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官兵小议要善于从牢骚中察兵情
官兵小议
要善于从牢骚中察兵情
李俊辉 《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1日11 版)
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多怨。部队战士对于一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办事难、考学难、学技术难等,难免有意见和牢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心世态,不可不察。
战士的意见和牢骚话,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批评。尽管这种批评不一定准确,甚至偏激、不好听,但是,如果用心去了解、体察,就能发现兵情兵意的深刻之处。对待战士的“不中听”的意见,历来有两种态度,一是闻之则怒,视言者为“刁兵”;二是闻之则喜、闻之则忧,善于从兵之怨言讽语中体察出兵情兵心的趋向,寻找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或不是,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不提倡因有意见而动辄发牢骚、讲怪话,因为这不是表达意见的正确途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战士的意见和牢骚话,因为这些意见和牢骚话,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一味责怪,未免有失公允,伤害兵心。如果各级干部倾听了战士的意见、为战士服务做好了,到位了,战士满意了,他们就不会有意见,有牢骚。
今天,虽然反映战士的意见的途径多了,但是作为领导干部还是应该多深入实际,接触战士,亲身倾听战士的声音,对战士的怨讽之言,既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可轻视罔闻,只要深察细味,善化善导,就能弥补阙漏。
(作者系国防大学学员一队学员)
第二篇:从张兵同志先进事迹中要学些什么
从张兵同志先进事迹中要学些什么
学习张兵同志,就要学习他忠于职守、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践行他立足平凡岗位作奉献、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钉子”精神,践行他坚持乘客至上,安全第一、文明行车的模范行为;学习他心系乘客、文明服务的奉献精神,践行他遵守职业规范,视乘客如亲人的交通情怀;学习他率先垂范、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践行他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创行业新风的不懈追求。
学习张兵同志,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学习他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心系乘客、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为武黄区域化管理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处干部职工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激情奋进,争创佳绩,要切实把“张兵精神”转化为完成“服务提升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巨大动力,紧密结合“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三抓一促” 活动、廉政教育宣传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把“张兵精神”迅速转化为推进“真情武黄”的动力,转化为建设“六型工会”的动力,转化为亮化高路服务“窗口”的动力,转化为“廉政宣传大加强”的动力,转化为全面实现“服务提升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动力。
第三篇:教学要善于从课题入手
教学要善于从课题入手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的逐渐普及,语文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而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紧扣这扇窗户,能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本文从掌握课题的类型,再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因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吟诵比较,指导朗读,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键词】课题的类型 重点词语 因题质疑
吟诵比较
【正文】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容易忽视课文的题目,直奔主题。殊不知,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窗口”。“窗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它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课文的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课题则“举纲张目”,因此,课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
那么,怎样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呢?
一、要善于从课题的类型入手,了解课文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如以地名作题目的《草原》,《彩色的非洲》.以人物为题的有《刷子李》,《詹天佑》,以动物作为题目的有《珍珠鸟》、《鲸》、《松鼠》,以事件作为题目的有《童年的发现》、《与象共舞》„„
让学生理解了题目的类型,等于让学生抓住了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从而锁定了学习的目标。
二、要善于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抓住文章的关键来学习课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来展开阅读教学,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必要途径。而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往往暗示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可以从这里入手,抓住文章的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逐渐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讲授课文《彩色的非洲》,教师设问:题目中的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再问:课文围绕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非洲的五彩斑斓?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归纳出课文是从“非洲的植物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非洲的艺术” 这四个方面写出了非洲多姿多彩的世界。然后,教师运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细细品味,读出感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因题质疑,以疑启思,激发兴趣
学过教育心理学的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之。利用课题来设疑求答,就像机器添加了润滑油,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方向,一定的学习心理。如学习《金色的鱼钩》,我是质疑导入: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质疑:这鱼钩是谁的?怎么来的?为什么是金色的?„„随后,进一步引导: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了了解其中原因,请大家阅读课文。这样通过质疑,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行解疑的欲望。
四、吟诵比较,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吟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反复诵读,能逐层剥开语言的外衣,进入知、情、意、思相互交融的阅读境界,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样,课题教学也需要而且必须吟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我读了三种语气让学生比较。先读成一般的陈述语气,很平淡,表现不出作者的惊讶之意,疑问语气也表达不出作者的赞美之意,只有感叹语气才能准确地表现作者对德国人民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的赞叹之情。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比较三种语气的差别,确定朗读课文的基调。然后进入对全文的朗读理解和诵读指导,同学们较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课题入手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是单独采用一种方法,有时候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如果我们善于从课题入手,无疑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第四篇:要善于从群众中找到工作方向
要善于从群众中找到工作方向
“乡亲们,现在已经晚上10点,我不留大家了!明天再听取你们的建议和意见。”4月11日晚,广元市利州区区长刘襄渝赶到龙潭乡红岩村一组樊三金家,对刚看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村民们说。“刘区长,我们没事,就想和你拉拉家常。”人群中有人提议,得到其他村民的赞同。(2014-4-17)
当天是周五,刘襄渝原计划下班后就到村里听取社情民意,但下午5时接到临时通知,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赶到村里时已是晚9时过,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电影。电影放完后,他一边给村民道歉,一边劝大家回家休息,可没人愿意离开。“那我们就敞开心扉,好好聊聊。”刘襄渝招呼大家围着火堆坐下,“我来就是要让大家帮我找问题、改进作风、改进工作,大家有话尽管说。”
笔者认为,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者,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就要走出机关办公室,带着感情穿梭于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心声,围绕他们反映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好,这就直接体现出了党执政为民的思想,面对群众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征地拆迁等问题要及时组织人员解决,要让群众在干部帮扶中感受到办事便利、得到实惠和公平正义。
我们要把问题整改效果摆出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新时期干群关系深化的有效载体,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应该从“四风”突出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整改起,学会从干部身上找问题,从群众中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工作思路,找到工作方向。(作者:知秋)
第五篇:职场中要善于把握机会
职场中要善于把握机会
中国有句话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机遇,它会给我们带来加薪,升职等令人高兴的事。但是人才网小编发现,当机会摆在人的面前的时候,许多应届毕业生,甚至是职场中摸爬滚打过很多年的职场人士仍然报有类似的想法。那么,“机会”究竟该如何理解?
案例由来:
大、小企业我该如何取舍?
Coco,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成绩中上,即将毕业步上职业之路。Coco非常喜欢计算机,平时最喜欢在电脑前钻研程序,哪怕第二天旷课也要熬通宵解决一道难题。Coco的梦想是进入外企或大型企业做一名勤奋踏实的白领,但临近毕业,仍没有接到让她满意的企业的offer,反倒是有些小企业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本着对梦想的期许,Coco没有犹豫、徘徊,拒绝了所有小企业的邀请。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Coco才真正感到了迷茫。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没有等到大公司,现在剩下的公司还不如那些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去的公司,我该怎么办?”
Coco的问题在生活中非常的普遍,从象牙塔到职场,选择变得艰难而痛苦。尤其是当期望同现实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时候。“到大公司上班”在毕业生的标准里成为了“机会”的代名词!其实,本质上看,“机会”一词具有非常强的相对性。相对于抓住机会的“人”,相对于抓住机会的“时间”,相对于抓住机会的“成本”,都是我们面临选择或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冷静和深入的分析,机会可能没有到来,也可能和我们擦肩而过而我们没有意识到。
我们来分析一下:
相对于抓住机会的人来讲,也就是本案例中的Coco。咨询中,coco求新求变的性格非常明显,善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因此许多程序难题在她这里显得简单,同时,Coco熬夜编程后的旷课表现出她对于规则的漠视,更喜欢相对自由的组织环境。然而,对于Coco认定的“机会──大公司”而言,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相对于小公司具有更多的流程和规则,Coco漠视规则并追求相对宽松的组织环境,可能将严重的影响其在公司内部的发展。
相对于抓住机会的时间来讲,也就是本案中“应届毕业”这个时间段。首先,应届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应该明确。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应届毕业生而言,生存是第一要务,大公司的招聘数量相对于求职的数量而言确实少的可怜,所以小公司不是不可以考虑,而是非常值得考虑。第二,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实力不是非常雄厚的毕业生退而求其次选择竞争相对小的企业,有效的规避竞争,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相对优势,是在就业过程中取胜的一种策略。
相对于抓住机会的成本来讲,也就是本案中的时间成本,应届毕业生就业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毕业证书拿到手之前,同企业、学校签订三方的劳动合同,这段时间住宿费、餐费都是最优惠的状态,从成本角度看非常的合适,同时也只有这个时间段是大、中型企业会选择应届毕业生的时间。了解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了解行业、职业的特点,同时了解自己的潜质和兴趣才有助于综合做出决策。
职场中的机会,不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概念,而应该是个体的概念。要在职场中抓住机会,先了解自己,再了解职业,用经验的灯塔,才能照亮出精彩的人生。(参考资料由襄阳人才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