也干不好。都说思想的懒惰比行动的懒惰更可怕,想都不愿去想,更何况是落实呢。“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要大胆主动,充满激情,因为这不仅是工作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不
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
农技推广员的职责就是帮助农民群众通过农业发展走上致富道路,我不会因为职位平凡而忘记奉献,不会因为渺小而放弃奋斗,心中时刻充满工作激情,把农民当成家人,把农民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舍小家顾大家,除了群众的利益,没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成事,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农技推广员。
平凡的岗位,需要我们付出,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付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付出力量。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但有限的青春却因为我们的奉献变得充实、久远。工作着是美丽的,凭着岁月赐于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的建设中去,让我们悄悄的奉献,因为有团火,在这里燃烧得正旺!
作为青年的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我们意气风发、敢为人先、斗志昂扬。作为青年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
只要我们全县上下,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上《怀念母亲》姚哥庄小学高丽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课前,我安排学生先搜集季羡林先生有关资料,对季羡林先生有所了解。导入新课时,我让以“国宝”一词引入,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季羡林先生在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从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以及对母亲长达八十多年的悔和恨。
接着,我从生身母亲和祖**亲两方面来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第五篇:《美丽的小路》1课时及反思(高丽)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中山路小学
高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感受美好环境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培养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3、指导书写生字“先、明、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教学过程:
11、美丽的小路
第二课时
(读出情味,读中感悟)
一、复习故事梗概,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美丽的小路》,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那这些生词你们还认识吗?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自由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词吧。(齐读)
生字宝宝们啊可调皮了,他们跑到了这段话中,你们还会读吗?一起试试吧。(齐读)
(出示课件)鸭先生的门前有一条美丽的小路。后来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兔姑娘见了皱起眉头,鹿先生见了捂住鼻子,都忍不住说:“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鸭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美丽的小
路找回来。他推来一辆小车,拿来扫帚清扫起来,兔姑娘和鹿先生也赶来帮忙。不久,干净美丽的小路又出现了。
二、读中感悟,体会词句,积累语言。
(一)感受小路美(学习第1——3自然段)
1、看图感受“美”,美读第一段。
(1)(出示课件)师引导:你们看,这就是鸭先生小屋前的那条小路,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美?(生答:鹅卵石、鲜花……)是啊,多么美丽的一条小路啊!(板书“美”字。)
(2)课文第1自然段就写出了小路的美丽,打开书,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句子下面划“——”。
(3)谁想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美吗?谁有勇气来挑战他?(师还可以范读。“老师读得美吗?你们想不想向我这样读读呢?那好,来试试吧。”)(4)齐读.。
(5)小路上铺满了花花绿绿的鹅卵石,那你平时还看到过“花花绿绿”的„„“花花绿绿”的„„
2、朗读2、3段,深入体会“美”。
(1)看到这么美的小路,让我们来听听兔姑娘和鹿先生是怎么说的呢?同桌练习读一读2、3自然段中的对话。(2)哪一小组愿意来读读?
(3)我想请更多的兔姑娘、鹿先生来夸夸这条美丽的小路,请女孩子读兔姑娘说的话,男孩子读鹿先生说的话。
(4)兔姑娘和鹿先生为什么要“轻轻地、慢慢地”从这里走过呢?(5)是啊,这条小路确实太美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1、2、3自然段,感受一下吧。小心,千万别破坏了小路的美丽哟!(齐读)
(二)读读演演,加深感悟,体会“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的感受。(学习4-8自然段)
1、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了不久,美丽的小路发生了变化,请看大屏幕,都有些什么变化呢?(出示课件)
生1:我看到小路上到处都是垃圾,花花绿绿的鹅卵石都变成黑乎乎的了。
生2:我看到了苍蝇正嗡嗡地在小路上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
2、课文4自然段就写出了小路的变化,孩子们,拿起书,一边读一边勾出小路变化的句子。
3、(1)谁想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2)美丽的小路变成了肮脏的小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谁能带着你现在的心情读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该句,可以是失望的、着急的……)
4、读读演演,加深感悟(朗读5 — 8自然段)
(1)美丽的小路变脏了,鸭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在三人小组内分角色读读5——8自然段中的对话吧。(2)哪个小组愿意来读读?我读旁白,你们读对话。
(3)还有哪个小组想来挑战他们?这一次我们大家一起读旁白,他们读对话,好吗?
(4)有没有更勇敢的小组愿意到台上为大家表演表演呢?(师引读4 自然段,生上台表演。)
(三)朗读感悟,“找回”美丽的小路。(学习9—12自然段)
1、鸭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是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的呢?小声的读读9自然段。
2、这段话中呀,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请你们也向老师这样在这些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出示课件)
3、请1小组的同学读读这段话,注意,标上小圆点的词可以稍微读重一点。(小组读)
4、为了找回美丽的小路,鸭先生和朋友们一起动手劳动,想为他们加油吗?那就让我们用朗读为他们鼓劲吧。请愿意的孩子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齐读)
5、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鸭先生和朋友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小声地读读10——12自然段中的对话。
6、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愿意让我参与吗?谢谢大家,那我们再把9——12自然段读一读,好吗?这样吧,第9自然段我们大家一起读,10——12自然段我读旁白,你们读对话,行吗?
7、鸭先生希望美丽的小路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谁能把句子中的“一直”换个词语来说说这句话。
三、走出课文,延伸生活:
鸭先生和朋友们终于找回了美丽的小路,真为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吧。(出示课件)
大家看,多美的校园呀,(生答)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这美丽的环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呢?(生畅所欲言)
四、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孩子们,欣赏完这些美丽的景色,接下来我们要到生字宝宝的家去走走,请大家看看这三个字,谁会读?你能用它组词吗?(指导学生学习“先、明、净”。)
2、观察一下这三个生字宝宝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你觉得三个字中哪个字最难写?那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里呢?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写一写“净”字吧。(指导书写“净”)
五、总结。
附板书: 美 丽 的 小 路
美→不见了→回来了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路》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在教学中,我抓住小路“美——不美——美”这一线索,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想象空间的内容太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机会,以后再弥补会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表演体会,加深感悟
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将课文的5—8自然段演一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表演得都是那么贴切、自然,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面似乎在告诉我: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课本内容的表演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施展。我觉得这也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更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课本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课文通过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最后还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强环保意识,多实践环保行为,所以展示真实生活非常有必要。我事先在校园里、教室里拍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自己出谋划策,怎样才能让这些美丽的环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让他们意识到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事实上,这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很多学生下课后都能主动弯弯腰,相信以后这会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阅读教学的难点,还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