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语言教学改革体会(李飞跃)
计算机工程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体会
李飞跃
【摘要】由于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加之传统的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计算机工程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中应抓好以下环节:了解专科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开设自主性实验培养学生兴趣;改革考核机制。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集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于一身,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好这三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大多是纯数学的抽象案例,这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而言,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因而难以理解和接受,学起来自然没有动力,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不能真正理解程序设计的精髓,进而普遍反映C 语言难学。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推行素质教育,应转变教师角色,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单纯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上,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科学生素质特征
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素质与一般本科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不容乐观,注意力难以保持持续集中,如何保持较高的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一道难题。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老专,学生入口要比一般的高职院校入口高一些,此外,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要比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高一些,但是,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这几年来进行教学改革且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目前多数兄弟院校的实际反应,我们对目前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素质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与认识。
大多数专科学生一方面学习自觉性不高、依赖性强,往往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缺乏刻苦学习精神,但另一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又十分喜爱,且对于实践性课程较为喜爱。我系在充分进行论证后有的放矢的进行了教学改革,使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三、教学改革的重点
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我系学生的素质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传统的“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变老师主导型教学为与学生交互型学习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尝试先进的教学手段,首先,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大块《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将相应的课时进行延长,由原来的64课时加长为78课时,同时对教学用例进行了调整,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原型进行讲授。其次,在进行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符号、基本数据类型、基本语句和基本程序控制结构时,要求内容精炼、注重基础、加强练习。老师在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要想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掌握好,因为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缺乏后劲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基础知识薄弱,可以断言,不注重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学习和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好的编程习惯,将来也不可能编写出高质量的程序。另外,在讲授函数、指针、数组等C语言的难点时,采取详细讲解和加强课内外训练方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学习,我系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系上免费机房进行课后作业的完成和上机验证,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通过一些小的综合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恰当运用教学辅助工具,强调使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不能偏废。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后,课堂气氛活跃了,开小差的同学少了,听课效率上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课外主动学习的兴趣浓了。进而,程序设计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强化、靠反复上机实践去体会和理解的,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启发、引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实现的。在教学之初,首先给出 C语言的用途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指出当前流行的 Unix操作系统等基本上是采用 C语言实现的,许多网络及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以及各软件开发平台与 C语言的相关性,强调了 C语言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介绍,学生明白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对学习该课程产生了动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我们注重加强实践与训练环节比重,按 1.5∶1的理论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时间进行配比,还强调了理论教学内的实践环节,使得实践课时数实际上超过理论课时数。教学强调一个“练”字,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增强了学习信心,课外也自觉学习了。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学重心放在解决问题的算法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代码行文。用通俗易懂,易形成互动,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渐进地学习。对于编码的规范从学生开始编写第一个程序进行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写出来的程序不是只给自己看人,而是给别人看的,并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加深其对于不规范写代码给后来的维护人员带来的麻烦与不便的认识。通过对案例实现过程的分析,引导、启发学生逐步理解与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使整个学习过程下来,既能轻松掌握语法知识,又能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上有所收获。最终通过各案例相关模块实现融会贯通,加深对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思想体会,真正达到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目的。
2.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正常的上机实践外,还注意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首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注重吸取各教材之长,注重语法知识描述言简意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简单拷贝。在实践平台上,将该课程配套实验平台 VC++6.0搭建于课堂之上,在语法知识点的讲授后,通过所选案例,让学生参与一起分析,一起写出算法描述,并在课堂上同步编写程序,然后调试和实现程序,使抽象的结果通过程序的运行得以实现,让学生眼见为实,所见即所得,减弱了程序设计的抽象性,加深了对程序设计过程的体验,使学生较轻松地逐步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开门办学学生开动脑筋,“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主动地采用新颖、磁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个性的发展。对于大部分学生,应尽量避免直接地进行问题回答,而是引导他去查问教材和笔记、资料,尽量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引导他们去认真思考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看到,当学生自己调通了一个程序,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他是多么的兴奋啊,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在程序中有意识的错误设置,强调调试程序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调试程序,并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教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的辅导压力,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这也正是实用教育思想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体现,让学生以主动的、渐进的、实践的、项目式的方法进行学习。
3.改革考核机制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考核的结果应体现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特别对于我们这类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考核,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期末考试中,分成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两个成绩,并单独给出学分,同时也专门为该课程开高了一个程序设计专周,用以反应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相比以前的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成绩也能较为真实的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了高分低能。
四、结束语
要上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的一门传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除了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解决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利用相似论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教学中转难为易的好方法。参考文献谢光强,李杨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9月2 侯英梅、袁瑾洋等.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之友,2008年6月谢中科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6月
第二篇:“深化教学改革”体会
“深化教学改革”培训体会
在本次培训前由于学校已经多次介绍和推广过相关的思想,本人也有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理论依据向学生推广,而且没有好的实施模式而没有实行,所以感觉本次培训受益良多。主要有一下几方面体会。
(一)、理论依据:
学习金字塔(平均记忆率)虽然在之前也了解到过,也向学生作过介绍,但是没有重视最后一条“相互教,并快速使用”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看到义乌六中“学师小组”的运行机制让我体会到自己虽然看到了理论,跟如何来实行那是巨大的差距。这个理念正好是本人接着想推动教学改革,向学生重点重新推广的立足点。当然团体动力学的理念也非常好,里面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实施操作:
教学改革的着眼点的重点当然是学思小组的建设,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学思小组运行的基本模式和建立学思小组的指导思想:比如从学思小组的定位、地位、编排、结构、分工等方面来组织建设学习小组。
(三)几点疑惑:
1、关于导学案:本人本次听的一节数学课可以说模范地实行了新课改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我的疑问正如我们数学组的一个提问:在发下导学案后,学生往往会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课堂上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会不会失去新鲜感,对于新知识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思维技巧会不会错过呢?比如本节课上在推导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的时候导学案上直接给出了提示:xy,在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看过书的学生当然一下就会了,但是没有看过书的学生想起这个来有困难。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导学案设计上不考虑进去,学生就会在这个环节上缺少了思维锻炼的机会。
2、关于例题:我想再高效的课堂也还是需要例题的吧,本节课李老师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板演、老师讲解。虽然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来看都解决了,也有老师的点评,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表达形式(以上疑问总结一句话就是:我还是很在乎例题的示范性)
3、基于前两个疑问我的第三个疑惑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重点讨论的点在哪里会比较合适,是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还是典型题目的解答或者是其他方面。
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不成熟看法,不当之处请勿介怀
小结:新课改----我也要行动了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体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从大学英语教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恢复以来,走过了三十余个年头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这一说法无可否认,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动下,一直在不断前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学人员,虽然也曾了解了一些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关的工作和实践,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展开学习。通过本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长期以来,说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总会被认为是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学英语教研室、或者是大学英语教师自己的事情,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甚至是承担大学英语教学的院系,常常会单方面的把责任推给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殊不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来共同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应当为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并通过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组织者或实施者提供学习交流、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等形式,搭建有利的改革平台。而相关管理机构或者管理人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联合大学英语教师等具体操作人员,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牺牲和奉献。既然是改革工作,不可避免的会突破一些固有的思想观念或工作惯性的束缚,所以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不得不改革自己的思想和一些习惯做法,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领悟改革工作的规划指南和具体内容,也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出自己的具体方案。同时还学要大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改革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工作中的成果或者是自己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同行、上司、主管部门等方面的沟通,调整自己具体的目标和方向,以便更好的完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任何形式的改革,目标都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所以学生因该明确这一点,并能够努力配合教师,开展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的改革环境保障、改革政策支持、人力财力资源配套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绝不仅仅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组织实施机构或者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自己的事情,只有凝聚各方的努力,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形成合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体会
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论文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体会
摘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各类技校中正日益受到重视,一体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且影响的因素很多。只有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才符合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如何更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正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实施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技工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结合我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对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进行分析。推行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数车
1操作与编程》每天六节课,(其中一节理论五节实训),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首先,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再次,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摈弃“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对骨干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还要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通过实践,这套教材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实
用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如我校数车实训车间。在数车实训车间旁设置数车仿真室,该仿真室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该仿真室进行模拟加工练习,然后再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加工(操作)训练。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即使有了完美的一体化教材、再完善的实训中心,如果理论教师仍然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由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三是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也可以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转变观念,以此造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但由于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多,差异性大,难以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所以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推行。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篇:李娟体会
读《这里走向优秀》心得
寒假期间读了《从这里走向优秀》,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
作为一名班主任,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课等……,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讲一个与该生行为相似的故事或者笑话,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带大家做游戏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表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
2018年3月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