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

时间:2019-05-13 00:4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

第一篇: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

浅析影响昆明房价上涨的因素

【内容提要】近30年来,昆明房价“只涨不跌”,为了稳定房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效果甚微。房价上涨,既有合理因素,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加、住房制度改革、传统思维消费习惯、购房贷款、银行利率低;有不合理因素,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缺陷、投资渠道不畅、人民币升值、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都或多或少刺激了住房需求量增长,从而导致房价上涨。

【关键词】房价、上涨、因素、需求

回观昆明房价多年来的变化趋势,我们会震惊的发现,昆明已经创造出30年“只涨不跌”的神话。1980年,昆明踏上住宅商品化之路;到1986年,房价基本保持在500元/平米以下;到1992年,也只在1000元/平米左右。这十几年,是昆明房价涨幅的平缓期。1993年至1997年,是昆明房价上涨的快速阶段,由于开发商与购房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房价明显提上涨,到1997年,均价已接近2400元/平米,但都在二环路内。到2002年,昆明房价终于冲破3000元大关。从2003年开始,房价涨幅更是惊人。田野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昆明的房屋均价为2916元/平方米,增幅17.7%;2005年,房价为3012元/平方米,增幅3.3%;2006年,房价为3304元/平方米,增幅9.7%;2007年,房价为4547元/平方米,增幅为37.6%;2008年房价为5131元/平方米,增幅为12.8%;2009年,房价达5533元/平方米,增幅达7.8%。2010年,房价继续小幅度上涨,前途可谓“扑朔迷离”。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过去的30年,昆明的房价一路飙升。尤其是近五年来,房价增长迅猛,从2004年到2006年,房价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10%左右,而房价的爆发性增长发生在2007年。

昆明房价上涨过快会加剧住房分配不公,损害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危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为了稳定房价,政府在利率、信贷、税收、土地供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房价增速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1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房价持续上涨?

当前房价上涨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从合理的角度讲,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仅仅这些因素不会导致房价在短期内普遍大幅度上涨,房价异常上涨是制度缺陷带来的过度投资所致。这些非正常的制度因素包括:收入差距扩大、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缺陷、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投资渠道狭窄以及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

(一)、引发房价上涨的合理因素

第一,随着收入增长产生的真实需求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排名升到世界第六位,2004年,各行业如汽车、钢铁,甚至以前发展较慢的机械制造业,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就投资而言,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2003年增长25.8个百分点。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普遍持乐观预期,促使了房地产业的急速增长。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产生了对住房升级换代、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人均GDP与住房面积几乎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居民住房消费通常有三个发展阶段——数量发展阶段、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阶段、整体发展阶段。根据昆明市的人均GDP推算,其住房需求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阶段。未来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住房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第二,城市化进程拉动住房需求增长

1996年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每年大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成为城镇常住人口。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新婚家庭,这些新婚家庭需要住房,这必然会引起对城市住房需求的增长。其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改造产生了对住房的大量被动需求。十几年来,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谓的“都市圈”、“城市带”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使农民大量从农村流入城市,大量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住房需求,房价必然飞涨。

第三,人口增加带动住房需求增长

截至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已达13亿。预计我国人口数量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人口,年平均净增加1000

万人以上。另据“五普”资料显示,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每年平均结婚人数达1000万对以上, 按照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计算,将有400多万对城市人口结婚,假如每个家庭需要一套住房,则市场需求量为400多万套住房。大量增长的婚育家庭将对住房产生巨大需求。

第四,住房制度改革释放大量需求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各地纷纷取消福利分房,国家采取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形式逐步确立了货币分房制度。1998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制度,大量住房需求被释放出来,推动房价上涨。随着新的住房制度的建立,从旧体制中所释放的需求已经达到极限,但是已售公有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将会促进新的住房需求增长。

第五,传统思维消费习惯导致住房需求增长

传统观念认为“有房才有家”、“ 房产是最持久的且可以传承的财产”。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往往倾向于购房置业,宁买不租。追求住房的一步到位。而一个民族的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传统习惯的作用下,住房需求被进一步扩大。

第六、购房贷款,银行利率低

银行的低利率、贷款面广等因素促使了局面由传统的存够钱再买房的传统消费观念向超前消费思想的转变,这等于将传统的几年或几十年后的购买能力提前释放。而购房按揭贷款将居民的潜在需求变成了现实需求,引发了对商品住房的爆炸式需求,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社会各阶层购房的承受能力。

(二)、引发房价上涨的不合理因素

第一,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投资需求旺盛

收入差距扩大是造成房地产投资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下降,更多收入被用来投资。而房地产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品种吸引大量社会剩余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一季度问卷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购房意愿逐年下跌,而2000元以上的家庭购房意愿不断攀升;其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和5000-10000元之间的家庭购房意愿最强。由此可见,房价持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所造成的投资需求旺盛所致。

第二,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房地产开发模式基本可归纳如下:开发商筹措资金并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在建工程或者土地使用权抵押向银行贷款、施工建房、(预)销售回笼资金(偿还贷款或者为下一轮开发融资)、进入下一个开发循环。同时,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提升区域内的土地价值,谋取更大的土地收入。在这种开发模式下,银行、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构成了牢固的相互依存的利益三角关系。地方政府要获取城市建设资金必须增加土地出让收入,而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依赖于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从而对土地有更大需求),而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又主要依赖于融资(主要是银行抵押贷款和预(租)售款)规模以及土地储备规模的增长,而融资的增长则依赖于房价的上涨。房价上涨可为开发商带来更多融资,银行债权保障更充分,也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因此,房价上涨是各方利益主体的内在要求,是维系这种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下去的原动力。正是在各方利益主体的推动下,房价不断上涨。

第三,投资渠道不畅凸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房价上涨是因为投资渠道不畅造成的。大量社会剩余资金争夺有限的投资机会,其中一些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短期内大幅度上涨。投资渠道不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环境不健康,包括商业信用环境和司法环境恶劣,抑制了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二是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少。2005年前利率水平低,房贷条件宽松,所以2003年以来房地产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投资渠道。虽然2005年之后央行多次加息,房贷成本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没有其他更好投资机会的条件下,投资者并不愿意撤出房地产市场。第四,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

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本币升值,在汇率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对国内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外资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资直接开发房地产或者购买房地产。前者会增加房地产供给,不过同时会引起土地需求扩大,引起地价上涨。而后者并不能扩大房地产供给,却增加了需求,加剧了供求矛盾,直接抬高了房价。二是外资流入所产生的带动效应以及流动性效应。由于国际游资的大量涌入,央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投入大量基础货币购买外汇,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虽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以及定向增发国债等方式来回笼流通中过多的货币,但是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过剩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引起房价和股价的上涨。

第五,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住房是最基本的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低收入家庭住房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而不应该由市场解决。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由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面向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体系构成。但是住房保障覆盖面低,供给规模小,分配过程不透明、房价高、建筑质量差以及市政配套设施不全等,影响了住房保障效果。大量应该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并没有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而被迫推向市场,这既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又人为地扩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剧了供求矛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房价上涨存在合理因素,也存在不合理因素。但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政府调控目的在于控制房价上涨速度以及限制房价波动幅度;房价调控是一个长期过程,这是因为引起房价持续上涨的制度因素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短期内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房价调控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市场层面,而应该标本兼治,着手调整引起房地产过度投资的制度基础,即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完善投资环境包括信用环境和司法环境、转变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开发模式、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学发,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需求动因与调控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3):41-422、张岑尧,地方政府的介入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双重压力假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40-433、昆明房价多年的变化趋势http:///house/

4、谢家瑾,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J.浦东房地产,2001,(4)

5、饶高营,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6,(3)

第二篇:我国房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房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乔林 2012年11月

学号:2010099024 姓名:郭泽华

一、内容提炼: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我国近几年来房价上涨过快、价位过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稳定住房价格、解决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难题的建议。本文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历史作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和对全国33个城市2000-2010年十余年间面板数据经行实证检验等方法,证明我国房价近几年的快速上涨的和价位高其实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不到位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求拉动因素是主要原因,当前的二元土地制度、严格的土地供给、政府对土地市场管理的不到位通过土地供给紧张对房价的直接影响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足则导致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中低收入家庭普片面临购房难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居民收入、人口和城镇化。投资投机行为、建造成本、土地供给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足等因素对房价的共同作用,并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收入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从1998年的5425.1元增加到2009年的17174.7元,12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0.17%;城镇人口从200年的4.59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6.22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630万人。收入的提高和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进一步增加对城市房地产的需求。此外,传统的“重房”观点和啃老买房透支了对未来房地产的需求,导致我国住房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第二,居民把住房当做养老保障或则投资。用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面临高安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和养老费用,民众普遍将房地产作为养了资金的来源。同时由于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税负主要集中买房环节,进一步刺激了对住房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第三,我国流动性过剩是支撑房价快速上涨的前提。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行业泡沫的行程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庞大的流动性来自巨额的民间储蓄、充沛的信贷资金、境外“热钱”流入和其他行业转移资金。

第四,严格的土地制度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我国土地供应总体上面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耕地18亿亩红线面临严峻的形式和农村集体建设用的不能流转黛拉的闲置浪费并存。土地供应对房价存在直接影响,城乡二元的土地证的将大量农村集团建设用地排除在流转市场意外,土地储备制度和“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有进一步收紧了土地供应的闸门,土地供应的减少改变了购房者的语气,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第五,住宅用地供应总体不足,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不足,房地产开发商大面积囤地,土地供给难以顺利转为住宅供应市场,使土地价格虚涨并传导到房产领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范围设计不合理,落后社会发展,覆盖面有缺口,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积极性,相应“问责机制”缺失,致使当前住房保障建设滞缓。

第六,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同时在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同时也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参与和分配者。作为“土地财政”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不愿意房价下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动力,通过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影响住房供应,更进一步改变购房者的预期;通过城市拆迁等创造大量需求,这些因素更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政策建议:

(1)对住房需求进行分类处理

(2)转变购房者观念

(3)尽快开始房产税改革

(4)收缩过剩流动性,控制外资流向房地产行业

(5)大力推进郊区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分流市区人口

(6)打破政府在城市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7)改革现有住宅用地“招拍挂”制度

(8)增加土地供给,打击房地产开发商囤地行为

(9)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10)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引导低收入家庭“弃购从租”

(11)改革土地出让金收取办法有一次性缴清改为逐年收取

(12)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13)转变政府角色,改革政府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

(14)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实现地方政府的责权匹配

(15)对不同发展层次城市房价的调控主要采取差别化政策

二、创新点:

第一,通过研究不同发展层次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从构建房价影响模型出发,利用2000-2009年北上广深等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其他14个二三线城市的有关房地产数据来实证检验导致我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定量分析两类市场不同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第二,详细剖析了房地产结构性问题对住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影响住房价格的原因有多个,但当前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重要原因是包括土地供给、住宅市场供给和房地产开发商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失调。

第三,分析了住房价格高涨的原因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尽管政府调控措施不断改进,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住房价格高涨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的重要原因就是以分权为特征的财税体制改革和以GDP为核心的官员晋升考核体制对地方政府的不当激励。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于保障农民权益、国家粮食安全的适度关系问题。在当中找到最佳平衡点,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引入房产税能不能实现降低房价的目的。

第三,如何改进以GDP为核心的官员晋升考核体制,如何在激励政府官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引导社会和谐发展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仍需研究。

第三篇:房价上涨因素(分析全面透彻)

影响房价的主客体因素分析及房价调控对策

房价调控必须突破政府只管宏观、不敢深入微观的市场经济管理思维定式,只有把微观管好,管到位,才能把增加住房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的调控目标落到实处,政府才能掌握房价调控主导权

房地产宏观调控,关键是房价的调控。房价问题是当前最热点的问题,牵动着众多

百姓的心,关系政府形象,牵涉银行、企业利益,关系房地产未来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调控好十分必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控,总地看房地产宏观调控方向是正确的,美中不足在于中观、微观层面管理还不够精细,不够坚决,不够到位,使房地产公司有了较大的反向操控房价的能力,有的年份房价涨幅没能控制在理想范围。

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调控房价,控制房价涨幅,笔者拟从影响房价的主客体因素入手,探讨调控房价的对策。

影响房价的主、客体因素

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有主体因素,也有客体因素,从大的方面来看,影响房价主体因素有3个、客体因素有4个。

(一)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房价调控者。调控房价是政府职责,政府调控房价的手段众多。土地供应量、房地产各项税费政策、银行贷款利息、信贷规模、二套房首付比例政策、注册资本金比例要求等都是宏观调控手段。

(二)房地产商是房价重要影响者。房地产成本以外有着诱人暴利空间,房地产商竭力加以影响。房地产商影响房价也是利用市场规律,通过减少房屋供应,以达到提升价格的目的。影响房价手段主要有:一是多囤地;二是少建房,缓建房;三是多捂盘,缓供房;四是烘抬房价。

(三)需求方是房价基本走势决定者。作为需求方、房屋购买者,其量的大小是影响房价的最根本因素。在我国房地产发展实践中,旺盛的需求是推动房价不断上涨的主导力量,其中的炒房等投资性需求比例越来越高,对房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4大客体因素。地价是房地产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地价是通过挂牌出让由市场决定的,既不由政府意志决定,也不由房地产公司意志决定。

房地产的建造成本也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成本由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建筑市场决定,建筑企业竞争很充分,房地产商已经把房屋建造费用压得较低,建筑成本一般不会成为房价上涨的原因(当然建材涨价的因素例外)。

房地产税费。房地产企业所缴纳各项税费,是由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征收办法一经确定,会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根据宏观管理的需要,政府可做适当调整。

房地产不可移动性特点造成的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区域)容易形成供求失衡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客观因素。房地产这种特点有多种表现形式:一些城市除存在旺盛的本地需求,还存在大量外地需求;一些城市特定区域需求格外旺盛,房价格外高(如北京金融街等区域);一些城市的某些区域土地供应极为稀少,极易形成开发垄断,导致房价过高等等。上述这些特点,对房地产商操控房价十分有利。

总地来看,影响房价的主客体因素作用各有不同,客体因素决定着房屋的基本价值,主体因素则是影响房屋的价格。购房者主体需求状况与房地产商主

体供给状况决定着房价的基本走势,政府和房地产商两大主体则分别起着制约和助推房价走势的作用。

房价调控的对策

房价是可以调控的,房价调控是政府的职责。调控房价措施很多,关键在于不仅要进行宏观调控,还要进行中观和微观管理,不仅要进行定性的宏观调控,还要进行定量的精细化管理。房价调控必须突破政府只管宏观、不敢深入微观的市场经济管理思维定式,只有把微观管好,管到位,才能把增加住房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的调控目标落到实处,政府才能掌握房价调控主导权,切实解决政府调控房价目标被房地产公司的反向操作所消化的现象,才能有效削弱房地产商影响房价的能力。为做好房价调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房价宏观调控必须配以严密的中观和微观定量管理,将调控住房供给和需求的目标落到实处,以提高房价宏观调控的精度。要把房价调控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严格限制房地产商操控房价的能力。

一是要明确房价调控目标。调控房价,各个城市要改变过去模糊调控办法,要制定明确的房价涨幅控制目标,并通过精细化中观和微观管理加以实现。

二是要做好供地需求预测工作,强化供地目标要求,创新供地模式,确保足量供地。要根据未来的住房需求预测,决定当年的批地数量,要在考虑区域的平衡基础上确保足量供地。供地合同目标要求必须明确,如明确全部交纳土地成交价款款项截止时间,明确开始建设时间,全部房屋建成、供应市场截止时间等等,并向社会公示,确保到时形成有效供给,不给房地产商钻合同空子的余地。

要限地王,创新土地出让模式,防局部垄断。根据房地产区域垄断的特点,政府在土地批租出让中,同地域一般应向3家以上房地产公司出让土地,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在出让土地中要使房地产销售能形成竞争而不是垄断。建议政府规定出让给房地产公司同地块土地面积上限。

三是做好城市当年住房需求预测,将住房供给任务落实到房地产公司,保障供给。需求既包括本地需求也包括外来需求。要根据需求预测落实住房供给。有关部门要根据过去国土部门批出的土地情况,将住房供给的任务详细分解到每家房地产公司,并要求其及时足量投向市场。

四是要据未来住房需要预测,落实住房新开工面积。将任务详细分解到每家房地产公司,确保按时开工,按时竣工。

五是成立跨部门的房地产调控协调机构和政策督办机构,改变大家都管都不承担责任的现状。主要城市很有必要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房地产调控协调机构,协调房价调控各项政策。建议在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督办机构(或在原有机构中增加新的督办职能),将房价调控的责任落实到机构,落实到人,切实将宏观调控、中观、微观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六是研究出台1项针对房地产公司违法、违规操控房价各种手法的处罚办法,做到有法可依,公开透明处罚,不搞暗箱操作。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违规不仅不能获利,反受损失。处罚办法必须对房地产商具有相当震慑作用。建议政府仿照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办法(增值部分70%归国家),将房地产公司囤地、囤房增值收入(超出合同时间未开发、未供房)的相应比例收归国有。

七是要加强督办和违规处罚。相关责任机构要将土地批租、住房建设、住房销售切实管到中观和微观,按批地合同、开工许可、竣工要求等进行严格管理,做到限期完成开发、限期足量供应住房,更大程度削弱房地产商影响房价的能力。

八是普通商品房房价也必须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加强其价格宏观调控。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都有部分同志持一种理念,认为普通商品房房价应该完全交由市场决定,由市场调控,这种理念是错误的。目前政策性住房供给,不足住房供给总量的5%,95%以上的老百姓住房要由普通商品房解决,如不能有效调控房价,是对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极大伤害。

商品房房价之所以要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还因为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房地产泡沫政府必须有效防范。

(二)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官方房屋产权登记与城乡户籍登记相结合的产权登记查询系统,出台限制炒房政策,将抑制不合理需求目标落到实处。当前,抑制不合理需求情况落实不甚理想,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调控二套房、多套房底数不清,银行无法操作,实际上对二套房、多套房贷款是只在同行同城有效,缺少一个全国统一联网官方房屋产权登记查询系统。二是对于炒房,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和办法,限制炒房无据可依。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起官方房屋产权登记查询系统,这一系统将大大有利于在全国统一范围内将限制炒房、二套房政策落到实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限制炒房的税费、信贷等政策,改变限制炒房无据可依局面。

(三)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允许实施有差别的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搞全国一刀切。城市与城市之间房地产因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特点,如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在下降,而其他城市房价在上升,有些城市房价涨幅过大。如果全国实行完全统一的政策,对有些城市会起适得其反的作用。建议部分中心城市经中央同意可实行有差别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第四篇:从经济学角度浅析房价上涨因素与限购令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房价上涨因素与限购令影响

摘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阐述自己对于两个现状的看法:房价持续上扬和限购令在我国的实行。并结合当前社会房价事实,初步分析其成因,探究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房价上涨、限购令。

一、实证分析房价背景

从2003年初,我国房价开始出现明显大幅度上涨,此后六年多时间里逐年跃升。其中2004和2005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曾达到16%和15.2%的增长水平。虽然进入2008年年中以后房价增速曾一度放慢甚至有所回调,但进入2009年3月份以来又重现高涨势头, 3-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月度环比数据连续6个月上涨,增幅也逐月扩大。为此,2010年政府出台“限购令”,房产市场热度有所降低,并对价格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截至2011年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显示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首次环比下降,价格下降的城市翻倍增加。有机构表示,房价拐点正式确立,预计未来半年左右,下跌城市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二、影响房价总体上涨的因素

由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复杂,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因此这里仅考虑影响房价总体纵向上涨的因素。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需求量持续上升。主要包括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这是影响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我国人口近年来虽然增涨趋势有所减慢,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未曾停歇的城市热潮使得城市人口压力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人们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给了房价上扬的机会。

除此之外,对我国很大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人来说,用购房的方式实现闲钱投资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投资会形成两个结果,第一是空间资源效率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城郊。很多购买者投资在城郊别墅上,这些别墅将被空置,使得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降低了社会效率;第二是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热潮。因为在市区内购买的第二套房是体现投资的功能,所以很多购买者会将其出租,从外来人口中汲取利益。由此,人口的涌入又会带来新的住房需求,从而形成巨大的需求缺口。(现在受到了“限购令”的影响,弹性需求已经有了降低。)

2.有限的供应量。资源总是稀缺的,这不光光是相对而言,对土地而言,客观事实上它

也是稀缺的。加之近年来政府的调控主要针对土地供应加强控制和管理,造成供给缺乏弹性。结合大量的需求量,供应的短缺使市场供求矛盾,为达到均衡,价格升高在所难免。

3.地方政府对于房价提高的间接支持。地方政府是一块区域内国有土地的实际拥有者,2002年分税制的修订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增加收益。这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新增土地供给的垄断者,为取得最大收益,土地的价格会上涨。而在房屋的总价格中,地价本身的成本就占到了40%以上。故此,土地成本上去了,房屋卖价自然就会提高。

4.自由的房地产市场。早在上世纪的经济二、三十年代凯恩斯已经提出了自由市场无法弥补的缺陷,自由的房地产市场会导致实质上的不公平,很多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自己基本的居住权。在这时政府的有效调控就是必须的,但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虽然曾经出台过相关调控措施,但是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高问题,反而导致公众对其控价能力的不信任。如“限购令”的出台,很多人并不对此抱有信心。

三、“限购令”对地产市场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非理性膨胀,已经发展到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的地步。为彻底遏制投机和过度投资,被称为“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的“限购令”应运而生,它的出台给地产市场带来了两方面的作用:

正面作用:

和前几年控制土地供给的宏观政策不同,限购令是在支持消费者合理的刚性住房需求前提下坚决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换言之,限购令是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住房市场上投资投机型住房需求和刚性需求比例。它作为行政命令抑制投机和部分投资性住房需求,从根本上平衡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现阶段住房总供给在逐步增加,投资、投机型住房需求又被有效抑制,从理论上来说,原来的供需关系将被打破,新的供需关系将建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拉着房价回归理性。

2011年10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下降的有34个城市,持平的有20个城市,上涨的有16个城市,价格下降城市个数首次超过上涨城市个数。环比价格下降的34个城市中,包括全部4个一线城市,南京、济南、杭州、宁波等共15个二线城市,温州、九江等16个三线城市。与9月份相比,10月份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17个,价格上涨的城市减少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2%。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仅温州、宁波2个城市价格下降,说明浙江是本轮全国楼市调整的急先锋。这些数据表明各地政府出台的限购令细则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即成交量明显下降,房地产的价格涨幅放缓,基本控制住了房价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房价。说明国家的这项宏观政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负面作用:

1.造成三、四线城市房价上升。在一二线城市实施限购令以来,被“限购”的需求必须要找其他途径解决,于是需求转向还没有被“限购”的地区,需求的上升造成价格上升。

2.抹杀当地居民住房改善需求。由于限购令规定家庭的购买数量,一个家庭想要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就变得十分不便。这在抹杀投资性购房的同时,无差别的抑制了合理的购房需求。

3打击外来人口就业积极性,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当一个有文凭有热情的外来青年人进入城市,等待他的不是美好的稳定的发展未来,而是规定他在短期内无法购房的政策。限购令在阻止外来投机购房的时候,似乎折射出了一种“排外”性质。

4.硬性改变市场性质,不利于长期发展。限购令的强制性已经超过了政府对价格的调控,它是直接的削弱市场需求,这样硬性的改变是违背市场的运作的。有很多人认为,“限购令”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长远来看反倒是破坏市场运作的政策。

我认为,在房价飞速上升的大背景下,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限购令”是至今为止,最严厉的的政策,暂且不说它是否有长远的效果,至少短期内,它已经起到了冷却房地产市场的效果,这在房地产泡沫化的当下是一剂救心丸。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这一政策,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是不可回避的。短期内“限购令”的奇效注定不能长远,政府的后续政策能否起到调整房价走势的作用才是关键。我们应当看到“限购”不是独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一起作用。

四、对调控房价的政策建议

1.增加住房供给,主要实现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的落实。再严厉的“限购令”也只是片面的砍掉了需求,而没有解决供给上的问题。只有供需平衡,才能释放外来人员的住房刚性需求,才能在劳动资源不流失的情况下,既保证合理住房,又能使社会安定。

2.通过房产税逐步调整购房动机,从根本上解决购房需求。“限购令”在缩减了弹性需求的同时,也把部分合理的住房需求一并抹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的购房动机强烈,满足了居住需求后急于靠住房投资。适当、合理的增加房产税可以起到长远的稳定作用,从而降低人们用住房投机的可能。

3.宏观上控制货币数额,依旧要把重心放到货币政策和金融手段上,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限制外汇热钱流入,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完善宏观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波,高地价、高房价生成机理及后果,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2] 张继梅, 试论我国高房价的生成机理——兼谈房地产市场维稳的对策,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郝纳新,我国房价上涨影响因素浅析,载《人口与经济》,2011年S1期

[4] 孔红枚,“限购令”特定时期调控房价的辅助手段,载《中国房地产》,2011年15期

[5] 程鸿群、何汶金,限购令让房价“何去何从”,载《城市开发》,2011年08期

[6] 张克,“为了发展,我希望房价能降下来” 访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教授,载《检察风云》,2011年第09期

第五篇:恩施房价上涨原因

恩施房价上涨原因

恩施州目前商品房价格在市场需求旺盛和开发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带动下,商品房销售价格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从恩施市调查来看,该市2003年初新建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700元左右,到2003年下半年上涨到800元-900元,2004年初达到900-1008元,今年约为1200元左右,在2年多的时间里房价上涨幅度达到70%以上。从利川市时代和腾龙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了解来看,2002年-2005年一季度,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分别为521元、600元、627元、722元,2003年-2005年环比增幅分别达到15.2%、4.5%、15.2%,其中: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分别为510元、580元、607元、722元,环比增幅分别为13.7%、4.7%、18.9%(2003年-2005年)。目前利川市城区商品房最高售价每平方米达到888元。建始县目前房价为700元-750元,巴东县实际房价在1200元以上,宣恩县为700元-750元,咸丰县为600元-650元,来凤县为700元-750元,鹤峰县为780元-800元,这些县商品房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商业用房及“二手房”价格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全州一般铺面价格每平方米达3000元以上。恩施市黄金地段商业用房售价每平方米均在18000元以上。利川市商业用房售价每平方米一般在12000元左右,最高售价达到每平方米17000元。鹤峰县商业用房每平方米售价达到12000元-15000元/平方米。恩施市“二手房”价格2004年同2003年相比,平均售价上涨50%以上。利川市“二手房”售价平均每平方米上涨10%以上。通过对恩施市、利川市等县市调查综合分析,引起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

一、土地价格的上升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第一因素。土地是房地产建设的基本条件,土地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成本。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今年3月又规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议出让土地项目,必须在8月31日以前处理完毕。显然,国家已决定全面停止经营性土地协议出让,推进土地市场公开交易。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挂”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限,即在短期内容易推动地价上涨。如恩施市在2003年以前,土地资源可协议出让,土地成交价郊区约为5万元/亩,市内约为30-35万元/亩。2003年以后,各房地产企业用地只能通过拍卖的形式来获得土地。如恩施市公汽公司旁边一块土地,2003年初底价为120万元,2003年末底价上涨为250万元,到2004年拍卖成交价为472.6万元,每亩平均价达到193万元。目前,恩施市郊区价为15-20万元/亩,市内约为150万元/亩,不到3年时间里,地价上涨了近4倍。恩施城区内不属黄金地段一般每亩也在50-80万元。可见,地价上涨是当前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建材涨价、工人工资增加等带来的成本加大。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以钢材为主的建筑原材料呈现大幅度上涨,钢材、水泥价格的上涨带动其相关的建筑产品的连锁反映。①钢材:恩施市2003年初每吨价格为2800元,2004年上涨为每吨3800元,目前已涨到每吨4300元,每吨钢材比2003年初增加1500元,涨幅达到54%。利川市同比上涨800元,涨幅达22.9%。②水泥:目前水泥每吨250元,恩施市上涨4.1%,利川市上涨25%。③灰沙砖:目前每块砖为0.22元,同比上涨34%。④沙石料:恩施市为每立方米35元,同比上涨1.06倍;利川市每立方米38元,上涨15.2%。在建筑材料中,还有涂料及运输费等都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建筑材料涨价带动商品房成本增加因结构不同表现在100-150元/平方米左右。同时,随着“两路”在恩施州的全面建设,各建筑企业普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那么,增加工人工资成为企业保证队伍稳定的的首要条件。据调查,恩施市原来一个小工的工资平均为25元/天,目前为45元/天,技工的价格则由每天45元上涨到每天80元。利川市建筑普通工人日平均工资为33元,比上年增加11元,建筑技工日平均工资70元,同比增加15元。

三、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带来的投资成本增加。我州2003年土建成本为每平方米400元左右,2004年为480元左右,目前达到每平方米550元。我州2002年拆迁面积为4.5万平方米,2003年拆迁9.36万平方米,2004年拆迁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拆

迁面积19万平方米,涉及2257户拆迁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拆迁补偿标准也相应提高。按照“拆一补一”的原则,我州从2003年开始拆迁成本大幅度上升,有的被拆迁户要求按现行市价进行的现金补偿。利川市种子公司拆迁中,补偿费达到每平方米700元,远远高于国家补偿标准,但有的住户仍不满意。这些都导致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刚性增长。在2003年州庆之前,恩施城区为美化环境,对清江防洪库岸进行综合治理,拆迁了一大批居民,使“二手房”在当年价格陡增,由年初的每平方米不足600元上涨到年末的每平方米850元左右。

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出打工者返乡购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扬。我州近几年城市化率约为1%,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村高收入者每年约有近4万人转移到到城里购房从业。城区附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多数在城区内购房,早去晚归。如利川市城区附近的元堡、凉务、汪营等乡镇干部基本上都在城区购有房产,汪营镇机关干部中只有1人没有进城买房。据调查,在恩施市城区的中高档商品房购房户中,外出务工回乡人员购房约占30%,再加上恩施州“两路”即将开通,气候、环境等都适合人们居住,使得周边县市及外省人员在恩施州购房的也不少,也成为推动恩施州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五、需求扩张因素的影响。一是过去几年来的低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促成了房地产潜在需求逐步释放出来成实际需求,形成了实际需求的增长高峰。恩施市阳光花园6万平方米的住房在1年时间内便销售一空,据该房地产销售商介绍同等情况在宜昌等大中城市也得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利川市近2年开发的商品房竣工多少卖多少,没有空置的商品房,即使位置稍差一点的也都卖光了。二是投资型需求增长。房屋作为投资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随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投资房地产热情不断增强。据恩施市成调资料,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47元,比2000年增加1519元,年均增长6%以上,不少居民掀起了二次购房热。利川市有部分居民卖掉过去自己修的私房,购买更为舒适、更豪华的商品房。此类虚拟需求的激增,又反作用于价格,最终导致房价的不断上扬。

六、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规费、税费及服务费收取进一步规范。偷、逃、免、减税费的不合理因素在规范后越来越少。恩施州房地产业在2003年以前属于政府扶持的产业,有的县市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以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投资,费用减免高达70%以上。2003年底,房地产业不再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使房地产业逐渐走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有近30种规范管理的费用要收取。例如:2003年以前规划局配套费只收取为5-10元/平方米,现在为45元/平方米;以前免收的水土保持、环境测评、质量安检、卫生评估等费用,现在均不再减免。根据抽样调查测算,所有规费分摊到住房中约为120元/平方米,税费分摊后为80元/平方米,中介服务费分摊后为60元/平方米,合计每平方米住房要承担税费260元/平方米。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在居住上的从众、攀比、同步心理,对住房的面积要求也是越来越大。面积大、品位高,都需要新技术、新材料,也都要增加建设成本,刺激房价上涨。

下载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价上涨原因分析

    试论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与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地方财政过度依赖......

    中国房价上涨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上涨现象 在所有有关民生类的问题中,居高不下的房价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虽然,近期我国的房价在限购限贷、房产税等政策的影响下有所回落,......

    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精选多篇)

    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 当今,中国房价的上涨问题,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在我们身边的,鹤山附近的十里方圆的楼价已上涨到1.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促使房......

    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影响二手房房价因素

    关于“影响桂城二手房房价因素”研究报告 佛山一中高一七班 课题组成员:彭钰薇、江佳励、龚海琳、张欣悦 指导老师: (一) 研究背景:由于近年来房价出现不断攀升的趋势,楼王层出不......

    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连云港房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

    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连云港市市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经济适用房出现短缺,商......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时事评论背景: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20多年来,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

    马克思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的问题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1.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特点是投资和用地讨膺扩张控制已见成效,但房价增长过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