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时间:2019-05-15 16: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第一篇: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以兴趣为纽带,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的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社团是一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为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辐射面广,同时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它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社团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德育工作有着明显的优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德育过程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手段。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功能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以德立身,以能立足”的办学理念。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学生社团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一)引导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形成区别于传统教学,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在我校,健美操、SHOW舞堂、文学社、FLASH团、棋艺社、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兴趣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场所,积极引导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形成,并以兴趣为起点,参与到相关的社团,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将公认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人格体系,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习得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适应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

素质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开发性等特征,它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展;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不仅要求学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好的体现,还需要多种形式长期的熏陶和影响。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首先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同学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还能激发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再次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社团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团结和凝聚功能,首先在学生社团内部,大家有着共同的志向,是凭着爱好和兴趣在参与社团活动,是平等的关系,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平等地互相交换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有较深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其次,在活动中,大家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形成了生动的集体主义课堂。社团的团结凝聚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绝大多数离不开社团的参与。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正确的合作竞争精神。

(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来自外部力量的干扰和强制相对较少。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我校的社团建设中,不仅在社团组建的管理方面放权,更在社团建设的决策上毫不犹豫地放权,管理部门的大胆的手,使得学生真正地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活动,丰富“自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证明、能够肯定自己的判断意见和推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更有认同感。不再受父母或老师的“思维权威”的束缚,使自己更有主见,更趋成熟。

二、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现状

我校的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之上而形成和发展,经过学校资源整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育模式。我校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要求,开设了SHOW舞堂、健美操、文学社团、棋艺社、FLASH社团、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各个社团。

(一)SHOW舞堂社团舞动精彩校园。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Show舞堂于2007年9月10日成立,为校团委下属的学生舞蹈社团。社团成员遵循自愿报名的原则,经的专业筛选后即加入该社团,利用课余,晚自习等时间,集中训练。该社团在张磊教师为首的专业指导下,秉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通过街舞、现代舞、群舞等训练,学生们从一开始的仅仅凭借兴趣,经过不断的学习、纠正、训练、完善,最后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日积月累的共同训练和一次次的同台演出中,队员们增加了交流和了解,学会了自我控制和约束,更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表演也呈现多样式,学校演出重点培养新人,参加市区级的比赛,下企业、进社区或与兄弟院校交流演出,丰富队员的舞台经验。在ITS,Show舞堂成为了每一个舞蹈爱好者的引以为豪的共同家园,在园区甚至苏州市,Show舞堂成员凭借其精彩表演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

(二)健美操社团跳动活力校园

该社团的队员主要来自休闲体育班学生及其它班级感兴趣的学生,这批学生有着较扎实的基础、本着对健美操、啦啦操项目的热爱,以及团队精神的凝聚力,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集训。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前期,带队老师张苗和全体队员更是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老师一遍遍喊口令,动作示范和纠正;同学们一边学动作跑队形、一边以老带新的帮助学弟学妹们。每天得用“杯”来量汗水、膝盖上一块块的淤青、肌肉的疼痛、一遍遍重复的口令和动作,这些只有队员们自己才能体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该社团的表演在苏州市中专职校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比赛中,中学组共31支代表队,我校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文学社团构建和谐校园

善水文学社自建设以来,首先承担的是晚自习改革的一个项目,在符红艳主任及相关老师的带领下,以同学们的兴趣为依托,通过各班层层选拔,组成该文学社。平时,该社团的师生积极利用座谈会、面授、讨论班、QQ群等多种形式定期进行交流,递交写作,并进行相互评价,以培养兴趣,获得切实提高。平时该社团每一月做个善水文学小报,对平时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目前善水文学社正在积极筹备属于他们的善水文集,学生主编和社员都在为此而努力,介时将在师生间进行发放,以期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平时的各项活动之中。

(四)棋艺社创设文明校园

棋艺社是源自同学们的要求而创设的。我校的棋艺社面向全体同学招生,利用每周一、周三的晚自习时间进行指导和训练。棋艺社主要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五子棋、象棋、国际象棋、军旗等,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发扬名族文化,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促进社友之间的交流,集益智与娱乐为一体。甚至在课间,都能看到同学们对羿一局的精彩场面。遇到高手,同学们轮流切磋,相互交流,及时取经,以求共同进步。在每年的校园生活节上,棋艺比赛都是大受同学们关注和喜爱的一项活动,在男子赛、女子赛、个人赛、团体赛中,同学们各显才能,获得佳绩。棋艺社团既锻炼了棋艺技能,又我们的培养思维能力,又能益智和娱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五)一站式服式中心创设便捷校园

一站式服务中心是ITS唯一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创立、为学生服务的社团窗口,自创设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导下,竭诚为同学们解决各种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不便,学生对此的评价极高极好。

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设立的职能窗口有证件办理: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办理胸卡、或购买胸卡带子;学习材料补办:你可以在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补办校服、学生证、成绩册、6S卡、家校联系册等材料领取:你可以在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领取公交证明;或你如有遗失物品,也可前来失物招领

四、维权岗:如你觉得学工部老师处理学生有

失偏颇、导护老师的工作情况、学校餐厅小卖部经营有问题、学生会值日学生不尽责、班主任班级管理有问题等情况进行反映和投诉,也可以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第周周一至周四:中午12:00—12:30;活动课15:00—16:00,以及周五:中午12:00—12:30,各窗口都开序开放,这种集约化、流程化、便利化、人本化的服务方式,切切实实方便了有相关需要的同学,大家不用为了办一个事情跑上多个地点,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三、我校社团活动的实践效果

多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将德育工作科学化、人文化、艺术化,充分发挥社团自身的优势,凸现德育的渗透性。通过社团活动,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实践,有能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带动各方面的进步,提高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实验表明:合理安排社团活动与文化课学习,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产生更浓的兴趣,让学生具有更好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给学校管理和建设良好校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由于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学校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成绩骄人。

(一)学生层面的收获

社团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追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集体环境。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和展示了自己的特点,陶冶了情操,与过去进行比较,现在的学生竞争和进取意识更强,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情趣,启迪自我智能的发展,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活动空间,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专业训练,在发展兴趣的需求的基础上,相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文学社10级电子技术应用班庞领同学的征文《不能安静的骚动》,王臻同学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孙箫同学的《感恩的心》获2011年度精神文明风采征文项目的江苏省一等奖;另外文学社其它很多同学在“精神文明风采”征文项目中获省二、三等奖;棋艺社的中国象棋组的徐昆明、曹彩同学;五子棋组的汪苏、高玉婷;四国大战组的叶梓晨、钱斌分获校园生活节的冠亚军;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同学在各个社团窗口的服务工作中,在方便师生、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的同时,体验了现代服务的理念,促进了其学习力、应用力、发展力的协调发展,为其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层面的收获

社团的带队老师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吸收了许多的先进理念和技能,使得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SHOW舞堂的张磊老师被苏州市、园区多次评为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健美操社团的张苗老师在2011年指导健美操队的省赛、国赛中均被评为“优秀教练员”的称号;社团活动的举行,一方面加强了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促进了师生的感情。文学社的符老师不仅在文学作品指导方面,也成为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排难渠道之一,受到了同学们极大的爱戴和尊

重;;棋艺社的潘乃烨老师在进行各种棋艺指导的同时,更凭借其心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成为大家心中的“知心姐姐”,成为同学们遇到困挠时倾诉的对象。师生的间融洽关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三)学校层面的收获

社团的组织尽力满足学生情感和生活需求,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受教育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了学生知行的结合,德育实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促进了校风校貌的改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社团组成员的辛勤工作下,现已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校园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学校先后获“2011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获团体一等奖,2011年省第二届健美操、啦啦操大赛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苏州市中专职校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2011年11月,民族舞《狼图腾》荣获园区中小学民族舞蹈比赛特等奖;2012年5月,双人舞《一条红领巾》参加苏州市第八届职业学校“五•四”文艺汇演,获一等奖,2010年11月,男子群舞《桥墩》荣获苏州市中小学舞蹈大赛,高中组“一等奖”。2011年5月我校荣获苏州市“社团之星”光荣称号。

此外,各社团实施民主管理,为学校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初步形成了学校人文管理方式,人性化、同心圆式的现代民主管理模式已在IST形成;多元化社团体系,主要通过整合学校和社会的文化资源,构建“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社团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丰富学生德育生活,使学校不仅成为师生学习的地方,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以此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品位。

四、思考与展望

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认识和体会还很肤浅,还存在较多不足,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深思:(1)对德育新途径之社团研究的实践与研究设计框架较大,应该更加细化;(2)对大量的经验状态的研究,如何上升为系统理论总结,还需要努力。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在社团活动作为德育新途径的实践与研究中虚心学习,努力探索,扬长避短,开拓创新,为德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我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

我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基于隐性课程视角

顾斐泠

[摘要]隐蔽性德育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说而教”。此时的德育不再是大纲化,不再是课程化,不再是讲条条框框、成系统性,而是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养成“德性”。利用隐性课程实施道德教育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好方法。本文从隐性课程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我国高校德育的途径及其在隐性课程上的缺失,并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的经验,针对我国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德育 隐性课程

一.隐性德育的内涵一九六八年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隐性课程”概念之后,隐性课程便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在我国,随着隐性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了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于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德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除了包括显性德育课程外, 还应该包括隐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是相对于显性德育课程——教材而言的,它是“广泛地存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的、间接的、内隐的,通过社会角色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它具有非规范性、潜在性、广泛性、累积性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比显性德育课程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张华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认为隐性课程“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的陈伯璋教授则认为,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正规课程中隐含的教育因素,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教师的人格及学校领导风格等,这些因素看似无形,但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及其在隐性课程上的缺失目前,我国高校德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主要有:第一,有“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构成的计划性显性课程。“两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第二,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党委书记、团委专职干部、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组织实施的各项校内外德育工作或活动以及各种场合进行的道德谈话。第三,由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在方法上主要采用指向性明显的灌输法,这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但从受教育者接受心理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来看,这种方法陈旧、生硬,忽视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仅靠传统的灌输法是不够的。德育的任务是在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要求看,除了继续发挥显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外,还需充分重视隐性德育课程的影响,这方面美国等国就有比较好的借鉴经验。他们充分利用了隐性课程具有真正的“诱导”特性,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避免了直接的德育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

三、美国高校德育的经验1.设置通识课程进行德育 美国各大学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具体有历史科、公民科、人文科及有关专题。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好公民”。2.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德育 美国大学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德育的实效。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各类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校庆、国庆、入学及毕业仪式等全校性活动。通过以上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自主、自重、积极探索、公平竞争和爱校爱国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关系的协作态度。这些实践活动也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成为美国大学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3.运用心理咨询进行德育 心理咨询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里。现在,心理咨询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中心理辅导(又称心理咨询)的道德教育功能较为显著。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拨划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划,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全面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如哈佛大学设有学习咨询处,有24名专职人员,其中7人有心理咨询博士学位, 4人有硕士学位。美国高校对心理咨询人员还有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4.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进行德育 美国高校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电影、电视、网络、广播等进行道德教育,倡导美国精神和价值观。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在美国具有典型性。美国首都华盛顿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著称于世,像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等这样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场所,大都免费向学生开放,宣扬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其国民包括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在美国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在旧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华盛顿、杰佛逊等重要历史人物命名,以致整个旧金山的街道几乎成了一部美国名人志。这些社会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美国精神”。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全方位渗透式教育,极大地提高了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我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基于隐性课程视角1.注重对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上的探讨并运用于渗透性德育的实践 学习美国较注重从多学科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出现了一大批成熟的德育理论,很多高校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形式单一,所以可以借鉴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倡导教书育人,减少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道德教育效果。2.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潜在的活动性德育的作用 要加强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各种社团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道德规范。学校也应注重学生对社会参与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3.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 学校要在社会各届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堂等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社会、学校、家庭,网络世界要齐心协力,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4]陈伯璋.潜在课程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5]赵四亮.关于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作者简介: 顾斐泠 讲师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第三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宋琳奇1 张琳2田晓曦3

摘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适应性差等的特点,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教育管理

1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偏远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条件较差,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的学习基础较内地学生而言比较薄弱,自助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听课效果也十分不佳,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

1.2民族信仰强烈,存在小群体性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高校中的汉族学生有着信仰、文化的区别较难融合,因此他们同一个民族的学生在学校中就会形成特殊的小团体,如果不妥善管理这些小团体,就严重影响到民族之前差异的融合,不利于校园的安定团结。

1.3融入适应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生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饮食、作息习惯差异较大,使他们融入宿舍、班级的集体生活形成一定障碍;同时,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不畅;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成绩不不理想,以上的诸多因素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大学生活不理想,他们的心理承受内力较弱,不少学生会不自觉地滋生出自卑、嫉妒、逃避、倦怠、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2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 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难以融入内地高校生活,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更加给校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提高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快融入内地高校学生群体的脚步。

2.2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及兴趣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汉语应用能力较差,因此进入内地高校后明显感到学习吃力,进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将社团活动及社团成员的合作相处作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及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其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优点,在合作中体会友情的可贵,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2.3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强烈,再加之国际大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产生偏颇,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更会形成不稳定因素对学校及社会造成影响。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利用他们的小群体性,将其聚集在学生社团中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系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3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数量不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敏感性,许多高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借社团名义聚集举行不合理的活动,危害到校园及社会的安全稳定,不支持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或者十分限制其数量,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受到阻碍。

3.2管理不严格

许多高校虽然支持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但是并没有配备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的指导教师,社团基本上由负责学生进行活动安排,管理不严格也没有系统性,这样就容易使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在高校中形成不稳定因素,失去它原有的建设目的。

3.3活动质量不理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其社团活动的开展务必要考虑到民族特色、民族交流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这样必须由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并认真研究思想教育的老师进行活动的策划及严格把关,而许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活动多由社团成员商定而成,多以娱乐性为主,活动质量十分不理想,达不到社团建立的初衷。

4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研究 4.1指导教师的选用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及不稳定性,建立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必须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筛选。该类社团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情,更需要具有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

4.2社团成员的筛选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放性及宣传影响要求每一个社团成员要有健康积极的态度,对社团集体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要保证有优秀的内地学生加入到社团中,引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活动。因此在筛选社团成员时,一定要严格考虑成员的思想状况,保证社团发展的健康及稳定性。

4.3社团活动的开展

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承担着加快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重要作用,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具有针对性的正能量促进作用,比如民族交流活动、内地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互教语言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收获汉语应用能力的学习更加收获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内地学生的珍贵友情,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4.4社团成员的考核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因此对社团成员的考核不仅要对活动开展的准备、组织等工作进行考核,更要对社团成员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质进行考核,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甚至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因此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使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为家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莹.试论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J].学校管理,2013(02);

2.张亚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功能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4); 3.张海清.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高教论坛,2009(06)

第四篇: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文山州财贸学校14级营销班为例

钱蛟杨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换句话说,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而提高实效是德育工作充满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为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当前德育工作现状,把握时代特点,从德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影响德育实效的问题分析

(一)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德育较封闭的参与方式间存在反差 当代学生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中,接受着广泛的社会信息。开放的大势一方面使人们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也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准则,再加上文化市场上不健康的东西一度泛滥。而学校相对而言,就像是一片净土。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但在家庭中、社会上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因此,学生道德品质受到腐蚀,纯洁的心灵也受到污染。所有这些都不能单纯地责怪孩子,也不能简单地埋怨老师的思想工作不力。老师不可能把学生关在封闭的校园里,校园的围墙实际上已经坍塌,八面来风拍打着教室的门窗。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商潮中显得单薄、脆弱。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背反现象,已经成为造成学校德育实效性反差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学校德育全面育人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畸形目标间存在反差 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由于家长素质及其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导致了畸形发展。这二者间的反差影响了学校德育的质量。许多家长重智轻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在物质需求上舍得大量投资,但在孩子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上却很少关心;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深信棍棒之下出秀才;有的家长埋头于个人事业,或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根本不过问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托”给教师;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社会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什么孩子的全面发展,统统置于脑后。更有甚者,由于家长自身的道德品质低下,耳濡目染的学生自然也就“近墨者黑”;溺爱型家庭的孩子抓住父母教育子女问题上的盲点和矛盾,在道德修养之路上不断下滑;粗暴型家庭的孩子惧怕家长,养成孤僻、急躁、自卑的性格,家长的暴力手段,反而把孩子推向了社会的阴暗角落。

(三)变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观念间存在误差 在育人观念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造成当代学生思想观念的现实性、超前性与教育者的“怀旧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在育人观念上的“落差”带来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重困惑”。今天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内),大多是在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思想文化封闭、生活条件清苦、社会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走过来的。这种时代的烙印无疑影响着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以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而今天学生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崭新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都无时无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必然带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育人目标期望值上的差异。此外,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繁杂,随意性较强,其评价机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等。

二、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方法与对策

(一)构建一体化、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过去,我们往往把德育工作的目标定得“高、大、空”,脱离学生实际,要求过高过急,欲速不达。如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一直讲到中学、大学乃至成人,不分层次,统一要求。这种缺乏层次的道德目标不能很好区分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既高又空,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其后果是:在德育过程中,重道德认识的灌输,轻道德体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塑造;在德育效果上,学生主体由于面对过高的目标要求,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他们在学校时能自觉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到社会上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是个“差”学生,形成虚伪的人格。

为此,我们一方面应围绕德育的总目标,有计划、按阶段、持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德育过程成为一个多阶段、多层次、多梯度、依序进行的系统工程。即在道德认识上,要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道德情感上,要求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在道德意志上,要求由无意到有意,由不自觉到自觉;在道德行为上,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另一方面应对照德育的总体要求,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使德育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如“学会关心”教育,可分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祖国、关心自然环境。在小学低年级段,关心他人的教育可具体为:关心父母亲人,关心教师,关心同学,小伙伴友爱互助;关心集体的内容有: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知道集体的力量大,知道在集体中要守纪律,知道在集体中要想到他人。关心自然环境的教育要求有:关心家庭及学校的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公共场所卫生。关心国家要做到: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知道国旗、国微、国歌、首都等,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素质 全面更新家长的人才观。在我国,现代考试和人才选择的制度为人才的选拔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但是这种选择制度使得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名牌大学,长大后才会有“出息”。于是,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他们要求孩子通过严格而激烈的竞争保持较高的学习质量,更严重的是把孩子学习质量的变化视为孩子人格培养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与结果;对学生来说,面对家长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面对日益严格的标准化考试制度,每天的学习过程成了冰冷的科学知识的灌输,每天必须面对浩如烟海、题型复杂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深深地感受到了自我主体性的丧失,从而对社会和家庭的温暖视而不见。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更新家长的人才观,使之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学校德育目标在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孟子说:“教者必以正”。而活动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我们通过组织有特色的班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如校园之声、红领巾服务队、演讲赛、诗歌朗诵会、社会调查、体育竟技等来激励、培养和促进学生去获取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在活动中,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增强体质,使他们人格中的积极成分不断得到发挥,品格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德育的实践体验

体验性教育是指以实践体验为主,促进心理体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在德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许多道德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才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而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耐苦、耐挫精神,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体会不到父母养育的艰辛,不爱惜劳动果实。因此体验性教育更显得十分必要。日本就很重视这样的的教育。一是要求学生都要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二是要求学生定期参加社会的公益劳动或简单的生产劳动;三是每年都有7到10天的耐苦性生活体验。让学生体验生活,品尝生活的甘苦,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锻炼机智和意志,转化学生体验生活的甘苦,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锻炼机智和意志。这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要在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下,有计划有目的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阵地和途径进行各种体验性教育,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从“你该怎样”向“我该怎样”转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四)开发家庭、社区内潜在的德育功能

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功能,扩展教育范围以增强德育效能是近年来德育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学校、家庭和社区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可与家庭、社区联手充分发挥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格局,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今天,只有我们教育者抓住时代的脉搏,努力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新办法、新路子,使德育工作真正产生实效,才能为国家培养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社长才能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第五篇: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校园秀”活动采访整理

外语热浪,震撼来袭

伴着深秋的浓郁气息,顶着微微暖阳,在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庆典之际,学生社团“校园秀”活动如火如荼进行。28日下午,外语类社团展示活动在学校桂园二舍附近强势来袭,为校庆带来一股珞珈的国际风。

活动当场,不仅有传统的法语协会、日语协会、英语街俱乐部等各大派系外语学习社团夺人眼球,更是汇聚了联合国协会、大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粤语文化社、动漫协会、莎士比亚剧社、飞扬交谊舞协会等新鲜的社团。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加盟参与,各大社团更是尽显神招。社联负责人介绍:“活动前期,各个社团就开始通过发传单或者利用在人人、微博等社交网站造势宣传。”英语街俱乐部更是别具匠心地推出了扫微信送笔筒的活动赢得广大学子的参与热情。英语街俱乐部负责任12级国际软件学院的李舒介绍:“我们这次展示了很多俱乐部的活动照片,亲自做了很多礼品,还特别准备了英语歌曲接龙的节目。”

外语类社团此次展示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顿丰厚的国际大餐。这里不仅有武汉国际交流协会带来的语言歌曲串烧,粤语文化社带来的《光辉岁月》,还有动漫协会带来的cosplay,莎士比亚剧社奉献的《埃及艳后》短剧;更有留学生带来现场吉他演奏„„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不仅吸引了一批批学子驻足观看,而且还“招”来外国大叔的拍掌叫好。

活动让在校师生、返校校友体验了一把异国文化,感受了别样的异国风情,也为桂园增添了校庆的欢乐气氛。

艺术文明,献礼珞珈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交融盛宴,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的盛况展出,樱顶之上艺术之花绚丽绽放。

登上樱顶,游客学子都被眼前不可思议的剪纸展览所吸引。以“心随手动,剪出别样青春”为宗旨的剪纸协会在校庆之际准备了大量精美的剪纸作品供给大家欣赏。风景,肖像,青花瓷,多层写实等各种类型剪纸令观众大饱眼福。庄严有趣的京剧脸谱,做工精细的武大老行政楼风采,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气势恢宏的八骏图„„特别是名为峥嵘岁月的,展现毛主席生平肖像的巨型剪纸作品巨型剪纸更是令观众赞不绝口。谈到这幅作品的构思,剪纸协会指导老师金俊安先生说道:“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年与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的同寿之际,这幅剪纸作品长达12米经过很多雕琢与努力,展现了毛主席的风采与魄力。我们希望武汉大学能够越来越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剪纸协会会长10级电子信息学院李金刚同学谈到:“这次我们协会准备了剪纸展出,剪纸服装,剪纸互动等节目为母校庆生,祝愿武大早日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汇报演出现场,各大艺术社团各显其能。口琴协会的悠扬乐曲,吉他协会的单人弹唱《董小姐》,剪纸协会的服装走秀,古琴社的琴声相融,笛箫协会的天然合一等都令每一个观众动容。在被问到此次展出效果时,前来武大观展的但国青老爷爷激动地说到:“真的太棒了,年轻的学生没有脱离社会,这些作品都体现出学生对社会的担当和武大学子的精神文化力量。”出色的文化展出也吸引了远隔大洋前来中国旅游的英国大叔LORD Hacking先生的赞叹。Lord先生连连吐露:“interesting,interesting!”显然已被中国的文化深深吸引。

记录珞珈,寄爱武大

“开始我们不过爱上相机这个工具,而结果却爱上摄影这门艺术。”

11月28日下午,梅园二路之上,一幅幅摄影作品排着整齐的队形“炫耀”着武大的光彩与厚重。“这次摄影社团展出活动我们特别推出了武大的24节气,这些都是节气当天同学老师们精心拍摄的佳作,展现了我们与武大的一个个春夏秋冬。”社联人资副部11级遥感学院徐辛阳同学谈到:“我们还准备了一台电脑将实时现场拍摄的学子们祝福武大的照片播放,向母校的生日问好。为了摄影作品的安全,我们每人负责两幅作品,每起风的时候我们就冲上去将它们紧紧抱住,哈哈。”

梅花,樱花,老楼,树荫,落叶„„一个个印记,一枚枚符号都令人回想留念。摄影社团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武大,记录下真实的精彩。通过照片展也让在校师生、返校校友感受到武大历史的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体现出武大学生社团洞察美丽的敏锐视角。

下载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榆次一中学生社团德育工作汇报(最终定稿)

    榆次一中学生社团德育工作汇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校长期以来提出的教育方针,我校秉持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

    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新途径研究

    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新途径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关乎......

    《重庆大学城学生社团管理研究》调查问卷

    附:SRTP调查问卷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重庆大学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您好! 我们是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组成员,为更好地了解高......

    德育研究论文

    德育研究论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赵长磊 0721010021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下列措......

    德育课题研究

    《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为落实和贯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比教会学生更重要”办学育人宗旨,本学年度德育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推进和深化做人教育为推......

    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为落实和贯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比教会学生更重要”办学育人宗旨,本学年度德育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推进和深化做人教育为推......

    德育案例研究

    德育案例研究爱,演绎精彩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实验三小李爱琴一、产生背景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