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0: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

第一篇: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

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 中国房价一直在涨是个事实,多次调控都适得其反。近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的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全面反弹,住房供求已经失衡,房价面临全面失控!中国房价难跌大揭密,未来20年将上涨的18个铁证。未来20年,就算楼价是下跌的,也是相对的下跌,而楼价涨是绝对的。

鼓励多生多育的政策

1、中国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就鼓励多生多育的政策,这导致中国变成了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人口在几年后恶性膨胀,过了20、30年后开始生儿育女。开始需要房子了。而这才发现,房子已经不够用了。因为人太多了。中国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由于惯性。人口还有20年的增长期。人口增长导致房价上涨。

2、城市人口增多导致房价上涨。中国市场经济前,户籍都是固定的,还有些人被发放到农村去上山下乡。现在户籍政策一解除,有些人都不待农村了,这就使城镇人口增多了,城市人口增多了。

3、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土地稀缺导致房价上涨。中国虽然地广,但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太少太少,所有人都想在这些地方有容身之所。西部是高原和沙漠,北方多风沙,中部多山,东北多山地,南方多丘陵。只有沿海地带或者大河大湖附近的平原才比较适宜居住。

4、刚需旺盛导致房价上涨。现在为什么所有人都关心房价了,因为人人对它有需求。如果房价过高了,人们就不会买了,市场饱和了自然也就平衡了。如果有市场,人人都需要,那房价一定会继续涨。网站上骂声一片,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买房,每个人都想买房,所以每个人又都看空楼市。每个人都在看,那房价能不涨吗?

5、开发商技术革新导致房价上涨。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愿意造一个次品,房子越造越好,绿化、设计、朝鲜、风水、保温墙、物业管理等等这次导致次品房越来越少。

6、造房成本上涨导致房价上涨。物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增长,导致造房成本提高。

7、拆迁补偿无形增加导致房价上涨。拆迁费用加大导致造房成本加大。

8、房产税,各种房产税转嫁导致房价上涨。中国计划经济搞了这么多年,最后行不通还是走了市场经济。国外市场经济搞了多少年了,中国才多少年。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中国人均GDP才多少,别的国家多少。这个规律不可破,起码100年年不可破。

9、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10、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君不见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此外,大拆大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张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11、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政府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产业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开发,是城市方向的引领者,房地产开发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

12、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政府自有算盘,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陈,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14、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

15、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白菜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16、地价猛涨,催高房价: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地价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

17、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18、“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第二篇:恩施房价上涨原因

恩施房价上涨原因

恩施州目前商品房价格在市场需求旺盛和开发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带动下,商品房销售价格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从恩施市调查来看,该市2003年初新建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700元左右,到2003年下半年上涨到800元-900元,2004年初达到900-1008元,今年约为1200元左右,在2年多的时间里房价上涨幅度达到70%以上。从利川市时代和腾龙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了解来看,2002年-2005年一季度,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分别为521元、600元、627元、722元,2003年-2005年环比增幅分别达到15.2%、4.5%、15.2%,其中: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分别为510元、580元、607元、722元,环比增幅分别为13.7%、4.7%、18.9%(2003年-2005年)。目前利川市城区商品房最高售价每平方米达到888元。建始县目前房价为700元-750元,巴东县实际房价在1200元以上,宣恩县为700元-750元,咸丰县为600元-650元,来凤县为700元-750元,鹤峰县为780元-800元,这些县商品房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商业用房及“二手房”价格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全州一般铺面价格每平方米达3000元以上。恩施市黄金地段商业用房售价每平方米均在18000元以上。利川市商业用房售价每平方米一般在12000元左右,最高售价达到每平方米17000元。鹤峰县商业用房每平方米售价达到12000元-15000元/平方米。恩施市“二手房”价格2004年同2003年相比,平均售价上涨50%以上。利川市“二手房”售价平均每平方米上涨10%以上。通过对恩施市、利川市等县市调查综合分析,引起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

一、土地价格的上升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第一因素。土地是房地产建设的基本条件,土地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成本。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今年3月又规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议出让土地项目,必须在8月31日以前处理完毕。显然,国家已决定全面停止经营性土地协议出让,推进土地市场公开交易。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挂”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限,即在短期内容易推动地价上涨。如恩施市在2003年以前,土地资源可协议出让,土地成交价郊区约为5万元/亩,市内约为30-35万元/亩。2003年以后,各房地产企业用地只能通过拍卖的形式来获得土地。如恩施市公汽公司旁边一块土地,2003年初底价为120万元,2003年末底价上涨为250万元,到2004年拍卖成交价为472.6万元,每亩平均价达到193万元。目前,恩施市郊区价为15-20万元/亩,市内约为150万元/亩,不到3年时间里,地价上涨了近4倍。恩施城区内不属黄金地段一般每亩也在50-80万元。可见,地价上涨是当前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建材涨价、工人工资增加等带来的成本加大。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以钢材为主的建筑原材料呈现大幅度上涨,钢材、水泥价格的上涨带动其相关的建筑产品的连锁反映。①钢材:恩施市2003年初每吨价格为2800元,2004年上涨为每吨3800元,目前已涨到每吨4300元,每吨钢材比2003年初增加1500元,涨幅达到54%。利川市同比上涨800元,涨幅达22.9%。②水泥:目前水泥每吨250元,恩施市上涨4.1%,利川市上涨25%。③灰沙砖:目前每块砖为0.22元,同比上涨34%。④沙石料:恩施市为每立方米35元,同比上涨1.06倍;利川市每立方米38元,上涨15.2%。在建筑材料中,还有涂料及运输费等都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建筑材料涨价带动商品房成本增加因结构不同表现在100-150元/平方米左右。同时,随着“两路”在恩施州的全面建设,各建筑企业普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那么,增加工人工资成为企业保证队伍稳定的的首要条件。据调查,恩施市原来一个小工的工资平均为25元/天,目前为45元/天,技工的价格则由每天45元上涨到每天80元。利川市建筑普通工人日平均工资为33元,比上年增加11元,建筑技工日平均工资70元,同比增加15元。

三、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带来的投资成本增加。我州2003年土建成本为每平方米400元左右,2004年为480元左右,目前达到每平方米550元。我州2002年拆迁面积为4.5万平方米,2003年拆迁9.36万平方米,2004年拆迁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拆

迁面积19万平方米,涉及2257户拆迁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拆迁补偿标准也相应提高。按照“拆一补一”的原则,我州从2003年开始拆迁成本大幅度上升,有的被拆迁户要求按现行市价进行的现金补偿。利川市种子公司拆迁中,补偿费达到每平方米700元,远远高于国家补偿标准,但有的住户仍不满意。这些都导致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刚性增长。在2003年州庆之前,恩施城区为美化环境,对清江防洪库岸进行综合治理,拆迁了一大批居民,使“二手房”在当年价格陡增,由年初的每平方米不足600元上涨到年末的每平方米850元左右。

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出打工者返乡购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扬。我州近几年城市化率约为1%,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村高收入者每年约有近4万人转移到到城里购房从业。城区附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多数在城区内购房,早去晚归。如利川市城区附近的元堡、凉务、汪营等乡镇干部基本上都在城区购有房产,汪营镇机关干部中只有1人没有进城买房。据调查,在恩施市城区的中高档商品房购房户中,外出务工回乡人员购房约占30%,再加上恩施州“两路”即将开通,气候、环境等都适合人们居住,使得周边县市及外省人员在恩施州购房的也不少,也成为推动恩施州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五、需求扩张因素的影响。一是过去几年来的低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促成了房地产潜在需求逐步释放出来成实际需求,形成了实际需求的增长高峰。恩施市阳光花园6万平方米的住房在1年时间内便销售一空,据该房地产销售商介绍同等情况在宜昌等大中城市也得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利川市近2年开发的商品房竣工多少卖多少,没有空置的商品房,即使位置稍差一点的也都卖光了。二是投资型需求增长。房屋作为投资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随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投资房地产热情不断增强。据恩施市成调资料,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47元,比2000年增加1519元,年均增长6%以上,不少居民掀起了二次购房热。利川市有部分居民卖掉过去自己修的私房,购买更为舒适、更豪华的商品房。此类虚拟需求的激增,又反作用于价格,最终导致房价的不断上扬。

六、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规费、税费及服务费收取进一步规范。偷、逃、免、减税费的不合理因素在规范后越来越少。恩施州房地产业在2003年以前属于政府扶持的产业,有的县市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以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投资,费用减免高达70%以上。2003年底,房地产业不再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使房地产业逐渐走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有近30种规范管理的费用要收取。例如:2003年以前规划局配套费只收取为5-10元/平方米,现在为45元/平方米;以前免收的水土保持、环境测评、质量安检、卫生评估等费用,现在均不再减免。根据抽样调查测算,所有规费分摊到住房中约为120元/平方米,税费分摊后为80元/平方米,中介服务费分摊后为60元/平方米,合计每平方米住房要承担税费260元/平方米。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在居住上的从众、攀比、同步心理,对住房的面积要求也是越来越大。面积大、品位高,都需要新技术、新材料,也都要增加建设成本,刺激房价上涨。

第三篇:房价上涨原因分析

试论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地方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保障性住房“门槛过高”。提出遏制对策: 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强化市场监管措施。

【关键词】高房价;成因;对策

近年来,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低收入的困难家庭需要住房,但因房价之高而无力购买。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社会经济系统和大众心理系统的承受能力,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

一、当前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在房地产领域,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很复杂,不仅取决于供需关系,还有其他因素:

1、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

这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6%左右,农村人口占54.3%,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呈加速态势。按目前年均

1.12%的城市化速度估算,每年平均有近15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如果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0%,城市就要增加4亿人口。不断扩大的购房队伍与城市有限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这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必然趋势,也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2、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

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房价上涨的预期,通过买房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居民的投资选择。不但富人买房投资,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加入其中,有不少地方投资买房比例甚至超过了居住买房。据新华社报道,在京、沪、深三地各取样2000名购房者进行需求调查显示,在北京的调查中有62%的登记购房者表示如果手上有剩余资金,房产将是首选的投资目标。而这一数据在上海也达到了51%。大量投资客进入楼市炒房,直接助推了房价飙升,造成越有房越买房、越没房越无望的局面。

3、地方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

这是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据国土资源部去年调查结果,全国地价占房价比平均为23.2%,有的大城市地价已占到房价的46.7%。在土建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地价的不断攀升导致了楼价的疯长。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土地出让总价款为159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3.4%。再加上各种配套税费,政府收益实际上占房价的32.8%—38.8%,卖地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并且房地产还可以拉动建材、水泥、家用电器、玻璃、窗帘、纺织品、卫生洁具等6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情有独钟绝非偶然,投资少、收益高、见效快,是快速提高GDP的一个法宝,同时也使地方政府成为高房价的受益者和推手。

4、保障性住房“门槛过高”

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进一步加快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3年内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将有力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是,由于保障性住房的“零地价、低税费”,政府不但得不到收益,反而还要拿出土地,投入资金,致使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性住房开发的积极性。保障型住房发展相对缓慢,导致门槛过高、覆盖面过窄、实物配租比例过低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城市出台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保障的对象多限定在城市低保范围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而这只是城市住房困难群体中很小的一部分。大批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条件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的居民,被限制在门槛以外,成为“夹芯层”,这是中低收入群体买房难的主要原因。

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

有效抑制房价持续上涨,是当前一件十分棘手而迫切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有关政策及某些省市的做法,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紧张的压力。所以要改变农民进城的方式,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据有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0%左右,发达国家80%~90%,而我国只有36%。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所以我国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化的空间。吸引和鼓励农民不断向县城集中、资本不断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农民进城的情形,从而缓减了城市住房需求过旺的压力,促进房价下降,使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双赢”格局。

2、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

供不应求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必须从治本上下功夫,大量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在政策导向上,要采取支持自住性需求,鼓励改善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保障困难性需求,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稳定市场预期,从根本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3、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

许多地方政府仅关注房地产市场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住房的社会保障功能,这是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应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适当放宽廉租住房政策标准,降低准入门槛,把更多的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逐步由最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实现全部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渐涵盖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防止形成“夹芯层”。积极借鉴香港公屋经验,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力度。对不符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应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方式,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通行做法。香港有40%的居民租住公房,日本有38%,法国36%,英、美等国均在30%左右,瑞典、德国达50%,可以享受政府优惠租房政策。完善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制度,不仅是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有效途径。

4、强化市场监管措施

一是完善市场监督制度,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资质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核管理。二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地做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合理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和居民理性购房,正确引导消费。三是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开发商利用政策、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慌报商品房销售进度、发布不实价格信息、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行为。四是规范房地产价格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策指导价,限价销售。严格审核成本费用,控制利润水平。对商品房销售实行一房一价明码标价制度,要求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后,在其售房场所显眼位置设置商品房售房明码标价表,标明位置、房屋、套内面积、价格及其他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篇:中国房价上涨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上涨现象

在所有有关民生类的问题中,居高不下的房价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虽然,近期我国的房价在限购限贷、房产税等政策的影响下有所回落,但对房价的调控不容放松警惕。影响我国房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需求层面看,城镇化、居民收入和婚龄人口是长期影响因素;从供给层面看,土地供应是长期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需求和短期供给均形成重要影响。要彻底整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持续发力,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事实上,由城镇化、居民收入提高和婚龄人口增加所引致的住宅需求是 自然的、健康的,宏观调控的治理重点是货币超发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投机需求和房产商捂盘行为。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一、需求拉高价格

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是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决定着住房高增长的需求。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让中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住房生产。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决定着家庭分裂的速度。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已从1990年的3.96人/户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人/户,并在不断的下降中。正是因为70年代之后的高生育率决定的,80—90后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断加速,这种加速会延续大约至少十年。中国的城市家庭新增户数从2000年的约700多万户上升到2008年的约1100多万户。而每年市场化竣工的住房大约只有500多万套,仅能满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

二、供给抬高价格

从供给用度来说,房价的上涨最主要源于开发商的逐利行为。商人是“经济人”,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标。近几年,中国房市呈随时间推移逐步“波浪式”拉升的特点。开发商往往将不知名的杂费分摊入房价等,这导致房价上涨。由于房地产行业可以拉动钢铁、建材、森林工业、机械、化工、陶瓷、纺织等产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与相关行业形成利益“共荣圈”、共同抵制房价下降,这也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为减少楼市供给。首先,土地稀缺与土地囤积并

存。近年来,中央政府积极想办法减少土地稀缺给楼市带来的压力,努力扩大土地供给。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开发商“囤地扰市”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土地因为稀缺而存在供给刚性和价格上涨潜力;另一方面,开发商欲通过囤积土地,进一步拉动地价上涨而牟取暴利。这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其次,商品房空置与供给不足存在矛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1亿多平方米商品房未有售出。如这类空置房不能得到妥善的消化处置,会形成“有房无人居,有人无房居”的困境,这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政府下调房价增加 了很大困难。再次,开发商的捂盘,推高楼价。开发商“囤盘现象”严重,故用伎俩一般为:故意提高楼房的售价,导致有价无市,推迟楼盘的销售速度;在售楼过程中,故意谎称楼房已经售罄,有的拿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仍不开卖,开发商要求市民先交诚意金认购,再等销售通知等等。开发商人为的“捂盘不发售的行为”控制销售节奏,制造房源紧张的错觉,给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使房价积涨难返。此外,开发商一次次不惜重金地购买土地,土地屡拍出天价,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买卖时必然将地价作为成本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使将来的房价大幅走高。

三、经济过热,投资性需求旺盛

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房价上涨的预期,通过买房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居民的投资选择。不但富人买房投资,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加入其中,有不少地方投资买房比例甚至超过了居住买房。

首先、团体炒楼现象。团体炒楼的出现与长期活跃,使房价水涨船高,居高难下。在这一群体当中,以温州人的“温州炒楼团”最为典型。参与炒楼不下10万人的浙江温州炒楼团,近几年集千亿元资本,陆续投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海口等城市的房地产。“温州炒楼团”所到之处,房价应声上涨。针对温州人炒楼行为,各地房产商也积极回应,楼盘老总亲赴温州、杭州考察,与当地的投资商接洽,回来后马上针对温州投资者设计一套大型推广策略。2009年,广州颐和高尔夫庄园开盘,该盘门口竖着一个欢迎牌,写着“欢迎温州购房团到颐和高尔夫庄园 参观”。地产商与投机人群强强联合,房价何以下降?

其次、中介的不诚实经营。中介经营不规范,存在伪造“抢购”销售假象以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存在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现象。整个房地产行业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卖房的对信息掌握的较为充分,使房价容易被操控,并朝卖房者的期望值目标价上涨。

三、政治寻租

1、非法批地——房价居高的外在诱因。国家对土地实行“招拍挂”政策,即土地的招

标、拍卖和挂牌,价高者得,最直接造成高地价,导致高楼价。商品房的成本构成中,地价始终占最大比重。在高楼价中,地价也占最大比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房开发中的地价和楼价的关系是面粉和面包的关系,即水涨船高的关系。商品房用地价格的不断升高,直接导致商品房销售的市场价格不断升高。一是政府非法批地,二是通过“以租代征”等形式非法占地,三是非法低价出让土地。自方发布的新闻与相关数据说明,全国的土地审批存在严重的“政治寻租”现象,增加了房地产行业的隐性成本,成为房价居高不下的诱因之一。

2、“政绩工程”——政府对地产的内在推动力。某些地方官员将房地产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因为房地产行业是最快捷、最简单地拉动地方GDP增长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途径。通过这些“政绩工程” 迅速拉动本地区“短视”的经济繁荣,将房价推向高涨的“不归路”。

四、金融政策“推波助澜”

1.购房优惠

银行在购房按揭方面,为不少的房客提供了资金方便,但也成为培育投机者的温床。按照国家规定,只要购房者首付30%的购房款便可以买到房子,银行会将其余的70%购房款替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不少投机者巧用购房优惠,加大了货币贷发放量,助长了房价上涨。

2.投资优惠

金融机构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首先,银行以低利率的政策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成本比较低;其次,金融机构推进房地产企业通过股票的方式上市融资,并允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银行把资金贷给开发商以后,把若干项目的债权“打包”在债市上卖掉等等,投资优惠导致房价快速上涨。

3.外资注入

国内各地的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也完全遵循投资市场的规则,即当该地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他国时,外资就会纷纷涌入资金的涌入会导致对该地房地产需求上升,进一步抬高价格,直到该地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至接近海外的水平才达到均衡,停止资金涌人。人民币不断升值,楼市的投资回报率不断高涨,使投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外资额度很大。国际游资早已栖身中国的房地产业,中国楼市成为了外资的追捧热点。

五、媒体的炒作

除了政府和开发商这两个幕后黑手之外,媒体和部分经济学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很多理性人士及国外机构纷纷作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预测时。但看看我们的报刊

杂志、电视广播到处都是新房热销的热烈场面,到处是欣欣向荣的销售数据,还想这里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看了地产广告,你会认为中国人都中产了、都富豪了;中国的房产市场火上30年没有问题。在金钱、利益面前他们只能选择迎合开发商。媒体的摇旗呐喊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房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房地产数据统计方式存在“先天不足”。房地产数据统计由哥哥上城调队从开发商那里而不是从市场采集,甚至是由开发商自行填报。当房价上涨较快时,开发商倾向于低报销售价格。因为他们担心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政府的政策干预。当房地产行情看淡时,开发商又采取报高价格,给外界造成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象,因为他们担心房价下跌会导致销售者购房的意愿下降。这样的统计数据由权威可言吗,可信吗?金钱决定脑袋的经济学家在中国为数不少。央行加息,许多人议论房角要将,马上就有经济学家信誓旦旦的宣称中国房价还要涨上二十年!在金钱和良知面前,经济学家们,你们选择的是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是升还是降,只要问问这三只手就可以了。只要这三只手还在有力的支撑,中国的房产泡沫就会不断膨胀,直到崩裂那一天的到来!

六、预期心理的形成在房价下跌的预言多次失效之后,普通消费者开始产生恐慌心理,并形成了房价将会持续上涨的一致心理预期,涨价预期导致的决策就是不少买房人抱着晚买不如早买,买小不如买大的消费心理,盲目追高,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影响房价的因素还有很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周期的轮回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价的涨跌。房地产商们的炒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助长了这种增长的幅度和趋势。

08年政府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出台了许多措施,紧缩银根,打击囤地,限期开发,提高贷款利率,打击炒房,加大了房屋交易成本等,以减少房屋的成交量,想使房产商迫于资金压力而降价销售,但这些措施提高房产商开发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老百姓购房的成本,银行提息,增加交易税都让老百姓买房多掏钱,而开发商被提高了成本后,必然将成本转嫁给买房者。由此可见政府在调控房价高涨时措施不当,力不从心。

政府应改变以GDP为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各地房价之所以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执政者的通过发展房地产经营城市的理念所致。因此,国家有必要将“把房价降下来”列为地方为政者的政绩考核之中.把颠倒了的政绩观重整过来。要将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合作建房列为各地发展房地产的计划之中。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制定开发数量、开发标准以及考核办法、问责制度。在开发过程 中要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开发成本要做到公开透明,开发利润要有科学的上限标准,绝不允许从中谋取高额开发利润。在土地使用和审批上要优先考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合作建房的用地,土地价格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定价。

建立房价调控责任制。我国住房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是城市房价的凋控管理者。而商品房的土地由地方政府供给,商品房的审批、管理由地方政府的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房地产的收益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城市商品房的直接具体管理者。但房价调控却主要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政府配合执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不足。因此,针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特征,首先由住房、国土、金融等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房地产市场的分类、协调、监督、处理,指导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批准符合各个区域城市房价实际的金融、土地等政策。其次,各个区域把相应的房地产的监督和调控责任通过分层机制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并与他们的政绩考核挂钩,由各区域城市的主要负责人指挥实施。通过房价调控责任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义务,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房地产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改进,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所以,我觉得要解决中国的房地产的问题,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分配问题,适当的调高利息也可以控制很多信贷乱投放。其次是控制外汇看流入;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打击那些开发商唯利是图的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对于政府来说,目前必须在做到的是把楼市的资金释放出来,让房地产回归它本来的面目。第一,改善投资环境,为中小企业关税,把制造业的资金吸引回来。第二,为中低收入者建保障房,增加供给,商品房爱涨就涨去,任由市场去凋控,政府完善税收制度,从这方面收税就行了,然后拿这些钱去建保障性住房,改善民生。

第五篇: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时事评论背景: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20多年来,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住房市场的矛盾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房价上涨过快。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1.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投资能力越来越强,在缺乏“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情况下,购置房产是较富裕居民的理性选择,住房投资需求逐渐启动,房价被进一步拉高,房价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攀升,早买房、买大房的住房消费行为成为居民应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选择。

2.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低,对银行信贷高度依赖;而银行体系也很看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并因手持土地抵押物而对房地产开发给予高杠杆支持。同时,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非常宽松,银行大都按照央行规定的最大贷款比例和远低于其他类型贷款的利率水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以说,宽松的住房开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是促成住房市场产销两旺、房价节节攀升的重要推手。

3.“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城市,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在土地财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积极在城市开展“三旧”改造,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如果说早期阶段是房价拉高地价,那么,现阶段已是地价推高房价了。

如何看待我国最大规模车展?

时事评论背景:

2011年4月21日至2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展出规模创历届之最,也是今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豪车家族,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世爵、劳伦士、捷豹、路虎等品牌全部参展。此外,沃尔沃、雪铁龙、标致、雷诺、菲亚特、现代、起亚、马自达、三菱、铃木等世界主要汽车品牌无一缺席。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均以集团阵容高调亮相,并再次刷新参展规模。当前,作为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桂冠两年的中国,上海车展无疑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市场,主办方还首次将中外汽车公司安排在同一个展厅,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同堂亮相。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我国最大规模车展?

1.上海车展规模大,但缺乏支撑。规模超越并不代表水平超越。相比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北美车展等各具特色并且主题鲜明的展会,上海车展除“大而全”外,缺乏一些独特内涵;而且,国际有影响力的车展都依赖本国、本地区强大的汽车工业而共同发展,上海车展则仅依赖本国的巨大市场,而非本国汽车工业、汽车技术。2.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有待提高。国内最具实力车企、最具说服力的产品几乎都是合资品牌,在同级别、同价位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能够与国外品牌相媲美的产品凤毛麟角。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内车企收到国外企业制约的情况依然存在。

3.新能源汽车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起步并不算晚,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也不大,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势均力敌,甚至走在前面。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技术展示已成为最大热点之一,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有相关技术和产品展示,一场汽车业的“绿色”大战即将打响,而在这场全球性竞赛中占得先机,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如何看待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经验?

时事评论背景:

三年多前,四川省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自此,一场统筹城乡差别、平衡城乡利益、重建社会结构的变革开始了破冰之旅。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但不少城市城镇化推进中存在两类突出问 1 题:一是城乡脱节、忽视农村的片面城镇化;二是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无序城镇化。作为试验区,成都如何突出难题,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带领农村一起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经验?

1.推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为城市的追赶跨越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一面努力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城加快发展;一面大力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其人口吸纳能力;同时,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3.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成都1/3的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带动67%的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优质粮油等十大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何看待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误区?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11日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新闻媒体,敢不敢说话,会不会说话和能不能说话,成为领导干部时下遇到的新的挑战。当下,领导干部不善待媒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瞒,即隐瞒不报、不说,不公开,或说假话,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拖而不决、隐瞒掩盖导致的。二是躲,即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免于和媒体接触。三是顶,即和媒体采取针锋相对、顶牛的硬招,比如有的官员居然对媒体说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这样的雷语。四是拖,有的官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第一声音,从而失去舆论先机。五是推,在媒体面前把责任推给上级或者推给下级,同样得不到媒体和公众的谅解和宽容。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时事评论观点:

1.源于对新媒体时代的心理准备不足。今天的媒体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表现在信息生产者多、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可控性难等特点,不少官员低估新媒体时代网络、记者、媒体的能量和威力,精神准备不足。

2.源于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和作风的错位。一是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淡化;二是高高在上的官本位主义盛行;三是个人主义作祟导致左顾右盼。

3.源于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不足。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技能,不懂得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不懂得掌握宣传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致使一些事件由小变大。

4.源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的执政环境。一方面,经济体制社科变动,社会结构社科变动,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出现,都将导致社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分配机制的缺陷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以及腐败蔓延,紧张的官民、干群关系,往往促使网民一边倒,选择非理性的态度。

如何看待加强职业培训的着力点?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11日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和稳定就业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职业培训意义重大,而加强职业培训的重点工作又有哪些呢? 时事评论观点:

1.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2.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能力,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培训就业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整合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督促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如何看待“公租房”建设的意义?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11日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近年来,随着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大力发展面向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便成为了必然要求。我们应如何看待“公租房”建设的意义? 时事评论观点:

1.“公租房”建设将满足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当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面不到总人口的5%,加上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也量小面窄,只能小范围“救急”,尚难大面积“保障”。特别是“夹心层”,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处在住房体系“空白区”。幸福生活,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一条。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谈不上幸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提供优惠租赁价格,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持有产权,面向就业的无住房人员或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房屋建设即公租房建设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2.“公租房”建设将有效促进消费。“公租房”的大规模建设势必将带动建筑、钢材、水泥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对刺激消费绝对“利好”;更重要的是,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无疑将让潜在的“房奴”从房贷重压中解脱出来,拿出原本计划用于买房的那部分积蓄,改善生活,提高当前生活质量,从而有力刺激消费。

3.“公租房”建设将同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公租房不仅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公租房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度民生投入,将推动当地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有助于新生代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群生活上安顿、工作上安心,这对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这又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看待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11日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近年来,我国家庭服务业迅速发展,年营业额已超过1600亿元,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主力军”。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以此进一步发挥家庭服务业的作用。那么,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哪些好处呢? 时事评论观点:

1.增加就业。家庭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方式灵活、劳动强度适当,家庭服务业的大部分岗位,比较适合下岗职工、农民工、女性职工、年龄偏大职工和技能单一职工等弱势群体职工的就业,是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重要行业。

2.改善民生。家庭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社区导购、房屋租售、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生活百事等七大类服务内容,涉及千家万户,具有鲜明的民生特点。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市场化,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3.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家庭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将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服务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载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房价将上涨的18个铁证(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的问题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1.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特点是投资和用地讨膺扩张控制已见成效,但房价增长过快的......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1.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特点是投资和用地过度扩张控制已见成效,但房价增长过快的......

    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评论,分析中国房价上涨的三个原因:国际游资的进入,地方政府的“托市”,以及不良开发商的“怪异行为”。文章认为,应建立民生状况与官员......

    房价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大纲 一、提出当前房价上涨的现象 二、对当前房价上涨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个人观点 供求关系导致房价上涨 2.其他观点 ①土地出让拍挂政策 ②长期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及......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时事评论背景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20多年来,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

    浅析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

    浅析影响昆明房价上涨的因素【内容提要】近30年来,昆明房价“只涨不跌”, 为了稳定房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效果甚微。房价上涨,既有合理因素,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人......

    五中全会释放房价长期上涨信号

    五中全会释放房价长期上涨信号 五中全会释放房价长期上涨信号 谢逸枫2015-10-29 世界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下午正式闭幕,并发布会议简单的公报。和历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