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

时间:2019-05-15 16:0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

第一篇: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

黄坑中心小学陈春梅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观察能力。

如在讲《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时,我邀请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森林公园里、田野里去观察,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要求到教室后能说出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明确了观察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的感受秋天的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简直是太快乐了!回到了教室,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竟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秋天。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了,学生才能得心应手。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个主题内容都是以图画和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主题内容时,就要把图画、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主题内容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如把主题图画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图画、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内容的感悟。

如在教学《诚实勇敢》,让学生表演“狼来了”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中去感悟说谎话害处大,说真话人人爱的道理。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主题内容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如在教学《在温暖的集体里》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想象我们班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用多媒体再现我们班在学校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看到歌咏比赛的情境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不由自主都跟着唱起了歌儿;当学生看到运动会中800米赛跑的情境时,都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张小威,加油!……”“噢!张小威得了第一名!”这些欢呼声、歌声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

第二篇:陈春梅事迹

一直以来本人始终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曾经在1987年被团、少工委评为滨州市优秀团员。1988年参加省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声乐专业二等奖。1991年获市文化局评选的优秀演员奖。1993年创作的歌曲《拥有明天》发表于《全国中小学音乐报》第305期 第4版。1994年获得山东滨州中小学音乐教师四项全能第二名,演唱的歌曲《英雄赞歌》获滨州“双龙杯”歌手大赛一等奖。1995年演唱的歌曲《岩口滴水》获“中华赛歌会”山东赛区的优秀奖,并成为山东省优秀歌手,同年优质课《秋》获市、区一等奖。1999-2002年主持的音乐教学课题《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省级鉴定,其中执笔的《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设计方案获省级一等奖。2003年以来多次自费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过上海、南京、云南、北京等地。2004年音乐优质课《我的小绵羊》获市一等奖,歌曲《我们的学校》发表于《超越时空》一书中(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出版了歌曲集《校园里的歌》系列。2005年3月-五月先后师从于宋祖英前任教师的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的糜若茹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小曼教授主修声乐,同年五月在北京录制了第一张MTV《抬头几回月儿圆》(阎肃词,赵恕心曲),并买下了这首歌的版权,引起各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反响强烈,获得好评,并先后在多家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2006年7月份,在云南玉溪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年会及聂耳课题研讨会,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浅谈民间音乐——山东吕剧》一文,并颁发了证书!八月份个人业绩编撰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人民出版社出版),九月至今在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金铁林的学生赵怡青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十一月演唱的歌曲《唱给你一只歌》获第三届全国原创歌曲演唱比赛获银奖!2007年5月份,参加了2007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梁公杯”中华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荣获全国美术专业指导教师一等奖。2008年被评为滨城区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预备党员。2011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获得了学校、社会及家长的好评,所带的班级班风好、艺术氛围浓,并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滨城区优秀辅导员,用勤奋和爱心谱写着一曲人民教师的赞歌,在工作中细心 耐心 热心三心并用,本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忘我的精神为学生传播知识和智慧,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创造性的开展班务工作,乐于探究,撰写的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获得区二等奖;并与全班同学共同创作的班歌<<亲如姐妹赛兄弟>>参加了省级校园文化课题,并顺利结题.从2007年开始每年为班内同学过生日买蛋糕;为同学们过六一赠礼物;为过新年给进步的同学发奖品;为班级壁报活动补充新内容,义务服务同学,自费做喷绘美化教室内外的壁报文化;为生病的同学买补品;为重病的同学张永飞举行募捐;班内的陈心晖同学在班内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家境不很富裕的情况下捐出近1000元,本人在担任班主任以来,为了班级活动已经义务奉献了近4000元之多….这与雷锋同志相比还差的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好的学习雷锋精神,使自己与别人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第三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谭宝成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王场镇小学校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诚然,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效地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他们在学习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即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体会,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功。

一、立足生活需要,教学目标确定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本课程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如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是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 1 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驾照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因为学生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虽然学校和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效甚微。所以,教学这课时我就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由此这堂课的目标不仅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掌握农村山多、水多导致的安全注意事项,还补充了更多的学生不常能看到的一些交通知识,甚至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 2 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家门前新事多》这一课时,在引领学生对比学习“我们村里的变化”、“我们学校的变化”和“家乡路的变化”后我就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家乡的社区、学校和交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三、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为家人添欢乐》时,让学生知道家人对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学会体察家人,管好自己,体谅家人的难处,尽量少给家人添麻烦,自己能做的主动做,不会做的学着做,让他们真情回报家人爱!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 3 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如在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公共场所往往人多物杂,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就可能引起危险,于是通过“案例再现”让学生从一些鲜活的事例中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第四篇: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熊咏霞 临江乡龙潭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我们的教学必须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老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 “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我思考着:怎样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在活动中,让学生共同分享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三)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品德与社会》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都走进了课堂。而课堂的活动其实也就生活的再现。比如《我是一个消费者》。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方便面、各式衣服、膨化食品等。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商品,进一步领会买卖中的道德及价格的秘密,我组织开展了班级商品订购会。同学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了商业人员工作的辛苦、产品质量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参与商业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及规则。

(四)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五)布置学生做课外调查,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做课外的社会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农村小学上环保内容的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调查一下在他们小时候:每人有多少耕地?村庄的范围有多大?村子附近有没有小河、小树林?小河里的水是什么样的?树林中有哪些小动物?井有多深?„„再对比一下现在的情况,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再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把家里这一周的每一笔收入都记录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具体分析这周的花销,这不但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也会对家庭的日常消费起一个健康的指导作用,从而突出教育的实效性,及时解决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

总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第五篇:陈春梅新简介

陈春梅,笔名:陈默,字:俊俏,艺名:艺阳

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滨州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滨州民管协会会员,世家音乐课堂优秀声乐教师,滨州逸夫小学音乐教师,滨州逸夫小学心理咨询师,青年音乐教育家,个人事迹编撰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家词典》中,1987年被团、少工委评为滨州市优秀团员。1988年参加省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声乐专业二等奖。1991年获市文化局评选的优秀演员奖。1993年创作的歌曲《拥有明天》发表于《全国中小学音乐报》第305期 第4版。1994年获得山东滨州中小学音乐教师四项全能第二名,演唱的歌曲《英雄赞歌》获滨州“双龙杯”歌手大赛一等奖。1995年演唱的歌曲《岩口滴水》获“中华赛歌会”山东赛区的优秀奖,并成为山东省优秀歌手,同年优质课《秋》获市、区一等奖。1999-2002年主持的音乐教学课题《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省级鉴定,其中执笔的《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设计方案获省级一等奖。2003年以来多次自费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过上海、南京、云南、北京等地。2004年音乐优质课《我的小绵羊》获市一等奖,歌曲《我们的学校》发表于《超越时空》一书中(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出版了歌曲集《校园里的歌》系列。2005年3月-五月先后师从于宋祖英前任教师的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的糜若茹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小曼教授主修声乐,同年五月在北京录制了第一张MTV《抬头几回月儿圆》(阎肃词,赵恕心曲),并买下了这首歌的版权,引起各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反响强烈,获得好评,并先后在多家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2006年7月份,在云南玉溪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年会及聂耳课题研讨会,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浅谈民间音乐——山东吕剧》一文,并颁发了证书!八月份个人业绩编撰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人民出版社出版),九月至今在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金铁林的学生赵怡青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十一月演唱的歌曲《唱给你一只歌》获第三届全国原创歌曲演唱比赛获银奖!2007年5月份,参加了2007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梁公杯”中华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荣获全国美术专业指导教师一等奖。2008年到滨北下乡支教一年。2009年被评为滨城区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并顺利通过了省级书法艺术考级一级。2010年被评为预备党员。省电视台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并顺利通过了省级书法艺术考级三级。201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012年12月26号执教的音乐课《校园里的小白杨》在省电视台播出,个人事迹在滨城教育报上报道,下乡支教事迹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对滨城教育起到了一定意义的的促进作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正能量,2013年七月一日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员事迹在滨城区委党报上报道。同年7月20号到加拿大考察学习,8月5号回国,并及时写出了自己出国考察的亲身感受。

下载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陈春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陈响 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生活化活动式教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生活化活动式教学”心得体会 活动化教学就是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长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我们的动物朋友》之《我们的好朋友——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院 07小教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教材出处:北师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 第一单元 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11课时) 1、我的一家人(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

    陈春梅个人新资料

    陈春梅,笔名:陈默,字:俊俏,艺名:艺阳 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滨州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滨州民管 协会会员,世家音乐课堂优秀声乐教师,滨州逸夫小学音乐教师,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