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学生一直将宿舍作为简单的休息场所。由于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与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学生社区随着校园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兴起。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应运而生,它指以大学生生活园区为单位、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为纽带、以大学生为主体所形成的综合群体意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知识结构等多种内容。
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勤奋、合作、诚信等优良品质,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以学生公寓为基础、以学生社区为重点,建设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已成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注重阅览室建设,打造书香文化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是一种美好的价值观。高校社区中的阅览室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构建和谐型阅览室,为社区、学校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1)物质层面的和谐
首先,阅览室内部设施配置要体现人性化的和谐。这就要在一方面利用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更新阅览室内部桌椅、书刊架、空调系统、消防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室内一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例如花卉盆景、文人字画的适当点缀。它们能调节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情绪,又能起到进化空气的作用。
其次,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体现适用性的和谐。阅览室是供学生阅读书刊资料的地方,它将最新的文献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满足广大同学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献资源一直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要注意提高采购质量和馆藏质量,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购置一些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电子型、网络型出版物。
(2)人员层面的和谐
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人文和谐环境。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学生,如何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关键。作为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做到细致、热情地为读者解答各种问题,要耐心听取学生意见,解释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以取得读者的支持和理解。要勤学苦练业务本领,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化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二,变革管理体制,实施和谐管理。目前阅览室在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因此阅览室在改革管理体制时应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引导人,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确定完善阅览室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以此来协调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和读者的自觉行动,实现阅览室管理的最高目标。
二、开展多类型活动,突出特色文化
学生社区各种类型的活动是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其他层面文化活动的有效补充。一方面,社区活动能够丰富校园生活,为校风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阵地;另一方面,社区活动也是大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同济大学为例,大致可以将这些特色活动分为五大类型,即文体类、座谈类、节庆类、公益类以及知识类。
文体类活动由于其广泛的参与性、比赛的趣味性和激烈性,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不同宿舍楼、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座谈类活动从学生学习、就业实际出发,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够及时地解决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帮的社区文化氛围。
节庆类活动围绕一些传统节日展开,有效组织起社区的同学一起庆祝,彼此祝福,既弥补了节日期间有些同学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的遗憾,同时对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温暖和睦的社区文化氛围。
公益类活动通过捐赠衣物、心理咨询、优质服务、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行。
知识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充满朝气、多才多艺的特点,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他们的兴趣培养、人格塑造、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生机盎然的社区文化氛围。
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要向高品位、高层次和高质量看齐,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特点,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创造一个轻松融洽的生活氛围,增进人际沟通,塑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氛围。
三、加强健身房管理,彰显体育文化
健身房是高校体育和社区学生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并紧跟社会潮流,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特别是健康的形体美和姿态。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健美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是改善形体,适合现代青年追求美、较关注自身体形是否匀称协调发展的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从大学生体育心理、健身房设施、健身师资三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高校健身房的经营和管理。
首先,要充分了解广大学生参加大学体育活动的心理,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适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大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有如下特征:一方面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不保守,特别对不被传统观念所认同的一些行为和现象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带有批判性,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表现为:对违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为,大多数同学持认可态度。进入大学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要求自理,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提高,独立倾向和逆反心理很强烈,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一旦别人冒犯了他们的独立性,便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哪怕别人所说的是对的也不愿接受。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
第二,应加强健身房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目前高校中大部分为小型健身房,少部分为中型健身房,而且有些普遍存在规划不够科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甚至出现有限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高校主管领导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健身运动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大对健身场馆、设备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健身房上规模、上档次。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引进中国健美协会会员俱乐部成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破单纯面向学生的“福利型”局面,走市场化道路,“以场养场,以馆养馆”,使高校健身房场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健身教师在高校健身运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健身师资包括器械健身教师和健美操教师。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健身教师缺乏,某些现任教师缺少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形体的塑造,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应加强健身师资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健身专业的业务素质,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健身中来,使广大学子在健身中受益。
四、发挥参与性作用,倡导民主文化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还有必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们参与到具体的社区管理中来。学生参与管理,是管理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1)学生参与,是育人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成长的需要。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数是在学校担任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受到过一定锻炼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学校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对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和培养机会。所以社区文化建设要更多地吸纳学生参加,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学生参与,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生是学校和社区的主人,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的意见、建议、需求直接带人决策层,将管理层的意志直接带给学生,与他们沟通,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学生参与,是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需要。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主见增强,能独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因素已经具备,提高自身价值的意识增强。希望能参与学校管理,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吸纳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既是育人和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会产生“多赢”的效果。
高校学生社区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发展有着最直接的、长期的影响。而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广大学生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环境、生活的方式乃至性格的塑造。因此,要十分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作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无形之手的重要作用,使得我们的学生社区成为充满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精英的重要阵地。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13年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13年对31中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离开了建设7年的校区,搬入山脚下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提上了学校长期发展与建设的日程。因学校迁入新校址不足半年,现对已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总结,对未来将要进行的文化建设学校将争取资金的投入,力求使学校的文化建设适合新时代高中生成长需要,并能起到文化环境育人的效果。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所好的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始建于1972年,是一所完全中学,隶属于水磨沟区。2013年8月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初中部留在原址成立八中七坊街分校,高中部迁入新校区称为第三十一高级中学。第三十一中学有41年的历史,但由于迁址和初高中剥离,又是一所崭新的高级中学。三十一新校区总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拥有集教学、办公、实验一体的教学楼1 幢,可容纳28个教学班,建有300人集会的阶梯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间、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各2间,音美功能室3间、形体室1间、健身室1间,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各1间;建有可容纳近250人就餐的现代化食堂;配有专用燃气供暖锅炉。操场建有塑胶跑道278米,篮球场4块;新校址是一所设计美观大方,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
但新校址落成的时间毕竟还很短,学校迁到新址时,可以说校园除主体楼群、操场和基本的办公设备外,功能室由于设备的问题,基本不能投入使用。经过2个多月的建设,目前篮球场已能投入使用,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正在装修、实验室的设备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到位。
我们渴望校园文化似一棵参天大树,根系饱满发达,主干粗壮有力,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照出一片绿荫,并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使整棵大树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为此,学校按照“校园建设整体美、绿色植物环境美、名人佳作艺术美、人际和谐文明美、文明礼貌心灵美” 文化氛围浓厚的思路联系传媒公司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创建花园式学校,并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校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校园文化理论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3、“校园生活存在方式说”:“校园文化指在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4、、“价值观核心说”:“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二)高中校园文化的界定及特征
根据高中教育的性质,针对高中教育的对象和高中校园的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的观点,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位环境圈,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员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区域特点和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所有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素质教育观”,原则是“灵活、多变的基础性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存在的客观性。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客观的和独立的。
2、内容的基础性。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其教育对象是高中学生。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文化活动内容也应具有相应的基础性。
3、形式的多样性。校园文化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其文化活动形式应是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4、明确的规范性。由于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较强,就使得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5、鲜明的时代性。校园文化也应反映鲜明的时代风貌。
6、特定的区域性。由于受特定的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应突出区域性特点。
7、发展的渐进性。校园文化不应是一种静态的。它也应在各种文化内容和条件下,朝着一定的目标迈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四、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德育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校园德育文化网络建设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德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校园德育文化网络,这是建设校园德育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内网络。校内德育网络是指将校内各种德育因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①由校党政领导组成的德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
②由学校德育处、团委负责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
③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负责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④教辅人员、服务人员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创设有利的条件。2.校外网络。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所构成的社区教育力量的某种联合体。
①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教育知识讲座和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②与街道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加强与居委会、派出所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活动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③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师生员工讲授法律法规知识。
④加强与其它学校的联谊,结成了“手拉手,心连心”兄弟学校,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1、作风类。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2、规范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奠基石。
3、时政类。主要包括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了解。加强学生对时政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具体体现。
4、认知类。主要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锦锈河山的热爱、提高对一般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德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知的功能。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
2、积极引导的功能。德育文化的氛围就是将呆板僵化的说理融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这既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观。
3、凝心聚力的功能。现代中学生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个性强、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
4、行为控制的功能。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他们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五、校园文化中的活动形态文化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态性。
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长时间的单一的静态性的校园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单一的说教,学生也极易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所期盼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1、学科类。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设置了演讲与口才、英语电影赏析、生活化学、几何选讲、摄影等选修课,我们在这一类的活动中开展了诗歌朗诵演讲、论文答辩、英语电影配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以 “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舞台,开展了唱歌、摄影、器乐、美术等选修课,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师生摄影展、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3、科普类。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4、康体类。强健的体魄不但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更是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坚定基础。将学校平时每天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与课外活动健美操队、篮球队、田径队有机结合,使学生健康成长。
5、文史类。小学校园文化中的文史类活动主要是指将民族文化中的基础性的文学、通过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校园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的校刊、校园广播站的播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
6、生活类。主要是指学生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在校生活强调以接受生活基本知识和集体生活为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
六、校园文化中的环境设施文化
校园环境设施文化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存在形式。校园环境设施文化中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也应突出地反映某种教育价值观。
(一)学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内容
1、校园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一种艺术。”校园建筑更要体现出艺术性。不但要体现出朴素、典雅、鲜明、协调、造型新颖等艺术风格,更要富有教育意义。
进入学校,拾级而上,台阶两侧的鲜花,宣告美好一天的开始,蓝天下飘扬的红旗,红白线间的教学楼与白塔山相衬托,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草坪与活动的学生相映成趣,校园的布局让人赏心悦目。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名人挂像、警示牌的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用教室的合理位置和内部陈设等。
校舍内部的陈设应做到:精、准、美。
精:橱窗的内容,名人挂像的选择等应精选、简洁。准:校舍内部物品摆放、悬挂的位置要准确、醒目。
美:校舍内部的陈设应与校园的布局和谐、统一,要规范、协调 教室的布置突出洁净、明亮,以蓝色为基础,统一布置地图、国旗、班级公示牌、流动红旗、班主任寄语等,并凸显个性化和人性化,如板报的布置和窗台花卉的布置,每班配有杂物柜。
教师办公室布置要求统一、整齐、温馨,各办公室有花卉点缀和美化,每个年级配有谈心室。
3、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好的学校要像花园一样美丽。一位教育家说,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办学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校园就应当成为花朵盛开的地方,成为希望放飞的摇篮。
①校园的绿化。首先学校应该合理地规划 绿化面积和场地;其次,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树木;第三、有目的地开展植树、养花、种草活动;第四、应加强绿化管理。
②校园的美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员工应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第二、校园的规划、布局、陈设应科学、合理、规范;第三、校园应无污染、无异味。
(二)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它们不但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
1、潜在的育人功能,科学、规范、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体现了学校精神文明的风貌,而且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起着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当一名入学就在校园中栽下一棵小树苗的学生,一天天地看着在自己亲手呵护下的小树苗与自己一起成长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轻松、愉悦,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
七、反思
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是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1、在学校层面上,通过组织各种主题教育及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演讲赛、广播操等大型活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同时我们又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各班提出班级口号、设计橱窗宣传内容等形式,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已凸现出校园文化建设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对师生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潜移默化的内化功能。
2、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的,而是在一个系统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等等加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反复地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磨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主导,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优化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需要说明的问题:
(1)教学楼内的楼道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目前暂未实施,一是因为搬入新校区时间较短来不及进行,而且目前天气条件不允许,二是学校想更好进行两方面的建设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必须通过深思与反复论证形成成熟的方案,故在下学期进行,(2)由于资金的制约,目前学校的阶梯教室、形体室、健身室设备投入和装修暂无进展,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学校大型活动的开展、学校已将此列入2014年计划,正在积极筹划向上级申请资金与政策的支持。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2013年11月12日
第三篇: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制度建设
1)社区文化应紧密配合物业管理来开展工作。
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公司为业主提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其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评价,随着业主对生活软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但可以加强业主与物业管理处的沟通、理解,增进管理人员与业主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维护和提升物业品牌,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另一方面,物业公司对各生活小区规范有序的管理也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社区文化与物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社区文化一定要紧密配合物业管理来开展工作。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应切实考虑业主的需求。
社区文化工作不应仅停留在搞几次活动上,还应切实考虑业主实际的需求,比如:开办家政、社区义工组织、社区综合服务站、中老年业主联议会,青春园地沙龙、儿童兴趣培训班等,在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业主真正感受到社区文化服务给其生活带来的改变。
3)社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业主,参与对象也应以业主为主。
我们的物业管理一贯奉行“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因此,作为物业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的社区文化工作也不例外,应把业主的需求,放在首位,不仅如此,业主的参与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只有在参与了我们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之后,业主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让您和您的的子孙后代永远满意”的服务追求。另外我们还可逐渐在各类活动中发现和挖掘业主的爱好特长,成立小区业主参与的体育运动队、文艺爱好之家、书法摄影之家等活动小组,由管理处牵头组织,业主中有此兴趣爱好的人员来具体策划,开展一系列有益的小区和社会活动,加强业主的参与意识,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即丰富了业主的文化生活,又使社会各界及广大业主增加对物业发展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了解,逐渐形成以居住该发展商开发的楼盘为品位,以该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为尊贵的品
1牌意识,由社会各界和业主给发展商和物业管理公司树立和传播良好的口碑。
4)社区文化除了开展丰富业主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还要以配合宣传物业管理工作、宣传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活动为主要内容。
社区是高密集度的人口集聚区,也是宣传政策法规,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开展有利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也要配合国家政策法规和物业管理工作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以健康、绿化环保、世界和平等为主题的专题活动,为孤残人士献爱心和为希望工程募捐的义务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社区生活,又能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为小区和物业管理公司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社区文化活动计划安排
活动目的:
(1)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浓郁而有高雅、积极而又健康、活泼而又有序的社区文化氛围。
(2)丰富业主的日常文化生活,增添业主的生活情趣,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体现小区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生活气息。
(3)紧密配合管理处的节奏和步伐,以增强管理处的凝聚力为出发点,做好业主和商户业余文化生活的好后勤。
活动要求
(1)每年详尽而科学地做好社区文化规划。
(2)组织要求:策划严密,进展有序,落实到位,效果突出,反响热烈。
(3)内涵要求:内容多变,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格调高雅。
(4)性质要求:娱乐业主,形成社区特色,提升社区档次。
活动方式
(1)日常持续性的社区文化生活。
(2)季节性大型社区文化生活。
(3)公司社区服务部组织的大型社区业主联谊活动。
场地安排
(1)以自由场地为主,如架空层、会所、活动广场等。
(2)以租借场地为辅,如一些专业体育场所。
三、社区文化活动实施
日常社区文体活动
(1)由管理处牵头组织,业主管理参与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业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业主的兴趣爱好.开展由管理处牵头组织,业主自己管理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绘画兴趣组、摄影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文艺兴趣小组、旅游兴趣小组等,共同的兴趣爱好加强了业主之间的相互沟通,营造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
(2)由管理处策划组织的日常节庆活动
管理处根据不同的节日策划组织活动,如:迎新春送春联、母亲节送祝福,中秋合家欢,元宵灯会等。
(3)由管理处组织的各类义务宣传咨询活动
在社区积极倡导精神文明,开展各类健康积极的义务宣传咨询工作,例如:环保宣传、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
(4)周末联谊舞会
每周末利用会所、空中园林、广场举行交谊舞会。可聘请各类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培训,根据不同年龄段来组织老年秧歌舞队、中青年国标兴趣班等,并在逢年过节时为居民表演助兴。
(5)文化沙龙
考虑到中国铁建国际城(德园)业主的层次较高、品位较高,业主日常工作紧张,大脑负荷较重,需要放松和调剂。可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沙龙。艺术类:如爵士音乐鉴赏夜、奥斯卡电影怀旧夜、西洋美术流派品评夜等;学术类;邀请企业界、学术界、政界等著名人士做演讲,如高科技精英人物演讲,时尚潮流分析等。以边讲边交流的形式进行,既增添了生活情趣又增加了专业素养。
(6)文体爱好者俱乐部(以中老年人为主)
结合业主的个人喜好,以带培训的性质开办各类文体兴趣班(俱乐部),如乒乓球俱乐部、桌球俱乐部、书画俱乐部、棋牌俱乐部、器乐俱乐部等。俱乐部每星期(或两星期)聚会一次,会友们互相切磋,并定期请名师指点,使有特长者得于发挥其长处,爱好者得到学习的机会。互相切磋,增进技艺、增强体质,以更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7)少儿培训班
利用亲子会所等场地,为儿童组织各类培训班:舞蹈、书画、器乐等。在组织这类活动时要保证师资力量,让家长们放心。
季节性主题活动
1、活动目的结合一年四季不同的节气和节假日,举办各类主题性质的文体文化活动,让业主常年都能感受到本小区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氛围。
2.活动安排
★ “春之歌”广场音乐会(3月份)
每年开春之初,邀请较有知名度的艺术团体或个人,在空中园林广场举办一次格调高雅、风格独特的专场音乐会,既陶冶情操,又给社区区增添艺术的氛围,预示着一年生活的美好。
★ 春浓时节踏春去(4月份)
四月春浓花开时,组织业主中旅游爱好者(以老年人为主)去郊外踏春,结合爬山、露营、烧烤、钓鱼等活动形式,享受大自然的一草一物,感受春天的蓬勃生机,激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夏季文体运动大赛
运动会主要结合会所的各类娱乐项目,以球类比赛为主,包括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台球,外加游泳和棋艺等。比赛根据年龄分组,设各种奖项(人人有奖),旨在鼓励全民参与,搞活小区文化。
★ “秋之声”文化节
文化节包括业主书画展、业主卡拉OK大赛和综艺晚会。先以书画展拉开文化节的序幕,继而开展卡拉OK比赛,最后在“中秋之夜”组织一台业主同乐综艺晚会。以小区业主自己的文化来点缀小区的生活,也让身怀技艺的人们有一个展现专长会。
★新年有奖狂欢夜
在“新年之夜”(元旦)举办一场较具规模的“新春有奖狂欢夜”,让业主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感受小区大家庭的温暖。活动以抽奖、节目表演和
舞会为主。
四、社区文化部组织的我司所辖小区业主大型联谊活动
1、活动目的扩大社区活动的影响和规模,为业主中各种兴趣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2、活动计划
结合我司所辖物业较多的特点,公司社区文化部策划组织××物业所辖小区业主各类大型联谊或比赛活动。例如,各种球类争霸赛、文艺比赛、书画摄影展等。增进全体××业主间的学习了解,促进感情交流。
第四篇:社区文化建设
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文化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田友丽)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灵魂,在社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以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社区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桥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该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桥华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
桥华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办事处,辖区总户数4452户,现入住人口11328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占地面积53.2公顷。社区公建面积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000人居住,各类道路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0%。桥华社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其他许多社区所共有的,因此对桥华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有助于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有长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 桥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来讲也是一个新鲜的事情,那么在呼和浩特市则更是刚刚起步。虽然桥华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社区活动没有从居民的文化需求出发
桥华社区内的活动大多不是自主开展的,基本全为形式上的需要,并不是居民自发组织或是积极提出的。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社区开展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大多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主持、主管、主导。他们制定一年计划,陷在繁杂忙碌的文化节、广场文化等项目的赶场之中。但是,社区文化的真正主体是社区居民,而他们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社区文化发展决
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街道办事处传统固有的“向上看”机制,主张形式重于内容,大大影响了社区文化投入成本与功能、效能的比例。一方面,政府付出了高额复杂的综合成本,却没能换来理想的文化影响以及社区成员广泛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对塑造“生命型”社区文化极为不利,让本应生机盎然的社区文化在体制机制陷阱中增加摩擦成本,降低发展效率
2.2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群体单一
目前桥华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加上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而社区中的“强势群体”(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这样的现状导致桥华社区的某些活动根本没法进行,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桥华社区每年会举行一次夏季家庭运动会,可是每次仅有十几个家庭参加。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像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不知道能否继续开展下去。因此,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成为现阶段桥华社区文化网络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2.3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的认识不足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娱乐休闲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使社区成员受到效果显著的教育,而且对促进社区成员的社会交往、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凝聚力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桥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上,并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人们对社区文化认识的不到位,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说明桥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仍需进一步拓展,涵盖面要进一步扩大。桥华社区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许多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桥华社区只是我国千万社区中的一个,但它的社区文化建设也是全国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该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上述主要问题后,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对策,如开展社区文化调查,开发社区文化资源,发展社区文化事业。
2.1开展社区文化调查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因为社区建设就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个过程;同时,社区居民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客体。所以开展社区文化调查,就是要对社区居民文化实践调查。采用问卷式或访谈式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方式、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目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实际参与和未来参与意向以及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只要掌握了社区居民的这些情况,桥华社区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率。
2.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
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是社区文化资源。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区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首先,在社区内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文化人才。小作家、小画家、小歌手等评选活动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其次,在社区内成立各种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发掘社区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最后,根据实际需要增建新的文化设施,因为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还要是现有文化设施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例如将社区内企业单位的文化宫、体育馆等设施共享给社区居民,增加社区的社会职能。
2.3发展社区文化事业
桥华社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这样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社区居民也必然是来自多个民族的。一些优秀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加以保护,如汉族的剪纸艺术、蒙古族的呼麦等。桥华社区可以建立定期展览、会演、比赛和奖励表彰制度,来激励社区成员与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也起到了保护这些传统民俗的作用。桥华社区甚至可以将这些传统民俗发展为有偿的文化产业,使它们发扬光大。
社区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包括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因此建设好社区文化既有利于个人修养的提高,又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大海,魏娜,郇建立.社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 马雯,天津市曙光里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EB/OL],2011-3-13.
第五篇:社区文化建设
广东社区文化建设
商学院10财务会计教育2班2010244205欧丽园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社区群众的精神家园和情感依托,对社会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城镇,而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仅滞后于城镇,而且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我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据调查,当前农村社区文化的状况令人堪忧。1.农村社区发展文化滞后于经济。当前农村对比改革开放前,变化不能说不大。广州增城市某农村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近些年来,该村修通了水泥公路,完善了电力通讯设施,兴建了农贸市场,人流物流活泛了,商家店铺增多了,市场经济气息也在社区形成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对比经济发达,该农村社区的文化发展不仅滞后于经济,某些方面还不如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景象。各封建残余的文化活动依然盛行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腐朽文化又涌入农村社区。2.农村社区现代文化载体短缺。像增城市某村这样的农村社区,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精神生活却明显贫乏,乡村没有电影放映队、文艺宣传队,也极少开展舞龙舞狮、文体比赛等群众性活动,文化娱乐、图书科普、体育卫生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都是空白。3.农村社区消极文化现象盛行。农村社区文体载体严重缺乏,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农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娱乐生活好象除看电视之外,大部分时间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牌。男妇老幼,三五成行,便是玩扑克、字牌、麻将,借以消磨时光。再就是买“码”。近些年来出现的“地下六合彩”,简直就是一场瘟疫,遍及城乡,乡村似乎尤盛,形成了一张有严密组织、有严格运作方式的网络,致使不少社区居民家中的油盐钱都从这里打了水漂。再就是封建迷信盛行,社区举办红白喜事、庙会香会,一些历史传承的、具有当地浓厚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却变成了宣扬封建迷信的重要载体。
根据这种现象,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层的原因分析。农村社区文化之所以落后,原因如下:1.部分农民思想文化观念传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告别了“饥寒型”,实现了“温饱型”,正在向“小康型”奋进,部分农民却满足于“碗里有白米饭,杯里有红薯酒”的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看得很淡。在追求经济富裕的方式上,还没有走出“私有制”的禁锢,注重“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各管各家的米和盐”的单打独斗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特别对公益文化事业不热心、不关心、不用心。2.农村社区主要劳动力流动大。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增多,留守农村的青壮年人口比例急剧下降,老幼病残人口比例迅速上升,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从而阻碍了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3.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乡政府只注重与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偏重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我们必须:
1.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首先,必须加强文化载体建设,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有了这些文化载体,社区农民们才有可能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若农村社区里没有这些基础的文化载体,要农民自己花钱去进行这一系列的相关活动,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其次,大力宣传文化活动的作用和重要性,呼吁村民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形成以个浓厚、活跃的社区文化氛围。2.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社区里提倡文明住用、邻里和睦的精神意境,社区用户能互帮互助、互谅互惠,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和谐的人际氛围。反之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用户往往非常高兴地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区文化活动,活动就能达到预定的目标。3.了解社区文化的特色。在筹划社区文化活动之前,应对社区文化的特点和本区域的社区文化特色做充分细致地调查了解和分析,并据此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一些文学艺术活动:邀请文学艺术界人士在社区内与村民联欢,或举办书画创作展览、高雅音乐会、卡拉 OK 大奖赛等。体育比赛活动:举办社区运动会;举行球类、棋类联谊赛;组织老年人一起练气功、打太极拳、舞剑、跳健身舞等。科技知识活动:举办社区健康、卫生知识及各类商务知识讲座与咨询,也可以开办各种培训班,讲授各种知识,使社区内的广大村民紧跟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节日庆祝
活动:每逢节日,社区张灯结彩,举行文艺联欢会,还可以举办花展、舞龙、踏秧歌、腰鼓等一些群众性的活动。
不言而喻,办好社区文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两大基本任务,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从而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能够塑造良好的社区风貌。
希望大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勤劳的人民有了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