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在东科公司铆焊车间,有这样一位老师傅,在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对待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他善于动脑,遇到技术难题敢于去啃硬骨头,成功解决生产技术中的各种难题,成为铆焊车间技术创新的带头人,他就是钳工技师——张清水。
东科公司以设备制作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凭借的就是设备的技术革新。张清水在铆焊车间负责设备的制作与组装工作,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他不断创新技术工艺,大胆实践,使设备性能更加完善,提高了设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制造静电涂油机时,张清水发现带动计量泵的直流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稳定,低速则不稳定,而涂油机则需要在低速时实现油量的微涂,即电机在每分钟20转左右时达到最佳效果。他经过反复观察,发现直流电机和泵体之间的链接设计不合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强度不够而导致两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超差,存在着刚性差毛病,从而导致电机带动泵体转动时,时转时停,使涂油量达不到最佳效果。经过他所费心思的思索,大胆对涂油机电机与泵体的链接进行了工艺革新,由原来的形状改成另外一种刚性好的结构,经过安装制作,调试效果非常好,使电机转速稳定在20转左右,涂油量保持了微涂的目的。
在加工制作30吨机械式翻钢机过程中,以往翻钢机转体与扇形齿轮的组装是靠外加工来保证啮合质量的。由于外加工厂家提高了加工费用,使车间制造成本增高,为了降低成本,他主动提出自己组装,但在组装工艺上需要进行摸索和探讨。为了保证扇形齿轮的啮合质量,他细心研究装配工艺,翻阅了大量的齿轮组装工艺书,同时上网查阅工艺资料,在他的努力下,制定出扇形齿轮和转体安装工艺。首先,根据扇形齿的形状特点,先将传动部分装配好,并找平,再将两个扇型齿分别装在传动底座上,与小齿轮自动啮合,找正后,将扇形齿一侧,用软木塞住两啮合齿的一侧,来保证啮合间隙,然后将两扇形齿临时固定,再将软体慢慢吊装,放在扇型齿上,找正后进行点焊,从而完成转体与扇形齿轮的组装。由于安装工艺方法得当,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安装任务,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张清水就是这样在本职岗位上勤于思考,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成为了东科公司首席的钳工工人技师。
东科公司:刘振双罗伟
第二篇: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云南省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机关处室职能调整方案》精神和省科技厅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了规范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申报评审、日常管理和出站评价等工作,促进云南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推动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本《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一、培养及资助
坚持人才培养与承担项目相结合;培养对象接受人才素质培养费资助,根据本人情况和所在单位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出国进修、学位教育、业务培训等适合方式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出站,由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每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二、申报条件
(一)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申报条件
1、在云南省行政辖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在岗人员。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含硕士)以上学历(贡献特别突出者例外)。
3、年龄在45周岁以下。
4、承担有在研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所申报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已确定立项,并为主要承担者;或承担有正在实施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并为主要负责人。
5、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达到下列专项条件之一者,方可推荐参加评选: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优秀社科论著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
(2)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并为主要贡献人;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并为主要贡献人。
(3)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出版社,以第一作者出版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学术专著。
(4)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技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0以上。
(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申报条件
1、在云南省行政辖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在岗人员。
2、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具有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4、年龄在45周岁以下。
5、承担有在研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所申报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已确定立项,并为主要承担者;或承担有正在实施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并为主要负责人。
6、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达到下列专项条件之一者,方可推荐参加评选:
(1)国家级奖获得者;或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科技进
步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并为主要贡献人。
(2)曾作为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3)主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近3年累计新增利润超过500万元以上者。
(4)主持企业重大新产品开发做出突出贡献,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以上者。
(5)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者;获国内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并用于生产,产生1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的主要完成者。
(6)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有统一书号的1本以上(含1本)技术专著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4篇以上(含4篇)学术文章(或技术总结)的第一作者。
三、遴选程序
(一)省科技厅人事处牵头,相关业务处(基础研究处、工业及高新技术发展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处)结合科技计划选题立项工作组织人才推荐。
1、个人申请。
2、单位推荐。
3、主管部门审查并提出推荐意见(省属高校可自行审查并出具推荐意见)。
4、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审查承担项目情况并提出初审意见及推荐排序。
(二)省科技厅人事处汇总由相关业务处推荐的申报者,并进行复核审查。对通过复核审查的申报者,统一组织专家评审。
(三)厅长办公会审定。
(四)新闻媒体公示。
(五)报省政府审批。
(六)人事处牵头,各相关业务处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任务书。在培养任务书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事处负责)及在研科技计划项目中培养人才的工作任务(各相关业务处负责)。
四、有关问题说明
(一)相关业务处负责申报人在研项目的审查工作。
1、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申请人必须承担有在研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所申报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已确定立项,并为主要承担者;或承担有正在实施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并为主要负责人。申请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的,基础研究处负责对其在研项目进行审查;申请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分别由工业及高新技术发展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处对其在研项目进行审查。
2、各业务处按照不少于本口人才选拔指导性名额数的1.4倍推荐评审。
(二)入选的两类培养人才每人获6万元的素质培养费资助(人才在入选时拨付3万元,培养结束出站考核合格后拨付3万元)。每年所需素质培养费先由省财政人才专项经费安排,不足部份由厅统筹安排。
(三)各推荐单位(人才所在单位)应按1:1的比例匹配培养经费,于人才入选的当年内安排完备。各推荐单位要积极改善培养对象的工作条件,对于不按规定落实培养措施的单位,省科技厅将停止该单位以后申请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四)入选的两类培养人才省科技厅不再另行匹配项目。
(五)相关业务处负责对培养人才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督促工作。人事处负责培养人才的日常管理,负责人才考核和出站评价考核的组织工作。
第三篇:创业带头人
打工铺就人生路 创业铺就致富路
---宁县良平乡贾家村村民贾正运返乡创业事迹
十多年前提起宁县良平乡,人们就会感叹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如今走进良平乡,举目望去,家家门前都有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猪舍,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外来拉运肥猪的车辆不时从身边掠过,还有正在装猪的车辆热闹非凡,猪叫声不断,使人感受到这里的生猪产业春光无限,欣欣向荣。这一切都源于这里有一批出色的猪产业创业带头人,贾正运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探索,寻找致富之路
贾正运,男,宁县良平乡贾家村农民,现年47岁,高中文化程度。1985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放弃了求学生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目睹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守那几亩黄土地的辛酸。22岁的贾正运想干一番事业,想早日脱贫致富。1986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想出去走走看看,见见外面的世界,长长自己的本领。独身一人来到兰州,正逢兰州正大公司养殖场招收员工,当时工资并不高,但这里的工作却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注意,当时他在养殖场只负责一些杂活,包括清理场区环境卫生。他一边打工一边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可以赚钱,可是很难致富,只有运用打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创业才是最好的出路。
他平时注意观察养殖场养牛、养猪的所有流程和关键环节,每当养殖场经常有外来客商观摩学习,现场交流经验的时候,他都找机会到现场认真听讲,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后来他越来越觉得养殖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六年后即1992年他返回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他决心要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开始在早胜牛产业上做起了文章,同时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2002年他被选任为县政协委员,在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大力开发早胜牛产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提案,就早胜牛的品种改良、强化技术推广、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做了很好的意见,2003年他的提案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扶持他创办了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牛产业,他的艰辛探索终于有了收获,至2006年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获利160万元。2005年他被宁县政协委员会评为政协宁县第六届委员会优秀委员。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被宁县人民政府评为私营经济先进集体。2004年他饲养的肉牛荣获宁县首届赛牛会“明星牛”称号。
追求科学养殖,重赴务工学习之路
虽然在牛产业上取得了收获,但是经过几年实践,贾正运很快发现科学养殖是养殖业的灵魂,不讲求科学、不学习技术就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被淘汰。他认为一定要全面掌握科学养殖技术,虽说自己以前也有一些养殖经验和一定的技术,但还远远不够。2006年他再次决定重赴兰州去学习,给自己“充电”。这次当他来到兰州正大集团让他耳目一新,正大集团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养殖场,已经成了分公司遍布各地的大集团,而且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培训、指导等服务为主,养殖都分配到各地基层。由于有养殖经验加之还有以前的几个老同事帮忙,正大集团总经理同意贾正运留下来上班,他先后系统学习了生猪养殖、肉猪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实施科学养殖,大力发展良平猪产业
2008年他信心十足的回到家乡,回来后他主动找乡政府主要领导结合良平实际谈起了自己的养殖理想—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并精心疏通销售渠道,启动民资,诚招客商,建基地与办龙头企业齐头并进,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良平猪产业:良种繁殖--肉猪育肥—生猪外销---屠宰加工的“良平模式”。他要建办自己的良种猪繁育公司。他的设想得到良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村里成为了第一个带头创业之人。他利用在外务工所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多年打工的积蓄,2009年3月他在良平贾家村建办了宁县良平牧青园良种猪繁育公司,该公司占地10亩,计划总投资310万元,新建标准化猪舍5栋1200平方米,引进良种猪300头,二元母猪500头,建成后年可出栏良种仔猪10000头,育肥猪3000头,实现产值750万元,获利润150万元。同时,贾正运邀请正大集团讲师,先后在良平举办养猪培训班10场次,为良平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大力推广了猪粪生产蘑菇,建户用沼气等环保措施,带动猪场附近100多户群众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永不服输的他终于寻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现在由于政府扶持和服务质量好,他的公司不断壮大,经过半年的运作,现在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280万元,安排本乡内农民工80多人,根据岗位不同,月工资在1000-2000元不等,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可达230元左右。
如今的良平乡,全乡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多头,远销兰州、西安、西宁、延安、河南等市场,养猪每年为农民带来人均近千元的收入,猪产业真正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第四篇:文化带头人
记深甽镇长洋村舞蹈队队长徐丽苗先进事迹
徐丽苗是深圳镇长洋村腰鼓队和舞蹈队的队长。几年来,她积极支持长洋农村文化工作,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带领农村文化队伍开展健康向上、有益和谐乡村建设的各类活动,热心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2007年7月,村里接到参加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比赛演出重要任务。由于村里经费紧张,演出服装成了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她带领老师和队员乘坐中巴车车去小商品批发市场挑面料、选配饰,大包小包往回扛。从此,她们白天练习舞蹈,晚上缝制服装,还要将一个个小亮片、一个个小珠子一针一线地缝到衣服上,老师和队员们加班加点、不辞辛苦。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15套充满长洋地方特色的服装制作出来,她们用最少的钱办了最大的事。
眼看比赛临近的关键时刻,舞蹈队的老师在为队员做示范时,不慎将脚踝扭伤,走路都很吃力。徐丽苗主动承担起训练任务,哪个队员做得动作不到位,她都亲自给队员做示范。为了在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崭露头角,她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舞蹈排练当中,带领队员不厌其烦的练习每个姿势,加班加点,从不喊累,有时甚至从上午一直练到晚上,老师和队员们都顾不上吃饭。
辛勤的付出终于在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得到了收获,长洋村舞蹈队参赛的健身舞获得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健身舞比赛的金奖。队员们身着青春亮丽健身舞服装,成为农民文化
艺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舞蹈队成立十多年来,吸引了周边许多村的舞蹈爱好者参与,人数已达到30多人,开展慰问、演出、比赛等大型活动二十多次,群众参与达到400多人次。徐丽苗带领下的长洋舞蹈队和长洋腰鼓队经过不断地努力,屡次获得佳绩。2007年获得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健身舞比赛金奖,2008年获得深甽镇“十月半”民俗文化周广场舞比赛(腰鼓舞)表演奖,2008年获得宁海县“庆三
八、迎奥运、展风采、促和谐”广场舞蹈比赛镇乡街道组金奖,2011年获得宁海县第四节农民文化艺术节“时尚新农村”健康舞比赛银奖等等殊荣。
眼下,徐丽苗带领的长洋文化艺术队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样式,赢得群众,赢得市场,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她本人也将以德艺双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升华人生境界,勇于攀登舞蹈艺术新高峰。
第五篇:文化带头人
文化带头人
牛杰,女,31岁,是林坛镇西王女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她更重要的身份是这个美丽村庄的广场舞的舞蹈队队长。几年来,她积极支持农村文化工作,乐于助人、带领西王女村庄开展健康向上、有益和谐乡村建设的广场舞,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
牛杰同志积极主动的向村民宣传广场舞的好处,广场舞有健美、健心、健脑、健体等功效。广场舞的操练是在美妙的悦耳的音乐中,专心起舞,把细腻的感情注入舞姿中,并以美丽的舞姿展示自己的身手,塑造出各类美的姿态、美的造型,达到体育与艺术、健与美结合的意境,广场舞操练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加入排舞操练是一项很好的形体练习,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健旺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添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浸染。
同时,不论春夏还是秋冬,牛杰同志带领的舞蹈队从没有间断过,她的舞蹈队活跃在每个夜晚。牛志杰不仅自己掏腰包给舞蹈队买了音响而且还在自己的闲暇时学习新的舞蹈、新的舞步带领舞蹈队队的成员学习新的舞步,给自己的舞蹈队注入新的活力。每年的春节,牛志杰同志更是把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奉献给了自己的舞蹈队,把欢乐和喜庆带到千家万户。
眼下,牛杰带领的舞蹈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样式赢得群众的爱戴,满足着西王女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