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驱动,工业升级“加速器”
创新驱动,工业升级“加速器” “近两年来,部门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力地加速了工业转型升级。”来自省工信委的消息提振信心。2013年1至11月,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66.6亿元,同比增长12%,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1%。
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制约我省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我省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积极破解科技资源缺乏难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推动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我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国有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在技术转移推广、产学研协作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已有7家,涉及高校20多家,覆盖我省主要产业和高校主要优势学科。我省财政科技经费用于推进企业创新的份额逐年上升。2013年,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稀土、日用陶瓷领域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在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方面零的突破。
在转型升级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记者采访发现,受创新环境的影响,加上市场倒逼因素,企业科技研发、技改投资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共识。去年,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34家,总数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产品销售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均达到三分之一。
创新增强了企业搏击市场的底气——2013年,江铃集团通过技术改造,盘活了已停产3年的华翔富奇汽车,使抚州市重新拥有一家整车生产企业。
华意压缩通过产品创新,在提升空调压缩机性能的同时,朝“小型化”迈进,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去年企业产销量预计超过3200万台,实现全球产销量第一。
当国内众多光伏企业还在努力减亏、抱团取暖的时候,晶科能源已率先实现盈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它的股价最高;体现光伏企业技术领先的两大指标,连续11个月在全行业排名第一。2013年12月12日,记者在上饶晶科能源看到,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生产,几辆大货车在大门口排队提货。晶科能源项目总监汪建军告诉记者,晶科的核心推动力就是技术创新。仅在去年,晶科能源就取得了32项国家发明专利,新建的实验室刚通过相关认证,检测结果国际通用。正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让晶科能源赢得了话语权。
据统计,2013年,列入省级开发和试产计划的新产品共300多项,完成鉴定近200项,新增销售收入500亿元左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预计完成53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0%以上。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全省共实施推进了90个投资1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了全省工业增长近5个百分点。本报记者黄继妍
第二篇: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包头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4年末,包头市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2035户,注册资本(金)1242.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08%和19.22%,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包头市民营企业要不等待、不观望,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经济增长告别两位数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包头市产业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经济波动冲击的实际决定的。近年来,包头市钢铁、电力等主导产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主要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持续加大。为此,包头市一方面大力调整存量,坚决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做优增量,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引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已在钢铁、铝、装备制造、稀土等方面进行了产业转型和技术引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头市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方面,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价格和用工、用地、资本使用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使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力挤压。从民营企业的内部因素来看,包头市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的,层次低、规模小,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家管理能力不强,普遍存在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的困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势在必行。民营企业要主动研判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靠大力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发展。
二、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是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包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多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各类研发机构145家。近年来,包头市一直致力于搞产学研一体化,引进知名院校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铁用轨等一大批产品研发成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民营企业主动转型的意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新型化,让老树开出新花;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推动经济发展更趋稳定。
民营企业占包头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包头市工商联开展了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综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不少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自主品牌。一些优秀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成倍增长。比如,高新区包头市展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自治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同时我们也看到,包头市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创新要素获取难、技术创新服务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环境不公平等。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三、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要紧紧抓住包头市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研发机构的契机,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北大科技园产业化、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产业集群、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便捷。二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与企业合作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自身企业创新。今年,包头市将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三是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工商联的构成主体和存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科技创新力和市场开拓力强的企业会员,把那些有实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及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推出一批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三是全面提高工商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切实推动工作目标落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各项职责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系包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刘 佳
第三篇: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在2013年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讲话
张长富
同志们:
大家好!很高兴来参加这次研讨会,能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2013年钢铁市场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钢铁行业的“寒冬”,也有人也称为“严冬”。受内外经济增速回落,钢材需求减弱、价格大幅下跌和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等影响,去年钢铁行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全国共产钢7.16亿吨,同比增长3.1%,与2011年相比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增长最少的一年;全行业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只有15.8亿元,同比减少870.36亿元,降低98.22%,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为0.04%,同比降低2.35个百分点,吨钢利润仅有2.6元,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运营。尤其是钢铁主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实事求是讲,2012年在“寒冬”的情况下,行业能保持微利,实在来之不易。
今年和今后,中国钢铁行业面对市场形势又是什么样?如何应对?下面,我想从“钢铁行业面对的宏观形势、钢铁行业的市场前景及运行情况、建议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钢铁行业面对的宏观形势:总的看,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市场会逐步好转
钢铁行业去年的“寒冬”过去了,今年形势如何?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认为,钢铁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市场形势将会好于去年。面对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中国钢铁工业还大有希望,决不是夕阳产业。
从国际形势来分析:今年国际经济形势虽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全球仍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状态之中,但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增长。
一是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其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1.4%;联合国去年12月18日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4%。从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这给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市场需求;
二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总需求疲软状态有所改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各国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但比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刚爆发初期造成影响已经减弱。如美国推出多轮宽松货币政策后,去年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失业率有所降低,最近美国公布1月份的失业率已经降到7.7%,处于近3年来最低值,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目前虽仍不足,但也有所改观,美国财政悬崖有所缓解;欧洲从债务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南欧经济普遍衰退,北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虽然目前普遍认为整个欧元区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但欧盟、欧洲银行等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债务危机影响,3月初欧盟宣布将采取无期限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日本经济由于其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受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岛屿之争的影响,出口市场有所收缩,制约经济的复苏发展,但最近日本宣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扩大消费与出口,尤其是大力开拓缅甸、老挝等东盟市场,以刺激国内经济。
美、欧、日都先后推出非常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在刺激本国经济、恢复经济增长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外转嫁内部经济困难意图也十分明显,全球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再度全面加大。
三是国际贸易增长的同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全球贸易总额继续增长,但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国内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汇率战全面升级,全球贸易增速下降,面临下行的巨大风险。3月初,我们去东盟3个国家,重点商讨了对我国钢材进行反倾销的事项,目前我们与东盟、欧盟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也严重影响我国对这些地区钢材的出口。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增长发展进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目前处于恢复性低速增长期。在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作出明确判断。中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中央强调,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分析:去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确立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3年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的主基调: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3年经济发展总目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闭幕的“两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CPI控制在3.5%,比2011年4%降低0.5个百分点;财政赤字保持1.2万亿,比2011年增加4000亿,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地方财政赤字3500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从“两会”确立宏观经济目标看,今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持续增长的水平。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明确提出的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和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这对我们钢铁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息,给钢铁工业今后和今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市场空间。
一方面,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创造了钢铁工业今后8年继续实现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项任务。
十八大提出的这些目标和任务,必将深刻影响和强烈推动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也必将深刻影响和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我国经济仍将要保持每年平均7.5%的增长速度,这无疑会给作为基础工业的钢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尤其是今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规模的、持续长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必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在3月6日“两会”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委张平主任明确表示,今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非常广阔,投资的空间还很大。今后要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居民住房、城市交通、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将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城镇化之后的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会随之增加,开拓出广泛的内需市场。这些将为钢铁产品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要达到东部沿海的发展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钢铁工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还将会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我们要增强对钢铁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另一方面,今后我国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为钢铁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四化”的概念,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曾多次阐述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去年12月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13年经济工作时,他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更明确指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后农业的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提出许多新的发展思路。目前中央将城镇化作为重要改革措施被单独提出,并由发改委牵头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年上半年将正式颁布。我们相信,今后我国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给我们钢铁工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市场空间。
我们回顾中国钢铁工业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城镇化与工业化。从今后发展来看,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为80%,发展中国家普遍为60%,世界平均水平为52%,最近发改委公布的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6%。联合国关于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中预计: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城镇化还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届时将提高到65-70%,目前每年要转移城镇人口1000多万,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中国还将增加约3亿城市人口,相当于目前美国的人口总量,这在世界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这相当于是每年有“四万亿”投资,这种居民个人的投资需求,就是内需潜力之所在。
今年“两会”之后,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十八大部署,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制定和落实新型“四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推进措施,这必将给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对钢铁工业发展前景要有坚定的信心,把握机遇,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二、钢铁行业发展的前景:中国钢铁工业将进入到一个平稳增长的发展期
从前面钢铁工业面对的宏观形势分析判断,钢铁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会同步好转,今年钢铁行业经营态势将略好于2012年,以后钢铁市场发展逐步转向平稳增长。下面我从钢材市场、铁矿石市场、煤焦等原料市场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钢材市场
2012年,我国共生产钢材9.51亿吨(含重复材),出口钢材5573.21万吨,进口钢材1365.75万吨,进出口相抵我国净出口钢材4207.46万吨,国内市场销售的钢材量为9.09亿吨。据中钢协监测的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品种到2012年12月末的库存量为1188.01万吨,与2011年同比减少102.05万吨,社会库存降幅为7.91%。这说明,我国去年的钢材市场是一个去库存化的销售市场,钢材产销率比较乐观。这是在去年我国GDP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的情况下实现的。2013年中国钢材市场前景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首先从投资情况来分析: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目标:GDP增长7.5%;M2增长率为13%,并要适度扩大社会融资规模;财政赤字1.2万亿,比上年增长4000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从今年两会确定的经济目标看,除GDP目标为7.5%没变外,其它指标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速比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说明今年国家在安排经济目标上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
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在3月6日两会记者会表示:城镇化所需的投资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最大潜力,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3%,达到52.6%,估计2013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3.37%。张平主任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发布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把城镇化蕴藏的内需潜力和改革蕴藏的红利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预计,今年我国在固定资产的增速会有所增大。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房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方面,估计2013年投资增长将超过2012年,有可能达到24%左右,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最近发改委运输所完成的《2012年-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2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完成总投资2600亿元,估计2013年这一投资规模将达到2800-2900亿元。
今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部署,2013年我国铁路投资6500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投资新线建设5200公里。这是近三年来,铁路投资最高年份。从以上分析来看,2013年及今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城市轨道、铁路投资增长加快,这对促进钢材消费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从钢材消费市场增长来分析:除基础设施建设外,我国钢材消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机械制造、汽车、船舶及集装箱、家用电器等行业,从这些钢材消费行业的运行态势分析,2013年都将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对钢材市场有一定拉动。
房地产行业:虽然最近国家公布了国五条的实施细则,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2013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实施,今年国家安排新开工保障房630万套、建成470万套,这为今年及今后房地产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估计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增速与2012年的16.2%相比,将保持持平或略有提高。最近房地产有关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可能为17-18%。
机械制造行业:2012年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完成销售产值18.06万亿元,同比增长15.54%。据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2013年机械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形势将比上年温和回升,平稳增长,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速预计都会在12%左右,利润增速在8%左右,出口增速在8%左右。
汽车行业: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达到1927.18万辆和19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汽车行业产销突破19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据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量在2080万辆,增长率在7%左右。船舶与集装箱行业:2012年由于全球船运市场萎缩,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订单量20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到去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695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8.7%。由于世界经贸形势、以及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去年船舶及集装箱行业处于低迷状态。据船舶工业协会预测,2013年全球航运市场可有望比2012年略有改善,但受手持订单量下降、完工船舶价低、生产成本上升等影响,预计2013年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下滑,全年完工船舶约55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可能略有增加,但手持订单量将下降到1亿载重吨以下。
家用电器行业:2012年,我国家电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0%,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6%。2013年受家电下乡政策的结束影响,2013年将是家电业的调整年,但商务部表示,今年国家会研究从节能减排等方面出台新的鼓励家电消费的政策,家电业的增幅会继续保持在10%左右,出口增幅大致也10%上下。
从以上钢材主要用户行业发展形势来分析,2013年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预计将温和增长。其中,增长形势较好的行业有: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机械制造、汽车行业;平稳增长的行业有:房地产、家用电器行业;持续低迷行业:船舶及集装箱行业。
从钢材出口形势来分析:2012年我国直接出口钢材5573.2万吨,同比增长了14%;间接通过工程机械、五金、汽车、机械电子产品等出口钢材预计在7000万吨左右。直接和间接出口钢产产量大约在1.2亿吨左右,占我国9亿吨钢产能的13%左右。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速增长态势,这对我国钢材继续扩大出口有利,但目前我国出口受到美、欧、东盟等多国和地区的反倾销,新兴市场国家也控制很严,出口难度增大。
总体来讲,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判断,2013年及今后我国钢产量的增长会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另外,从今后我国GDP增速来看,我国已从原来超过10%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到7-8%的中低速增长期,这个增长速度对钢材的需求拉动不是很突显,尤其是目前我国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目前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1%,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我国已从投资、出口型经济逐步转向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来,因此国民经济发展对钢材需求强度在降低,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我国每亿元GDP的钢材消费强度已由以前的1657吨降为1370吨,降低了287吨/亿元。目前随着高强钢的发展、推广和应用,用钢减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鉴于此,今后我国钢材市场不可能再出现象过去那样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再有数量上的大幅度增长,钢材市场将出现理性回归,每年钢的增长速度可能保持在2-3%左右,粗钢产量将较长时间维持在7-8亿吨水平,钢铁行业将较长时期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的状态。
(二)铁矿石市场
最近几年来,由于世界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受供求的影响,铁矿石也变成了疯狂的“石头”,矿价一路飚升,给钢铁工业生产成本造成很大压力。受资源条件的制约,我国进口铁矿石量连续增长,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达到7.45亿吨。
从目前国际国内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来分析,今后供求关系将趋于平衡,矿石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像2011和2012年支撑高价位的因素不复存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钢材市场需求减弱,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降低,我们预计,今后中国每年钢的生产增速在2-3%之间,同时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材市场竞争激烈,钢材价格仍处于低价位水平,在成本的传导作用下,矿石价格不可能长期高位运行;二是目前全球矿石的生产供应得到大幅提升。在过去几年高矿价的拉动下,国际矿山企业大量投资矿山建设,这些新投资建设的矿山将逐步释放产能,矿石从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据统计,2012年力拓总产量达1.99亿吨,较2011年增加710万吨,增长3.7%;必和必拓总产量达到1.60亿吨,较2011年增加1140万吨,增长7.63%;FMG总产量达到6777万吨,较2011年增加1388万吨,25.7%;VALE总产量达到3.20亿吨,较2011年增加817万吨,增长2.62%。合计2012年四大矿山生产总量增加4054万吨。预计2013年四大矿山总计新增约5000万吨,其中淡水河谷基本持平,力拓将增产1500万吨,必和必拓将增产1000万吨;FMG将增产2500万吨,世界其他国家也将增加一定铁矿石供应量,估计澳大利亚其它矿山增产500-1000万吨,加拿大增产500-800万吨,秘鲁增产约100万吨,非洲,独联体,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会有所增加。预计2013年全球矿山企业的增产量在6000-7000万吨。铁矿石增产速度明显高于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国际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三是我国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增强。这些年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权益矿大量增加,目前我国企业权益矿约增加2000多万吨,其中山钢增加500万吨,中信泰富增加500万吨,武钢增加700万吨,首钢和鞍钢等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同时国内矿山近5年来,铁矿石产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12年达到13.1亿吨,较2008年增长71.1%,如果矿价维持相对合理水平,国内矿山还会继续增加产量,估计增产原矿1亿吨。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国际矿价没有继续提高的理由,最近国际一些著名机构,如普华永道、摩根士丹利、路透等专业分析人士预测,2013年国际铁矿石价位在120-130美元/吨;就连FMG、淡水河谷等世界矿山企业也预测,2013年铁矿石价格在120美元/吨左右。
我们钢铁企业要认真分析铁矿石市场供求形势,把握好采购节奏,维持好合理库存,不要盲目跟风、跟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铁矿石供应总体向宽松方向发展,矿价将处于下降趋势,价格波动幅度将会逐步减小。
国家也要加强铁矿石市场的监管,防止人为炒作,操控价格,同时要加强反垄断的力度,要力争建立健康有序的国际铁矿石市场秩序,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希望的路线图是:采取三条措施办好北矿所铁矿石现货市场,通过公开、透明交易,发现价格;同时抓好行业自律,努力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要共同努力把北京矿权交易所铁矿石现货市场办好:一是要提升现货市场供应量和采购量,铁矿石供应方要加大在现货市场的投放量,提高供应量,采购方要提高在现货市场的采购量;二是现货市场要提高服务质量,为供需双方公开、透明交易搭建平台;三是要通过供需双方公平交易,发现铁矿石现货交易的价格,用此来指导铁矿石价格的形成,为长协价提供定价的依据。建立健康有序铁矿石市场秩序要求我们:一是要加强行业的自律;二是要加强行业的监管。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定期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供需双方提供参照,防止人为操控哄抬价格;认真执行铁矿石合同审核备案制度,坚持代理制。通过有效地工作,促进健康有序铁矿石市场秩序的建立。
3、煤、焦、废钢、铁合金等市场
目前,钢铁生产原料煤、焦、废钢和铁合金受钢铁生产增速的放缓,供应量的充足的影响,价格不同程度出现回落。我们预计,2013年钢铁生产原料市场总体处于平稳和宽松态势。
冶金煤:从2012年底到今年2月底,奥大利BJ动力煤指数从最高300.78点下降至291.72点,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国际硬焦煤的现货价格目前也回落至157美元/吨,必和必拓与新日铁达成2013年1季度硬质焦煤的合约价为165美元/吨,比2012年第4季度价格低5美元/吨,喷吹煤基准价比2012年第4季度价格下跌1美元/吨。目前国际冶金煤的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价格复苏停滞,并有小幅回落趋势。国内市场受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影响,国家提出能源要定量消费,到2015年我们煤消费不超过40亿吨,现在是36亿吨,因此国内煤炭市场估计也将处于平稳态势。
焦炭:目前国际焦炭市场持续低迷,价格继续下滑。受国际钢铁生产增速放缓,目前主要焦炭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依然低迷,尤其是去年12月17日,我国财政部发布2013年中国出口商品税率表,取消了自2008年开始执行的税率为40%冶金焦炭出口税,这意味着中国焦炭出口国际市场量的增加,必将对国际焦炭市场带来影响。
废钢:国际废钢市场受钢铁生产增长趋缓的影响,以及电炉钢生产的影响,废钢市场基本上维持稳定。
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13年及今后钢铁市场主要特点: 钢材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依旧,但受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成本的支撑,钢材价格会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但难有大幅度回升的可能;
钢铁原料市场,包括铁矿石、煤、焦和废钢等,受钢铁生产增幅趋缓的影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平稳态势 钢铁行业继续将较长时期面临“高产能、高成本、低利润”的局面。
三、建议应对的措施
2013年,钢铁行业虽然在外部环境上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看到前途,树立信心,增强力量。同时也要看到今后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条件下,钢铁需求增速趋缓,钢铁产业将步入“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的微利时代。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立足自身、两眼向内、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学习先进,对标挖潜,降低成本,变压力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做好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认清形势,转变发展的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将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成为自觉行为。要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到中低速的转变,我国钢材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产量高速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靠规模、靠扩张的路子已很难走通。企业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路子,真正变数量型为质量型,变扩张型为效益型。
要继续以销定产,坚持“没有合同不安排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的经营原则,继续控制产能的无序释放,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缓解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二)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重点要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稳产增效、减产增效、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在创新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内最核心的“硬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同时要解决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使我们钢铁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是管理创新。这是企业内 “软创新”,包括企业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一流的机制体制造就一流的企业和一流的产品。要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文化创新,建立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文化;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钢铁企业要从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实现商业经营模式的转换。
(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扎实推进全产业链、价值链建设
要充分认识我们钢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在企业的转型升级中,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全产业链、价值链的建设。
一是要全力突破铁矿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这一发展瓶颈,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鉴于国际铁矿石市场被三大矿山事实上垄断,企业在铁矿石进口业务中一直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因此这些年我们而付出了巨大的发展成本,据有关单位统计,这几年由于铁矿石涨价,我们共多支付3000多亿美元。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现有矿山开采建设,提高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铁矿资源的全球配置,要突破全球铁矿资源的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规范进口铁矿石流通秩序,建立透明公开、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与各方共同构建稳定、有序、共赢的国际铁矿石市场。
二是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求的废钢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
三要加快完善炼焦资源保障体系,增强保障能力,钢铁生产企业要加强与煤炭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炼焦煤资源的勘探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内外焦煤供应基地。
四是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发展钢铁行业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机制,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钢铁企业在做强、做精主业的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不是局部问题、战术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兴旺发达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发展多元产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决策,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坚持差异化,培育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的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切忌跟风赶浪,要选准小产品,闯出大市场,赢得高效益。
五是要完善钢铁物流配送,发展钢铁电子商务和建设钢铁物流园区,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功能。要鼓励钢铁企业建立钢材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钢铁材料解决方案,实现钢铁工业与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六是要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要充分发挥中国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和建立经贸合作区,开拓市场和建立经贸营销网络,提高中国钢铁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开放战略,创新升级模式,培育开放高地,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新产业链,开创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今后企业收入与效益的增长,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产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科技含量的增长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优胜劣汰激烈竞争中的市场经济中,管理也是生产力、竞争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之间的比拚,其实质是科技和管理水平之竞争。
一是在当前面临严峻困难的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开展学习先进和对标挖潜活动。差距就是潜力,既要对比综合指标,也要对比单项和工序指标,向先看齐。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有的企业能适应,效益就好,有的企业难适应,效益就差,表现不同,反映出管理水平的差距。
二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为目标,提升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一般来讲企业从来都不是外部原因搞垮的,而是自己决策判断失误和执行不力搞死的。
三是夯实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我们现在有许多企业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产品质量和效益还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上不去。因此要全方位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从制度建设、班组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入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设备、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等各项专业管理提供坚实基础。优秀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竞争激烈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生命线。企业的基础管理,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最近我看了韩国浦项一份材料,浦项是以板材生产为主的大型联合企业,装备水平与我国一些企业差不多,2012年产钢3798万吨,与我们一样也是吃进口矿,但出来的产品质量一流,去年他们盈利2386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37.92亿元,吨钢利润62822韩元,折合人民币355元。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绩,分析原因是浦项管理水平高,他们靠削减成本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获取效益。
以上四个方面讲的这些建议,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的,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寻找自己的短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疲软的市场,没有疲软的企业,只有我们扎扎实实做好自身的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一是从国内外宏观形势来分析,钢铁工业今后仍有广阔发展的市场空间,我们要珍惜机遇,坚定信心,中国钢铁工业不是夕阳产业;二是钢铁工业将进入到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长时期面临着“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三是要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立足于自己,以创新驱动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第四篇: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促发展
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促发展
成立于1951年的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历经60余载肩负“打造创元主业、振兴民族工业”使命,发挥“聚沙成塔、屹立远东”精神,不懈“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促发展”干劲,持续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努力追逐着“中国磨料磨具行业的引领者、世界磨具行业的先进者”目标,已成功实践出了自己独特的升级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了值得借鉴的“创新远东”模式。
创新产品营销策略
一着不让抢占内外市场份额
一是着力推进固结磨具市场触角延伸。公司注重扩展固结磨具销售市场,力拓新区域、新客户。在稳固沪宁、浙江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将销售工作重心转向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尤其是南北方、苏北地区,不断扩大异地区域的销售比重。公司主要负责人深入市场前沿,切实把握、研判、细分市场,进一步开拓新客户尤其是直供户,将市场、利润掌握手中。
二是着力做大涂附磨具内销外销“蛋糕”。公司在稳固重大客户、不断提升涂附磨具国内销量的同时,多措并举畅通外贸“绿色通道”,竭尽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对国际市场深入分析、正确定位。根据东南亚、中东及欧美、非洲市场对产品品质、档次、价格的不同要求,积极施展各有侧重、富有针对性的“组合拳”,抢占锆刚玉、磨中纤板等高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着力在伊朗、土耳其、澳大利亚、印尼等市场实现突破;二是以涂附磨具大卷产品为重点,扩展涂附磨具产品转换商及转换厂家,争取成为他们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三是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加大对TC136Y等重点产品的外销推广力度。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公司外销收入连年增长,今年9月份实现外销收入再创公司历史新高,较2013年9月同比增长49.87%。
三是着力优化调整产品生产销售结构。坚持市场引导、以创新引领,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是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努力生产市场销路好、附加值高、性价比优的涂附磨具中、高档产品。将磨中纤板单方向和多方向产品、锆刚玉、碳化硅等优势产品的产销比重提升至总产销量的三分之二,尽量生产??幅锆刚玉系列产品,逐步减少和淘汰盈利率低、质量不稳、工艺复杂产品及小单产品的产销量,千方百计推进有效生产和有效销售。同时开拓扩展延伸涂附磨具应用新领域。努力将公司拳头产品锆刚玉成功打入暖气片、高尔夫球头、铸件等产业领域;二是以技术集成创新为主,推广精度高、磨削性能好的固结磨具产品,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大、毛利率高、市场缺位、适销对路的高厚度、大规格、特异型普通磨具和磨轧辊树脂砂轮等优势产品产销比重。注重固结磨具单类产品结构的改善。加大力量、快速研制低温结合剂SG陶瓷磨具、粉末冶金树脂双端面砂轮等新产品,争取进入高端客户采购目录。
创新技术改进路径
一着不让增强公司发展后劲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新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苏州远东砂轮通过持续技术改进,不断稳定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快速推进新品开发,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实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保障。
一是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公司注重通过市场、客户直接验证公司产品质量,并精心构建技术中心,全面增强自测产品品质、性能的技术力量。已投入人力、物力启动技术中心建设,分批次、分阶段完成技术中心产品实验室检测、检验设备(优先考虑新品项目的研发、涂附磨具产品试验、涂附磨具产品检测三类重点设备)的增添、完善工作。挑选一批具有较扎实的涂附磨具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长期在生产一线磨炼的年轻技术人员,分别担任涂附磨具研发室主任设计师、涂附磨具厂副厂长。通过健全组织机构、配备精兵强将,进一步加大质量控制力度,进一步提升工艺技术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快新品开发步伐。
二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进一步健全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反馈、有效处理以及举一反三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赔偿制度》,并新建“质量三包”报废管理制度和《质量退赔换制度》,从而规范了产品报废的处理程序,强化了工序跟踪督查和考核考评,严格了质量事故处理,有效降低了质量成本。同时,每月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例会,每周召开由销售、技术、质量、生产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信息交流会,围绕销售部门反馈的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和意见,参会人员积极献计献策、切实整改问题、着力攻克瓶颈、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涂附磨具、固结磨具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陶瓷无心磨砂轮爆裂等质量“顽症”得以攻克;长期困扰涂附磨具产品的“荷叶边”质量痼疾得以改善,实现客户零投诉。
三是借脑引智提升技术。去年,公司在资质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产品质量好的布基、磨料和粘结剂供货商中,分别邀请一批涂附磨具高端且成熟型专业技术人才加盟。公司与他们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现已签约2名布基及2名粘结剂方面的专家,组建了专家级研发团队,成立了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技术改进、质量攻关和新品开发工作,加紧攻克产品质量瓶颈,力推涂附磨具提档升级、强势发力。为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及档次、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公司紧紧瞄准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与日本专家就合作开发《第二代锆刚玉超涂层重负荷产品》、《第二代聚酯布碳化硅中纤板产品》事项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公司还加强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已同三磨所、南航等科研院所组成项目团队,并获得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磨加工专用的纳米氧化铝陶瓷磨料砂轮”,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形象。
创新生产管理
一着不让提升经济运行质效
一是深化管理机制改革。今年初,公司经营班子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利弊分析、集思广益,确定“下属四个生产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模式”为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并明确重点目标任务,细化人员责任分工,分解项目落实措施,认真制订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具体工作。四个生产厂独立核算于6月份模拟运行,7月份起正式运行。独立核算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增强生产厂完成任务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生产厂苦练内功主动性,进一步促使生产厂更加注重通过精细管理、着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是全力促进有效生产。一是以市场为驱动,强化生产计划管理,认真落实合同评审,增强计划调整的严肃性,月度生产计划的调整原则上不超过30%。计划管理切实到位,促进集中有序生产,提升生产效能效率,实现产出大于投入;二是做到生产准备、技术准备不到位不开工,原则上每天安排的生产计划不超过4个粒度号,日产量达到1.5万?O―2万?O,核定定牌产品的最小生产量,做到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三是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运行效能。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现状,根据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落实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从去年10月份起,陶瓷砂轮厂、树脂砂轮厂、金刚石制品厂调整生产节奏,每月上、中、下旬各完成30%、30%、40%生产任务,实现均衡生产,并满足客户需求。
创新企业文化
一着不让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公司经营班子坚持不懈加强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把“提振员工的精、气、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教育人、服务人、培育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如今,“企业一份情,员工百倍劲,已成为了公司员工们的共同心声!
一是循循引导、明理鼓劲。坚持办好每月至少一期的简报,及时宣传报道公司的目标举措、大政方针、经营状况、信息动态和员工中的闪光点……每年都开展“公司为我搭平台,我为公司作贡献”、“效益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为远东、为自己,要干就要干得更好”等贯穿全年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员工“以企业为根”,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勤勉尽责。
二是办好实事、排忧解难。公司立足于以“真情”服务员工、将“暖心”实事办好、让员工释放压力轻装上阵,注重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强化服务载体建设、完善服务员工机制。今年,员工活动室、报刊阅览室等相继建成并开放;以公司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员工服务站(网上网下)也已于10日8日正式运行,同时设置员工意见箱。多年来,公司会同工会做到夏季送清凉、秋季爱心助学、春节送温暖,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为患大病员工、家有突发性困难的员工救急济难,坚持“五必访”制度,为全体员工庆贺生日,为新婚员工赠送纪念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体检,为有子女上学的员工发放学费补贴,适当改善员工工作餐,还联合工会为全体在岗员工办理“市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障”……并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在做好同工同酬、福利同享、荣誉同评工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帮扶他们。
作为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创元科技的全资子企业,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集60多年磨料磨具科研、自主创新、生产经营、企业文化之成果,公司综合经济指数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磨料磨具行业前列,已发展成为集固结磨具和涂附磨具为一体的现代化磨料磨具产业基地,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知名度……所有这些,持续创新、持续升级的“创新远东”模式功不可没!
即将到来的2015年,将是公司经受考验的一年、持续做强的一年,必定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高端市场、高品质产品的推广,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发展的步伐,继续做大、着力做强。进一步激发公司的活力和潜能!
(作者系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五篇: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为院校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理工大学 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一周年回顾
2010年早春,市东医院
上海理工大学、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 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区长金兴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燕爽、校长许晓鸣等区校领导出席。陈安杰书记、燕爽书记为“理工医创新基地”揭牌。
作为百年老校的上海理工大学和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市东医院,在杨浦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实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自主创新发展。在双方原有相关学科和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理工医创新基地”,走理工医结合、联动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 理工医结合的摇篮
医学工程是综合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解决医学上的有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工程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到医学中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已经并正在给医学的发展带来日益强大的推动力;而医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二者之间已构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所以说,理工医相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积极探索并实践高校与医院联动建设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模式,市东医院提出了理工医结合的设想。为此,2009年1月21日理工大学许晓鸣
校长带队一行十余人第一次来市东医院进行考察、调研,并就市东医院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事宜的可行性与市东医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探讨,院校双方一致认为合作将惠及双方,具有战略意义。随后院校领导又进行了三次联席会议,议题广泛而深入,从简单意向到具体合作,最终确定了市东医院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可行性,并制定了先建立合作基地逐步过渡到建立附属医院的分步实施计划。为此,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院、校级领导交流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开展战略对话,同时建立了以学校教研室-医院临床科室合作形式;成立理工、医科研沙龙,以各课题组为单位,自由结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活动。为了保证合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经双方协商同意,在双方原有相关学科和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理工医创新基地”,并于2010年2月8日签署协议。
创新基地建设:院校联合的新引擎
“理工医创新基地协议”经院校双方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共有目的、名称、组织架构、内容及其他五部分组成。
协议目的为了探索并实践高校与医院联动建设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新型学科的诞生;为了培养理工医结合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了促进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水平;为了促进区域内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协议内容涵盖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坚持合作内容具体化:协议规定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
门作为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双方每年合作进行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市东医院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材、教程的编写和教学等。合作进程阶段化:协议规定在科研合作过程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专业信息、专业技术、科研设备优势,在课题的不同环节中进行科研协作,充分发挥技术互补作用,形成多学科的协作和群体攻关的整体优势。合作范围拓展化:协议还规定除教学科研外进行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合作效益共赢化:协议要求双方在申报相关学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时,应吸纳对方人员的参与;双方根据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共建实验室,合作致力于开发新的医疗器械产品。
为了协议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市东医院专设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对口理工大学规划发展处负责“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成立理工医结合推进领导小组、设立理工医结合
推进联合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理工医科研沙龙”、设立“理工医创新基金”,双方共同出资,推动“基地”顺利健康发展。
理工医交融 医、教资源外溢效应显现
作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后的第一个签约项目,“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杨浦区委、区政府领导极大地重视和支持。区领导在上海理工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联手推进自主创新框架协议》的会上说:“上海理工大学与市东医院的合作事宜,是一次很有战略性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探
索,是一次医工结合的创新”。
金区长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将“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提到政府工作层面,并将此立入杨浦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理工大学也将“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编入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杨浦区政府专门拨付100万专项资金用于 “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专项资金为“理工医创新基金”的设立、联合实验室建设、理工医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联合科研的设立及成果转化、理工医学术沙龙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0年4 月“理工医创新基地”设立“理工医创新基金”,“基金”的设立成为了院校联合科研的孵化器,催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联合科研项目。过近一年的努力,“基金”已为第一期11项院校联合科研项目提供支持。项目涵盖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
双方已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门作为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接受理工大学学生实习,并进行相关的临床教学任务;目前已接受并完成362人次见习及教学任务;并将推选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选派医、护、技以及管理人员到理工大学进行英语及管理课程的再教育,经过系统的教育完成研究生课程授予相应的学位。
《理工医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最大的成果是创新了理念。协议希望通
过多学科性、多结构性和相互交叉渗透,使医学科学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联合进行研究,促使双方合作规模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大。在科研合作过程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专业信息、专业技术、科研设备优势,在课题的不同环节中进行科研协作,充分发挥技术互补作用,形成多学科的协作和群体攻关的整体优势。
“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建设从理念上无疑是一种变革,也将成为参与者“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之旅。
市东医院 2010-12-30
上海理工大学 市东医院“理工医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一览
1.科研合作:
1).2010年期11项联合课题立项,项目涵盖医疗技术、设备、器械开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其中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项进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联合建立微创实验室(筹建中)2.教学合作:
1).市东医院开放临床、医技等科室及部门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的教学基地;
2).市东医院接受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见、实习。(已完成362人次临床见、实习任务)
3).市东医院承担相关的临床教学任务,已完成362人次临床见、实习教学任务。
4).已推荐5名高级医技人员担任硕士生导师,陈允硕院长等三人正式受聘担任硕士生导师。
5).市东医院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上海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参与相关教学和教材、教程的编写。
6).理工大学接受市东医院相关人员在职培训(首选一位计算机人员以师徒结对形式进行为期一年培训)。
3.医疗资源共享
1).市东医院承担理工大学教职员工体检
2).共建理工大学校医室:市东医院按理工大学所需派专家坐诊理
工大学校医室
3).市东医院承担理工大学学生就医项目 4).数字化手术图像实时传送系统(建设中)4.理工医科研沙龙:
形成机制并进行了2次学术沙龙活动,为学校教研室、医院科室间交流搭建平台,得到了教师、医技人员的积极响应;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沙龙。5.产学研进展:
区科教兴市办、市东医院、上海医疗器械厂于8月9日在医疗器械厂进行了交流,探讨在“理工医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把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拓展为一个专门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科技园区,形成产学研结合,注重成果转化的新格局。
市东医院 20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