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0: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一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摆正师与生、教与学的位置,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氛围,让他们投身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

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但在语文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时仅为“装点”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课堂中教师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缺乏平等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怎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融信息传播与信息控制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基本要素:信息拥有者、传播媒体和信息接受者。

如果说老师是信息的接受者,那么教学手段则是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对于问成整个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关系重大。

我国现代化教育中教学手段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教学手段,另一类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亦称传统教学媒体,有悠久的历史。它包括教师的口语,体语、粉笔、黑板、教科书、标本、实物、模型、图表、实验仪器等,其中实物和口语是最古老的媒体。十九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用来传递各种信息、经验或体验的媒体品种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改进、完善,信息熔炼不断增大。语言这一古老的媒体已经通过无线电传播或由录音记录或重放;文字的载体已由甲骨、丝绸、纸张向现代化的胶片、磁性黑板电子黑板,以及投射胶片等演变;幻灯、投影通过光学系统将用像投射在大荧幕上,是大幅挂图的发展。电影、电视、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等这些靠电声波,电磁波传递教育信息的手段,即为电教手段亦称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现代化教学媒体。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课堂应用。

1、正确选择媒体,创造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性认识某件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媒体所具备的特点不同根据其功能选择和应用,有助于创设情境,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现的意境中。

如教师在《可爱的草塘》这一课里,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么大这么美丽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亮,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段文字写得很优美教师专门录到了优美的浪花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教师的朗读,让学生展开丰富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体现情感!又大又美的绿色海洋,微风中,碧波荡样,置身此境,有赞叹,有喜爱这样就能把作者那种热爱草塘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地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2、灵活运用教学媒体,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然而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换句话,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性。传统的粉笔、黑板等教学媒体很显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实寓语文课堂教学于乐,方法异常多,如启发想象、比较异同、分角色朗读、表演,甚至还可借助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挂图等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便能化静为动。

如投影幻灯,能传递具体、形象、逼真的直观画面图象。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图象对小学生来讲具有强大的磁力效应,它往往使学生入情入画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教学《桂林山水》中,教师用投影幻灯展示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用计算机点击出一只又一只的竹筏木舟,人们悠闲地荡漾在漓江上,并用计算机配以适时的课文朗读,此时,字画相连,情境交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感之美。

还有录像、影碟等,同时同步传递图文音像逼真的动态信息。古人云:”耳之能听也,目之能视也鼻之能嗅也,口之味也。“运用视听媒体,采用音像同步来渲染,激发学生想象,数种感官协同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如《荷花》第四段,写作者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花,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的动人景色。教学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和课文录音,投影荷花动人的图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再让他们闭上眼睛,伴着乐曲展开想象:”我看到蝴蝶飞过来,它告诉我荷花开得真美啊!“”我看见青蛙跳出来啦,它呱呱地唱着赞美荷花的歌曲!“„„如此声像渲染,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使想象有感而发,有情可依。

就像我在教学《林海》一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林海的大和美,还有作者的感受。但学生没有见过这么多树,更不知道树的动态,如果只靠读课文并进行想象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所以,一开课时,我启动了录像,并说:”同学们,这堂课老师先让你们跟着摄像机去逛一逛原始森林。“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及人们在其中尽情赏花的片段。学生们很兴奋,目不转睛盯着画面,看到尽兴处,个别学生不禁发出了赞叹声,我又播出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把读文与观赏声像结合起来,在脑海了深深印上了林海那动人之美。这样,学生用较短的时间便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较好地达到了理解方面的教学要求。

不同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地选用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我还记得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幻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所拥有的潜在独创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也不应丢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但是现在有的教师盲目崇拜现代教育媒体,不考虑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一味追求教育媒体的多样化和日常化,走进了每课必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而且越多越好的心理误区。

魏书生老师在泰州师专上了一节《人生的境界》的公开课,没有投影仪,没有语音座,没有多媒体,读读书,讨论讨论,你能说上得不好么?一堂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名家上的课应该值得效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那么繁琐吗?录音完全代替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字幕完全取代了老师的书写,鼠标从头到尾操纵着学生的学习,其效果一定好吗?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将现代教学手段拒之门外,而是不要夸大其作用,走向极端。

1、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跟学生交流感情,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是至为重要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能创造优美的意境,它可以化枯为荣,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艰深为浅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多事物的感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相应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用带感情的范读创设情境,特别是《马背上的小红军》、《小珊迪》这些情感色彩较浓的文章,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声情并茂得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文章特有的感情气氛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感情的朗读,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教师先用感情地语言描绘:“终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有书了,他们是多么兴奋啊!可是就在这时,可恶的敌机对我们疯狂的轰炸,指导员和‘我’都炸伤了。大家看——”教师用出示了指导员保护教科书的画面。接着,请个别学生带感情朗读相应的段落,其他同学继续看图体会。然后,全体一齐带感情朗读。教师着重指导员读好指导员牺牲前用微弱的声音说的几句断断续续的话。学生朗读起来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这时,读者、作者,文中任务的感情融为一体,达到了情境交融的境界。

2、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教师注意通过提问,深化学生阅读的感情体验,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进入情景,提高阅读效果。在《繁星》一课中,教师问道:“面对如此美好的星空,巴金的感受怎样?”学生答道:“巴金感到自己就像小孩子一样,睡在母亲的怀里。”教师又问“巴金睡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星星在他眨眼,好像听见星星在对他小声说话。想一想,这时候星星会说什么呢?”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地各抒已见。他们仿佛与巴金一样,面对美好的星空,他们的感情已与巴金合二为一,就像当年的巴金一样在与星星对话,达到了“神与物游,心以理应”的地步。

三、新旧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并非随机凑合,它是一种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各媒体能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承,保证各媒体都发挥最佳效果,形成优化的媒体结合系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不同的媒体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参与学习器官越多,外界与大脑的联系越多,感知、理解,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多媒体组合就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活动的积极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如教学《秋天》一课,教师运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直观语言和实物演示等多媒体组合,把不动的画面变为活动的,形象的,有生命的秋天景色。学生观看了录像,欣赏了秋天的美!运用抽拉式的投影,学生体会到“白云在飘,”雁儿“一会儿„„一会儿„„”飞行中所变的队行。通过实验演示,学生理解了黄叶“一片片”落下来的情景,然后播放录像,让学生了解秋天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在这基础上带着感情去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的感情。又如《黄山奇石》中,教师运用幻灯片真实地、生动地展现黄山那妙趣横生的奇石;使学生就如置身于黄山那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中,受到大自然的熏陶。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内容做到视与听、动和静、传递与反馈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媒体组合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把各种有益的活动巧妙地加上提炼,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高涨热情的氛围,才能掀起一波又一波课堂教学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效果,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发挥了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雷雨》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利用课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的自然现象。①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天气变化。③问:“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如:《恐龙的灭绝》一课,利用信息技术,看看多种恐龙图,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色,人们不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呢?” 而昔日恐龙的辉煌,时至今天为何会灭绝,这仍然是一个谜。通过信息技术多了解有关这类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素质的主渠道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就要在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学课件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体,应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符号信息之间建立相互转化的桥梁,促进形象思维能力。

再者,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通过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的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开创造想象,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如在讲与春有关的课文的时候,为了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活的画面,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像、视频等素材,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从网络下载所需要的图片或文字重新组合成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记忆课文内容,对扩大学生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有关动植物知识的资源,整理后再配上文字、声音,让他们把学习引向生活大课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可以了解自然、学习语文一举两得,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层次更深,也切合课文所渗透的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思想。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新课程课改说到:“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海洋时,可为学生提供千姿百态、声情并茂的直观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乐学、好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可见,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科的任务,它是一切学科的共同任务。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思想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科的思想性具有本身的特点,它凭借的材料无一不是思想情绪的表现。数理化等学科不反映思想感情色彩,不包含伦理道德,自不必说。思想政治科固然是有目的地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内容一般抽象,表达上强调严密准确和符合逻辑,思想性科学性突出而情感性艺术性欠缺。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选用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其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影响涵盖了思想品德、理想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各个方面。在表达上常常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在德育方面,语文科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在中小学里语文教师常常担任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然有机地进行的。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不必单独拿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应该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语文知识的习得和思想情感的浸染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诵读指导、引入高潮、结束课文等教学环节上适时插播相关影音剪辑资料,吸引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净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组织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时间到即走到讲台上宣布开始上课。这种做法显得严肃呆板,影响学生课间自由休息,不大受学生欢迎。如果教师在上课前4~5分钟步入教室,播放与当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就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吸引注意力,为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又不影响学生的休息与自由活动,时间到即可顺势宣布上课和导入新课。当然,播放的音频视频内容需要精选,既要切合课文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播放效果要良好,长度要合适。我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时,利用课前休息时间先播放流行歌曲林俊杰的《曹操》,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一曲终了,恰好上课。这时,我再用歌词导入新课: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国英雄曹操的代表作《短歌行》。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弄清一个问题:曹操是一位英雄吗?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指出,评价曹操要把历史上的曹操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区别开来,曹操自己的作品是了解其人的较为可信的资料。如此导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人物,帮助学生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和正确的英雄观。为了让学生充分地领略曹操的英雄气概,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又适时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激情吟唱《短歌行》”的视频剪辑,从而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英雄人物曹操的仰慕之情,而且对曹操那种苦于时日短暂、求贤若渴、急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产生共鸣,对帮助学生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也有潜在的感染作用。

二。联系现实,注意发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内容,纵横勾连,整合材料,形成专题。善于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补充丰富课文德育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有不少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其中自然蕴含和保存了中华文化之精粹。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汉魏晋诗三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这两首诗词都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诗句,“初七”即指的是“七夕”。在当前像“情人节”等洋节流行,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影响日趋式微、遭遇冷清遗忘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有责任宣传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揭示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其来源包含了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像“穿针乞巧”“喜蛛留巧”“拜织女”等有关“七夕节”的习俗趣闻更是不胜枚举,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乐于知晓的。然而,若是单纯孤立地讲解这些不少已经失传的风俗旧闻,难免会显得单调乏味。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这两首诗来学习了解。不仅限于此,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我们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搜索到关于“七夕”的大量古代诗词和习俗记载,精选其中的部分诗词予以解读。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唐代诗人罗隐和宋之问的《七夕》,运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载的唐代“七夕节”的习俗予以解读,在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的同时理解鉴赏唐诗,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解读诗歌的方法,拓宽了学生视野,激起他们对“七夕节”和唐诗的浓厚兴趣。有同学甚至兴致盎然地立刻开始测算日期,看今年的“七夕”在哪一天。

其实,语文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不只是“七夕节”,我们学习屈原的《离骚》和沈从文的《边城》时自然会联系到“端午节”,学习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时必然会关注“重阳节”,学习杜牧的作品时自然会联想到“清明节”„„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去发掘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时,完全可以在学生中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学作品专题赏析研讨会。如此,必将大大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教材为载体,注意联系生活,即兴发挥,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以至于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语文教学是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发挥其育人化人功效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从小学到初中以至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顾虑增多了、想法变复杂了,性格趋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内敛。在高中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一般是很少的,无论教师怎么鼓动激励,效果总是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一课时,我有意突出讲解了当时“耻学于师”的奇特社会环境,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了韩愈奋然不顾流俗笑侮,抗颜而为师,虽屡遭排斥打击仍坚持倡导师道尊严并身体力行的事迹,在学生纷纷为韩愈唏嘘慨叹、打抱不平之时,我顺势向学生发问:

如果你是韩愈,如果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有着畸形社会风气的环境中,你敢于与强大的流俗势力抗争吗?你能够做到特立独行吗?

由于学生已经被韩愈的精神所感染,立时就有好几个学生应道“能”“敢”。我抓住时机,说:

光口头上说“能”不算是真的能,要有行动上的表现来证明,现在就请你们勇敢地举起手来!„„如果我们连周围的同学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将来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又如何敢坚持真理呢?„„举一次手容易,难在长期坚持举手!„„也许我们在举手的过程中会像韩愈那样遭遇误解、失败和嘲笑,但我们一定不能因此而退却!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经常积极举手发言,并不是一件小事,它能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优劣、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个性品质是否开朗健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等等。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语文教师在德育上的特定职责,充分利用语文科的特点与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善于捕捉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已经使用两年多了,可是一些教师并未完全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抑或是对课程标准误读、不了解语文素养的真实内涵,实践中感觉到无所适从,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混乱。

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去教学生掌握语言的本质,就是教学生通过接触各种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发展语文能力。

语言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不断去获取新的知识。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只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堆僵化的东西。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语文素养理解成无所不包的“筐”,把握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把什么都当作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就会游离于科学的教育目标之外,直接导致课堂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因此,语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语言这样的工具进行言语交际,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个体在言语交往中学习文化和社会经验,同时还必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养成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即言语(交往)能力。言语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言语交往、表情达意、理解沟通,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四个方面。这种能力的养成,先是在学龄前,大体靠自然状态下的语言交往习得,而进一步规范专门的口语,尤其是书面语的交往能力,则要靠相关专门的学得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是发展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就必须在语文教育中处理好“习得”与“学得”的辩证关系,即通过科学规律的学得教育,使个体自觉地在社会言语活动中习得语言,促进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人掌握母语,形成语感,具备语文能力,永远要靠个体自身的言语活动、靠习得。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能力都只能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语感和语文能力永远不可能由语文老师直接讲出来。习得活动是掌握母语的基本途径,永远是学得的前提、基础。学得是通过有序的科学高效而规范化的言语活动技能,包括言语习得活动的技能训练,来推进言语习得,提高人们言语活动的水平。以习得为基础,通过以训练为核心的学得教育推进习得,不断提高学生的习得水平,并为今后终生的言语习得打好基础,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职责,它也是语文课、语文教师存在的依据。换句话说,语文课、语文教师就是管言语学得的,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要研究学得,这便是语文课价值之所在。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技能训练来科学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这便是语文教师职责之所在。

语文教学与整个学校教育一样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更好、更全面、更快地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习得──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状态生活中的活动,活动方式不自觉,常常是不规范的,是自发自为状态的效率不高的活动;而学得──科学世界的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的理性的、专业技术化的科学高效的活动。那么语文教学──言语学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起促进作用,它要通过学得来促进习得,语文课应该成为加速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加速器”,语文课就应该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语文课便没有存在的价值。

然而,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运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两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其一,语文教学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层面上,出现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局面。显然这是应试教育思想残留的表现,是一些教师的惯性操作。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悖于事实和情理,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更是思想上抱残守缺的表现。

其二,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偏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且着力于提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落实。这样的提法,在概念上好像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会让许多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太空泛,层次不清楚,主次不分明。新课程标准中采用“语文素养”这样的提法,容易将语文的内涵无限地扩大化。

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些盲从随意、少些混乱无序,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名词术语,首先它必须是科学规范的、准确明了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界定,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语文教师行为的随意混乱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科学认识“语文素养”后,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模式中肯定包括知识、技能有力、方法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其中,知识是核心基础,技能是条件中介,培养能力是最终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是内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无法直接地去施加影响;因此,必须是通过外显的活动──技能来实现;运用技能,就必定涉及到相应的方式方法与策略。这样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言语活动,并逐步让学生掌握规范的、高效的言语活动、方式方法和策略,形成言语技能;之后,通过反复地实践运用言语技能,逐步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言语能力。当然,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肯定会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和渗透。

在梳理了上面诸因素关系之后,我们认为应该确立方法与策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语文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中,知识与技能是立足点、是核心。只有确立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有助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观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有助于摆脱现实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迷惘的局面,真正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混沌感悟的状态。

确立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型,语文教学也就会“拨开云雾重见日”了,语文教学也就会快步走上科学高效之路,并且抓住教学的根本──培养学生的能力;确立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的职责也就十分明朗,即是抓好学生的言语技能训练。因为技能训练是专业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基本手段,除此之外,别无二法。靠整体感悟、体悟也是绝对行不通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回顾历史,百年前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主要靠学生习得感悟,学得成分很少、水平很低,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数千年来尽管出现了一大批文章家、文学家,但更有大量的孔乙己们!如今是科学昌明的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回复到古代去,语文教师也决不能退化为私塾先生,语文教学不能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也决不能是培养空泛的语文素养。──请想想,淡化技能训练、片面强调学生多读多背自我整体感悟,还要语文教师做什么,还要语文课干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断想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断想

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以后又看别人教中学语文,近几年,又聆听了许多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诲,脑子里不是越来越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没有信息的介入,大脑里会是一片空白,而信息太多太乱,往往又失去判断,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走路碰到很多路口一样,我选择的方式是回到起点,问题立马就变得简单明白多了。

无需讳言,语文首先应该是工具的。不论怎么说,一个孩子一开始接触到语文,他是无法涉及到审美意趣或是思想含义的。他们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认得多了就可以连起来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愿望,比如说,他递给妈妈一张写着“我要喝水”的字条,他这里所用到的语文完全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可能有什么美学意义,当然,如果在一种特定的语境,这四个字也是可以有美学意义的,比如:

盛夏的午后

龟裂的稻田张开嘴巴

“我要喝水”

一个农人听见了这微弱的呻吟„„

这里的“我要喝水”显然已经赋予了美学意义,但他同小孩子纸条上的那四个字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我们说,不论什么人,他接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具的问题,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那么些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承载了那么多具有美学意义的意象„„可以这么说,越是接近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其工具性越强,越是接近其高级阶段,其人文性越强,但同时,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人文性已经开始孕育胚胎,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工具性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毫无疑问,很多人在理论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实际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几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作用,字词句篇语修逻,再好的文章也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皮是没有作用的,要说有作用,只是可以用来长语文知识的“毛”,用来长试题的“毛” ,语文试题照搬自然学科的一套,ABCD,打√打×,再好的美文也被肢解成许多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语文教学一点生机都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间一长,连老师也不“语文”了.过去,语文老师被人们以为是“文化人”一类,长期的“非语文”的应试,他们被异化了,少有人订文学刊物,少有人读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多元的情趣、深邃的思想成为语文老师的过去,再也不象以往,老百姓逢年过节会买了纸来请语文老师撰写个对联,群众集资修了一座桥,请语文老师帮忙写一篇文章,以勒石刻碑,永作纪念„„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他们只会教学生做题目,他们的文化

用心爱心专心 1

视野不断萎缩,文化情结不断消减,最后有很多不再是一个“文化人”,而只是一个“知识人”。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写作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成绩是突出的,但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完全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提笔就是错字,一写文章就是病句,特别是文言基础知识教学大大削弱,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据有人说这是课标组的专家们的意见,说专家们认为学那么多文言知识没有用,如果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许真的没有用,问题是,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连文章都读不懂,怎么了解古人的胸怀,古人的操守,古人的精神气象?我们总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到西方去捡拾儒学思想,到日本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吧。本人实属无名小辈,很少见到课标组的专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意见。

二者究竟怎么结合,说到底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是对老师的学问功底、美学修养、胸襟操守的一个考验,“度”把握得好,结合点把握得好,游刃有余,效果显著,当然是其中的高者,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坦荡的人,一定是一个敬业的人。3

继承和创新。东方和西方。

近两年,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主义”等等。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批得几乎体无完肤,对老师的角色也有很多新的定位,这些理论无疑都很先进,很正确。

问题是,糖放得太多就不是甜而是苦了,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了,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往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变了样。

我们经常到学校听课,老师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场白(老师事先写好并背熟的),然后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没有思考,有的在发言,多数没有发言„„思考还是浅层次的,讨论还是低质量的,这个环节就匆忙结束,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有的说得对,有的不太对,有的完全不对,老师并没有评判,而是一味地鼓励,还要同学们给予掌声,最后老师稍稍小结一下,再一次把同学们大地表扬一番,下课铃声响了。这样的课堂,不知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美的熏陶,更有甚者,班上选出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由他们组织讨论,问题由他们提,表扬由他们给,老师就是在讨论的同学中去转一转,一堂课上下来,老师说的话不超过五句,我问老师们为什么这么做,老师回答说怕被扣上“话语霸权”“不改革”的帽子,我还问那同学答错了,他还在表扬的老师是为什么,他的回答让我惊讶,“对同学只能鼓励,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一个未来的文学天才说不定就被你断送了„„”这仿佛是哪本课改书上的句子,这位教师竟然背得如此熟练,我只是纳闷,我们搞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应对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接班人,那么,一点批评就不能接受,错误也不敢面对,还能应对激烈的竞争?专等听竞争对手的甜言蜜语吧!

时下的语文课还有一大热门__动不动就是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几乎不在教室里上,全是在多媒体室,声光电一起动作,一节课系于鼠标,所有的一切都是预设的,作为语文课

用心爱心专心 2的辅助艺术的板书已不复存在,上完一节课,学生脑子里除了绚丽的画面,不知道还有多少空间残存了有关语文的信息。

人类社会总在前进,总有新的东西出现,新东西都总是离不开旧东西的基础,要创新首先要继承,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了,创新又从何谈起?西方确实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人本理念,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中国的心理习惯,甚至包括生理结构都跟西方人有差异,有许多的海龟派猴急猴急地想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恨不得立马把中国变成美国,还有一些专家先引用一些西方某人的观点,然后加上去某国考察的例子,就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有些例子恐怕是极具特殊性的个例,缺乏普遍意义,是否因有外国人听课而故意作秀也未可知,至于那些观点,有许多确是站在高山之巅,而有一些在《论语》《学记》中都能找到注脚,如果把这些典籍先译成英文,再转译成汉语,把孔子的名字改为威廉.孔丘什么的,说不定会在中国大行其道。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类的政治条款以外,我觉得至少还应有如下的一些方面,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有厚实的专业功底,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有很好的美学和文学修养,如果还说具体一点,叶圣陶先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典范,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高度,但却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的书教得好,而其写作更不必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实,在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师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佼佼者,像上海的李肇正老师,书教得很好,业余时间写出了 300多万字的小说,实在是惊人的。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作家我查了他曾工作过的上海中国中学的网络,竟没有找到半个字关于李老师的记载,又在他去逝前工作过的位育中学网上查找,终于找到了一条纪念他逝世两周年的新闻,对于这两所中学来说,李肇正无疑应该算个名人,而在他们的网络上,却找不到更为详细的有关他的生平材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是否会写文章,一直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甚至还会遭到白眼,事实上,一个自己会写文章的教师和自己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学生的语文,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规律。写作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人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所谓“论文”发表后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而对一个老师发表了一篇小说却置之不理甚至还会批评呢?我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所有的事情功利性越来越强,一切都从实用出发,教育概莫能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只想说,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沉入到书本中去,沉入到文化的宁静去,沉入到教育的本源意义中去,用精神之雨露来培育我们博大的胸怀,以文化之精华来涵养我们浩淼的气象,有了这些,方法都是好说的。

用心爱心专心 3

下载(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关于兴......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五步教学法初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五步教学法初探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因此如何优化语文多媒体......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与语文教学论文的区别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论文与语文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所谓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课堂学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初......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