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时间:2019-05-13 00: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第一篇: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泰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案件审理庭庭长刘进在我校文科楼328做了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刘仅庭长用严肃而又和蔼可亲的话语阐释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违约这三个方面的法律知识,这很好的解决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合法权益受侵害问题。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维权途径,让当代大学生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会后学生反应普遍良好,都觉得自己受益良多。学生们能够应用法律知识来解决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讲座很多的学生都反应要求学校以后多举行这样类似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

我校挺进华侨城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复赛

2011年10月11日,华侨城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复赛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三楼举行。我校马红强,陈珂,施竹君同学凭借过硬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大赛复赛,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诸多知名高校的44名优秀同学同台竞技。我校学生在大赛中不俗的表现给参赛的同学和现场的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赛评委老师还特别表扬了我校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很高,参赛选手的职业规划得当。现场参赛同学也对我校参赛学生作出了高度评价,表示我校学生的能力突出。

我们在此期待与祝福我校三位同学能够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为我校赢得更大的荣誉。

写稿人徐亚西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登记表

201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登记表

201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领《上海市居住证》须知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一)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用人单位须带好单位介绍信、工作证(或身份证)、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已递交过“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的可免于提交)和《201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登记表》,向市学生事务中心提出申请。

(二)《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报到期限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第二联用于办理《居住证》积分对应材料。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三)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其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居住证》。

(二)申办材料

申请办理《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当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3.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

——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期限为6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三、申请居住证积分

(一)已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二)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

5.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当提供与《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可作为应届毕业生积分指标的对应材料。

四、其他

不符合本办法申领条件的,可至本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其他条件申请《上海市居住证》。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受理 接收资料日期年月日 收件人

第三篇: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法律思考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法律思考

社保1班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气0902班姚俊旋

【摘要】:就业协议是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在学校鉴证下双方就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的书面表现形式。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约定的书面协议。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既要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又要注意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当前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主体合法等法律原则,加强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是解决就业签约违法问题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签约 劳动维权意识 法律思考 法律意识

【正文】: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扩招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伪劣产品以次充好”,“轻率签约、擅自违约”等现象频繁发生;用人单位“隐瞒单位真实情况”,“发布虚假广告”等行为也时常出现,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协议”一般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而达成的一致意见。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对方当事人,也不能强迫对方签订协议。同时,双方当事人在协商和签订协议的过程中,不允许第三人干涉,所以这种协议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协议。然而,毕业生在就业时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是一种三方协议,这种三方协议并不是简单平等的协议。从签订就业协议的主体来看,就业协议的签订须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才能生效,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签字盖章,就业协议是不生效的。在签订就业协议的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双方是否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完全取决于双方各自的意愿,不存在强迫的问题。但是,作为签订就业协议的一方主体——学校,在就业协议的签订过程中却扮演了双重主体的身份。它一方面是以平等的主体,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来参加就业协议的签订;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就业协议进行审查,符合政策规定的予以签订盖章,使就业协议生效,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不予以签字盖章,就业协议就不能生效,从而否定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协议。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者的地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行政管理权力的体现,实质上是学校代表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的一种行政干预,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

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

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鉴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省主管毕业生就业的行政

部门、各级人事局、公安局根据有效的就业协议书编制(下达)毕业生就业调配

计划、开具毕业生报到派遣证、开具户口关系、接收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即便未签署就业协议书,按规定仍可开具毕业生报到派遣证、迁户口)。就业协

议书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所以,签

订就业协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各方一经签字盖章即具法律效力,任何一方

都有履行协议的责任和义务,不得随意变更协议。

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相比,又有其明显的特征。①就业协议的签约主体复杂。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只要双方签订的协议经

协商一致,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无欺诈、威胁等手段,则双方签字盖章

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目前的就业协议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外,尚

需学校介入,经审查后签字、盖章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列入就业计划方为有效。尽

管学校不是主体一方,却是见证双方协议,保证、监督协议履行的重要的第三方。

②就业协议的条款单一。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合同期限、工

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七项条款,当事人还可以约定其他条款。就业协

议主要明确的是毕业生同意去某用人单位就业和某用人单位同意接收该毕业生的意见,几乎没有其他条款。③就业协议规定的双方权利、义务简要。劳动合同

规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细致、全面,就业协议则简单得多,甚至没有规定。④就业协议对双方争议的解决方式,尚未提升到依法解决的程度。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争议的解决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就业协议

履行中发生的纠纷,一般是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介入后予以调解,调解不成,诉

诸法律的案例也有,但一般都以一方利益受损害而告终。综上,从法律的角度讲,就业协议尚有许多待完善之处。

就业协议既然是合同,则违反就业协议就是违约。目前的违约现象屡见不

鲜,涉及到的违约方可能是毕业生,也可能是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违约的主要

表现是:①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再定取舍。由于对用人单位不十分了解,或者多家用人单位同时与之见面,眼花缭乱到不知选择哪一家,便与多家用人单

位签定了就业协议,以便在其中选择一个。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能满足签约者中的一方需求,对其他签约方则构成违约。②先确定一个用人单位垫底,一旦再找到

更理想的用人单位,则抛弃前者,满足后者。有的毕业生在确定了一个垫底的单

位之后,便匆匆忙忙签订就业协议。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一旦找到了这样的理想单位,则毫不犹豫地重选后者,抛弃前者,构成违约。③向用人单位提供不

真实的情况,违反用人单位的选用条件。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与用人单位签约的目的,向对方提供了虚假情况,从而误导了用人单位。一旦核对档案,则露了马脚,引起用人单位不满,甚至将学生退回学校。④其他违约行为。如家庭发生意外情

况、联系出国成功、参军、选干、考取研究生等,致使所签协议不能履行。学生的违约直接侵害了签约单位的利益,使之不能完成预定的进人计划,甚至影响到

生产、科研,影响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阻碍了其他学生就业可能选择的机会。用

人单位违约的主要表现是:①拒收毕业生。尽管已同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主

管部门也列入了就业计划,但毕业生前去报到时,用人单位却在拿不出充分事实

根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拒不接收毕业生,使毕业生错过了其他选择机会无法

按时就业。②提供不真实的情况和虚假材料,误导毕业生与之签约。毕业生报到

后,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则以上当受骗为由,要求退回学校另谋出路。③其他

违约行为。如:为约束毕业生而向其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违反行政管理机关的有关法规、规章,不执行有关规定,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而毕业生又势单力

薄,难以与其抗争等。上述违约行为,构成了对毕业生合法权益的损害。

从法律意义上讲,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业协

议的签约双方由于违约而侵害对方的权益,同样应当从法律上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具体的责任方式应怎样体现呢?我认为这些处理方法是实际可行的:①违约

金。双方签约时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违者依约定承担责任。②赔偿损失。这

种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计算的间接损失。如用人单位拒收毕业生,应赔偿报到

往返的费用和再次联系就业需支付的费用、晚就业造成的收入减少等。③由权威

部门裁决继续按约履行。如果签约双方之外不涉及第三方,或与第三方的关系密

切程度有限,可以在违约方不承担责任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下,要求双方继续

履行协议。④给予违约当事人行政、纪律处分。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的责任人因违

约而触犯有关规章、规定条款的,应由学校或主管机关给予处分或制裁。

高校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正当

权益,双方互相选择的标志之一,就是互签就业协议。签约之后,双方应互守诺

言,履行义务,有关部门也应当监督执行。为避免或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签约

双方当事人首先应当在签约之前或签约之时注意或警惕可能发生的问题,力求在此前避免。一旦签约并发生了违约的事实,亦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有效

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毕业生为了防止就业协议的违约等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权益伤害,从法律的观点来看,签订或履行协议时,如下的问题应予充分重视:①签约双方的主体

合格。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要求主体合格,是指签订就业协议的双方符合法律上和对方要求上的成就条件。就用人单位而言,对方主体不合格的可能情况是:要求是获得学士学

位者,而对方因故不能取得学士学位;要求是非自费生,而对方是自费生;要求

是英语六级通过者,而对方没有通过六级考试等。就毕业生而言,对方主体不合格的可能情况是:不具备接收毕业生的能力和条件,不能解决户粮关系,却到高

校招聘毕业生,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提供的企业规模、生产条件、工作环境与

事实严重不符,误导毕业生信以为真等。主体不合格均可导致纠纷,双方应在签

约时力求避免。②就业协议条款齐全。目前的就业协议,大都是教育行政部门或

高校印制的,用于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格式协议。一般来说,条款较简单,对双方

权利、义务的规定、违约责任的规定,不具体,不详细,或者没有规定,使双方

处于模糊状态,容易产生对签约的不重视。对此,笔者认为可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在现有格式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必备条款,并留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双

方商定的约定条款。二是在现有格式协议的基础上,允许双方另行签订仅由双方

认可的协议,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协议条款越齐全,越便于双方的履行,一旦出

现纠纷,也便于明确责任。③对侵权者责任的追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

业协议,就要认真遵守,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争议或纠纷,应当通过正常的法律程

序,以合法手段解决。如下方式可以适用。协商:即签约双方互相说明情况,取

得谅解,协议解决,达成新的意向;调解:学校或行政部门介入,针对纠纷予以

调解,取得双方的基本满意;仲裁:劳动仲裁部门或双方认可的其他仲裁部门依

法仲裁;诉讼: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④必要的行政干预。高校毕业生就业,就目前的环境和条件而言,学校及行政部

门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要的行政干预仍不可少。这种干预包括:对违纪学

生的校纪处分、经济处罚;运用行政手段对违约用人单位的处罚;对争议的调解

等。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都是通过签订就业协议实现的。就业协议的完

善程度和实际履行程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也与国家规

范人才市场、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有密切关系。大学毕业生在签订协议前要全面

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有可能亲自赴用人单位考察、调研;明确具体从事工作部门

及工作岗位;注意约定条款的合理性。如:违约金数额、报到时间等等方面;严

格按照规定程序签订协议,先是学生本人以及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最后交由学校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后生效;签订就业协议应为今后签订劳动合同奠定

基础。大学生离开了学校,进入职场,首先要签定一个三方协议,进入公司以后,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受到劳动法的保护,遇到问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职场维权,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最后一课,《劳动法》中相关条文,作为

毕业生应该牢记在心,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用法。学会职场维权,避免今后的职业之路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甚至摔跟斗。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顺利进入职业发展的健康之路。

第四篇: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维权问题及对策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维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现状展开探讨,从大学毕业生法律意识淡薄、高校法律宣传普及工作的失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强高校就业部门培训教育职能、配合学校德育部门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强调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加强高校职业咨询的实效性、加强维权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语言文字报》征集代理,优势代理《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业务,发稿迅速!QQ:13247-25251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维权

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和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加之就业市场这些年正悄然发生了结构性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在就业市场一职难求的背景下,一些打着“招贤纳士”旗号的公司或个人纷纷做起了“人力”生意,利用大学生求职若渴的心态招收廉价劳动力,并从中牟取暴利,更有甚者有人组织“空壳”公司以招聘为名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后逃之夭夭。而诸多案例中,大学毕业生正扮演着“待宰羔羊”的角色。这些现象给我们高校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如何避免大学生权利遭侵害,如何加强大学毕业生法律维权意识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1.高校法制教育现状

1.1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在很多人眼中是个专业名词,似乎只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有知晓的必要,寻常百姓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就能相安无事,遇到纠纷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寻求法律保护而是寻求关系协调,因此法律的普及常常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大学生正处于校园和社会的交替阶段,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对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认识不清,对择业就业阶段的诸多环节没有权利保护意识,因此,在新闻媒体上屡现大学生权利被侵害的报导,却鲜有大学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事迹。笔者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律作为一门专业课多开设于政法院校或有法学专业的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全面系统的专业法律教育,纵使有法律课也主修刑法、民法等课程,对劳动法及合同法的讲授往往一带而过,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是对权利保护、侵权行为、诉讼程序等概念一无所知。现如今,毕业生每天热衷于招聘会、投简历、参加面试等活动,对于就业相关领域的法律常识高校毕业生更无暇顾及,遇到就业权利得不到保障、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侵害的情况往往都采取自认倒霉或是另找出路的态度,不会利用法律的相关规定为自己主张权利、挽回损失。这种现象一方面由大学生本身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缺失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就业市场被严重挤压所致,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唯学历论、唯资质论、唯经验论,造成很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有时为竞争一个岗位,几百上千人挤一座独木桥,对于单位优劣、岗位好坏与否一概不论,很多不法分子就抓住大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与之草草签订用人协议,而很多大学生对协议内容常常一扫而过、不求甚解,最终为其中的某些霸王条款或是明显有失公平的款项所限制,得不到正常的劳动保障和薪金待遇,沦为廉价劳动力。

1.2 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除以法学为主要课程的政法类院校外,其他高校涉及法律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名称可看出法律基础只占这门课的很小一部分,从内容看,这门课对法律的讲述也仅是对我国各部门法的概述讲解,并无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部门法细则讲解,也无案例分析。笔者曾在学校教授过这门课,一学期下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内容的印象远远超过对法律知识的印象,法律知识沦为无关痛痒的鸡肋。除了这门课设计法律知识外,高校就业部门所负责的《就业指导》这门课也应担负起普及就业相关法律规定的重任,但现阶段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有的精通法律却不懂就业,有的熟悉就业市场却对法律一无所知,学生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法律信息,自然课程质量也随之大打折扣。在宣传普及方面,很多高校往往忽略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宣传法律常识,一方面,学校重视不够,渠道狭窄,另一方面,形式单一,内容僵化,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提高学生维权意识

2.1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律普及

现阶段,学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来实现,仅仅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这两门课对就业权利、劳动保障、劳动合同等相关阐述还尚为空白。笔者建议,为避免更多大学生正当权利遭受侵害,学校可专门开设《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部门法课程,使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该如何进行维权。

2.2 引导学生正确签订劳动合同

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区分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以为签订协议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行《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但现实中,一些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往往不与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了合同,在毕业生劳动、休息、待遇等权利方面的规定也是含糊不清的,这些方面很多大学生不以为然,当发现自己权利受侵害时又发现找不到证据维护自身权益。所以,高校有义务为毕业生普及这方面的法律常识,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高校就业部门培训教育职能

目前,高校就业部门担负起越来越多的角色,不但要对外开拓就业市场,为企业和学生牵线搭桥,同时,对内要对在校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就业咨询工作,更重要的是完成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课程中,就业工作人员则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这就要求就业部门人员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是法律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另一方面做好学生辅导工作,不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课余时间可要利用就业咨询、就业讲座的机会扩大法律知识的宣传,使得学生维权意识有一个大的提高。

2.4 加大就业维权网络建设

就业方面的维权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分析,更应通过第二课堂开拓教育的渠道。目前在网络中尚无统一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维权的服务咨询平台,高校网站在这方面的建设更是形同无物,笔者建议高校间可建成基于就业法律侵权与维权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就相关部门法细则阐述和解释做一列举,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另一方面,请专家做客网站进行现场解答,结合各地律师事务所相关部门,将维权落到实处,让大学生切身感到法律是解决纠纷的第一选择,法律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同时使不法分子曝露于阳光之下无所遁形。

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及维权意识的培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高校或某大学生个人的问题,它已成为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相信在国家、高校、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维权状况会得以好转。

参考文献

[1]丁兆玲.论大学生就业签约的法律责任与维权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王城.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与政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3]杨熙玲.关于大学生就业维权现象的几点思考[J].大众商务,2009,5.[4]李永玲.高职学生就业维权意识教育问题初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9,2.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法律指导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法律指导问题

据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就业大军的主力之一。大学毕业生往往因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欠缺,使其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已是各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而法律指导是就业指导中的薄弱环节, 急需加强。因此,学校应该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加强研究与指导, 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将法律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现状

(一)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权利认识不明确。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毕业生有权获取全面的就业信息,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公开;

2、获取信息及时有效:

3、信息全面。这些信息应当包括对社会整体就业信息、所有用人单位需求的信息、意向就业单位的真实情况以及相关政策信息等,要求就业信息公开、就业信息真实、就业信息完整。高校毕业生还具有获得相应就业指导的权利。我国《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依法享有自主选择权。大学毕业生只要符合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就可以自主地选择用人单位,学校、其他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涉。毕业生可结合自身情况自主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学校予以推荐,直至签订就业协议。但现实中自主选择权的实现,有赖于公平有序、消除歧视的就业规则的建立。

另外,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订立含有歧视性条件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应当是无效的。

(二)高校毕业生对签订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的束手无策,有的解决不当 1

造成了严重后果。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程序。目前,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性质、内容、法律后果、订立程序等内容并不十分了解,由此导致就业协议书的随意、盲目签订,最终引发了许多法律纠纷。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因法律知识匮乏,误入就业陷阱。更有甚者一些毕业生因法律防范意识差,误入传销组织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准确有效的签订就业协议对于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毕业生就业后涉及的法律问题

就业协议书签订之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切实履行就业协议。但现实中毕业生不履行就业协议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不履行就业协议的行为均是违约行为。事实上,毕业生不履行就业协议的原因各异,其法律性质各有不同,需区别对待,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现实中,很多高校毕业生在签定就业协议时不注意审查协议中的违约条款,致使在违约行为出现时无所适从。就业协议书的违约责任主要是指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条款是毕业生就业协议条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违约情形下追究其责任的依据,也是毕业生自己违约后承担责任的依据。因此毕业生必须对该条款的适用有明确的了解。

二、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指导的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对毕业生法律指导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使法律指导贯穿始终。我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当配备至少一名专业的劳动法教师或邀请专业的劳动法律师,或者专门成立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援助中心,并配备有律师经验的法律教师,定时接受毕业生的法律咨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法律援助,以对全校的毕业生进行法律指导。目前有的学校会针对毕业生在全校范围开展毕业就业讲座,期间也涉及到部分法律问题,因此可以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

问题开展法律指导讲座。另外鉴于毕业生对就业法律指导的渴望以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在就业生网站上专门开辟法律指导专栏。

(二)专门课程的设置与教授

我认为高校应加强针对法律指导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授,做到未雨绸缪。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统领下,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 但大多数的指导局限在毕业就业程序方面的指导。这样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更无从谈起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因此我建议将就业法律知识的培训作为毕业生的必修课程。考虑到毕业生求职在大四上学期已经开始, 法律指导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或实习之前较为合适。为了能达到培训目的,课时和形式的设置要灵活,授课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另外这一工作的开展必须是有着丰富劳动法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三)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法律指导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资源,高校应重视其重要性。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基石。辅导员应注意掌握有关劳动法律方面的常识,将就业法律指导的内容寓于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侧重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学校可以专门对辅导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就业法律知识,以此丰富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

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法律指导时要树立全程化的法律指导意识,要将法律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就着手做起,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量体裁衣,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法律为武器,保障就业过程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利益,保证毕业生顺利、平稳就业。

下载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进庭长之高校就业法律知识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