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新途径研究
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新途径研究
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关乎党的长久发展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掘党员教育新途径,做好党员教育工作,以更好的发挥党员创先争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党员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结构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而党员教育的方式途径没有与时俱进,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导致党员的宗旨观念、价值取向、角色意识和生活方式等受到影响,党员的先进性有所弱化。
(一)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是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建设不够重视,当前相当部分地区和单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党务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精力分散,对党员的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二是基层党支部对党员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抓党员教育时紧时松,重发展轻教育现象突出,尤其是对农村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一是教育形式单一,目前党员教育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三会一课”形式,多数支部组织生活还停留在学文件、读报纸,以会代教等教育方式,党员教育仅仅满足于单方面的灌输,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出现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化与党员需求多元化的突出矛盾。二是缺乏系统性,党员教育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对知识的实质、要素、深度掌握不够,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的。
(三)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乏力。虽然各级基层党组织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在执行方面不够严格,存在落实乏力现象。一是党员教育和民主评议趋于形式,从严力度不够、监督不力,甚至出现不愿管、不敢管、不想管、不会管现象。二是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原则性不强。有的支部组织生活,只看人数、次数,而对组织生活质量、制度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与否则很少过问,有的支部有时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有虚拟记录的现象。
二、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意义与目的(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员是党的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尤其是基层党员,联系广大群众,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素质怎样,能不能完成党赋予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是事关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党员的教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二)能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也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机,一方面为党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党员面临的挑战也是复杂多变的,导致党员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保证党员面对现实社会环境做出正确选择。
(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四个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示范、组织和宣传教育作用。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政治、文化和专业素质能够在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中凝聚人心,明确方向,引领广大群众不断取得新成果,推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新途径
党员教育重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在传统教育方式上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开发新思路,完善新时期党员教育的新途径,以提高党员素质,不断涌现创优争先新成果。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联系实际。
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掌握理论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素养,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党员工作岗位不同,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也各不相同,对党员教育的内容也要抓住要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紧密联系本机关单位工作实际,让党员能及时掌握基本内容,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长工作才干,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
同时,培养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教育学习,使党员能够掌握并加以运用,能够针对不同的岗位和条件迅速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二)完善制度建设,深化责任意识。
党员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党员教育测评体系,有助于提高党员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通过发挥领导班子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提高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党员教育水平,从而为推动党员更好的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立足本职,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党员的工作效率和热情。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教育层次。
党员教育不仅要尊重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运用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从而提升教育层次,增强教育效果。
一是在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上注重发掘新方法。传统的党员教育基本上都是“三会一课”的培训方式,学习党的理论和先进事迹。随着网络的普及,党员教育模式也应得以创新,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以其内容新颖性、多样性让广大农村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新动态,加快了教育速度,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是开展专题活动,以现实事迹丰富党员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先进党员评选、报告等活动,以奖促教,以优促学,发挥先进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党员受教育、受影响,营造党员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各类竞赛、节日活动等把党员教育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增加党员教育的参与性和效果性;对于农村基层党员,采取“送教下乡、支教入户”的方式,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水平和政策觉悟。
三是建立党员联动教育机制,以互动反馈的方式增强党员教育效果。采取党组织成员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动机制,加强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
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助学习,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增强责任感,既提高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理论水品,又能充分反映来自基层的实际问题,提高党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健全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教育方式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机制。从生活上关爱、政治上关心、教育上重视入手,加大对贫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通过慰问机制,对他们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提升党员认知水平,达到“以保助教”的效果。
新时期党员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只有根据现实条件,结合本部门实际,坚持党员教育的长期性、经常性、系统性、互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党员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在创优争先活动中力争典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新时期的党员教育
新时期的党员教育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充分与否,事关党的执政能力、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深入研究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在新时期,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形式。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仅仅是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上传下达,把教育的重点和重心放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固然重要,但是却忽略的对于党员自觉性以及信念的培养,而且教育内容落实乏力、操作性差,没有和业务工作密切联系,在学以致用方面没有做到位,也就是说联系实际还不够。
这样就导致了诸多的问题。缺乏对党员自觉性的培养,这使得党员平时不能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知识逐渐老化,创新能力不高,业务能力不能胜任,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则会导致有些党员过分看重经济收入和实现自我价值,淡忘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寻找种种借口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个别党员存在不廉洁的行为。另外,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则会造成党员处理事情过于理想化,纸上谈兵,不考慎重虑实际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损害到人民的利益。
针对传统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当全面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和党员面临的工作、学习状况,在继承和发扬此前好的做法与经验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工作的要求,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加强和改善党员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以更加积极有效、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内容载体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实现党员有效接受教育并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
所以,对于新时期的党员教育首先应强化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党员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信息时代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如何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确保在大工作量、生活压力等情况下能够随时获得知识资讯,加快教育的节奏、提升学习的效能应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首要着力点。其次,如何让理论切实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确保党员接受教育内容后,不仅是知晓理论,而是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确保党员教育的持久活力。另外,还应在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和改进。只有制度得到正式确立和严格遵守,才能保证党员教育的全员化、常态化和持久化,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党员教育还应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以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教育工作创造相对宽裕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围绕着力点再来采取措施改善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理论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党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应是党员教育工作实现的重要目的。而面对目前较为繁忙的业务工作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倡导自学是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引导党员以主动的学习意识指导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抽出休息、娱乐等闲暇翻阅手边的报纸、查看手机订阅新闻或是上网浏览专栏,随时了解和关注时事,把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对时事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受周围浮躁功利的趋势所影响。所以说,加强党员教育,被动的学习和培训固然重要,但是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才是根本。
第二,更新教育学习的理念,培养党员的信念。
现行的党员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要把党员教育与提升工作
效率、历练实践能力、充实文化基础、培养兴趣爱好等内容密切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扩展教育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刻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用传统文化精髓、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日常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判断,加强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在目前价值多元化、思想信仰缺失的情况下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心态教育。心灵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可采取问卷、走访等形式,全面搜集党员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聘请专业老师召开专题讲座或个别咨询,定期发送维护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识,帮助大家缓解各种压力、培养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党员学以致用。
现行年轻党员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能力,在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让有经验的党员带队,提升年轻党员的实践能力,活动过后要求每党员写出自己的工作心得,谈谈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然后在下次实践活动中又可以让这些年轻党员领队。这样既可以提升党员的实践能力,又可以让党员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让党员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需多方着力,只有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全面及时了解党员的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从理念方法和文化知识等多个角度出发,坚持发展的思路分析问题和开展工作,让党员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信息学部第五党支部
XXXX
电话:153*********
邮箱:
第三篇: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
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说白了就是党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党员的思想、党员的作风建设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政党执政的水平、地位和形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党员生活环境的多元化和党员成分出现了多样化,带来了党员队伍思想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加以认真探究,如果仅仅停留在老办法、老思路上,那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异于隔鞋搔痒,效果将是很一般。为了摸清新时期党员队伍的状况,我们向不同岗位、不同成分的党员和部分群众发出了1000份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用发挥、监督管理、教育形式等5大类52个小项。在抽样调查的同时,结合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去粗取精,并在全面分析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思考。
一、问题
(一)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牢。调查中,反映当前党员队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占所有被调查者的33%。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对党的奋斗目标抱着怀疑的心理。调查发现,有24.6%的人认为党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缺少感情,对人民的利益漠不关心。调查中认为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强或比较强的占69.9%,30%的人认为党员的宗旨意识不强或很一般,一些党员丢宗旨、忘本色,参与宗教活动或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在这些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和农村在职党员干部最多,反映者分别占41.7%和38.4%,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党员中最多的年龄段在51—60岁之间;一些党员与封建宗族势力相勾结,走向与党和政府的对立面。据反映,在当前农村各种矛盾的冲突中,在集体上访事件中,在封建迷信搞的最烈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党员的阴影。有的党员在破除封建迷信时是破宫砸庙的先进,现在又掉过头来成为大树宫庙的“先进”。所以,对现有党员理想信念、宗旨的总体评价中,认为大多数党员是十分坚定,只有少人理想、信念动摇的占75.5%,还有24.5%的人认为绝大多数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
(二)党员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与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新时期创业的需要不相适应。表现在:党员队伍数量的增加,但质量没有大的改善。调查中只有39.5%的人认为近几年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都上一个新台阶,有41.4%的人认为数量上去了,但总体质量下降;党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许多党员既不能带头致富,更不能带领群众致富。许多党员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变化不甚了解。也就是说对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的前进方向知之甚少,所以也就无法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应该说,现有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都普遍存在知识的更新问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不高,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上头是会灾,基层是会荒,农村中的群众大会现在很少见了。很多农村党员,甚至有的是党的领导干部都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政治思想工作的实力使许多本来很好解决的事激化成党群之间的矛盾;党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调查中认为党员发挥作用好的,仅占22.6%,认为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占29.4%,有42%的人认为党员作用发挥一般或差,还有5.9%的人认为党员还不如一般群众。
(三)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漠,党员队伍凝聚力不强。表现在:一些同志组织上入了党,但观念上,也就是思想上没有入党。许多党员不能把自己放在党派中的一员来看待自己,团队意识较差,有些党员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能认真对待,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有的党员不能坚持组织原则,或自由散漫,或另搞一套。甚至有的党员“自己要致富、不要党支部”,心中没有组织的观念。这些情况在外出党员、流动党员和企业“关、停、并、转、破”下岗的党员中表现的比较突出;一些党员荣誉感不强,缺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错误的问题不能针锋相对,在需要党员挺身而出的地方畏缩不前;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不强,党员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的不多,党组织用行政手段要求党员执行任务的却很多。以致于个别党组织想召集一场党员大会都十分困难,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没有补贴就不出席党员会议的现象。
(四)一些党员作风飘浮,党员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表现在:有些党员作风不实,习惯于搞表面文章、花架子,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追求“进步”搞政绩工程,忧民伤财,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一些地方浮夸风还很严重;一些党员视党纪国法于不顾,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的贪污受贿、赢私舞弊,在群众中造成相坏的影响。根据调查反映,有27.3%人认为党员干部最突出的不良形象是违法违纪行为;一些基层党员作风简单粗暴,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性的做法,以权办事、依权办事的现象十分突出。甚至有的粗暴对待群众意见,搞打击报复,行家长制作风,造成党群干群之间关系紧张。调查中发现对党员总体形象的评价中,投满意票的只有19%,投比较满意的占52.6%,一般或比较差的占28.4%。
二、原因
党员队伍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因素有:
(一)经济背景的突变,共产党员的信念、信仰受到冲击。一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
经济的确是在不断推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吸纳或模仿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党员的思想上造成一种假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原来那种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开缺口之后,许多人有认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从否定生产方式,到否定制度,最后到理想信念动摇绝非偶然。二是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活条件的多样化在改造人的物质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的精神世界。许多党员不再自甘清贫、不再追求“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带头先富,追求享乐。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必然的,但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抓物质生产的同时如何发挥智力的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显得相当不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所以,在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产生了人的精神“贫困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能未能实现顺利转化,造成党群关系的联络网系不全。经济体制转变后,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从行政干预转变到服务经济工作上来。但是,如何解决服务的问题,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范,许多农村党员除了收钱、抓计生之外不知可以再做些什么?因而渐渐地脱离了群众,淡薄了群众观念。
(二)“入口”不严,“出口”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发展党员方面,一是片面追求数量。有一段时间里,为了加快壮大党员队伍,责成了一些多年未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加快发展党员的步伐,这种做法本来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党组织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下达发展党员指标。有的虽然没有下达指令性的发展任务,但下达指导性计划的同时也将发展党员的任务列入党建目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性的计划实际上变成了指令性。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二是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从目前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上看,大部分的工作落到了基层党支部身上,地方党委一般只把程序关,不把质量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的“党票”基本上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由于对发展党员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在很多地方出现近新繁殖的现象。以至于把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对一项“您对大多数人的入党动机作何评价”的问题中,认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占26.4%,认为为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占37.8%,认为为党为国是主要、为自己是次要的占13.1%,认为为党为国是次要、为自己是主要的占7.0%。还有15.6%的人认为入党的动机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升官发财。在“出口”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把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党内处分的党员作为评议的“成果”。而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都软弱无力。咎其原因,当然有处置不合格党员规定的滞后问题,但更多的是基层党组织不敢得罪人的原因。调查显示:认
为民主评议党员效果有效的仅占25.4%,比较有效的占38.4%,认为是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占36.2%。
(三)党员管理机制滞后,造成对不同层面党员监督管理“松紧”不一。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流动党员管理上,虽然实施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等管理办法,但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对“关、停、并、转、破”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客观上有管理规定不健全的因素,但主观上也有同情的心理因素,因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重在职、轻离职的思想导致了对离退党员和村级离任党员干部疏于管理,一部分党员因精神空虚而走向教堂、宫庙或伺堂中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管理也没有很规范的措施和办法,许多地方党组织感到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二是党员监督措施还不够到位。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对每个党员的实际表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却不甚了了。党员的行为大都靠自觉性来维持,而人的自觉性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一旦受到利欲的引诱,很容易走上歧途。三是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还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在问到“你了解掌握了党员违纪的线索时将如何处理”时,有55.3%的人表示“积极举报”;有13.8%的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举报”;有11.5%的人表示“涉及到自己利益时才举报”;有12.1%的人表示“因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还有7.3%的人表示“当作不知道”。对现有党员监督机制的总体看法是:认为监督机制健全有效的仅占23%,认为比较有效的占29.3%,认为监督很一般或效果很差的多达37.4%。
(四)党员教育形式滞后,手段乏力,使一些党员产生了“厌、淡”的情绪,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在开展“三会一课”中,许多党组织往往是念念报纸或结合当前工作议一些事。久而久之,党员都感到很厌烦。组织生活会也是一般性的形式要求,不能很好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许多党员没有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锤炼。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搞杂呼隆、一锅煮。效果很一般。既使是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基层党校,其教育的模式也很单一,说白一些,还是“老一套”。三是党员教育投入不足。许多基层党组织因缺乏必要的经费,在电化教育和党校基地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注入。整个党员教育工作还处于“低成本”运行状态。四是党员教育导向偏差,削弱了党教工作的实际效果。新闻媒体对腐败问题曝光的多,对党员的先进性宣扬的少。正面的典型没有树起来,反面的事倒人人皆知。这无疑对现有的党教工作的一种挑战;五是教育体制不科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党员教育方面,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各抓各的,没有形成捆邦的合力,造成教育与管理、监督相脱节,因而就很难实现教育上的整体效应。
三、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悲观的思想:认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多,解决难,因而失去了信心。二是无所谓的思想:认为物质条件的变化,党员队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属正常现象,因而听之任之,随其自然。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委实不容乐观,必须看到我们绝大部分的党员是好的,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健康的。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把发展源头,适当控制数量。壮大党员队伍是必要的,但提高质量更关键。要抓好源头,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在发展中可以尝试“两推一考一跟”的做法,即群众推荐、组织推优、支部考察、党委提前介入跟踪。特别是党委要考察前介入,做到全过程监督。同时,要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扩大发展党员的监督力度,增加透明度。
(二)保证出口顺畅,纯洁党的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淤比引水更重要。要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党员的机制,下决心把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党,正本以清源。在具体操作中可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求每个支部把3个月内党员动态情况向上级党委汇总上报,基层党委每6个月对辖区内党员动态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按《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置。
(三)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哪个党组织的领导重视抓,哪个党组织的党教工作就做得好,那里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更加明显。党的领导干部应站在时代的颠峰,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家。各级党委必须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把能否做好本单位、本辖区内的党教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能否驾驭全局重要标准。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改变依靠上级抓、部门抓、条条抓的状况,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以上党委要以宣传部、组织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研究工作、定期召开党员教育经验交流会,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做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系统化。四要建立党员作用的激励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要大胆奖励。既要以感情教人,事业育人,也要以一定的待遇激励人。五要建立党教工作投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要有专项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实现党教工作现代化。
(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党教工作效果。首先,要在教育方针上实施必要的改革。积极探索从纯理想信念教育转化到理想信念教育与“人本教育”、“现代先进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路子。二要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党员要进行分层次教育,克服教育的盲目性。三要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把最新的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注入到党教内容中去,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层次党员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四要在教育形式上进行改革。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给党员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要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结合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恢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并促进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对新群体党员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的覆盖面。一要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结合动态管理机制的推行,促进基层党委对外出党员管理平台必须前移,实现镇、村两级兼管,保证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坚持以块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认真制订对“关、停、并、转、破”企业下岗、失业职的党员的管理措施。要坚持分类指导、教育与引导并举,努力做到下岗不离党,失业不变色。三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企业间党组织联建的路子。四要加强外来党员的管理力度。以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外来党员管理外来人口的作用。五要加强对离退休和离任村级党员干部的管理。要制订一个规范的制度,特别是离退休、离任村级党员干部如何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余热作用的有关可操作性的办法。填补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空白点。
(六)扩大民主监督力度,强化党员纪律约束。调查中显示:在以往对党员的监督中,最有效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支持率为69.4%),其次是党内监督(支持率为32%),最后才是自我监督(支持率为8.7%)。所以,要不断扩大党员的监督层面,大力推进民主化监督进程。除了党内机密之外,有关党员的发展、提拔、使用等能够公开的要坚决大胆地公开。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同时,可以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要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以警示教育和推行“在重点工作岗位党员廉政跟踪警示”制度为载体。提高共产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四篇: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XX镇党委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我镇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XX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4个党组织,有党员1384名。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镇1384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的318名,占到23%;高中以上文化的166名,占12%;小学以下文化的512名,占37%。总的看,全镇的党员存在老化现象,文化程度也偏低。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中,有的参与赌博,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的崇尚迷信,参与教派;有的工作落后,甚至落后于群众;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起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对组织牢骚腹;有的拉帮结派,带头上访;有的腐化堕落,践踏法律。
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称之为“三不党员”。
四是流动党员不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全镇有外出党员485名,其中约35%外出3个月以下,70%外出3个月以上,这部分党员管理困难,有的失管、漏管。
五是以往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员无所谓教育不教育,纪律观念淡化;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存在问题起不了很好作用。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没有完善健全一整套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二是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突出“三个重点”(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镇有1178名党员在农村,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全镇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按规定转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村党支部,接受所在村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保证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短期外出(3~6个月)或长期外出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由镇党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外出3个月以内的党员,要执行向所在党支部“外出前报告、回来后汇报”制度,确保外出党员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党费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按照《党章》规定做出处理。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又是教育管理的观点,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对党员企业主的管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年”活动,以着力完善健全四项制度为抓手,全面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1、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制度
始终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宫员教育学习工作,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基本经济和主要做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工作,是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引导他们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拓展教育学习内容。新时期党员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要适应时代和党员工作岗位的需要,加强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各自行业和岗位上成为带头人。三是创新教育学习形式。克服空对空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做到理论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效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手段,逐步普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坚持开展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热情。四是加强教育学习主阵地建设。从场所、课程、教材、人员、制度等方面入手,把基层党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好经常性的党员管理工作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加以改进,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一是转变指导思想。要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党员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探索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党员所在地区、行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研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积极进行探索,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不断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四是创新管理手段。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党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尽快建设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3、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
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不断健全党组织生活。在党内形成团结民主的风气。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内生活严肃认真、健康有效地开展。二是要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监督的主导作用。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必须长期、实时进行。坚决杜绝平时疏于管理,出事才查处的做法。三是要自觉把党组织和党员置于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借助社会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4、建立发展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度。
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条基本的、重要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发展党员工作的新的有效机制,对于落实好这一原则,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意义重大。一是落实集中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入党积极分子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转正的制度,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二是实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公示范围、时间、意见核实、组织实施等内容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之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进行公示,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全面、客观地对入党对象进行考察。三是探索实行票决制度。四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坚持谁发展、谁负责,规定并落实发展对象的考察人、介绍人的责任和纪律要求,明确考察失误、手续不严格甚至弄虚作假、以“党票”送人情拉关系等造成消极后果的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稽东镇党委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我镇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稽东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4个党组织,有党员1384名。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镇1384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 的318名,占到23%;高中以上文化的166名,占12%;小学以下文化的512名,占37%。总的看,全镇的党员存在老化现象,文化程度也偏低。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中,有的参与赌博,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的崇尚迷信,参与教派;有的工作落后,甚至落后于群众;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起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对组织牢骚腹;有的拉帮结派,带头上访;有的腐化堕落,践踏法律。
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称之为“三不党员”。
四是流动党员不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全镇有外出党员485名,其中约35%外出3个月以下,70%外出3个月以上,这部分党员管理困难,有的失管、漏管。
五是以往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员无所谓教育不教育,纪律观念淡化;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存在问题起不了很好作用。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没有完善健全一整套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二是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二项工作”、突出“三个重点”,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
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
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镇有1178名党员在农村,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全镇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按规定转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
居住村党支部,接受所在村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保证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短期外出或长期外出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由镇党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外出3个月以内的党员,要执行向所在党支部“外出前报告、回来后汇报”制度,确保外出党员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党费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按照《党章》规定做出处理。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又是教育管理的观点,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对党员企业主的管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年”活动,以着力完善健全四项制度为抓手,全面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1、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制度
始终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宫员教育学习工作,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基本经济和主要做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工作,是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引导他们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拓展教育学习内容。新时期党员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要适应时代和党员工作岗位的需要,加强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各自行业和岗位上成为带头人。三是创新教育学习形式。克服空对空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做到理论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效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
手段,逐步普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坚持开展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热情。四是加强教育学习主阵地建设。从场所、课程、教材、人员、制度等方面入手,把基层党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好经常性的党员管理工作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加以改进,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一是转变指导思想。要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党员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探索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党员所在地区、行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研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流动
党员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积极进行探索,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不断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四是创新管理手段。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党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尽快建设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3、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
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不断健全党组织生活。在党内形成团结民主的风气。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内生活严肃认真、健康有效地开展。二是要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监督的主导作用。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必须长期、实时进行。坚决杜绝平时疏于管理,出事才查处的做法。三是要自觉把党组织和党员置于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积
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借助社会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4、建立发展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度。
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条基本的、重要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发展党员工作的新的有效机制,对于落实好这一原则,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意义重大。一是落实集中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入党积极分子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转正的制度,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二是实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公示范围、时间、意见核实、组织实施等内容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之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进行公示,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全面、客观地对入党对象进行考察。三是探索实行票决制度。四是建立发展党
员工作责任制。坚持谁发展、谁负责,规定并落实发展对象的考察人、介绍人的责任和纪律要求,明确考察失误、手续不严格甚至弄虚作假、以“党票”送人情拉关系等造成消极后果的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中共镇委员会
6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