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

时间:2019-05-15 16: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

第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

组织有效的练习即对练习的内容、形式、数量等进行周密的考虑,使练习真正起到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组织有效的练习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突出重点——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练习必须紧扣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要练在点子上。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针对性,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练习,要集中地、强有力地、有效地体现练习的意图。其次,在巩固时,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启发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法则,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思维——练习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从练习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训练,在受到启迪形成思路的同时,思维能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掌握知识。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并非一种独立的特殊能力,它是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以发散思维能力为核心、集中思维能力为支柱的诸能力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采用如下途径:例如:一法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异中求同,同中求变,即通过问题的转化、变更和改造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维的灵活性。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作适当的变形,一题多变、异中求同,同中求变,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深入挖掘它的丰富内涵,从而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

三、循序渐进——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的内容应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联系,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做到练有层次,练有梯度。

1.基本练习,也就是模仿性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一些简单的、与基本概念雷同的题目。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还存在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内化,解决学生一个“懂”字。

2.发展性练习,也就是变式练习。一般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探求知识的实质或突破教材的难点,促使学生把知识同化后纳入知识结构并转化

为技能。

3.综合性练习,也就是深化、提高性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尽量会做,但不强求人人都会。主要练习一些新旧知识结合,或巧用新知识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境界,解决学生一个“活”字。练习有层次性,可以避免把学生“一棍子打死”,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学习信心,并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愿学、想学的兴趣,消除厌学、厌练的情绪,从心理上消除负担。让成绩中下的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中完成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更多地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成功,鼓舞信心。

四、激发兴趣——练习形式注意多样性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我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利用打扑克牌 讲解那些牌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同学们兴趣盎然,完全没有疲劳的感觉,有的同学回家后,对着扑克牌研究了两三个小时,学生们乐在其中。可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彩票中的数学”、“哥尼斯堡七桥”、“棋盘上的谷粒”、“四色问题”、“抽屉原理与电脑算命”等都成了学生们熟悉的数学故事。把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理寓于生动的数学故事情节之中,减少了枯燥的说教,学生们在拓广知识面的同时,思维得到了启迪,品质得到了矫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外,特别要联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所给题目可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问题情景,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例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又如结合商场打折、促销、返券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购物方案;结合暑假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旅行社的报价来挑选线路较为合算等。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新课标还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练习设计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把练习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卡等等,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练习。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让

学生愿练、乐练,进而达到熟练巧练。在练习方式上,还可以有全班练、个别练、小组练、同位交替练等。什么叫“负担”,它主要是一种心理作用。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练习,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练习的重要理念。

五、加强调控——注意及时反馈评价

课堂练习是师生双方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应大容量地及时地吸收练习中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学生们在得到反馈后,才知道自己的练习是否合乎要求,才处于一种明晰的状态,才乐意去学习新知识。

评价不仅只是对学生的认定,更重要的是调控和激励。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完成的过程,是不是认真地准备了,是不是大胆地发言了,是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是不是很好地合作了,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鼓励。评价应本着肯定性原则与鼓励性原则,教师在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到学生的合作精神。

另外,在反馈评价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减轻学生“怕错”的心理压力,把练习看成一种乐趣。及时、公正、真诚地鼓励他们,尤其对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要倍加关心、加倍鼓励,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从而让他们尽快弥补不足,迎头赶上。

第二篇:有效进行语言品味

聚焦文本,探幽语言之味

段 羽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一中学 443002

【内容摘要】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些策略,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汲取人文价值,提升素养,最终自主地、终身地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从简约朴实间实现最大化的有效。【关键词】

文本

语言

探幽

有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探究、综合学习、学科整合等学习方式竞相走入语文课堂,绽放“花样年华”,但精心细阅每堂语文课,不难发现最质朴、最本色的学习方式当属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无论教学观念怎样更新也好,教学形式怎样变化,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品读感悟是最基本的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通过课内外对语言的自主学习来获得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呢?

一、调“味”——提升素养时沉醉。

选入教材的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清新,余味无穷;《曹刿论战》以记言见长;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一种别样的温婉清丽„„每一篇都是语言学习的典范,阅读这些文本,我们可体味语言平淡之处、动情之处、深邃之处、不同之处、精妙之处、拓展之处„„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问题的牵引,通过启发、引导、指点和示范,在课堂里调足“味”,品味文本语言的意味、情味、趣味、理味。“意”就是内容上的把握,通过言语所传递的主要意思;“情”是作品中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文中人物的情与作者所寄的情感,无不都浸在文字中;“趣”指情趣;“理”就是作品中给我们的人生以启发的哲理。在“四味”的品读中,召唤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实现并开拓他们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比较——反思揣摩中言妙。

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韩雪屏教授将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比较法精辟概括为:增、删、移、换这四个字。语文课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学生才感知到语 言的精妙,领悟到这些用语用词上“无可替代”,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特级教师洪镇涛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提问:“把第一节诗中“天上的明星现了”的“现了”换成“亮了”,行不行?”学生运用天文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做了回答,认为星星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显的过程,而且既然称为“明星”,明星本来就是亮的嘛,这儿是重复,所以只能用“现了”而不能用“亮了”。通过比较,学生将科学知识用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词语的前后衔接上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用词的准确,使学生在朴实词语中感受用词的精准。

再如,《中国石拱桥》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的“几乎”可否删去等等,像这样的“增、删、移、换”,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认知矛盾,语言的形象和意味会随之凸现而出,还能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韵律,感知语言形象的魅力,触发联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等等,在自主的反思中引发学生对语言的玩赏。

三、体验——感同身受中体悟。

现代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专门开辟了“语义与语言环境”一节,在文中明确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

如《春》一课的最后三段,如何让学生体味这些文字的妙处呢?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比喻入手,学生找到了“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想象着所比事物的特点,体会到春新鲜、美丽、蕴藏力量之特点,教师适时点拨,三句话次序安排又有何妙处?学生随即就发现这是春天的诞生、成长和成熟三个发展阶段,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更领略了作者对春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愉悦的品味对话中理解文本。

体验可以从实践性亲历中,从亲身实践、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获得体验;可以从心理性亲历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将自身经历反思获得体验;更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或创设语境中,深入走进文本,身临其境地引发体验。

四、诵读——读说交替中咀嚼。

诵读就是直接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与经典和作者直接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广化、深化、美化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尤其是抒情色彩比较浓郁的散文、诗歌的教学,则更应用诵读品味之法。巢宗祺先生在对《语文课程标准》作解读时,把诵读的作用总结为四个方面:(1)记住了优秀的语言材料;(2)在头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3)能够形成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甚至连及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良好的反应机制;(4)诵读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

如《再别康桥》一诗,初读感知诗歌再别时的留恋,细读诗歌后发现,是难舍——美景再醉——寻梦——沉默惆怅——深情伤别,对经典的语言咀嚼式的“读”,读中就要把自己融进去,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课堂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想人物(或作者)之所想,感人物(或作者)之所感,乐人物(或作者)之所乐,苦人物(或作者)之所苦,理性审视自己是怎么被感动的,品出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读得渐入佳境,品得更是飘逸美奂。

诵读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语调及所附色彩的变化,直接刺激大脑,将一个个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体味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在用声读课文,不如说是用心在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极易将许多语言背后的内涵在多样的诵读中全然悟出,在读说交替的课堂活动中咀嚼语言之妙。

五、多维——争鸣突破中拓展。

特级教师黄厚江在“全国第二届初中语文名师精品课堂”中教授《孔乙己》一课,从孔乙己的“手”这个全新的角度切入,调动学生找“手”,圈“手”,“画”手,“论”手,由这双“手”一路牵引,个性化解读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现摘录片断实录如下:

师:作者别出心裁地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孔乙己的手。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写了几次他的手。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划上标记。如果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

……

师:一个是写外形,形状,一个是写动作。以动作为主。写了哪些动作?再找一找,把动作加圈,觉得重要的加两个圈,特别重要的加三个圈。

排——敲——伸开——罩——摸——走(板书)你觉得这些动作,哪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生:排。

师:嗯,表明他不欠账。还表示什么?

师:显示没偷,借以摆脱尴尬。其实这个排呢,和另一个动词联系起来表意就更丰富。哪个呢?

生:摸。表现孔乙己没几个钱。

师:对,没钱,所以要摸。但是要炫耀有钱,所以用排。等到用摸的时候啊,就更没钱了。对不对?

生:用了对比。

师:嗯,对比。除了有钱没钱的对比,还有什么对比?

从性格的角度:排,自命清高——摸,自卑。对比中让我们看清了人物个性。从其个性和性格来讲,哪个动作最形象? 生:罩,表现他吝啬,怕孩子们把豆吃光。

师:我们来看看孔乙己是不是只有吝啬的一面?能否看到可贵的东西?他是不是很有钱?

生(齐):没有钱。

师:孔乙己这么没钱,那他有没有给孩子豆?哎,给了。是别人跟他要的还是主动给的?对,是主动给的,可见他也有善良的一面;给豆的同时有了炫耀学问的余地,这是他孩子气的一面。我们分析人物性格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如果从更多关注命运来讲,哪个动作最重要呢? 生:走。

师:对,走。我们都是用脚走的,他为什么用手走?对,被打折了。我们不用“走”,用“爬”行不行?

生:不行。

师:爬是手脚并用,所以不能用。你想,爬的时候腰也怎么样?对,弯曲。(随手画了幅简笔画,简洁而传神。众笑。)让我们一起想象:命运如此悲惨的孔乙己还要喝酒,为了喝酒被打折了腿,两条腿不能动了,用两手“走”过来,这是一个畸形的动作,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黄老师没有问一声“哪个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写得精彩”,而语言的品味贯串了全堂。教师的多维课堂设计带动了学生多维活跃的思考,其间通过比较从孔乙己“手”的动作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或探性格,或探命运,将语言化作形象,由浅入深,独特而新鲜的创意使学生在各抒己见间理解了文学大家用心良苦的用字,理解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我们不妨见微知著,从中吮吸语文名家的精彩智慧,在语言品味的教学中投下缕缕斑斓。

此外,对于简练而凝重的语言,深邃而隽永的语言,如《紫藤萝瀑布》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其深意等,教师可以在本意理解基础上,把语言所影射的资料等进行适时地扩充、综合,拓宽语言的外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尽联想与想象,把物的寓意、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和作者经历融通,实现对语言的丰满解读,实现有效的课堂延伸,让回味更犹存。

六、求索——顺势追问中探幽。

追问是品味语言并深化语言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补充和深化进而出新出彩,在教师适时机智的求索中,使学生在语言品味中得到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的训练。

可以见缝插针,随机追问;可以有的放矢,有效追问;以人为本,显出人文性;融会贯通,与实际相联。如《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凸显曲中,意味之品读,即可随机发问,让学生感受以乐衬哀,深刻感受作者愁肠寸断的游子情怀。再如《散步》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并告诉大家喜欢的原因。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的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因为从中能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亲情,感觉很温馨。”听完我抛给他一个问题:多年之后,这温馨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身上吗?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我接着问:“那多年之后,这温馨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回答则是不尽相同了,在语言品析之时,我关注了学生学做人,关注孝与感恩,深入了语文的人文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语言品味要丰富深邃,就要在课堂里顺势追问,促使学生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充分挖掘出学生语言感知的潜力。

七、补白——寻文创造中激活。

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多属言简意赅的上乘之作,作者在斟字酌句、谋篇布局的写作过程中,往往留下一些艺术上的“空白”,让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语言品味中用好文中隐性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回味、表达,读“厚”文本,读“出”语文味,语文课就变得空灵而鲜活。如《最后一课》高潮部分的教学,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品味此处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但运用“补白”的方法,我们可以设计:“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那是怎样的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学生会泛起无限涟漪,多样解读文章主旨,创造出精彩的填补,与小弗郎士一样,经历人生一课:面对失去,我们该怎样,一个人的心灵是如何成熟的,什么是生命中的根,人要有忏悔意识等等。

又如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出边塞独特景象,学《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艾青的思想,理解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填补人物描写的“空白”,填补标点符号的“空白”,填补故事情节的“空白”,填补思想感情的“空白”,填补诗歌意境空白等等,使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触摸作品的思想内涵,人物的丰富内心,语言的言外之意,在寻文创造中,训练他们敏锐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言语感悟能力。

八、生成——互动外延中显效。

互动生成是实现语言品味有效的重要标志。新课标要求现代课堂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在互动中不断生成资源,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尤其在语言品味时呈现出了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师生平等,独立思考,个性十足,互教互学,同生共长,促进了教学资源、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的有效生成。

在互动生成中,教师教给学生方法与例子,学生学得课内知识和技能,更高层次的则是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注重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强学习的体验和实践,使课内知识通过课外实践向智慧转化。教师可以在课堂里适度外延与品读语句相关的语句,或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进行再品味,或引向名著阅读,用课堂品味语言之法,进行批注欣赏,或以精妙语句、段落为仿本,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思维的再创造„„

可以说,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丰富知识储存;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强化建构知识储存;课外品读就是内化,实践品味之法,撷取更多精妙语言,可谓是环环相扣,互推互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主阵地有效进行语言品味,更要推倒教室的“围墙”,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提升学生语言品味方面的素养。我们语文老师应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智慧,用全心的心智投入,让学生有真正有效的语言品味学习,在浸润、感染和丰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让语言彰显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映潮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系列 《语文教学通讯》

2、周秀芳 《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语文教学通讯》2007.4

3、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

【作者简介】

段羽,女,1975年9月,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于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一中学,443002,0717—6274086,duanyu1158@sina.com 5

第三篇: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山西省介休市光明小学侯美丽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许多优秀教师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差距甚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时,即不能游离于所要学的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创设如果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2)在创设具体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超出学生实际,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如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3)进行情境教学,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昂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活跃到难以控制,也不能过分压制而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二、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

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即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只有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只有通过知识的获取产生怜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三、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学生在集体中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非常相似,所以同伴的一些兴趣、生活学习的喜好很容易被他们接受或学习,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学生意见不一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展示个性的机会。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有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组的学习结果。

3、适时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4、教师参与。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使用权每个学习等到发展,保证合作学习有效。

四、追求有效的动态课堂

动态生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从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开发动态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使用权更接近理想的课堂。在关注学生活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活用从课堂教学中捕捉的具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和教学资源。

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出错。教师要善于巧用学生的“出错”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经历知识形成的“动态课堂” 教师可以把判断的机会让给学生,如有发现就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再组织学生比较。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课中一个学生举手告诉我:“老师,你把‘即使’的‘即’字写错了。”我一看,真的,我把“即使”写成“既使”。同学们看着一贯认真的我,眼里充满了疑惑。我心中有些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汗颜。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对了,何不将错就错,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便问:“你怎么知道老师写错了,能说说错在哪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爸爸曾经告诉过我,‘即’和‘既’,容易搞错,要记住只有‘即使’这个词,没有‘既使’这个词”。有的说:刚才查了字典,字典上的解释,‘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发’;‘即使’的‘即’是‘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还有同学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熟记的好方法:‘既’右边是四画,正好读第四声,‘即右边是两画,正好读第二声。这样记,就不会读错、写错了’。„„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打岔”司空见惯,教师要容得下学生“打岔”。善于引用学生的“打岔”,使用权这成为教学的亮点,为自己的教学报务,使课堂随机生成,富有生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课堂”,容许学生“出错”、“打岔”,不追求唯一。成功,固然好,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上种种“意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使学生课堂精彩纷呈,效果显而易见。

五、活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继而听到的就是学生给的“啪、啪、啪”的一片赞扬声,“你真棒!”“你真聪明!”表现好的学生还拿到好几朵红花呢。一节课上,表扬或掌声不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一)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评价要适时适度。我们常说,不能滥用评价,但是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对于表扬性的我们赞成当时就给予鼓励,让其他孩子也明白她做了什么样的事。而对于批评性的评价,我认为还是留在课后,不要当全班同学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

(三)评价语言要丰富。具体做到:准确不能模糊;生动还要丰富;严谨不失幽默;中听更要中用;独特不乏创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四篇: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

两个目标是指所教学科的总目标(即低、中、高各段目标)及所教教材的具体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宗旨。备课前一定要掌握并理解透彻,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高瞻远瞩”,中年级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高年级要做到“居高临下”各年段的知识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备课做好指导。

两个点就是本册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后可根据本班实际,在课时比重、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运用哪些策略来化难为易,逐一突破,这样为教学中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备好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是具体目标的呈现,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比重。并研读教参上各单元的编写说明,为教案编写奠定基础。

三、备好课时计划

教案编写其实是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情与学情的预设。在新课程下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备课要求有以下设想。首先明确备课要做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测。

怎么做?--------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板书和教后反思。开头:课序,课题,备课教师姓名

第一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

第二块:学习提纲:要学哪些知识?1、2、3、怎样去学?——采用哪些方法? 第三块: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人新课”,导人新课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于漪(yi)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不知深浅,课堂导入仿佛铺路架桥,能帮助学生顺利到达彼岸;学生从旧知到新知,好比爬山登高,感到困难,课堂导入恰似架梯,能搀扶学生越过艰难险阻,登上高峰。

导入贵在自然,贵在贴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求知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导入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故事引入法、破题导入、迁移类推法、直接揭示教学目标法、猜谜语、预习引入等多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写清运用此种方法学生课前要做到哪些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种方法是如何把教材、学生、教师融为一体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的,为新授做好知识与情感上的铺垫。

(二)、落实目标,体现教与学的方式——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

新授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体现目标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预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前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编排特点)、把握目标(总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案编写。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并亲身感受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学习经历,因此,编写时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哪些问题,为学生创设哪些愉快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活动运用什么学习方式,针对难点是如何破解的,写清方式、方法,探究过程预设的要具体,操作性要强。体现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怎样学会倾听,适时指导学生采纳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他人。这样的教师备课在教书和育人方面都做到充分预设,使教学活起来,人性化,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和谐施教的原则,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上课的具体方法:通过预习你学懂了是么?还存在是么问题? 教师对问题进行梳理,留下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目标(三)、学生对问题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

1、与语言文字进行零距离得交流,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收获的是鲜活的文本语言,只有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才能真正内化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学生才会有体验。

2、语文课抓住一个“读”字,读出感情。

初读感知,了解内容;精读体会,理解内容,再读迁移,内化知识。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自有情和意,读中自有方和法,读中自有感和悟;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书读百遍,词义自现。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情动而辞发,触情能生情。

3、刨根究底,追溯求源。

多问一个为什么?如低年级学汉字,“枯”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左边一个木字旁,右边一个古字;“从”字你是怎么记住的?两个人和在一起读从,三个人和在一起读众,“众”是什么意思?是人多的意思。中高年级的篇章,分段——按时间顺序分——为什么这样分?早上——中午——晚上(用自己的话来说)

4、习作: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口写我心,我笔述我情。先说说你经历了一件什么样的事,然后按顺序写下来。开头——中间——结尾三段式或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写下来。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总结

1、拓展延伸总结

2、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是检验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在设计上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接受慢的学生和拔尖的学生。练习设计时要有梯度,分为基础题、能力拓展题、课后延伸题三类,使学生都能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完善认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四块:板书——重点突出、浓缩精华

板书展示的是一节课的精华,设计应科学合理、实用,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地呈现出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容易记住。第五块: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教学策略作出的评价和判断。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可追问自己如下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有哪些生成?师生互动设计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可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对过去教学进行察觉、质疑,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教学。

总之,教案编写形式不拘一格,不同教师教案不同,不同的学生所做预设不同。但所编教案要求符合教学规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谐实教的原则,多给学生创造活动空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第五篇: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只有课前进行 “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导入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空间。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新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好教学。

1、以旧引新法

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些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宜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谈话教学法

师生谈话教学,有利于教学开展。比如一些与生活联系近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谈话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3、启发式分析法

像一些内容复杂,与原有知识联系又少的内容,像“年、月、日”、“时、分、秒”,宜采用启发式分析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愉快学习。

4、思维激活法

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则如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要尽量采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水平内学习知识。

5、师生合作法

这种方法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四、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下载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一、家访交流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捷仕达教导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真正的沟通者关注沟通的效果。在沟通时,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理解了什么,所以要求对方给你反馈很重要。 有一件人人都会做的事情,就是说......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严惠 成功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端,理想的状态在于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摈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11年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李霄炫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

    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作者: 莫朝文 (初中生物贵州黔南初中生物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6 / 66 发表日期: 2011-11-28 23:30:03 何谓有效教学?即达到了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掌握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