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河南伊川县彭婆中心校范云鹏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VCD、DVD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让抽象的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由接受信息到思维加工,形成心智技能,主动地完成知识点的挖掘学习。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VCD、DVD等电教手段应用的意义,作以简要介绍。
突出具体形象,加深课文理解。文字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学习推理;图像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两者结合,能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协调地发展起来,形成一种能力上的互补。如在进行《题西林壁》一文的教学时,先播放有关庐山风光的VCD,教师再适时提示,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其懂得“对比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调查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事物”。创设意境、营造氛围。中学语文课文中,许多文章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文字符号,只有正确地理解范文中的每一个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才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尤其对教材中的一些抒情性很强的散文,VCD、DVD电教媒体所产生的作用更是妙趣横生。
寻找自热美、表达现实美。电视解说词《从宜宾到重庆》说明了宜宾、泸州、重庆的特点,电视片在介绍地理知识时,插入有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在说明重庆、宜宾的特点时,采用了拟人、抒情等手法,让学生兴味盎然,看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分析人物性格。在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的章节,知道《杨修之死》是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节,体裁是小说。知道本文运用插叙来组织材料,开篇写杨修被斩,把故事推向高潮,然后运用插叙揭示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发生的过程,展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从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过程,得出曹操与杨修二人的性格。调动思维积极性。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出其丰富的想象,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诗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可以通过播放《董存瑞》《大决战》等VCD、DVD革命影片的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感人情节中,再联想“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无坚不摧的气概时,就很自然地领会了“黄河颂”的真正内涵。
学习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选择一些VCD、DVD为模板,可以让学生在立意与选材、线索与顺序、刻画与描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如影视故事片有利于学生的写人记事训练,风光片便于写景抒情,时事片有利于议论说理,科教片便于说明文的训练。这样的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VCD、DVD等电教手段,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益。
第二篇: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扶沟县新村小学 郝美玲
摘要: 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着其特殊的优越性。它可以使课文的语文材料变成可感的声像资料,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材料的空间,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关键词:电教手段 低年级语文教学 优越性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教学改革。即便是低年级学生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电视机等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表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电教手段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电教手段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焕发。无论是在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教学中,还是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教学中,电教手段都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一,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和写字是1——2年级(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汉字,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低年级语文每篇课文都有十几个生字要认识,看似容易其实很困难。运用传统的讲读方法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仍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一半。导致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望而兴叹,这并非教师没有认真教,也并非学生没有努力学,只是教学手段和课堂结构均已“老化”。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印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遵循教学的直观形象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简单具体,使得呆板枯燥的汉字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写字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1-2年级)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然而,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按笔顺规则写字,写出来的字也相当难看,这只是现象之一;现象之二,有的学生写字总是缺笔少画,错字一大堆;现象之三,有的学生写的字笔画不到位,看上去非常别扭。尽管教师反复给学生纠错,可是很难改正过来。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反复讲读、书空、练写等,让学生写字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写字的主动积极性,甚至厌恶写字课。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好汉字呢?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优化写字课堂教学结构,使一个个静止、繁杂、乏味的汉字,变成一幅幅活泼有趣的画面,动静结合,音像俱全,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活泼、高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对抽象的文字进行合理的想象,脑海中很难再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绘声绘色,大多数学生仍然云里雾里,无法真正实现和文本、教师间的对话,总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灌注的知识。现代化电教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这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最精辟的叙述。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口语交际”内容的教学。可是,我们在教学口语交际的时候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导而不说”的现象,或者是只有几个学生重复说着几句不完整的话,哪怕教师再努力地提示也无济于事,大多数学生仍然是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更广阔、更深远的情景或事物。没有情境的再现,口语交际的教学只能是“无米之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尽管教材紧跟生活,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他们只凭着浓厚的兴致体验生活而缺乏更深的思考。现代化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情感性强等优点,能使交际内容中各种美的因素被直观而有效地再现出来,往往比文字描述更鲜明、更集中。加上画面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的抑扬顿挫等因素,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极大激发了他们说的欲望。
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次口语交际为:说说你打算怎样保护环境?上课伊始,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来谈怎样保护环境。眼看半堂课都快完了,只有几个学生在重复着“不能乱丢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捡起来”等几句不完整的话,其他学生都在观望。随后,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交际情境,向学生展示了两集不同动画片,一集是几个小朋友在学校草坪上玩耍,边吃零食边扔零食袋和瓜皮果壳,并折断了许多树枝,最后停留在一片狼藉的画面上;另一集是几个小朋友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他们看见地上的垃圾都捡起来仍进了垃圾筒,小树歪了都扶正,并给它们浇水,最后停留在草绿花红,树木翠色欲滴的画面上。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快明白怎样保护环境,一下子激起了它们说话的强烈欲望,都举着小手争着表达,说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画面所描述的内容,直至下课仍意犹未尽。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进的视听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有助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增强活学活用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既是教师教的难点,也是学生学的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词句积累量少,很难用已有的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然而,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假如这个时机不把握好,轻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教学陷入被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对写话要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低年级强调“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乌申斯也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电教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语文练习册上有一道看图写话题,图画内容为:一天晚上,一个小女孩倒水给她妈妈喝。学生看着图若有所思的样子,但半天也没有写出几个字,有的学生写了几十个字,可仔细一看,要点都没有写到(时间,地点,她们在做什么,她们说会说什么等。)。当用电教手段将这幅图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鲜明的色彩,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学生的思维也立刻飞入的画面。随后,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写话,而且要点都写得很好。同样的图画内容,通过不同的手段展示,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足以说明电教手段在写话教学中的优越性。
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合理有效的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三篇: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上丰中心学校
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 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 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在讲授初一地理课“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 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 旋律,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 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 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过现代电教手段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 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 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二、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 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初一地理课“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 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 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 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
地理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 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 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利用电教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 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 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 高阶段。
在初二地理课“奴隶社会科学文化成就”这一课的讲述中,为了使同学们对奴隶时代文化成就有形象直 观地认识,我从激发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入手,用投影器放映了古希腊雕塑精品《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同学们 掩饰不了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没有相应的审美底蕴,没有找到美感支点。我及时通过录像向同学们强调古希 腊审美观点“美的表象呈现人的光辉”。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 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维纳斯的意义对历史而言不亚于《人权宣言》。”同学们了解 维纳斯塑像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背景后面又重新注目于图片。我接着向同学们分析审美心理结构,美在于无限和 有限的统一,在于残缺和完美的辩证,美不仅在于赏,而且在于想。维纳斯臂断了,残缺了,但却给人提供了 丰富的想象余地,残缺的维纳斯在同学们审美心理中完善起来。我用录像播放了多组艺术家重塑双臂的维纳斯,冷峻的、沉思的、羞涩的、行动的……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心目中的维纳斯。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美 感结构的分析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更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 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 一,在美的情境中,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手段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 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 韵飘然而出。
神韵美的体味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扩散型思维的拓展。在初二地理课“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 这一课中,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我通过录像机向同学们放映了著名画家达 ·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专题片。在放映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很感兴趣。有同学问我 微笑中隐含着什么?我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了《蒙娜丽莎》的历史意义,指出一位资产阶级女市民朴素的衣着,慈善微笑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自信和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即有同学表示反对,认为答案不仅如此。我收 集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慈母的关切,有的认为是思念亲人的真情流露,有的认为 是领略自然美景的愉悦,甚至有的认为是达·芬奇变型自画像,微笑是自嘲意味。针对同学们的理解,我做了 总结,《蒙娜丽莎》为什么魅力永存,微笑为什么永恒,关键在于这一幅画的神韵美,微笑之中留有广阔的联 想余地,在同学们审美体验中,结合各自审美心理结构,会得到各自不同的美感。同学们在美感教育中,通过 联想体验艺术作品的神韵美,在有限的画卷中感受无限的美的世界。
神韵美在美感生成中除体现联想之外,还表现为深刻的象征意味,象征载体越浓缩,象征空间越广阔,神 韵美的体验就越强烈。在初一地理课“不忘师恩”这一课教学中,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敬,我用影碟机播放流 行歌曲《好大一棵树》。随着流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我很自然地把“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的大树演 绎成老师的象征。随即我问同学们,大树除老师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同学们凝神思索,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象征质朴的农民,有的认为象征辛勤的劳动者,有的认为象征历史沧桑的祖国,有的俏皮地认为没有 象征只是一棵大树。在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感教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美的神韵,在想象体味中体验人生。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 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 领域,有待于我们地理课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第四篇: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沈丘老城镇第二初级中学金静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广泛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有一些粗浅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凸显的作用
巧用课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执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在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雷声轰响,闪电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
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巧设氛围,创情境美。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感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从而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朗读效果。如在教曹操的《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碣石山的风景和大海波涛汹涌的音效,曹操即兴赋诗的形象,学生完全陶醉在奔腾的大海、雄浑的声音、博大的胸怀之中。为下一步朗诵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完全感受到了。又如在教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轰轰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幻灯片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通过积极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美妙和谐的情境美。
三、展示图片,提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美景更美。如七年级朱自清的《春》,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教学《春》时,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了这么几个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游——结构揽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课时,我在幻灯片上链接《春天在那里》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入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 “寻找春天”的快乐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幻灯片,又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样讲解《济南的冬天》时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刚刚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济南的憧憬。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高密度进行知识传授,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把握,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四、启发思维,促进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能适当利用多媒体特殊演绎功能,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力也会逐渐提高。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肥胖男子光着身子(只穿一条裤衩)在大街上的画面,问: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学答:疯子;有些回答:乞丐。阅读过后同学就会回答:皇帝。接着,我又提出:请大家给他设计一件服装。同学们通过想象,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西装皮革,让他变成一位名符其实的老板;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运动服,因为他太胖了,需要锻炼减肥;有的说他是皇帝,应给他一身龙袍。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的?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互动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利用多媒体,那么,以知识灌输为主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状况将得以极大的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也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五篇:加强电教手段应用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加强电教手段应用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罗家镇岗下小学 高玉梅
摘要:电教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利用现代电教技术手段,创新小学体育教学,除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现代电教优势外,还应重视开展创新性研究,在优化教学过程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电教 应用 创新 小学体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电教手段应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成为摆在广大小学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难题,也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是一门锻炼性、交际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室外活动为主,电化教学难以开展,技术手段难以应用。因此,必须要将技术手段与教育规律结来进行研究,创新小学体育教学。
一、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发挥现代电教优势。
1、认识小学体育教学规律是电化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小学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作为电化教学的主体,我们只有深入认识小学体育,把握教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将电教手段应用其中,从而发挥现代电教优势,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动作难度、强度不高,在内容上存在较多需要清晰、形象展示的部分,如:体育知识、发展历史、动作图像等等;从教学对象上来说,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难以持久等特点。因此,从对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来看,电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上课的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可以使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拓宽知识面。
2、掌握现代电教技术是开展小学体育电化教学的前提。现代电教技术包罗较多,既有音乐、图像等技术的单独应用,也有包括多种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工作者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等电教技术,自觉更新知识储备,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大力开展电化教学。
3、深化小学体育电教研究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电化教学具有很多优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改变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电教手段的应用,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电教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更加清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体育教学创新研究,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过程。
1、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电教技术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电化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电教手段应用时机,强化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直观性特点,采用图形、图像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更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我们可以选用音乐、摄像、录象、投影、课件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电教手段在应用中关键是要找准其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3、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的知识、动作的重、难点重复演示、示范困难,这些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抽象的,难以解答的问题,这对直观感收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突破,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引入电教技术进入教学过程,就能及时调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电教技术可以变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体育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空中动作的技术环节采用动画或影像的慢放、暂停、重放等教学手段配合语言的讲解示范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看清楚每一个空中分解动作的技术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加强电教手段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把握,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必能创新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张腾飞
2、小学体育电教论文-刍议多媒体教学进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