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继续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等时代紧迫课题给出了新的回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就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不断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所有制结构的逐步调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分析其中的状况和动因,有利于我们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和特点,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在全部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从已有统计数据看,混合所有制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所有制形式。分部门情况看,在工业部门中,非公经济的比重已占到多数,但公有制的资产比重明显高于产值比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资产比重依然较高,在工业运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中,公有经济的比例也持续下降,非公有制的比例较快上升,同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例迅速增大。但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的比重仍相当高,变化速度也较慢。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既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表现。一是国家从政策上逐步明确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二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资经济持续进入国内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较快发展,比重逐步提高。三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改组,使非公经济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一段时期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产更集中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而在国有企业退出的一般竞争性行业,非公经济的比重大幅上升。四是在改革开放推进较早、市场经济活跃、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比重持续增大。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从实践过程看,目前国有企业大多数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行业内部的所有制结构会继续发生调整。比如,在公有经济比例已经较低的制造业、商业、建筑等领域,如果没有国有资产的大规模转移,公有制比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在公有制经济比例依然很高的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非公经济会持续进入,公有经济的比例将逐步降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
(三)构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条件下,同时从两方面推进制度建设和完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快国有经济的改革、改制和改组,着力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
第二,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垄断抑制竞争,垄断行业阻碍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最终导致这些行业效率低、发展慢。要加快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引进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扩大竞争范围,提高竞争程度。要合理界定和限制自然性垄断,对于运营过程受制于重大基础设施的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应采取划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引进市场竞争,吸引非公经济进入,参与行业的运营和发展。
第三,全面完善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法律保护。不仅要引导社会舆论,而且要从法律和政策上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保护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对非公经济的开放制度。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是在“负面清单”之外行业和领域,都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形成资源自由流动、企业平等竞争的局面。三是完善非公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制度。针对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企业,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小微企业通过市场有效获得资金创造良好条件。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案例)
高一324班
授课教师:谭**
优化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实效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课知识容量适中,包括个体经济的含义和特点及作用、私营经济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外资经济的含义和作用、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其中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教学难点,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重点。该课目标层次丰富,除以上知识目标外,还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本框内容尚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以上因素使本课教学难度系数相对较小,但是对教师也是颇具挑战。
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作了一些处理:在情境创设上关注现实,回归生活。教学中拟以一则王大哥和王大姐故事作为整个教学情境的载体,设计“小饭馆”、“小南瓜连锁店”、“外资经济”三大情境,以生活化、趣味式的素材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对接,将教材内容置于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中,使课本知识因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而充满生命力。【案例描述】
一、课堂序曲
教师讲述故事:王大哥和王大姐在自己的家乡筹钱开了一个小饭馆,由于规模小,加上手头上的钱又不多,夫妻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他们把农民卖不出去的小南瓜加工成美味的食品。不仅深受当地人的欢迎,而且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小饭馆品尝他们的美食。并提问:故事中的小饭馆是什么所有制经济?
通过这则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竞相回答,注意力集中。教师由此导出个体经济的含义和特点及作用。★知识构建
个体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的特点: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个体经济的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小商品生产、发扬和发展传统技术、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以及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个体经济发展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走进连锁店
教师接着讲刚才的故事:后来,小饭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大哥和王大姐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他们雇佣了一些员工来经营和管理,并且开起了连锁店,取名为“小南瓜”连锁店,自己当老板。提问:“小南瓜”连锁店是什么所有制经济?
学生积极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私营经济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知识构建
私营经济的含义: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的特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私营经济的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的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来,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和国家财政收入,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有积极作用。
教师讲完这一部分之后可以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做一个对比。
高一324班
授课教师:谭**
三、献计王大哥
教师继续讲故事:“小南瓜”连锁店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是王大哥和王大姐遇到了一些烦恼。一位外国投资者看到了“小南瓜”连锁店的发展前景,想和他们办一个合资企业。他们一方面担心如果与这位外国投资者合作,“小南瓜”连锁店的所有制形式会发生改变吗?另一方面,合作会给王大哥和王大姐带来什么好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解决王大哥和王大姐的烦恼。
教师由此引出外资经济的含义和作用。★知识构建 外资经济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中的外商投资部分。外资经济的作用: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四、深化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讲授,学生思考。★ 知识构建
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原因:1.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以及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怎么样:第一,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案例反思】
一、课堂成与败 成功之处:本课教学中采取的是以一则故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策略,教师始终重视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教师主导解析时亦注重启发问答,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时,教师走下讲台关注各组动态、及时点拨、引导、调控;学生反馈发言时,教师认真倾听、中肯点评。整堂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实现双向互动。由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问题设计多元,思考空间广阔,在学生反馈发言阶段,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观点并引发学生主动鼓掌,课堂出现了教学高潮,师生均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一方面是教学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教学难点。这一部分的时间只花了15钟左右的时间,分配的时间过少。另一方面是对深化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有点死板,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没有涉及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不太容易能够理解。
高一324班
授课教师:谭**
二、收获与启示
首先,要喜新不厌旧,灵活选择各种教学策略。要变革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情境-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要被广泛运用。“引导—发现式”、“情景—探究式”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等传统教学策略,在落实“双基”、适应书面检测,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上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自主地选择最适合的策略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情景探究法,成功突出重点,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其次,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情境创设上应坚持生活性、真实性等原则,选择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学生熟悉、关注和感兴趣的素材,方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学习。本案例中设计了“小饭馆”、“小南瓜”连锁店、“外资企业”三个情境。三个情境通过一则故事呈现,选材易于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因而能使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体验,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问题设计符合学情实际。设问是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学生开放思考的学习指令。在“情境—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应符合学情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提供探索的思维空间,开启学生灵动的思维。本案例中,“你如何替王大哥和王大姐排忧解难”的问题设计符合学情实际,学生喜闻乐见。
第三篇:中国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过这学期概论课的学习,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分配政策,初步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国家自建国以来不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辉煌的,我为此感到十分骄傲,自豪。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骄傲自满,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快速,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提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对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知道啦中国现在实行经济政策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刚开始我对这个政策不是特别理解,因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不允许除公有制经济以外的经济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理解了国家为什么会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的经济政策。这是在当前时期内最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形式,是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其他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是与农业和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主要以入股的方式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经营、按股分红并负有限责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成分,并不改变其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通过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凝结其他经济成分,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保证和促进公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 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公有制结构,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则。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绝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国进民也进”、“国强民也富”的生动局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现。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有很大提高。30多年来,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可以说,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单一走私有化是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是不会有出路的。目前,世界上实行私有化的国家和地区有近200个,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极小部分。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私有化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经济发展,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前些年,西方一些人在俄罗斯、东欧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大肆推销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俄罗斯搞所谓500天计划,以“休克疗法”搞私有化运动,瓦解了俄罗斯原有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导致了金融寡头的出现,结果是经济急剧倒退,国家实力大大削弱,财富集聚在极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悬殊,贫困率、失业率迅速上升,卢布大幅度贬值,社会出现大动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在乌克兰,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国民经济倒退了60%。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进行“经济私有化”改革,结果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国家负债1300多亿美元,社会分化,人民贫困,贫困率由私有化前的7.7%猛增至30%,失业率超过了20%。私有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社会**。
同一些发展中国家搞私有化经济改革相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些人开出的私有化药方,结果又将会怎样呢?可以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蜕变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人阶级和大多数劳动人民势必会基本上或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势必出现贫富悬殊,导致少数人拥有大量资本和地产,而多数人陷于赤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主义制度难以继续存在。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早晚有一天会为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
单一公有制一样没有出路。
不搞私有化,也并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那种单一公有制上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实力也更加雄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不再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评价所有制的标准,不仅看所有制成分的比重,更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才是好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反之,就不是好的所有制。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单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
由此可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四篇:高一政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WORD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划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昆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出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即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讲授新课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我国现阶段几种非公制经济成分(板书)
(注:这部分知识不难,可采用阅读讨论法。)
1)个体经济(板书)
(提问)你能举出几种个体经济的例子吗?(学生回答)如服装加工部、自行车、手表修理部,早点服务部,小饭馆,弹棉花加工部,小日用杂品店,小副食店,蔬菜水果小摊贩等。(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正确。个体私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小手工业、零售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个体经济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
(1)含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
特点: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地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指导划书第38页第4自然段)
(提问)请回答第38页“议一议”中所提问题;日常生活中,个体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学生回答后看书第38页第5段辅助文。)
(3)作用:个体经济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可谓“船小好掉头”。现阶段,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小商品生产、发扬和发展传统技术、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以及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个体经济发展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私营经济(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第38页倒数第1、2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
(1)私营经济的含义;我国私营经经济的地位、作用。
(学生看书后回答)
(2)私营经济的含义: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划书第38页倒数第2段)
(3)我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提问)在我国私营经济与个体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私有帛经济,这是它们的共性。它们的区别在于,个体经济的经营者既是私有者又是主要劳动者,收入来源主要是个体经济者得家庭成员的劳动,有的也雇少量学徒、帮工,但数量少,一般一、二人,起帮工或助作用。私营经济中,雇工数量多(八人以上),雇佣工人提供的剩余劳动是企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企业也有明显的区别;我国的私营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私营企业主的剥削程度是受限制的;私营企业中的经济关系、管理方式、分配原则、福利制度等无不受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影响,其原料来源程序、能源供给、产品销售、定价等无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制约。
(4)私营经济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存在和适当发展,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的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来,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和国家财政收入;同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39页第2自然段并说出;1)外资经济的含义和内容;2)外资经济的地位。
(学生阅读后回答)1)外资经济的含义和内容: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关系、吸引外资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济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部独资企业。
(教师补充)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根据我国法律,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我国政府批准由外地人或港、澳、台公司、企业、个人同我国公司、企业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营企业。两进提区别在于: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是按股份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式”合营企业。合营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按股份红。合营双方由投资数额的大小确定股权,投资数量大,股权就大,在收益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就多,担负的风险也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双方按协议确定投资方式、各主责任和收益分配比例。这类企业一般由我方提供场地使用权、资源开发权和厂房设施等作为投资,外方合作者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作为投资。双方合作期满,按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归我方所有。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外国或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我国政府批准,在我国境内兴办的单独提供资本,自行经营、管理,自行销售产品,自负盈亏的企业。
(学生回答)2)地位:外资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教师补充)有人怀疑引进外资、发展外资经济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会不会使我国经济受外资控制,我国市场会不会被外资经济占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因为决定我国经济基础性质的是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阅读讨论)请同学们看书第39页第3段的辅助文。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从甸实行中外合资兴建广东亚湾核电站的例子,说明发展外资经济,对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有利的,不会削弱和动摇社会主义制度。
(教师)回答正确(引导过渡)(注;先指出我国出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为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按其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划分,要分为两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匀商独资企。)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所有制结构(划书第39页第4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空入理解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出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1)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板书)
(指导划书第39页第4段:“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不一可。”)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板书)
(教师设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
“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表明中国防大学能实行私有化,而是要坚持公有制的经营的基础。(教师设疑)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注:此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首次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越,即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指导划书第39页倒数第2自然段)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数量的界定,又要有质量的限定。党的十五大报告突破了“比单纯量的比重一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明确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从数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一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例如:二是要走出片面强调从额、数量的误区。在1985年以来的10年中,虽然工业公有资产在工业总资产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工业公有资产总额从1985年不到的1万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多亿元,10年中增加6倍多,为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说明份额下降,但总额增加,实力加强。
从质量上盾,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我越好、比重 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分布在工商业的各个领域。由于战线过长,造成国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比如,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经济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因此,现有 有企业,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破产兼并、扩股融资、债务重组等多种动作方式,将国有资产从效益差提领域或国有经济不应进入的领域中抽出来,集中到国有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加强的领域。这样,虽然由于磙产兼并,国有企业每年减少千百户,但国有资产由此迅速由低回报产业向高回报产业转移,向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素质,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从质上盾,公有资产要通过优化重级加强其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情况,可从装备水平这一侧面得到反映。据1996年对全国工业大中型企业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普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1%,比1985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7.7%,提高5.9个百分点属国内一般水平的占33.4%,下降13.6个百分点;属国内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12.8%,下降5.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此问题,本节的第一框已经讲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这里只需采用复习提问法将有关观点再明确一下即可。)(学生回答)在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扩大。(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综上分析,应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其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特点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经,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例如,1985年以来,虽然纯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85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0%,但没有改变公有制工业占主体的格局。1995年末,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为80%,资产总额达85%。又如,虽然目前国有经济只占GDP的34%,但1996年在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万亿元中,国有经济就达6000多亿元,加上集体经济的2700多亿元,两相合计,公有制经济利税总额共为8776亿元,贡献率达88%。这说明,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但它的绝对值却是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
多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注:只有让学生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此,教材未说明,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充。)(教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问)你能举例说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对人们生活及国民经济的作用吗?(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有处于扩大就业:有处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外资经济不仅可以得到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设备,还可以直接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底,在全国652万个乡镇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只占18.9%,其余81.1%的企业主要的就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在7318万从业人员中,集体所有制占56%,个体和私营企业约占44%,后一数字惊人地说明它在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就业问题,不仅在农村存在,在城市也存在。国企改革深化后,为了转变机制,提高效益,部分职工下岗是加大改革力度所不可避免的。为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单靠国有企业本身的调整是不能胜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受国家财政力量的制约,它将为扩大就业提供广泛的机会。
综上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整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要的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在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指导划书第40页第1自然段)
(引导过渡)以上我们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查看它是否适合现时的生产力状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板书)
(注:此问题的重点,但有了前边知识的铺垫,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不大,故用课堂讨论法。
(教师设疑)为什么在这项基本经济制度中要坚持公有制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就是坚持这面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一个原因。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并指导划书和40页第3自然段)
(教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进一步分析说明)
A、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我国作用社会化大生产的集中表现的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保持强大的有活力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 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注:下面引导推出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个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第40页的“忆一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设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我们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要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上适应。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板书并指导划书第40页倒数第2自然段)
(教师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首先,从物质技术基础看,既有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大生产,还有使用简单工具、靠手工劳动的小生产。其次,从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看,既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又有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经营,甚至还存在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第三,从不同地区看,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地,内地高于边区,如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与云、贵、青、藏等边远省区生产力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最后,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看,工业高于农业、商业、服务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经营社会化程度也悬殊。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这种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能建立整齐划一的公有制,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第40页下段~第41页上段的辅助文是说明我国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的实例,可由学生自己看书。下面接着引导推出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三点原因。)
..(提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提矛盾。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指导划书第41页下段~第42页上段粗体字)所以,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样要鼓励其发展。这就是要坚持此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三点原因: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板书并指导划书第41页下段)
习题精选 一.单选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C)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B.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D.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2.目前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的家庭承包为基础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经济制度之所以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主要是因为(D)
A.它改变了农村所有制,使之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它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
C.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D.它既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人、家庭的积极性
..3.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既要以市场为基础,又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B)
A.商品经济本身固有的特点
B.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点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D.现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第五篇: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思路认识研讨发言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思路认识研讨发言
自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后业已形成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实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外商投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系统”,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于传统“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在“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各类经济主体之间没有一种互为压力的竞争关系,难以形成各类经济主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一“所有制生态”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单一私有制”。主要由私有制构成的西方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虽然存在激烈竞争的“丛林法则”和由于社会分工而客观存在的“产业链依赖”,但私人资本的“逐利天性”不可能自觉而充分地供给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从而无法实现由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充分供给而带给社会和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取决于该国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社会化大生产和“非社会化”小生产并存,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自然要有不同性质的多元所有制与之相适应,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不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自觉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鲜明地提出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被允许存在,对于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稳定新中国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后来,由于思想急躁和“左”的意识影响,加上缺乏经验和僵化地模仿苏联模式,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急于把“公私合营”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过渡到纯粹的全民所有制,最终形成“单一公有制结构”。
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还不能完全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对所有制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使一度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国民经济增加了比较多的活力。之后又历经“”,非公有制经济几乎全部消灭,社会活力“窒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从中国社会化生产力不发达并呈现多层次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制度优势。
现代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所有制结构不仅决定于生产力结构,还决定于社会需求结构。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营利性来划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非公有制经济更适合生产和供给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营利性的私人产品,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精细化、便利性的居民消费产品。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更适合供给公共产品、从事公益事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需求。这是因为,公共产品或公益事业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营利性,非公资本或企业不愿投资或生产,只能依靠国有企业来投入和供给。介于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更适宜由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合资、合作企业来供给。
因此,由社会生产力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双重”决定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生态”,产生了四种独特的“生态效应”。
一是“竞争替代效应”。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作为市场主体,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基础上,产生了“相互竞争、相互约束、相互学习、互为压力”的“鲶鱼效应”。所以,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平等竞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共同提高。二是“分工互补效应”。
这一效应发生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和非社会化大生产、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供给“功能性分工和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应。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进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公益类”和“商业类”分类改革,进一步降低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再投入,为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拓展空间。三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效应”。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衍生效应,是一种正的“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凭借对“新增就业”的突出贡献赢得了“生存权”。尤其是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仅解决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向何处去”的难题,而且解决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放活中小国有企业过程中的“钱从何处来”的难题。换句话说,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就无法实现。三是“合作共生效应”。
这一效应发生在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而形成的“公私共生”和“劳资两利”效应,最终实现“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的内在有机统一,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而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就没有变。
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并行之有效的基本经济制度,把“两个毫不动摇”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继续理直气壮地坚持把国有、集体等各类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而且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尽可能多的“中字号”世界一流企业,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这既有力批驳了一些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坚定了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信心,也有力批驳了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贡献的错误思想和言论,给民营企业提振了发展的信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首先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两个不可侵犯”落到实处,大力保护产权尤其是非公有产权,彻底摒弃“所有制歧视”。其次是要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生态”的动态平衡。从入口来看,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从过程来看,既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又要防止市场化垄断,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努力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
从出口来看,要加快建立公有制企业破产机制,努力实现在“破产”面前“公私平等”。再次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
最后是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倾斜”,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精气神”。允许非公资本进入一些过去主要由国有企业控制的垄断行业,给非公有制经济减轻税费负担,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破解“融资难”“维权难”等问题,优化政策和舆论环境,稳定非公有制经济长久发展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