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禁毒
探索社会管理创新,重民生、顺民意、解民忧
--------桃花仑街道禁毒工作进社区,工作成效明显,经验在全市推广
今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年初,街道党工委根据辖区内的社情民意,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把重民生、顺民意、解民忧作为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制定了街道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并将禁毒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一年来通过在吸贩毒比较严重的铁铺岭社区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表扬和居民群众的肯定,现在社区禁毒工作在街道已全面铺开,铁铺岭社区禁毒工作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铁铺岭社区位于桃花仑街道边沿地带,有 20 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9551人,流动人口约1133人,吸贩毒人员49人。今年以来,铁铺岭社区始终把禁毒防毒工作当作社区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派出所民警和社区禁毒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帮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社区民警具体抓,工作人员和禁毒志愿者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步骤、保障措施,使戒毒(康复)工作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开展有序。组成了以街道、社区工作人
1员、民警、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帮教小组49个,做到一个吸毒人员都有一个对应的帮教小组帮教。
二、强化禁毒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紧紧围绕对《禁毒法》的学习宣传,扩大全社区居民对该法的知晓率,切实把《禁毒法》的具体规定落实到戒毒(康复)工作的每个环节,该社区重点突出了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一是突出对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先后多次邀请市、区禁毒部门的同志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政策法规的熟悉掌握程度和正确运用法律程序的能力。二是突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社区在办公楼外墙制作了宣传版面,通过设立宣传点、书写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放映禁毒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扩大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三是突出对戒毒人员的康复教育。社区将《禁毒法》编印成册,由禁毒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上门送到戒毒(康复)人员家中,并对重点章节进行辅导讲解,使戒毒(康复)人员和家属及时了解和掌握《禁毒法》的基本内容,止目前共发放禁毒宣传材料800多份,从而正确引导戒毒(康复)人员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了人人关注、积极参与、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健全工作制度,采集准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戒毒(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中之重。社区在上级领导小组的大力帮助指导下,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职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守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社区戒毒协议书》、《社区康复协议书》、《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违反社区戒毒告诫书》等一整套法律文书,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图,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步骤。同时,对社区49名吸毒人员进行分类动态管控。对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了详实的信息数据库,准确掌握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家庭情况。先后与49 名戒毒(康复)人员签订了《社区康复(戒毒)协议书》,落实了康复戒毒措施。
四、落实帮教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戒毒(康复)协议书的内容,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讲求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始终。根据戒毒人员家庭环境、毒瘾程度、戒断年限、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人施教。落实了“四做到”的帮教措施,一是对无业和涉毒不深的帮教对象,采用“感化式”的帮教措施,做到“以情感人”;二是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帮教对象,采用“动态式”帮教措施,定期上门进行走访教育,送去毒品预防读本和相关法律丛书,做到“以法育人”;三是对心理上未摆脱毒瘾、意志不坚定的帮教对象,采用“跟踪式”帮教措施,帮教人员上门,以案说法,典型引导,与其家属配合,树立新形象,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以理服人”四是对目前正在实施强戒的辖区吸毒人员,采用 “超前式”帮教措施,把教育管理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以案帮人”。在积极落实“感化式”、“动态式”、“跟踪式”、“超前式”的“四式”帮教措施的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市委宣传部、市人民银行、市财政局、市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和市经委等5个社会帮教单位的作用,严格落实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的“三帮”责任,从而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重民情,顺民意,工作见实效
通过以上禁毒工作的多种举措,目前,吸毒人员周平、陈力刚已戒除毒瘾,社区为其解决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吸毒戒断和参加药物治疗的47名康复人员,已就业23名。同时,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居民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捐款捐物,分别送到戒毒(康复)人员手中,激励他们远离毒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从而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政府必须积极地以整体性政府的理念进行协同思考,创新社会管理路径,应对各种转型问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契机下,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社会管理路径,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重庆的社会管理创新在中国社会管理问题上具有两个典型性:重庆处于大发展、大跨越时期,社会转型具有“中国城市典型性”;重庆集大农村大库区于一体,社会转型具有“中国乡村典型性”。正是基于这两个典型性的思考,重庆市委市政府逐渐走出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建设得到加强,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重庆特点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1]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以党的建设为抓手,畅通党群关系,构建党群社会管理新平台
重庆将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党建科学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双赢之路,以党建科学化促进社会管理规范化,为推动重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重庆市委以“三项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制度、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通过“三项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将党群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社会管理中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设进行了无缝隙的对接。这既保证了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作用,也满足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多元化。
与此同时,重庆市委市政府还开展以 “三项活动”(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为主题的党性锻炼活动,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指针,整合各方面力量,将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相结合,在党建中探索社会管理新的载体和渠道。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重庆市委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接,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保证了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最大程度防止了 “信息不对称”。2009年,市、区两级各类信访量下降幅度均超过25%,某些部门和区县下降幅度甚至高达45%;群体性事件下降45.6%。重庆主城区110报警量同比下降40%,打架斗殴等矛盾纠纷下降20%。迄今,全市20万机关干部已走访群众92万人次。各级财政共投入78.8亿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1万余件,其中10年以上信访积案381件,5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从源头上化解了民怨[2]。
“三项制度”和“三项活动”整合推进,是重庆在社会管理中创新“党的领导”的一次探索,也是社会管理路径创新的重要特点。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三项制度”和“三项活动”二者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党建合力,既突出了其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也体现了其在社会管理上的统一性,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在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被写入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3]。由此可见,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融合到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之中,将民生的改善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并将这种重庆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成为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
二、以政府改革为主导,打造民生政府,创新政府社会管理新模式
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不仅与政府的行动息息相关,还与政府建设理念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于政府的建设理念,很多理论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然而,任何单一的政府建设理念都无法适应迅速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必须创新政府理念,进行一种理念叠加式的政府再造。所以,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进行政府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以解决百姓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几年,重庆将“政府负责”贯穿于政府改革之中,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了服务型政府和民生型政府的叠加。这种叠加效应主要表现在政府将自身职能转变与群众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将政府改革的动力来源机制与政府改革的检验机制密切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XX镇党委班子深刻地体会到: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正让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导向。
一、方法及经验
XX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分五个方面进行:
其一,始终坚持协同参与的管理导向。在实践中,我们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矛盾化解方面,注意民意的畅通表达,善于团结群众,能听不同的声音,化解各种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一味指责群众,不乱扣帽子,各种社会矛盾均化解在萌芽状态。
其二,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发展的矛盾集中在基层,因此,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应转向基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面,落实了阵地,配齐了设施,设立专门了窗口,办理报销手续时,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及时,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以及救济物资的发放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针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以松林村为突破口,通过优化村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建设,加大指导力度,完善村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切实解决相对后进村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努力使每个基层单位、基层组织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坚强力量。
其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此我们以“一事一议”为抓手,逐步把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为此,XX镇组织村民分几批到湄潭学习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邀请省农科院、九三学社的专家到XX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的培训等,努力把每个村民打造成魅力无穷的新型农民。
其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以XX大河为中轴线,北岸建立高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南岸建成反季节蔬菜、西瓜等种养殖经济产业带。目前,以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益生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阳农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鑫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莹峻养殖场等合作社为“龙身、龙尾”的总面积已达1000余亩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在南岸成“一字形”排开。具有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特点的XX“沿河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其五,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通过第八届村(居)换届,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总之,XX镇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把群众的感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XX镇一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包村领导干部负责本辖区内的各种事务,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少部分人忙,大部分人闲,造成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是干部服务方式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服务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要求,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发展,服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目前服务方面仍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技术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整合,没有产生
整体优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三、由于干部作风引起很多矛盾,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农村公益事业兴办不民主,一些问题解决不及时等。
第四、农民思想素质上引起的矛盾,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要求享受的权利多,自觉履行的义务少,从而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突出。
第五、乡镇政府它虽是一级政府,能力却十分有限,可谓几无执法权又缺乏工作手臂的政府,属“没枪的战士”;就责任而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出现安全等等事故,就属地管理原则,“开刀”的最终是乡镇的干部。动辄“一票否决”,对干部问责多,对群众违规违纪、不道德的约束较少。
三、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全面增强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在增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加速解决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必须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经常化、制度化地予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问题的需要。要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
第三,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全面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要用严厉的约束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
第四,要杜绝“假、大、空”。那些事情没干,理想就说出来;事情一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出来了。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用好的实绩取信于民。
第五,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全镇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XX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工作目标。要在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形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长效机制。
第六,创新宣传方式,在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群众遵规守纪的同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XX镇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的过程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 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XX 镇党委班子深刻地体会到: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 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我镇始终坚持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正让 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导向。
方法及经验
XX 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分五个方面进行:
其一,始终坚持协同参与的管理导向。在实践中,我们 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思 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矛 盾化解方面,注意民意的畅通表达,善于团结群众,能听不 同的声音,化解各种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不一味指责群众,不乱扣帽子,各种社会矛盾 均化解在萌芽状态。
其二,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基层是社会协同 管理的基础,发展的矛盾集中在基层,因此,社会管理的重 心也应转向基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面,落实了阵地,配齐了设施,设立专 门了窗口,办理报销手续时,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及时,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以及救济 物资的发放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针对基层组 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以松林村为突破 口,通过优化村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建设,加大指导力 度,完善村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切实解决 相对后进村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努力使每个基层单 位、基层组织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坚强力量。
其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 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 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此我们以“一事一议”为抓 手,逐步把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采取职 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为此,XX 镇组织村民分 几批到湄潭学习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邀请省农 科院、九三学社的专家到XX 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的培训 等,努力把每个村民打造成魅力无穷的新型农民。
其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 营为规模经营。以XX 大河为中轴线,北岸建立高产水稻种 植示范基地,南岸建成反季节蔬菜、西瓜等种养殖经济产业 带。目前,以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益生农民种 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阳农特产品 有限责任公司、鑫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莹峻养殖场等合作 社为“龙身、龙尾”的总面积已达1000 余亩的反季节蔬菜 基地在南岸成“一字形”排开。具有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特 点的XX“沿河经济”带已初步形成其五,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通过第八 届村(居)换届,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尊重好、保护好、引 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 意识、大局意识。
总之,XX 镇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把群众的感 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 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到真真切切的变 化。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XX 镇一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包村领导干部负责本辖区内 的各种事务,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少部分人忙,大部 分人闲,造成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 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是干部服务方式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服务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要求,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发 展,服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目前服务方面 仍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技 术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 整合,没有产生整体优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经 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三、由于干部作风引起很多矛盾,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农村公益事业兴办不民主,一些 问题解决不及时等。
第四、农民思想素质上引起的矛盾,部分群众法制观念 淡薄,要求享受的权利多,自觉履行的义务少,从而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突出。
第五、乡镇政府它虽是一级政府,能力却十分有限,可 谓几无执法权又缺乏工作手臂的政府,属“没枪的战士”; 就责任而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出现安全等 等事故,就属地管理原则,“开刀”的最终是乡镇的干部。动辄“一票否决”,对干部问责多,对群众违规违纪、不道 德的约束较少。
三、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全面增强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 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
在增多,产生不 同的利益诉求。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加速解决社会矛 盾和人民群众
利益诉求。必须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经常 化、制度化地予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
第二,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主动解决广大人 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问题的需要。要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
第三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全面管理和服务 社会的需要。要用严厉的约束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
第四,要杜绝“假、大、空”。那些事情没干,理想就 说出来;事情一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出来了。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用好的实绩取 信于民。
第五,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全镇社 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 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XX 社会管理及创新 的工作目标。要在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形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长效机制。
第六,创新宣传方式,在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 到位,提高群众遵规守纪的同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 组织对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XX 镇强化社会管 理及创新的过程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 会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典型经验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全面、准确的概括,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述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
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我们招宝山城管执法中队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在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年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中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对城市管理的方式创新进行积极的探索,为打造“宜业、宜居、宜学”的城区环境提供良好的城市秩序保障。
一、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实施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市容管理工作同样也担负着服务市民的义务,本质上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市容管理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管理方式上要反映市民群众愿望、满足市民群众需求,在工作作风上要增进市民群众感情、拉近同市民群众的距离,使我们的市容管理工作获得广泛的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招宝山中队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摸索市容前置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一改以往执法就是处罚的简单认识,通过加入城市管理的服务元素,把执法重心从处罚环节前推至预防环节,真正实现了以“预防为主、处罚为辅”的人性化执法管理目标,从而拉近了与经营业主、市民群众的距离,也悄然改变了一直以来城管在市民群众中的形象。
市容前置管理,是指预防环节“前移”,改以前的重处罚为重防范,将管理重点从处罚环节提前到预防环节,并提供一系列的前期服务工作,以达到从源头上减少、控制、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市容前置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发现问题、递交资料、前期沟通、中期回访、后期处理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突出“早”,讲究“全”,追求“效”,把握“度”,注重“通”。塑造了中队的服务形象,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取得了“多赢”效果。
中队在去年试点推广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将其总结为招宝山中队“市容前置管理五法”。7月份,该管理方法被镇海区总工会命名为“职工岗位先进操作法”。
二、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生产生活
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开始系统全面地落实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就市容管理工作而言,关注民生热点既是执法队伍性质和地位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执法为民宗旨的具体表现。浙江省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从立法层面予以体现,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市、县、镇人民政府在制定城市、镇规划时,应当确定相应的经营场所,供农产品、日用小商品等经营者从事经营。城市、镇规划确定的经营场所不能满足经营需要的,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及时修改规划。规划修改前,市、县、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按照法定程序划定一定临时经营场所。而从近几年来的两会代表关注的问题来看,民生问题也成为重点和热点。
去年以来,招宝山中队在日常的市容管理中也着力于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例如城区的便民服务早点,城区的早点摊一直是解决市民早餐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卫生意识不强。经营者为了贪图便利,往往将营业垃圾随手扔于地上,尤其是塑料袋、纸巾等,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乱倒废油污水,污染城市道路。二是乱拉雨篷现象严重。每到雨天,经营者便利用附近的树木、电线杆等,拉起各种塑料篷布,乱吊乱挂影响了市容市貌。三是不按规定时间经营。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意延长经营时间,有的经营到9点以后,甚至更晚。中队每年因为这个原因处罚早点摊超过20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中队考虑到早点摊经营者大部分是以前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或外来人员,生活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执法管理中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加强处罚力度的管理方式,而是积极向上级领导建议,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其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城区早
点摊的新形象。中队通过详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早点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辖区管理路段的分析,在城区进行了统一的布点。并多次召集经营者一起开会商讨管理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每位早点摊经营者与中队主动签订责任书,做到定人定点,责任明确。中队制作了21辆不锈钢早餐车,面向审批过的经营者发放免费使用。早餐车上统一印制“便民服务早点”
字样,推出了城区早点摊的“便民服务”品牌。硬件设施改造以后,我中队加强对早点摊的考核管理,对考核优秀的早点摊主进行适度奖励,对屡教不改、违规经营的早点摊主进行处罚,直至取消其设摊资格。
通过一系列提升改造和规范管理工作,城区早点摊的经营形象、秩序得到了新的提升,也得到了市民群众与网民的一致好评。
三、为农服务,疏导季节性瓜果进小区
随着夏季瓜果大量上市,镇海城区地域狭小,城区人口高度密集,中队从便民服务的原则出发,将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引入物业小区。
主要做法:
一是对城区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进行分类设置。城区内的疏导场所分为三类,首先是离菜场较远,小区居民较多,有设摊条件的,从方便小区居民生活出发来设立疏导点。其次是南街菜场的原花鸟市场。该场地作为城区产自销季节性瓜果自集中疏导场所。最后是城区内规范路段两侧的人行道,如符合设摊条件,可以考虑设置为疏导点。
二是规定城区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设摊要求。城区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经营期限为7月1日至9月20日止,经营时间为每天6时至21:00时。设摊农户须持土地承包合同、当地村委会证明及社区或小区物业意见,到中队办理临时摊位证,自带保洁工具和遮阳伞。销售必须是本地农民自产的各类瓜果。摊点的设置不得影响交通和市容市貌;不得占用绿地,经营不得高声喧哗、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必须吊挂由中队统一制作的标识牌,便于日常管理。疏导点不收取摊位费,每个摊位的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平米。
三是公众参与城区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的管理。中队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市民代表、行风监督员、社区干部、摊主代表等,开展对城区自产自销季节性瓜果疏导点的现场检查。对按照规定经营的疏导点进行扶持,对未按规定地点设置、超经营范围或未及时做好保洁工作的疏导点,进行处罚,直至取消设摊资格。
今年通过招宝山街道与各社区协商,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山东籍种瓜大户王庆斌的11辆西瓜车进入6个小区和南街疏导点,销售西瓜2万多斤。中队通过在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举措,正确把握了执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重塑了以民为本的城管执法队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