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

时间:2019-05-15 16:0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

第一篇:《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

《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课题实验阶段小结

中区小学课题组

2010年4月,我校申报了长汀县数学课堂《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子课题《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坚持理论学习为先导,课堂教学为实践基地,以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活动为平台,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开展了大量的具体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将2012年4月在河田开展第3次课题实验以来我校课题研究的做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支撑课题,转变教师理念。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生活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以实验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配置,始终是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所以,首先要加强对生活资源的理论学习,澄清生活资源的概念,强化生活资源意识,提高教师对于生活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围绕本课题,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成员先后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解读》、《走进新课程》、《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以及有关生活资源方面的各种文章、观看生活化教学录像等,与此同时,课题组还积极为实验教师争取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本县兄弟学校的教学开放周实验组教师更是踊跃参加,尽量使自己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相互进行交流、讨论、总结。课题成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观念得以更新,从而拓宽了视野,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二、挖掘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想学数学。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 1

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三、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让学生乐学数学。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3)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课堂变得精彩

(1)处理书上习题,使之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应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书上的素材融合于生活中,例如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不用书上的数据,就以本班一个小组同学的身高做为素材,让他们自己说身高,算出这个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出这个组同学的中位数和众数。

(2)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

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教学体积单位时让学生举例1立方厘米有多大,大部分学生能说出1立方厘米大概一个骰子大小。

(3)写数学日记。

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升和毫升》中有个杯琴的制作,我引导学生在做这个小实验时,用小日记的形式把自己观察时所见,所想,心情记录下来,非常有利于学习。

五、对照课题方案、落实过程管理。

自实验以来,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活动,或讨论集体备课,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课内外的哪些资源来更好的教学,抓好组内公开课研究,我们实验老师每人每期都要上一节组内公开课,公开课做到:围绕专题集体备课→在本年级其他班试上效果→→针对问题再次研讨→整个数学组内上课→业务学习集体评课。上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的六个备课组长每人都围绕“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素材作了一次专题讲座,还请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蔡有华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黄其柏副校长作了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本专题的强大生命力和对提高教学的深远意义,充实了理论基础,激发了专题研究的热情。这个学期我校每一位数学高级教师要在对媒体上一节教学示范课,我校要求这些高级教师上的示范课结合我校的专题研究进行备课、上课、反思。年段交流课也做到四评制度(家长评、学生评、同事评、校长评),这些公开课都紧密结合“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开展,在互学互促中深化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每个教学班人数太多,生活知识的经历参差不齐,教学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对于面向全体比较难实现。

2、课题组老师教学任务较重,各项事务多,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少,实验研究的时间紧张。另外这一专题研究教师更要有足够多生活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经历少,围绕这个专题开展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耗时耗力,有时会跟教学计划教学成绩产生一定的矛盾。

3、实验教师只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能力不够。

4、实验资料的整理做得不够完整,有待加强。

今后方向:

1、我们将向开展这一专题研究的兄弟单位学习,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校为本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挖掘生活资源的能力和应用生活资源上活数学课的意识,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2、专题研究与学校开放周、教研课紧密结合,与师培工作相结合,通过“教、研、培”促进名师成长,通过研讨课、讨论会防止教研中的浮躁心态,进一步提

高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实验研究同时注重教后的反思及经验的总结积累,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力争多一些经验总结、论文在更高级别报刊杂志发表。

总之,生活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地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有效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实验老师的素质。万丈高楼从地起,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继续研究。

2012.11)(执笔:池泽沼

第二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课堂实效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文综组靳琪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靠校内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目标的需要。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开放学校,走向社会,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师生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闻、常见的,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传承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文化政治教学实效三维目标

政治课程中的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学校所在地(市、县、乡)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形式、结构单一化的倾向,往往过多的依赖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本来很熟悉的乡土资源的利用,因而无法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由课堂走向生活。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启动,课程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乡土资源具有独特性,并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见、常闻、常传的,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1]在政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过于注重课本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制约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些案例随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显得陈旧,而乡土资源,是来源于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又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善于洞察社会变化,捕捉教学需要的乡土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书中的导入事例是有关针灸、京剧、书法等,这些事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就拿京剧来说,虽然是我们的国萃艺术,但是能够欣赏的人毕竟是少数,课堂运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换成我们自己的乡土艺术,例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庄浪社火、高抬、马尾编荷包、纸织画 等,学生耳熟能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巧用乡土资源,加深知识理解,实现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尽量缩小课程资源和学生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这无疑是对老一辈科学教育思想的传承。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国家统一配发的,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完完全全适合每个地区的学生。而乡土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讲《哲学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运用了我们甘肃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检验结果。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深有体会,所以使该知识点一下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框题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笔者引用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县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如我县有以华胥氏、伏羲、女娲文化闻名于世的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关山天池朝那湫、北魏石窟、陈家洞、葛洪炼丹处葛家洞和前秦千年道观紫荆山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朱店、万泉、阳川等乡镇有良

好的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而且具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所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实例讲解有效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目标

三、妙用乡土资源,发挥学生主体,开展探究学习。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政治课堂教学就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必需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此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课程实施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就某个问题,收集相关的本地材料或事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乡土实例中所蕴含的某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

例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关系时,我根据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情景问题“某高三同学在即将毕业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之时,内心迷茫,不思学习,并想着把同学之间的友情转化为爱情。”引导学生探究并给该同学提出合理的劝说。由于该问题是高中学生心理上会面临的问题,也与其生活相关,学生积极的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了讨论,既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应有的知识目标,也从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挖掘乡土资源,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杜威曾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3]众所周知,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爱国主义教

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4]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是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庄浪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介绍“万古精忠标宋史,千秋大勇著洛城”的刘沪将军、抗金英雄吴玠、吴璘以及大宋民族英雄郭成、郭浩以及对越还击战中被中央军委评为“英雄神枪手”的郑钰等人的生平事迹从而总结出他们所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探究庄浪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庄浪梯田精神,进而深刻理解勤劳勇敢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能进一步激发继承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建设家乡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精神。再如我在讲解《价值创造与实现》时以“感动平凉·2010人物”庄浪县大庄乡农民杜长益带领乡亲们奔走四海,驰骋中亚为民谋福利的事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如何创造价值;上述一切实例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起来,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第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霍玉敏:《陶行知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3]转引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六期.第12页。

[4]转引李萍:《探究建构爱国主义支架的乡土史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

第三篇:课题实验个人阶段小结

课题实验个人阶段小结

本阶段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随机测试,分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之间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阅读对生活的意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学生借取课外书籍支持阅读(本期在学校图书室为本班学生借五种共30本课外书,全班学生相互传阅)。利用教给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并选取班上阅读习惯好、阅读能力强的同学(重点选了唐果菓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让她介绍个人经验,并带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以活动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本期搞了两次阅读评比活动,在活动中,由读书读得多的同学介绍所读书籍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想体会等。搞了一次手抄报比赛,手抄报内容主要来自课外阅读书籍,一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课外阅读兴趣正在产生和形成,初步掌握了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阅读氛围较之过去浓厚了许多,正在形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本课题实验到现在,我认为要让某一课题实验产生较为突出的效果,让实验对象在实验之后发生根本的变化,实验过程绝不能留于形式,停于表面,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发现,分析,研究,总结,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但所下的功夫始终不足。在此,我建议参研老师们,不要总是把精力都放在语文课本上,课本只是教学的载体,以课本为载体学知识点,学方法,学技巧。其实语文学习的空间很大,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生活,用课内学到的精华点亮课外大舞台。

第四篇:活用生活素材 提高课堂实效

活用生活素材

提高课堂实效 ——关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平山中学 蔡承铭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往往给人枯燥、抽象的感觉,这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结合四年教学的得与失,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作一番思考。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要概述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逐步发现、研究和探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再以此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远离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远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

三、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

1.活用生活素材,引出话题,导入新课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巴班斯基也说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情绪兴奋,积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在讲授《维护消费权》时,我采用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两瓶真假黑人牙膏和相应对比图片,让学生辨别真假黑人牙膏。由于牙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又容易上当的东西,让学生辨别其真伪,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授《保护个人隐私权》时,我采用新闻导入法。通过展示《石狮二中女生遭三女子围殴 施暴视频网络上疯传》(2008-3-31 海峡都市报)的有关报道和律师的分析,明确告诉学生,上传暴打未成年人视频的行为是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并由此引出《保护个人隐私权》这一课题。

采用及时有效新鲜的生活素材导入新课题,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运用结合起来。2.活用生活素材,演绎归纳,说理辨析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思辨中感悟真諦,提升认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政治知识的本源,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感悟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生命健康权》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怎样保护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时,就表现出重视自己、轻视他人的不平等、不正确的思想。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侧重利用生活素材,通过活生生的真实的身边案例,引起学生辨析和思考。利用新闻媒体关于“南平3·23事件” 新闻报道,侧重强调学生要懂得自我保护,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好学校和家庭,作好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通过生活素材演绎推理说明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我还利用“王家岭矿难救援现场” 的视频信息,让学生感受的生命的伟大和可贵,让学生懂得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俗话说得好:“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如果能将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的知识,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

3.活用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书本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政治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生存和生活能力,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

在讲《低碳生活》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对资源、环境的不友好,以及让学生懂得怎样更好地改进这些缺点和不足,于是我采用分组调查法。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找出生活中的不低碳行为,并通过调查找出政府和个人在推进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怎样改进和完善。由于这项作业是进行生活方式调查,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检验和思考,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答案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经常性地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去感受生活学习,体验生活,指导生活,从而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 郭仕昌 《教学交流。理论版》2008年第八期

《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几点尝试》 张丛保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第五篇: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有效教学将课堂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灵性,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启发,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而聚焦课堂生成,关注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成为我们教师肩上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研究的问题。本学期“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思考,我由此感悟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集体智慧,分析课堂低效的成因

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着课堂低效的情况。我们集备组的3位老师认真交流讨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动手能力关注不够

2、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花样,不看效果的形式主义现象还很普遍。如导入语完了以后,接下来便是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大屏幕,直观形象的演示,令学生拍手叫好,听课人也耳目一新,课堂热闹了,学生轻松了,而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却被花哨的课件喧宾夺主了。再如无效的小组合作,学生不是因为有争议、有困惑而讨论,而是为了表现合作而谈论,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然下降。

3、教学内容设计不当。课堂上,有的教师花大量时间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学生不会的内容却浅尝辄止。还有的教师抓住一两点试图挖深讲透,又把本来简单的内容教复杂了。

4、课堂落实不够。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而学生有效的运用知识不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充分恰当的“练”,才会有“质”的保证。

5、滥用教学评价。我们倡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多元理解,但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漫无边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分是非地肯定、赞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说错、解偏了,教师要明确判断并艺术地给以指点。评价不当的教学,不仅仅是低效,还可能出现负面效应。

二、科学设计课堂,找准教学落脚点

课前我们通过集备,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预设与生成。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活教材,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充足时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如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们设计了八个环节:

环节一 知识回顾 以旧知引入新知

环节二 新知探究一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角的对称性 环节三 知识运用一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四 新知探究二 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线段的对称性 环节五 知识运用二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六 问题解决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环节七 拓展延伸 将本课的两个知识点综合使用 环节八 小结与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充分预设了学生可能的回答情况,预设了教师的方法指导,预设了知识点生成的形式,预设了德育目标的渗透。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更富有情境性、人文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集备,每一位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都能够全面掌握,做到成竹在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提高课堂的实效奠定基础。

三、关注学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我们在上课时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有效提问和有效的评价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评价”学生的声音,使教学活动保持互动的交流状态。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所设问题要有开放性,难度性,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从而使学生处于“好奇”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有效的提问的形成以后,有效地“评价”是保证实现和学生处于互动并让师生处于“对话”的良好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双主互动”的宽松学习氛围,学生因此“乐学”、“好学”。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知识回顾中问:常见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长方形、张方形、圆、等腰三角形„„ 我:圆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1:直径

学生2: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3:经过圆心的直线 我:哪种说法对呢? 大家通过讨论和比较肯定了学生2和学生3的说法,强调了“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为本节课研究角的对称轴做好了铺垫。

2、重视知识、方法形成和探究的过程 夸美纽斯说:“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大家的这些思想揭示着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真谛。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时应大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如在学习了角的对称性之后,学生在探究线段的对称性时,可以考虑运用类比的方法,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我们在教学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关注运用的是何种方法,怎样得出结论。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过程”形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教学,提升自己。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进取,开放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开辟富有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下载《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课题实验阶段小结(2012.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题阶段小结[五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报告 城北中学 来柏林 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15......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在此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关键词......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阶段小结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实验记录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问卷研究,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小组第三阶段小结 在学校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

    中区小学数学课题:“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活动阶段小结(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实验阶段小结中区小学课题组池泽沼2012.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

    数学课题实验个人阶段性小结

    数学课题实验个人阶段性小结 我校《关注生命,有效引导,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课题自2006年5月立项开展研究,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学期我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

    数学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小结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

    数学优质课堂导入课题阶段总结

    新课导入微环境教学研究总结 撮镇学区中心学校夏秀川本学期我参加了六年级小课题《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研究》。经过一学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验,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