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2022-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长宽

圆柱侧面表面周长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旳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课后1、2题,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3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的表面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圆柱和圆锥》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究活动,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即圆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法分析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法设计为: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体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2个方面的复习内容:(1)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计算公式。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食品盒,现在请你来重新给这个食品盒设计你自己喜欢的商标纸,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这样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归纳新知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剪刀沿着食品盒商标的接缝处剪开,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长方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汇报交流。“你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

3、发现联系。

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完成例2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5、归纳新知、揭示课题

“假如设计的不仅仅是商标纸,而是要做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纸盒,又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呢?小组讨论,然后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例3出示的圆柱的展开图,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现在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了嘛?”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得到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接着让学生完成例3出示的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四个题目,1、求圆柱的侧面积,2、求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形鼓需要羊皮和铝皮各多少平方分米?4、求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五)全课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时,有的学生没有沿圆柱的高剪开以至于得到平行四边形,当时我只是强调要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并没有对此进行展开讲解,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课后我认真思考后发现,实际上不管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虽然图形变了,但是他们的面积并没有变,这个知识点只能通过下次课给学生补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的周长:C=πd=2πr侧面的长(或宽)=底面周长

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侧面的宽(或长)=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S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S侧面积=S长方形=c×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2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看熊大皱着眉头,满头大汗,好像遇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过两天就是熊二的生日,熊大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礼物送给熊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熊大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对,圆柱体的,可是买完礼物他却犯了难,他想给这个礼物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他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包装纸,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帮助他呢?

请你来说。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可真透彻,也就是买个能把圆柱外表的表面全部包起来的包装纸就可以了,也就是想知道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就是求?对圆柱的表面积。

那圆柱的表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呢?看同学们既疑惑又好奇的表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点?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全面,请坐圆柱一共有三个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谁还有补充,请你来说补充的非常完整。圆柱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它的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可真棒,对学过的知识都掌握的这么扎实,那请同学们带同学去袋中,拿出我们时间准备好的圆柱体纸盒。和同桌之间互相只一直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部分呢?谁想大家子一直请你来说,是的,非常准确,请坐。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的面积。

活动二: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同学们再把手中的圆柱体纸盒动手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并仔细观察展开前和展开后,他们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柱的侧面把长方形的长与宽与转化前圆柱的以面半径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还有哪些发现?带着这些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多又好,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叶渡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其转化前和转换和它同一个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但是转化前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转化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请你来说。非常棒,请坐。过我们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活动三: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谁还有别的发现呢?请你来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柱侧面所展开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多,我们圆柱展开,侧面的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展开前圆柱底面的周长。而展开后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吗?

那经过这些等量关系,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请你来说,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通过这些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柱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我们知道底面的周长就等于2πr×h。那侧面接我们求出来了两个底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谁来所以说请你来说,小脑袋非常灵活,挺多两个底面,我们知道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先求出一个圆,再乘二就可以了,一个圆的面积算对πr的平方×2,也就是2πr的平方。那经过我们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2πrh+2πr的平方。

同学们赶紧在和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记一记。看来我们要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来的呢?对呀,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练习】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么自信,请看大屏幕。

把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冒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呢?同学们赶紧来翻一转,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其实就是求啊。圆柱的表面积,同学们同意吗?看来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因为我们厨师帽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只需要求出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就是需要的面料,同学们赶紧来计算一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正确,那最后结果是啊,2198平方厘米,像这种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我们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会用圆柱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知识看一看我们家中有圆柱形物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的表面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圆柱和圆锥》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究活动,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即圆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法分析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法设计为: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体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2个方面的复习内容:(1)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计算公式。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食品盒,现在请你来重新给这个食品盒设计你自己喜欢的商标纸,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这样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归纳新知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剪刀沿着食品盒商标的接缝处剪开,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长方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汇报交流。“你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

3、发现联系。

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完成例2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5、归纳新知、揭示课题

“假如设计的不仅仅是商标纸,而是要做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纸盒,又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呢?小组讨论,然后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例3出示的圆柱的展开图,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现在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了嘛?”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得到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接着让学生完成例3出示的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四个题目,1、求圆柱的侧面积,2、求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形鼓需要羊皮和铝皮各多少平方分米?4、求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五)全课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时,有的学生没有沿圆柱的高剪开以至于得到平行四边形,当时我只是强调要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并没有对此进行展开讲解,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课后我认真思考后发现,实际上不管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虽然图形变了,但是他们的面积并没有变,这个知识点只能通过下次课给学生补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的周长:C=πd=2πr侧面的长(或宽)=底面周长

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侧面的宽(或长)=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S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S侧面积=S长方形=c×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2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以长方形和圆的面积为基础,又为后面学习一些其它几何体作了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圆柱体侧面计算的积探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遵循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一盒可比克薯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纸筒外包装,并顺势提问学生,做这样的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二)本着“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理念,带领学生进入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前后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发放一个与屏幕上大小一样的圆柱形纸筒和一把剪刀。

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求圆柱体侧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把圆柱形纸筒沿着高剪开,看看变成什么图形。提醒学生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我进行巡视,并予以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并让大家都举起自己的小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底面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思考,剪开后的各部分图形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并完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且又一次用到了“转化”。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侧面积怎样算?他们会比较容易的写出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

我紧接着再问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能求出来了吗?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然后请同学分享。并归纳: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及我的一系列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成功掌握了本节重点。

(三)巩固练习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首先,基本练习。计算手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位之间,做的慢的要给做的快的捶捶背。

其次,加强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做一做。

最后,拓展提升题。

(四)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我及时评价,共同完善。

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家,分享给父母,并与父母一起尝试着制作一个圆柱体,被计算出其表面积。通过学生与父母一起动手,一方面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的向同学们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王店乡小的袁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对本节课进行阐述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

2、教学地位:是在学生已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征,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等知识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习目标:

(1)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我想设计一个和你手中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实践探究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老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探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平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其次是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让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让学生互相说说,分享喜悦与成功。说出公式,并齐读公式。

7.及时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三)训练深化。

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

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一)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7页4题),(二)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6页试一试),(三)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7页5题),(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按照由易到难,逐步深化来排序。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一节好课就得有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个微型课堂,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设计能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的说课完了,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以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六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探索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有二。

第一、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并了解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

第二、理解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探索性和挑战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和顽强学习的毅力等等。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地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采用成功教学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在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学具准备:小圆柱体、剪刀、直尺等。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胜做一百道题,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记得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知识的取得贵在实践,数学中的很多知识,不能仅靠老师的赐予,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深知原因为何!

2.合作交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让知识展现得更加明彻,让同学们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从而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教学重点。

3.直观演示法

我们知道立体图形的知识是相当抽象的一个内容,学生在理解上由于空间观念不强,所以很难想象,为此,我要求学生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学习,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由于上一节课同学们已认识了圆柱的有关特征,我课下也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圆柱。所以教本课时,为吸引学生,调动其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上节课老师让大

家做的小圆柱体都做好了吗?同学们肯定会高兴拿出自己的杰作,向我炫耀一番,这时我会夸奖几个做得较好的,但话锋一转,又问:你知道你做的这个小圆柱体用了多少纸板吗?同学们肯定会大为失色,茫茫然,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我会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过渡:“学习好比远航,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谁能给大家指明今天的学习方向”。从而让学生明晰今天的学习目标。

在目标明确后,我会让他们根据老师指定的自学方法进入今天的自学环节。同学们在边观察、边操作、边想象中进入合作学习,这时候老师会走下讲台,和他们一起学习、探究。并适时辅导在学习上走弯路的同学。在短短的10分钟后,就开始了质疑-解疑的`环节,对于一般的疑点我会找学生及时解答,而对于难一些的问题就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让同学们在自学中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成功教学案的设计原则,学什么量什么,为此我在量学中设计了几道填空题,目的是让同学们把在自学中获得的知识、发现和收获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习方式为: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我一直认为导学的环节是学生展示、汇报的时间,为调动其积极性,我会这样来激励:“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相信你们有了很多的收获,何不趁此机会展示一番呢?”同学们受此激励兴趣大发,会把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汇报,有的说思路,有的说方法,有的说提醒,有的说注意点…..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老师只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用学中,为检查同学们在三次学习后的学习效果,在此我设计了两道习题,以让90%的同学能做会为主,通过及时的巩固,可以让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学习方式为:两生板演,后讲解解题思路。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渴望,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思想,在测学中我设计了三类题目:基础过关,综合应用、拓展拔高。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真正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成功而服务。

五、说板书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重点突出,清晰易记。板书如下: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展开后)

=长×宽

=底面周长×高

用字母表示:S侧=ch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6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看熊大皱着眉头,满头大汗,好像遇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过两天就是熊二的生日,熊大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礼物送给熊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熊大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对,圆柱体的,可是买完礼物他却犯了难,他想给这个礼物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他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包装纸,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帮助他呢?

请你来说。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可真透彻,也就是买个能把圆柱外表的表面全部包起来的包装纸就可以了,也就是想知道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就是求?对圆柱的表面积。

那圆柱的表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呢?看同学们既疑惑又好奇的表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点?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全面,请坐圆柱一共有三个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谁还有补充,请你来说补充的非常完整。圆柱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它的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可真棒,对学过的知识都掌握的这么扎实,那请同学们带同学去袋中,拿出我们时间准备好的圆柱体纸盒。和同桌之间互相只一直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部分呢?谁想大家子一直请你来说,是的,非常准确,请坐。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的面积。

活动二: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同学们再把手中的圆柱体纸盒动手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并仔细观察展开前和展开后,他们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柱的侧面把长方形的长与宽与转化前圆柱的以面半径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还有哪些发现?带着这些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多又好,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叶渡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其转化前和转换和它同一个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但是转化前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转化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请你来说。非常棒,请坐。过我们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活动三: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谁还有别的发现呢?请你来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柱侧面所展开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多,我们圆柱展开,侧面的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展开前圆柱底面的周长。而展开后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吗?

那经过这些等量关系,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请你来说,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通过这些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柱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我们知道底面的周长就等于2πr×h。那侧面接我们求出来了两个底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谁来所以说请你来说,小脑袋非常灵活,挺多两个底面,我们知道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先求出一个圆,再乘二就可以了,一个圆的面积算对πr的平方×2,也就是2πr的平方。那经过我们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2πrh+2πr的平方。

同学们赶紧在和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记一记。看来我们要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来的呢?对呀,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练习】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么自信,请看大屏幕。

把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冒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呢?同学们赶紧来翻一转,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其实就是求啊。圆柱的表面积,同学们同意吗?看来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因为我们厨师帽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只需要求出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就是需要的面料,同学们赶紧来计算一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正确,那最后结果是啊,2198平方厘米,像这种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我们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会用圆柱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知识看一看我们家中有圆柱形物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形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是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掌握形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本课概念抽象,知识点多的特点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等实际情况,现拟如下目标:

(1)知识教学

使学生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同时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全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3)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尝试精神,养成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概念抽象,知识难懂,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产生畏难情绪。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尝试学习为主线,以创新能力为主旨”。采用微机辅助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本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以教师设计的导思题为依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引新,巧妙入境

开课提问,我们都认识了哪几种立体图形?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教师拿出圆柱体模型问,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得出这个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它是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如:药瓶、铅笔、墨盒等。(这样以旧引新,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圆柱体表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以上设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的巧妙设疑把学生引入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无能的愤悱境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的揭示课题。)

(二)探求尝试,明确概念

1、动手操作,引导发现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如下:

首先,教师拿出圆柱体教具并提问: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圆柱体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生答后师说:那么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呢?请你们带着三个问题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是

(1)把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展开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3)你想怎么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学生讨论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题,并且用电脑演示,指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体的高。再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师问: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是及时出一道尝试题:

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

做完后让学生分组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1。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学习新知的乐趣。(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做到了在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中,思维、讨论、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2、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师提问: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2)验证表面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拆一拆,摆一摆,看一看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用电脑演示圆柱表面积的组成。

(3)由学生分组讨论,独立发现计算方法,再向老师汇报:

(4)提问: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公式计算。例2: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这一步骤的设计是在前一步教师扶的基础上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计算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小结,师强调重难点。

4、质疑问难,生问生答或师答。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基本练习的前提下,首先在形式上注意新颖、多样、采取、辨析、填空、判断、选择、列式、口答,笔算练习等形式。其次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之目的。)那么在实际中要计算一只水桶的用料面积是多少,又怎样计算呢?我们下一课再研究。(这样的结尾既承接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识高下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课后1、2题,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窗2《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多种简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初步具备了用转化思想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主动地探索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课前我让学生互考有关圆的计算问题,扫清了用公式解决问题时的障碍。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联系,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注重学法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亲身经历做、找、说等活动,做到让学生学会并会学。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提出困惑

(二)亲身实践,解决困惑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四)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做的圆柱体,结合学习经验说一说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并用手摸一摸。如果让你计算它的表面积,你想怎样做?你有哪些困惑?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的面积学生是很容易求的`,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下面的小组活动:

活动1:自制圆柱

(学具袋: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合作要求:四人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发现?

(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不用粘上。)

活动2:公式推导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领思考。

问题1: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找一找它和圆柱的联系。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侧面的面积?

合作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总结。

基于经验,学优生会快速的得到结论,再通过小组互动学习,学困生也会豁然开朗,做到人人都有收获。我再借助课件展示动态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小组汇报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通过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发现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及时肯定学生,汇报好的要加以鼓励和表扬。

总结公式

问题2:如果只给两个条件,可以是哪两个条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只要知道高和底面圆的任一条件,都能求出表面积。这个环节一定要舍得花时间,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载《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形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

    圆柱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表面积练习题 1. 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解】 切成3段后增加了4个底面积。S底=rrπ=6×6×3.14=113.04(平方分米) 增加的表......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l一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2—5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13~P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一、学习目标: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二、学习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